時代在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也在改變,在幾十年前,乘坐著綠皮火車出遠門的人還很多,但是現在這樣的場景幾乎看不到了,因為很多人改而選擇飛機、高鐵出行了。而相比於飛機,票價更為便宜的高鐵,已經成為了很多人出行的首選。
作為中國新時代的「名片」,高鐵近些年在我們呈現了蓬勃發展的勢頭,目前我們國家的高鐵技術在全世界處於領先的位置。截止到2019年年底,我們國家的高鐵運營總裡程已超過3.5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而高鐵的出現,讓中國的經濟、中國的老百姓受益無窮。
自從高鐵開始運營之後,票價基本都穩定在一個水平之上,但是最近高鐵票價似乎有所「鬆動」,有些地方的票價即將迎來上漲。
很多人都知道,這些年中國高鐵一直處於虧本運營的狀態。國家鐵路集團2020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今年前兩個季度,國鐵集團分別虧損約613億元和342億元,今年上半年的虧損約為955億元,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1242億元。
有很多人一定會有疑問,中國的人口很多,每一天出行的人都不少,每一年的節假日期間,特別是春運期間,老百姓幾乎是一票難求,列車上往往擠得滿滿的,而大家坐高鐵、坐火車都是要買票的,為什麼鐵路還在虧本?
從根本上說,中國鐵路一直以來都不少以盈利為目的的,高鐵也是一樣。高鐵為老百姓出行帶來便利、為區域經濟發展增添動力,肩負著重要的職責,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了非常大的力量,在巨額的運營支出面前,車票收入幾乎是入不敷出的。
當然了,也許會有人問,高鐵票價並不便宜,有時候碰到飛機機票打折,機票都有可能比高鐵票便宜,那麼高鐵的票價是怎麼定的呢?
據悉,目前我們國家的高鐵票價是基價乘以公裡數來計算的,而基價則由列車的速度來決定。比如,高鐵的速度在每小時200公裡這個標準上時,一等座基價大概是0.37 元 / 公裡,二等座基價大概是0.30 元 / 公裡;如果速度在每小時達到300公裡這個標準,那麼一等座基價大概是0.74 元 / 公裡,二等座基價大概是0.46 元 / 公裡。
也就是說,如果乘客乘坐的是每小時跑300公裡的高鐵,裡程為100公裡,而且買的是一等票,那麼票價就是74元。
這是高鐵之前的票價,但現在看來高鐵票價的定價標準即將有所改動。近日,京滬高鐵宣布啟用動態票價,時速300公裡到350公裡的列車車票價格跟此前會有所變動,時間是從2020年12月23日開始。
根據官方的宣傳,此次改用的「動態票價」,主要要根據客流情況,以及京滬高速鐵路將區分季節、時段、座位、路段等,並建立靈活的定價機制。
這意味著,京滬高鐵今後的票價將不是固定的,而是實施靈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場化浮動票價機制,固定票價已經成為過去。比如,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橋站全列車二等座票價,最低票價為498元,最高票價為598元。
事實上,本次京滬高鐵有提價也有降價,因為票價不再固定,高鐵的一等座票價最高增長73.5元,最多減少6元;二等座最高增長46元,最多減少55元。也就是說,如果乘客碰到大降價的時候,那麼就能買到比以往便宜的高鐵票。
當然了,其中有些票價只漲不減,其中高鐵商務座最高價要較以往貴250元,最低價也要比此前高。
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如果不選擇高價的商務座,那還是有機會買到比之前要便宜的高鐵票的。非固定票價機制並非京滬高鐵首創,國內航空公司基本上也都採用了浮動票價,機票有時候便宜有時候貴,有時候甚至有「白菜價」機票。
不過,從京滬高鐵發布的票價機制看來,「白菜價」基本不會出現在高鐵中,因為高鐵最低票價已經定下。同時,這種「動態票價」只有京滬高鐵使用,至於以後會不會推廣到全國,還有待觀望。
高鐵「動態票價」有漲有跌,你支持嗎?
(本文由上上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