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打開《逆水寒》參加了一場AI學術會議

2020-12-25 量子位

曉查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編輯 | 公眾號 QbitAI

今年,線上辦AI學術會議已經是常態了。

但在中國古風遊戲裡開會,你肯定沒見過。

會場設在大宋皇宮議事廳,門衛是帶刀宮廷侍衛,參會者清一色換上古裝,還能比心勾搭AI學術大佬……

△ AI學術大佬在線比心

昨天,第二屆國際分布式人工智慧學術會議(DAI2020)在網易旗艦級武俠端遊《逆水寒》中落下帷幕。據介紹,大會使用的沉浸式會議系統,由網易伏羲實驗室全球首創,使用了雲遊戲等六項專利技術。

在遊戲中開會體驗到底好不好?虛擬世界中舉辦大型學術會議,運用了哪些技術?沉浸式會議又有怎樣的商業價值和未來前景?

煙花綻放,孔明燈升起。圍觀了4天後,終於能好好聊聊,這場300多位全球AI專家參加的沉浸式學術會議,和它背後的商業價值。

真實感和江湖味:一場會議的雙重體驗

今年7月,一位美國計算機博士在《動物森友會》中舉辦了一場AI研討會:每場演講時長15分鐘,另外留出5分鐘回答提問。不過,這場遊戲中的學術會最多只能容納8人同時聯機,並且要藉助Zoom在線直播。

儘管實際效果一般,但創意性的想法還是為行業帶來了新靈感,和新的突破方向。

拿這次DAI沉浸式會議來說,相比《動森》的試水探索,要在大型端遊中還原線下國際學術會議,首先要解決的,可能是如何降低學者參與門檻。

要知道一個《逆水寒》的客戶端就超過了80個G。看了一下自己電腦的配置:8G內存,沒有獨立顯卡,硬碟剩餘空間不到40G。所以,沒一臺高配電腦,連參會的資格都沒有了嗎?

其實不會。這次會議使用了雲遊戲技術,參會學者只要通過瀏覽器登陸網址,就能便捷地進入會議現場。

△ 此次會議採用雲遊戲技術,輸入參會碼就可以網頁一鍵登錄

便利的參會體驗,還來自對線下會議流程的真實還原。據介紹,網易伏羲實驗室跟DAI 2020主辦方南京大學團隊經過數次討論,根據實際需要,在沉浸式會議系統中實現了演講、學術討論、論文牆展(Poster)等一系列線下學術會議才有的互動環節。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要屬牆展環節。在線下舉辦的學術會議中,牆展環節通常是交流最充分、價值最大的環節之一。學者們會圍著論文海報,面對面交流科研經驗。在視頻會議中,這個環節是完全缺失的。

△ 真實還原的牆展環節

而在沉浸式會議系統中,網易伏羲在會場門口擺放了幾十個用於牆展的展示架。學者們可以其中仔細閱讀展示內容,也可以點開對話框,用語音或文字與其他作者交流,就像在線下一樣。

貼近線下開會的體驗之外,不得不提的,還有遊戲場景帶來的新奇交互體驗。

當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John E. Hopcroft教授白衣翩翩地出現在古風會場,用英文開始他的學術分享,次元破壁的強烈衝突感,讓人不禁咧嘴笑了:這個會議,還真有點意思。

△ 參會者可以點擊「PPT View」切換PPT全屏視角

在沉浸式會議系統中,每位學者可以自由設定自己的虛擬形象,選擇喜歡的髮型和服飾;茶歇時,可以觀賞舞者和樂師的精彩表演;如果想去別的會場聽講,讓守衛NPC一鍵傳送即可到達。會議結束時,全場點燃煙花慶祝,畫面美輪美奐。

△ 參會者可以從頭到腳定製自己的虛擬形象

△ 茶歇時,參會者可以觀賞歌舞表演

網易伏羲還為每位參會者準備了兩張特殊的照片:一張是根據真人照片,使用AI智能捏臉技術製作的個人形象照;另一張則是身穿古風服裝的虛擬形象大合影。據了解,其中使用的AI智能捏臉技術是網易伏羲全球首創的玩法,已服務《逆水寒》《天諭》等6款遊戲和應用。

