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為洲,上海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上海市初中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高中語文教參特約撰稿人,《新作文》特約編委
借用詩文名句、格言警句、文獻資料、典故傳說等,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引用的類型
1.明引
直接引用,引述原文,要加引號。
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詩,說常熟顧氏種活了幾株,「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櫱。」(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據記載,南越王慰佗曾向漢高祖進貢荔枝,足見當時廣東已有荔枝。(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引用的表達效果
使語言簡潔凝練,生動活潑,增添感染力;為觀點提供有力的論據,增強說服力。
1.朱自清《春》: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裡醞釀。……
2.周先慎《簡筆與繁筆》:
劉勰說得好:「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無論繁簡,要是拿「無可削」「不得減」作標準,就都需要提煉。但是,這提煉的功夫,又並不全在下筆時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幾個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寫出的時候並沒有大費什麼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來自生活,發諸真情,做到繁簡適當並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顧炎武有云:「文章豈有繁簡耶?昔人之論,謂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於自然,而有意於繁簡,則失之矣。」
3. 劉兵《死海不死》:
傳說大約兩千年前,羅馬統帥狄杜進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邊,下令處決俘虜來的奴隸。奴隸們被投入死海,並沒有沉到水裡淹死,卻被波浪送回岸邊。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將俘虜扔進海裡,但是奴隸們依舊安然無恙。狄杜大驚失色,以為奴隸們受神靈保佑,屢淹不死,只好下令將他們全部釋放。
(三)引用的運用
引用尤其是直接引用,必須認真核對,確保正確無誤;要注意引文的完整性,不可斷章取義;要與自己的表述相融合,使引文成為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
借用外來詞語、方言詞語或網絡詞語等,來增強語言的表現力。
(一)異語的類型
1.外來異語
文章中夾有非漢語語言中的詞語。
羅布泊地區現在是一片荒漠,這一帶發育有典型的風沙地貌形態——雅丹。
上海人喜歡說一句「擰得清」。如果誰被評價為「擰不清」,那是有些嚴重的。
柴靜的《穹頂之下》,再次喚起公眾對環境的關注,成為該年度最給力的演講。
(二)異語與引用的區別
異語與引用,都是借用語言。不同的是:異語是不同體系語言之間的借用;引用是同一體系語言內部的借用;異語側重借語言的形式,引用側重借語言的意義。
(三)異語的表達效果
運用異語,能使語意貼切曉暢,形象突出鮮明,語言生動新穎、富有情趣。
1.徐志摩《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
2.馮雪峰《魯迅先生的逝世》:
在七月間的一個晚上,他又曾經感到勝利地、同時自嘲地說過這樣的話:「總不至於即刻『翹辮子』了。……我在1927年住在景雲裡的時候,也生過一回像這回一樣的大病,真的昏迷,幾乎『翹辮子』了,但一愈就是十年。……那麼,總還有十年罷。」(「翹辮子」是上海話,死的意思。)說了以後,還大笑起來。
(四)異語的運用
在寫文章時,要謹慎地使用未被全民詞彙吸收的異語。隨意使用網絡上通行於一定群體內的外文縮寫、同音替代、圖形符號等,容易造成表達上的模糊和閱讀中的障礙。
鑑賞下面各題文字所運用的修辭方法。
1.呼和浩特,蒙古語意思是青色的城;包頭的意思是有鹿的地方。這兩個蒙語的地名,很清楚的在告訴我們,直到十三世紀或更晚的時候,這裡還是一個有森林、有草原、 有鹿群出沒的地方。(翦伯贊《內蒙訪古》)
2.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戰國時代的孟子,有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思是說,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大丈夫的種種行為,表現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吳晗《談骨氣》)
3.「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戲酒姑娘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後的景況。「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鬱達夫《江南的冬景》)
4.荔枝不耐貯藏,正如白居易說的:「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因為荔枝不耐貯藏,古代宮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飛騎從南方遠送長安或洛陽,給人民造成許多痛苦。唐明皇為了寵幸楊貴妃,就幹過這樣損害百姓的事。唐代杜牧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對這件事的嘲諷。(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異語。讀者可以從中知道蒙古語「呼和浩特」和「包頭」的含義,對它們產生形象化的認識,不僅增長知識,而且增添情趣。2.引用。作者為了證明「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首先引用了《孟子·滕文公下》中的名句,並加以解釋,使文章增添了說服力。3.引用。寫江南冬天的雪景,從日暮,到宵夜,到深夜,到次日早晨,每一時段都引古人詩句,既寫出江南冬天微雪的特點和變化,又表達出文人雅致的情趣。4.為了說明「荔枝不耐貯藏」的特點,作者先引用白居易《荔枝圖序》中的句子,生動形象地說明。接著又引用了唐明皇為寵幸楊貴妃,令人千裡飛騎運送荔枝來長安的歷史故事,以及杜牧以此為題材的《過華清宮》詩句,給人極其深刻的印象,不但增強了文章的力度,而且增添了文章的藝術性,體現了科學小品(文藝性說明文)科學性與文學性的高度統一。
下面的教輔助書是給語文老師和學生們準備的,來自名社名刊。歡迎進來看看。
點擊中間區域的小程序碼,或點擊下方的閱讀原文,可以直接進入「水先生的小書屋」,如有特殊需要,可直接聯繫「水先生的小書屋」店長小香,手機:15901189514(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