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追求好效果,要強調「備課」,不需要「造勢」

2020-12-12 教育思語

期末考完試,很多教育行政部門布置了「教師訪萬家」活動。所謂「訪萬家」,是個概數,就是要求家訪面要大,最好達到100%。據我了解,很多學校雖然按要求做了這件事,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學校一般怎麼操作的呢?放假前一天,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幾乎沒有什麼準備,挨戶到學生家裡去轉,家訪內容大都是跟家長說說考試成績,然後與家長和孩子合個影,發到學校微信群,就算完成了家訪任務。一時間,學校微信群里舖滿了照片。接下來,學校領導還會把照片發到教育局群裡。教師往學校群裡發,證明本人進行了家訪。領導往教育局群裡發,證明學校安排了家訪。如此家訪,違背了「初心」,其實是在留影、造勢!

真正的家訪,是家校合作育人的有效方式之一。要做好家訪,讓家訪發揮應有的價值是需要「備課」的。

一要精準確定家訪對象。我認為家訪對象應當是班裡的「特殊」學生,或孤兒,或單親兒童,或留守兒童,或貧困兒童,或學困兒童,或紀律渙散兒童,或所謂的「雙差生」,等等。100%家訪完全沒有必要。老師的時間、精力有限,訪的面太大,重點不突出,必然缺少針對性,指導性不強,肯定效果不會好。

二要精心確定家訪內容。為什麼要家訪?就是要和家長攜起手來,實現「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在學校的表現各不相同。跟每戶家長溝通什麼,得結合學生個性特點,做個有針對性的計劃。即使不做書面的,也應該打好腹稿。要多方面、多角度關注學生,比如學業成績、思想品質、身體素質、特長愛好,等等。不要把家訪內容簡單化,異化為考試成績的發布與對比。

三要講究家訪的策略。家訪的對象大都是「問題」學生。但不管學生有多大「問題」,總還是有優點的。教師要善於用顯微鏡放大學生的優點,辯證地評價所訪的學生。不妨採取「先揚、後抑、再揚」的方法,以激勵為主,說到心坎裡去,讓家長和學生主動接受,訪後讓他們感到心裡「亮堂」。忌諱「告狀式」家訪。如果教師給被訪戶帶去了「陰雲」,教師走後,家長吵起來了或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那說明家訪是失敗的。豈止是本次家訪失敗,孩子以後也畏懼家訪,把家訪等同於老師「告黑狀」從而拒絕老師家訪。

三要給出教育的方法。家訪時,教師通過跟家長溝通,準確地了解了學生的表現以及存在的問題。問題指出來了,怎麼去支招加以解決呢?這是家長渴望得到的「秘笈」。這時,教師就要發揮自己的專業性,給學生的行為以明確的引導,給家長提供科學合理,且可操作的教育建議。最忌諱「數落式」家訪。如果教師指出了學生的問題,而提不出矯正問題的建設性意見,那是無效的家訪。

四要呵護學生自尊。家訪最好「靜悄悄」地進行,更不宜拍照到處宣傳。在微信群或朋友圈裡裡發了照片,證明了教師做了此項工作了,但考慮過學生與家長的感受嗎?當然,教師去學生家訪問是一件好事,不是什麼丟人的事,但總歸去訪的學生是有「特殊」情況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又是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就不復存在。」孩子的心是玻璃心,是非常脆弱而敏銳的,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要從細微之處做起。