△ 網易伏羲全球首創的AI捏臉技術,也應用於此次會議

受疫情影響,線下活動和用戶行為正在加速線上化。而這場既有真實感,又有江湖味的沉浸式會議,則讓一個新的商業化方向顯露了出來:擁有交互內核的在線遊戲,正在嘗試突破自身邊界,與雲遊戲、AI、音視頻等多種技術融合起來,成為充滿想像力的線上社交新場景。

換句話說,網易伏羲舉辦沉浸式學術會議只是一個起點,更大的意圖其實是大型虛擬線上活動。

虛擬與現實破壁:見證一個新賽道的誕生

近期有兩條新聞,值得拿出來一起看看:

今年7月, Microsoft Teams上線了名為「Together Mode」的全新互動模式,將視頻會議中的人物從背景中摳出來,放到虛擬的禮堂背景中,效果就像坐在一起聽課。

△ Microsoft Teams上線「Together Mode」互動新模式

10月初,Zoom宣布了新一輪功能更新,其中一個功能就是類似「Teams Mode」的沉浸式互動模式。另外,Zoom還順勢推出了線上虛擬活動平臺社區Onzoom。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發起一個活動或者是線上課程,最多可容納100人或1000人參加。

很明顯,視頻會議巨頭如ZOOM、微軟,也在加速布局更有社交性、儀式感的大型線上虛擬活動。

不過就算是同一條新賽道,也有不同的切入點和發展路徑。視頻會議如ZOOM、微軟Teams擁有強大的音視頻技術,走的是平臺服務擴張模式;而以AI遊戲技術見長的網易伏羲,在沉浸式交互性上更勝一籌,也更偏向網易一貫的精品打法:以沉浸式會議系統為原型,為大型線上虛擬活動,打造出一個成熟的商業化產品。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託夫勒曾在《第三次浪潮》寫道:「人們常常忽略最大的突破往往不是來自單一的科技,而是多種構想的混合。」

沉浸式的虛擬線上活動或許也不例外。不管是音視頻技術起家的會議類APP,還是坐擁AI技術、手握遊戲場景資源的人工智慧研究機構,要想在未來實現真正的沉浸式體驗,多種技術的交叉融合勢在必行。

從網易伏羲舉辦的大型沉浸式學術會議來看,有三個方向值得關注:雲遊戲,人工智慧和VR技術。

在隨著5G商用普及,雲遊戲對於高帶寬、低延時的需求,可以被進一步滿足。可以暢想,5G時代下,我們可以藉助雲遊戲幾乎零門檻地在3A大作的視覺場景中,舉行線上沉浸式虛擬活動。

線上虛擬活動還可以融入AI智能捏臉、表情動作遷移、虛擬社群、虛擬接待、VR虛擬實境等功能,讓視覺、動作、交互變得更加擬真。

△ 網易伏羲的表情動作遷移技術已在遊戲、短視頻、直播等多個領域落地

當虛擬與現實不斷破壁,商業形態的重構也隨之而來。教育行業,沉浸式的「雲課堂」能讓學生與老師、同學更好地互動;文旅行業,遊客能夠探訪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在冬天打卡櫻花綻放的日本;在婚慶行業,年輕人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在月球火星舉辦婚禮……

△ 電影《頭號玩家》

有人說,虛擬與現實融合的終極夢想,是能像電影《頭號玩家》中那樣,帶著頭盔,在虛擬與現實自由穿梭。當然,這還有很長路的要走。但可以肯定的是,線上虛擬活動的興起,正在加快我們實現終極夢想的步伐。

