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之旅
鐵錘 三年級
盼望著,盼望著,又一次夏令營終於開始了,我與老朋友久別重逢在西安,別提多高興了!
晚上,開營儀式拉開了帷幕。老師帶著我們認識了西安,西安的地圖像一個跪著的兵馬俑。同時西安也是十三朝古都。四大王朝在這裡建都,分別是周、秦、漢、唐。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接下來幾天的行程安排,我特別激動,非常期待未來幾天的行程 。
第二天早上,我們在酒店大堂整裝待發,之後來到了西安城牆上。老師給我們分配了任務,讓我們擔任「城牆守護人」,給陌生遊客講解我們守護的這座城門的歷史故事。我和盟盟守護的是文昌門。剛開始我有一些膽怯,不敢去邀請陌生人,在媽媽和老師的鼓勵下,我鼓足勇氣給第一批遊客講了文昌門的歷史,熱心的阿姨還給了我五星講解員的好評呢!
接下來我更加自信,我又邀請了一批新遊客,可是他們因為趕時間拒絕了我,可我並沒有氣餒。我又去邀請另一批遊客,這批遊客再次拒絕了我。我發現邀請客人的時候要選好地點,不能讓客人站在太陽下暴曬,這樣別人可能就不會拒絕你。有了以上的經驗,我又給好幾批遊客講了文昌門的歷史故事。
我們還來到西安歷史博物館。了解西周朝的歷史。西周是個青銅器時代,青銅器是銅、錫、鉛的合金。原來青銅器是黃色的,為什麼現在變成了深綠色呢?是因為被氧化了。在周朝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和禮儀規定。周天子用9鼎(dǐng)8簋(guǐ),諸侯用7鼎6簋,大夫用5鼎4簋 ,士用3鼎2簋,鼎是等於現在做飯的鍋,簋等於現在盛飯的碗。我們還玩了青銅器對對碰!甗(yǎn)等於現在的蒸鍋,匜(yí)是現在的水龍頭,爵(jué)是現在的酒杯,盉(hé)是現在的醒酒器,鬲(lì)是現在的炒鍋……看來古人的生活可真精緻啊!
近距離的參觀了小雁塔,老師給我們講了小雁塔三分三合的故事。小雁塔曾被雷劈裂開一尺多 ,然後經歷一次大地震又神奇的合上了,前前後後經歷了這樣的三次分合,那你們知道為什麼經歷過這麼多自然災害,他依然屹立不倒呢?是因為古時候能工巧匠們根據西安的地質用夯(hāng)土築成一個半圓的球體,受震後壓力均勻的分散,就像不倒翁一樣。搖搖晃晃,但是倒不了,古人可真聰明啊!
晚上做了饕餮紋拓片,饕餮(tāo tiè)是四大惡獸之一、它是非常貪吃的一種生物,據說他貪吃到連自己的身子都吃了。簋上面一般都會有饕餮紋。警示人們不要暴飲暴食。
第三天來到了我一直心心念念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下車後只見博物館的門口人山人海,排起長龍般的隊伍。經過漫長的等待,我們來到了一號坑!映入眼帘的是一個非常壯觀的兵馬俑群體,老師告訴我們兵馬俑是工匠們一個一個精心雕刻出來的。千人千面,他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兵馬俑分為御手俑、立射俑、騎兵俑、跪射俑、文官俑、將軍俑。一號坑的主要兵種有步兵。2號坑有步兵、騎兵。3號坑鎧甲武士、將軍。
其中,最高的將領是高級軍吏俑,他的頭上戴的是雙卷尾鶡(hé)冠,鶡冠是用鶡鳥的羽毛做的,鶡鳥是一種非常好鬥的鳥,兩隻鶡鳥如果遇到了一起。非得拼一個你死我活才停手。所以秦始皇就想自己的士兵英勇好鬥。高級軍吏俑的手勢是按壓兵器代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此之壯觀的地下軍團,真不愧是橫掃六國的秦始皇呀!
萬物同生,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流連忘返於人間事。今天我們來到了街巷交錯雞犬相聞的關中民俗文化體驗地——袁家村。一下車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個美麗古樸而寧靜的村莊。
老師帶著我們來到了踩高蹺訓練地,我衝到前面挑了個最高的,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穿好了高蹺,顫顫巍巍地試著站起來,腳一直發抖,一不留神就摔了個狗啃泥。老師幫我扶起來叮囑我:「腿一定要站直了,小碎步慢慢往前走」。慢慢的我開始越來越熟練,都可以邁開大步子走了。學會一項新本領簡直太開心了!
歡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 接下來我們又體驗了,剪窗花,皮影戲,扎稻草人 ,舞龍……
聽了我的講述,你有沒有很想來西安?這是一座能讓你著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