家訪是用「心」來溝通如何促進孩子成長的事,是細膩的活,藝術的活,而不需要「造勢」。要想讓家訪取得理想的效果,千萬不要打無準備之仗。

相關焦點

  • 班主任家訪要注意哪五個問題?(上)
    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單槍匹馬是不行的,還必須爭取家長協助班級工作。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走出去的藝術,主要是班主任進行家庭訪問的藝術。搞好家訪,並不是輕而易舉的,既要講求科學性,也要講求藝術性。(一)家訪要普遍化、經常化所謂普遍化,即是對全班學生的家庭要普遍進行訪問。
  • 全員家訪:有效溝通?追求形式?
    學校中層幹部、班主任和所有任課教師要實施全員家訪,要對那些家庭有困難、學習有障礙、性格有缺陷的學生家庭首先進行走訪,要特別關心貧困生、單親生和行為偏差生(學困生和其他行為失範的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幫扶、輔導(含心理輔導和學習輔導)和其他助學措施。
  • 學校組織家訪,調研網課效果,怎麼做才能讓家訪有效?
    有網友問:學校準備組織教師家訪,目的是調研當前網課效果,並關注學生心理,怎樣才能使家訪更有效呢? 我認為疫情之下學校組織教師實地家訪並不可取。
  • 家長為什麼不喜歡家訪?教師應該怎麼家訪好?
    可是,杭州一位四年級的班主任群發簡訊想預約家訪,一個班40人僅9位家長回復。據了解,不少老師都曾遭遇過同樣的尷尬。從教育的角度來看,現代教育不是一個孤立的體系,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的共同努力。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說道:「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
  • 網際網路時代,傳統家訪的優勢顯而易見
    同時,通過家訪,還可以不斷豐富教師的教育經驗,為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開闢一片廣闊的天地。特級教師斯霞每接手一個新班,拿到花名冊時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逐一家訪,力求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和家庭背景,據此確定備課的重點和難點,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
  • 家訪需要注意什麼?有哪些內容要準備?有沒有方法?新班主任必修
    不走走看看,很多問題很難解決。但是,家訪並不是就是去學生家裡逛一下。是有非常多需要注意的內容的。不自覺的也不行。因為,我們的這種舉止一出現,這場家訪的效果就首先要打折扣了。到了家庭家庭比較好、甚至是非常好的家庭,我們也不能出現自卑情緒。比如對方家長是個什麼大官,很多班主任就連家訪也不敢去了,或者對方家裡很有錢,住別墅、房子裝修的富麗堂皇,班主任就一進家門都要瑟瑟發抖了。這些,都是不必要的。
  • 家訪成老師考核要求 你覺得家訪有必要嗎?
    近日,上面出了關於家訪的一些要求,比如說對於中小學的老師來說,要有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納入了老師的考核當中。而這個規定也可為一石激起千層浪,家訪都要考核,不只是家長感覺心累,連老師也是瑟瑟發抖:最怕家訪的不是學生,是老師!
  • 一個不寫作業的女孩兒,非要請老師去家訪,現今家訪有必要嗎
    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導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而主動家訪,則是做好家庭教育指導的有效途徑之一。主動家訪,可以使老師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成長環境,更可以讓老師有的放矢地指導好家長的家庭教育,收到更好的家校聯合的教育效果。所以,必要情況下,特別是對那些有些個別行為的孩子,主動家訪是老師有必要實行的一種教育方式。
  • 做好這幾點,家訪效果不用愁
    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麼我們的教育會取得更大的成功。那麼針對家訪,我們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呢?一、思想上重視家訪。
  • 【教研】合作研討,精細備課,追求高效
    首先,陸老師提出了本次活動的主題「開展精細化備課,追求高效課堂」,她指出科組小課題研究的課題是「五年級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實踐研究」,學校的特色是小組合作,我們在研究的時候,著得關注「概括主要內容」和「小組合作學習」這兩個方面。    接著,由余老師向大家闡述她的教學設計。餘老師準備執教的是第三組第三篇課文《新型玻璃》。
  • 備課的負擔到什麼時候也減不掉
    正像北京市101中學校長陸雲泉所說:「減負是減去與教育無關的內容,不是不做事了,合理的、有助於提升教育質量的要做得更好,這本身也符合教師對自己的職業追求。」其實,前面那些教師沒有全面理解陳部長的講話精神。之所以主張給教師減負,是為了讓教師騰出精力聚焦教育主業——「要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教師,讓他們靜下心來研究教學、備課充電、提高專業化水平」。