相關焦點

  • 300學者雲遊戲中開AI大會,網易伏羲全球首創沉浸式會議
    在宋代參加一場充滿科技感的國際人工智慧學術大會是什麼體驗?在網易伏羲實驗室全球首創的沉浸式會議系統中,這一暢想已經成為現實。10月24-27日,第二屆國際分布式人工智慧學術會議(DAI 2020)在網易旗艦級武俠端遊《逆水寒》中舉行,包括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John E.
  • 如何從參加學術會議獲得最大收穫?
    因此,為了幫助您制定成功的會議體驗策略,邀請處於不同職業階段的科學家分享他們參加學術會議的技巧和方法。為了簡潔和清晰起見,他們的答覆經過了一些編輯。採訪提綱你為什麼去參加學術會議?你如何決定去參加哪些會議?
  • 國內學術會議被指漸成雞肋 部分會議變身旅遊
    近日參加的一次學術會議讓一名年輕的科技記者目瞪口呆。  這是某部委舉行的一次國際學術會議,開幕式上,足足一個多小時,各國代表輪番上陣,大讚頭天的晚宴菜譜,由於完全聽不到與學術相關的內容,許多與會者甚至選擇到外面喝咖啡。  其實,如今的學術會議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嘈雜聲音。
  • 東北亞研究院代表團赴韓參加學術會議
    應韓國慶熙大學、東國大學的邀請,4月24日至28日,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代表團訪問了慶熙大學及東國大學,並參加了學術會議。在由韓國東國大學北韓研究所舉辦的「金正恩體制出臺與朝鮮的對外關係」國際學術會議上,與會代表就朝鮮半島局勢、南北關係、朝鮮與周邊國家關係、中國對朝鮮半島問題的作用等展開研討。
  • AI究竟可以給人類帶來什麼?
    前段時間,在國產武俠遊戲逆水寒中,一場別開生面的會議告訴了我們AI究竟有何作用。 這次的會議,並不是一場普通的網絡會議,它是利用網易伏羲實驗室聯合逆水寒開發的沉浸式會議系統所展開的一場關於人工智慧的學術會議。
  • 逆水寒女玩家不僅北電畢業 還參加創造營差點出道!
    而逆水寒作為業內「畫質天花板」的遊戲,就吸引來了一群顏值和遊戲一樣高的玩家。而最近,一位22歲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九靈女玩家,就依靠自己的COS美圖在逆水寒玩家群體中引發熱議,玩家甚至摩拳擦掌的表示:「早知道我安利全幫派人!「這位逆水寒女玩家名叫李佳潔,98年的她剛剛從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從19年開始就沉迷於逆水寒了,每天認真押鏢,每周準點打本。
  • 對初次參加國外學術會議的人有哪些建議
    選擇合適的學術會議 參加學術會議目的是為了交流,如果沒有給你地方展示學術成果的會議,去了也沒用,因此在學術會議選擇上要選擇有偏向成果展示的會議。 如果你沒有方向,可以尋求導師幫助,聽取意見。 初次參加學術會議,選擇能夠頻繁發言的小型學術會議,能提高社交能力,鍛鍊自我。
  • 有人要在「動物森友會」上開AI學術會議,我看你們就是想玩遊戲吧
    可能是受到近期網絡舉辦學術會議的啟發,有位博士要組織一場動森AI研討會(Animal Crossing AI workshop)。由於今年是第一屆,所以簡稱ACAI 2020,和CVPR、ICLR這些學術頂會的名字一比,是不是有內味了?
  • 攻克論文寫作困難系列之8:國際學術會議的正確打開方式
    會議時間一般控制在3-5天,既讓大家有充分的參會時間不枉大老遠來折騰一把,又不至於讓參會者覺得離家太久耽誤了生活和工作。很多會一般有兩天是在周六日開,比如周四是第一天,周日是最後一天,從而充分利用周末時間而少耽誤工作時間。
  •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有什麼注意事項?
    參加國際的學術會議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開拓自己眼界的好機會,但是有很多人會覺得自身英語不好,交流不便等等問題。至於參加國外的學術會議需要注意哪些地方,以下是總結的四點注意事項: 了解會議 一般好的學術會議都不是首次舉辦的,往往都會形成自己的傳統,如隔一段時間開一次。所以,參會前可以先去了解前幾次的會議情況、規模、形式和檔次等等。
  • 當學術大會變成「在線網遊」……
    「由於每位參會者都有一個虛擬的形象,在這個虛擬學術會議世界裡就像『遊戲世界』一樣,相互可以『遇見』『搭話』等等,或許能讓大家更有『參加會議』的感覺,只不過會場搬到了虛擬世界裡。」此次國際人工智慧聯合會議,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派出了不少師生參會,優秀學生代表還在大會上宣讀了自己的論文。周志華教授的虛擬人像身著古裝在會場的不同場景裡溜達了一圈,非常順暢。
  • 我中心多名師生參加第二十三屆全國信息檢索學術會議(CCIR 2017)
