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即將去探索神秘的前世今生。你的潛意識會自動引導你去體驗一段對你影響重大的前世。想像你置身於一個安全而黑暗的洞穴中,等我數到10的時候,你就會穿過那道光,進入一個前世,一個影響你最關鍵的前世……」
深夜兩點,柔和的聲音伴隨著舒緩的音樂,試圖一步步引導我放鬆身心,進入催眠狀態,直至看到自己的前世。這段音頻名叫《廖閱鵬實用催眠-探索前世今生》,是美國催眠治療師學會催眠導師廖閱鵬錄製的。
兩個小時過去了,我終於可以摘下耳機,好好睡一覺了。這是我第三次失敗的嘗試。
心理學家證明,每個人對催眠的接受度都不同:有的人很快就可以進入催眠狀態,有的人則需要較長的時間。通常,體質虛弱、思維太活躍、好奇心強、恐懼心太重等這類人群,都不容易被催眠。
我承認,聽這段音頻的兩個小時,我一直在胡思亂想,這也許是嘗試失敗的原因。而那些在聽過之後號稱「看見前世」的網友,大概是被成功催眠了。
前世喚醒療法其實並不神秘。催眠是催眠師對人進行引導,如幫助放鬆、單調刺激、提醒集中注意、誘導想像等,引起的一種特殊的、類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識恍惚心理狀態。
前世喚醒催眠的目的更為明確:通過催眠使人「回到前世」,找回上輩子的記憶。目前,這種催眠術正在各國風行。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博士布賴恩·維斯是這方面最有名的專家。他利用前世喚醒,幫助一名叫做凱薩琳的女病人擺脫了重複式噩夢的折磨。凱薩琳在催眠中「回到了」四千年前的古代中東地區,之後便不治而愈。
電視臺女記者安德莉亞在接受布萊恩的催眠後,發現前世自己意外死亡的哥哥是今生的弟弟。隨後她又追溯到了另一個前世。這一次,她表示自己被藍光包圍了,「到不了那裡」。
通過催眠看到自己前世的人,都能夠說出一些被親友證實從未經歷過的事情,或是對一個陌生的年代、地點進行確鑿的描述。
一名網友驚訝地發現,自己前世在山西省朔州當一名地方小吏。他後來查到一些朔州的資料圖片,竟發現和他被催眠時候看到的景象一模一樣。這名網友再三強調,自己從未去過朔州,之前也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
20世紀50年代的一個事例更加讓人震驚。一名叫維吉尼亞·泰伊的美國家庭婦女,在催眠的狀態下說自己名字是布裡代·墨菲,並用一口純正的愛爾蘭腔講述了自己前世的生活。她對愛爾蘭的描述被證實天衣無縫,這段經歷曾是證明前世存在的有力證據。
若干年後,有研究者發現,泰伊兒時有一個在愛爾蘭長大的鄰居,經常給泰伊講自己之前在愛爾蘭的生活,這個鄰居正是布裡代·墨菲!至於泰伊的愛爾蘭口音,緣於她高中時在學校劇團學過的、用愛爾蘭方言寫的大段獨白。
在倫敦大學哥德史密斯學院的心理學教授弗蘭奇看來,前世喚醒療法實際上是對被催眠者的潛在記憶的挖掘。「這些『記憶』的來源多種多樣,電影、書籍和說過的話,種種信息都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活靈活現、天衣無縫的『前世回憶』。」他說。
他認為,大部分接受前世喚醒催眠的人,是在變動意識狀態下,挖掘自己平時毫無印象的潛在記憶,構建出一套精彩詳實的「前世記憶」。
被催眠者往往察覺不到這一點,對自己「看到」的前世深信不疑。他們在催眠狀態下看到了大腦中隱藏起來的記憶。
但那些記憶並不是其他生命或者「前世」的,相反,都是被催眠者在這輩子中,過去生活的寫照。這樣來說,那些聲稱能夠回到「前世」的人,究竟是被催眠師騙了,還是他們自己在騙人,還真說不清楚。
弗蘭奇承認,「前世喚醒療法」確實對許多精神、心理疾病有特別的功效。但這僅僅能證明,心理疾病患者可以在催眠狀態下解決一些特定的心理障礙,例如幽閉恐懼症、抑鬱、強迫症一類的。
不過,根據我三次嘗試的經驗,盲目自我催眠,只能導致嚴重的睡眠不足和神經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