  • 不要懼怕做家訪,家訪技巧好,老師都要看看
    家訪是什麼?家訪一般是指老師到學生家中,與學生及學生家長溝通交流的家庭訪問。一般XX老師提到「小明,我今晚去你家裡做一下家訪」。久而久之,當代的年輕老師們便不再家訪了。1. 帶著表揚家訪當學生取得進步哪怕並不優異的成績時,老師可以直接到學生家中報喜。同時,這時候家長和學生對老師防備、牴觸心理會比較弱,於是更方便溝通交流。2.
  • 細化備課 追求高效——德陽市黃河路小學校召開語文備課組長會議
    四川新聞網消息(謝曉輝 李豔)9月16日,德陽市黃河路小學校語文教研組召開語文備課組長交流會,會議由教研組長李豔主持,全體備課組長參會。李豔老師以此為契機,明確備課要求,強調備課注重三個方面:一備目標。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地培養和激發;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就感地獲取;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地發展。二備學生。重視學習機會地創設;重視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討論;重視學習方法地培養。三備材料。教學輔助材料是指教學內容的各種載體,材料地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注重生活化、情境化。
  • 村口家訪、「雲端」溝通…… 老師開始不一樣的家訪了
    家長卻滔滔不絕地「數落」起來——「孩子沒耐心」「怎麼就不知道上進」「也不是笨,就是不努力……」安迪聽了一會兒,一直默默觀察著孩子的小動作。「他會不時委屈地看看媽媽,還小心翼翼地瞟我兩眼。不過家長顯然沒有注意到這些小細節。」安迪說,解決辦法其實挺簡單的,分開談一談,告訴對方「注意事項」。而這些小貼士,也被安迪總結起來,準備今年暑假家訪的時候送給有需要的家長當「錦囊」。
  • 孩子班主任要來家訪,需要準備禮物嗎?
    記得我最後一次家訪,已經距離現在有十年的時間了,那個時候,我們這裡正在正在搞一項「千名教師進萬家」的活動,有表格,有過程,家長 必須籤字,於是我就在班級裡說了,沒想到,有一個小女孩的家長給我打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到他們家,我當時一陣懵,因為我還沒有具體的打算,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語氣可能並不是太好,下午的時候,我注意了一下這個小女孩,沒想到,這個小女孩比較敏感
  • 家訪八條!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看這裡
    家訪人員要及時整理家訪記錄,通過多種形式對家訪效果進行持續追蹤,評估家訪效果是否明顯、改進措施是否落實,並及時調整和改進培養方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家訪管理、創新家訪形式、做好家訪記錄,努力實現家訪高效化、實效化、科學化。七、保護家庭隱私。
  • 老師家訪,家長到底怎麼接待比較好?國務院最新文件:將家訪納入教師...
    一位具有十多年家訪經驗的老師說:「我至今記得很多學生的家住在哪裡,很有親切感,而且真的是對我家訪的學生印象特別深刻。」 對於老師來說,家訪過的和沒家訪過的確實不一樣!原本新學生完全陌生,可是奇妙的是,經過一遍家訪全都認識了。班主任家訪跑斷腿,可是效果好。
  • 老師來家訪,要不要送禮?權威版「家訪應對指南」奉送
    在杭州天杭實驗學校的鄭英老師看來,家長完全不需要擔心這一問題,因為對於老師來說,每個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只要表露自己的本性即可。在家訪時,她通常會用一些暖心的舉動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關注。「如果家訪的幾戶家庭都是住在一個小區或是距離比較近時,我會主動接受學生的幫助,讓他們給我帶路,這樣他們就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注。」鄭老師說。
  • 還是做些 家訪好
    【老師家訪進進門,多多了解學生情;家校雙方多溝通,相得益彰育新人。】傍晚時分,家中突然響起一陣敲門聲,原來孫子的老師前來家訪。家校兩方在交流中對教育好孩子形成了很好的共識。老師臨走時,我和家人都說,「謝謝你們做家訪,很久沒有見到這種傳統的家校交流方式了!」不可否認,社會發展至今天,人們聯繫的方式實在太多,在學校,各班級都建立了「家校聯繫群」,每班還有家長委員會,每學期還召開家長會議。這些聯繫當然能夠較好地促進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繫和溝通,不可謂不好。
  • 幼兒園家訪來襲!要不要送禮、需要準備啥,這份攻略值得收藏
    需不需要寶寶在場?02 許多新生爸媽會問,老師第一次到家裡家訪需要準備什麼呢?1、做好家裡的衛生,給老師留下好印象,整潔的環境體現了家長對於生活的態度,也是對家訪老師的一種尊重噢。2、當然要以熱情、禮貌方式接待老師的到來。3、因需家訪家庭多,一般每個家庭家訪時間15分鐘左右,如果老師表達需要離開了,爸爸媽媽記得不要拉著老師說長道短,拖延太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