    第二十三屆全國信息檢索學術會議(The 23rd China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Retrieval,簡稱CCIR2017
  • 臺灣學者到山東大學參加國際護理學術會議
    2006年國際護理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全國高等護理教育研討會在濟南山東大廈隆重開幕。來自美國、英國、韓國、日本、瑞典、紐西蘭、泰國及香港、臺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護理學教育專家和護理學專家,以及全國百餘所護理院校和各大醫院的25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的宗旨是創建卓越的護理文化,會議為期三天。WHO合作中心護理與助產士發展的全球網絡總幹事Barbara A.
  • 乾貨| 2019 AI 國際頂級學術會議一覽表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2017 -2018 年兩年間,AI 科技評論秉承「洞見學術前沿,連接產業未來」的宗旨,走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兩度親歷 10 餘個國際頂級學術會議,為大家帶來了一系列現場精彩報導。2019 年,這些國際頂級學術會議將如約與大家見面,而 AI 科技評論也將前往現場繼續新一年的學術會議報導。
  • 闢謠PDD在逆水寒僅充52萬的逆水寒,在PDD退遊日稱「我他媽哭了」
    說來實在嘲諷,上一次逆水寒高調的回應PDD還是針對PDD所謂的充值不到千萬這一說法。逆水寒官博可覺得自己受盡了委屈,PDD這樣高調的宣布自己玩這個遊戲花了1000w影響了網易遊戲:逆水寒的形象,導致許多人覺得逆水寒就是個氪金遊戲。
  • 山東大學副校長樊麗明教授等赴臺參加學術會議
    樊麗明副校長和李文副教授與來自祖國大陸財政部科研所、稅務總局科研所、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中央財政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山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研究單位的學者一起參加了「2005年海峽兩岸租稅研討會」,並在會上發表了《中國大陸工業化進程中的稅制綠化》的論文。
  • 李文棟: 頂級學術會議之科研小白心裡話
    李文棟,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2017級英語語言文學(應用語言學)碩士生,在其導師的精心指導下,受邀參加了本年度的美國應用語言學學會年會並宣讀了論文。在這次會議上,他親身體驗了不同思維碰撞產生的絢麗火花並成為其中發光發熱的一份子,他對學術會議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 蘭州理工大學師生參加第五屆國際環境振動學術會議
    蘭州理工大學師生參加第五屆國際環境振動學術會議參會師生合影  日前,第五屆國際環境振動學術會議(ISEV2011)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召開。共有來自日本、德國、美國、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墨西哥、我國香港臺灣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170餘名代表出席本次會議,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環境振動基礎理論與方法、交通引起的環境振動、建築結構振動、橋梁結構振動、列車與軌道及路基振動和環境振動減緩與控制等6個方面在大會和分組會上展開積極交流和熱烈討論。會議確定,第六屆國際環境振動學術會議將於2013年在上海同濟大學召開。
  • 2019 年,你參加了哪些 AI 學術頂會?
    ,在迄今為止的三年時間裡,我們已走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三度親歷十幾個國際頂級學術會議,從會議現場為大家帶來了一系列精彩報導。2020 年 AI 國際頂級學術會議一覽2020 年,這些國際頂級學術會議將如約與大家見面,而 AI 科技評論也將前往現場繼續新一年的學術會議報導。
  • 江蘇省物理學會2018年春季學術會議 (第一輪通知)
    江蘇省物理學會春季學術會議(JSPS Spring Meeting)是由江蘇省物理學會主辦的年度學術會議,會議旨在增進江蘇物理學界的學術交流,提高學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