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姚老師講修辭(29):修辭方法•引用和異語

2022-01-05 水先生的語文生活

姚為洲,上海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上海市初中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高中語文教參特約撰稿人,《新作文》特約編委

借用詩文名句、格言警句、文獻資料、典故傳說等,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引用的類型

1.明引

直接引用,引述原文,要加引號。

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詩,說常熟顧氏種活了幾株,「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櫱。」(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據記載,南越王慰佗曾向漢高祖進貢荔枝,足見當時廣東已有荔枝。(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引用的表達效果

使語言簡潔凝練,生動活潑,增添感染力;為觀點提供有力的論據,增強說服力。

1.朱自清《春》: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裡醞釀。……

2.周先慎《簡筆與繁筆》:

劉勰說得好:「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無論繁簡,要是拿「無可削」「不得減」作標準,就都需要提煉。但是,這提煉的功夫,又並不全在下筆時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幾個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寫出的時候並沒有大費什麼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來自生活,發諸真情,做到繁簡適當並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顧炎武有云:「文章豈有繁簡耶?昔人之論,謂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於自然,而有意於繁簡,則失之矣。」

3. 劉兵《死海不死》:

傳說大約兩千年前,羅馬統帥狄杜進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邊,下令處決俘虜來的奴隸。奴隸們被投入死海,並沒有沉到水裡淹死,卻被波浪送回岸邊。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將俘虜扔進海裡,但是奴隸們依舊安然無恙。狄杜大驚失色,以為奴隸們受神靈保佑,屢淹不死,只好下令將他們全部釋放。

(三)引用的運用   

引用尤其是直接引用,必須認真核對,確保正確無誤;要注意引文的完整性,不可斷章取義;要與自己的表述相融合,使引文成為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

借用外來詞語、方言詞語或網絡詞語等,來增強語言的表現力。

(一)異語的類型

1.外來異語

文章中夾有非漢語語言中的詞語。

羅布泊地區現在是一片荒漠,這一帶發育有典型的風沙地貌形態——雅丹

上海人喜歡說一句「擰得清」。如果誰被評價為「擰不清」,那是有些嚴重的。

柴靜的《穹頂之下》,再次喚起公眾對環境的關注,成為該年度最給力的演講。

(二)異語與引用的區別

異語與引用,都是借用語言。不同的是:異語是不同體系語言之間的借用;引用是同一體系語言內部的借用;異語側重借語言的形式,引用側重借語言的意義。

(三)異語的表達效果

運用異語,能使語意貼切曉暢,形象突出鮮明,語言生動新穎、富有情趣。

1.徐志摩《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

2.馮雪峰《魯迅先生的逝世》:

在七月間的一個晚上,他又曾經感到勝利地、同時自嘲地說過這樣的話:「總不至於即刻『翹辮子』了。……我在1927年住在景雲裡的時候,也生過一回像這回一樣的大病,真的昏迷,幾乎『翹辮子』了,但一愈就是十年。……那麼,總還有十年罷。」(「翹辮子」是上海話,死的意思。)說了以後,還大笑起來。

(四)異語的運用

在寫文章時,要謹慎地使用未被全民詞彙吸收的異語。隨意使用網絡上通行於一定群體內的外文縮寫、同音替代、圖形符號等,容易造成表達上的模糊和閱讀中的障礙。

鑑賞下面各題文字所運用的修辭方法。

1.呼和浩特,蒙古語意思是青色的城;包頭的意思是有鹿的地方。這兩個蒙語的地名,很清楚的在告訴我們,直到十三世紀或更晚的時候,這裡還是一個有森林、有草原、 有鹿群出沒的地方。(翦伯贊《內蒙訪古》)

2.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戰國時代的孟子,有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思是說,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大丈夫的種種行為,表現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吳晗《談骨氣》)

3.「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戲酒姑娘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後的景況。「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鬱達夫《江南的冬景》)

4.荔枝不耐貯藏,正如白居易說的:「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因為荔枝不耐貯藏,古代宮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飛騎從南方遠送長安或洛陽,給人民造成許多痛苦。唐明皇為了寵幸楊貴妃,就幹過這樣損害百姓的事。唐代杜牧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對這件事的嘲諷。(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異語。讀者可以從中知道蒙古語「呼和浩特」和「包頭」的含義,對它們產生形象化的認識,不僅增長知識,而且增添情趣。2.引用。作者為了證明「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首先引用了《孟子·滕文公下》中的名句,並加以解釋,使文章增添了說服力。3.引用。寫江南冬天的雪景,從日暮,到宵夜,到深夜,到次日早晨,每一時段都引古人詩句,既寫出江南冬天微雪的特點和變化,又表達出文人雅致的情趣。4.為了說明「荔枝不耐貯藏」的特點,作者先引用白居易《荔枝圖序》中的句子,生動形象地說明。接著又引用了唐明皇為寵幸楊貴妃,令人千裡飛騎運送荔枝來長安的歷史故事,以及杜牧以此為題材的《過華清宮》詩句,給人極其深刻的印象,不但增強了文章的力度,而且增添了文章的藝術性,體現了科學小品(文藝性說明文)科學性與文學性的高度統一。

下面的教輔助書是給語文老師和學生們準備的,來自名社名刊。歡迎進來看看。

點擊中間區域的小程序碼,或點擊下方的閱讀原文,可以直接進入「水先生的小書屋」,如有特殊需要,可直接聯繫「水先生的小書屋」店長小香,手機:15901189514(微信同號)

相關焦點

  • 聽姚老師講修辭(16):修辭方法•象徵
    姚為洲,上海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上海市初中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高中語文教參特約撰稿人,《新作文》特約編委修辭方法·
  • 聽姚老師講修辭(24):修辭方法•頂針和迴環
    2.畢飛宇《推拿》:推拿師們對待散客要更熱心些……和散客交流好了,散客就有可能成為常客;常客再買上一張年卡,自然就成了貴賓。(挽聞一多聯)(二)頂真與迴環的區別頂真和迴環在頭尾頂接相連這一點上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頂真反映事物間的順接關聯,從甲到乙,再從乙到丙;迴環反映事物間的循環往復,從甲到乙,再從乙到甲。
  • 聽姚老師講修辭(11):修辭方法•比喻
    姚為洲,上海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上海市初中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高中語文教參特約撰稿人,《新作文》特約編委修辭方法•
  • 聽姚老師講修辭(26):修辭方法•婉曲和暗示
    」(《西門豹治鄴》)(二)婉曲與雙關的區別雙關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婉曲是不宜直言,故意把話說得委婉含蓄,只有言外的一層意義。父親沒有正面批評他,而是講了自己讀書時如何品學兼優。「可是,」父親有些遺憾地說,「我總想,為什麼我不是第一名呢?」他臉紅了,從此,學習更加努力,不再驕傲自滿。一個男孩想約心儀的女孩一同出去走走,可又怕她拒絕。於是說:「星期六天氣會很好,我想去江邊逛逛,還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一起去。」
  • 聽姚老師講修辭(19):修辭方法•示現和呼告
    ……(三)示現的運用  運用示現,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展示過去,預測未來;二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再現和創造各種生活圖景。敘述時,由於感情激動,突然撇開讀者,直接和文章中的人或物說話。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魏巍《我的老師》)(二)呼告的表達效果呼告,可以抒發強烈的感情,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引起讀者的共鳴。
  • 姚老師講語文•現代漢語修辭 ⑬ | 修辭方法•比擬
    修辭方法•比擬比擬 根據想像,把物當人來寫,或者把人當物來寫,或者把甲物當乙物來寫。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裡跳躍著。/ 指導員講得真來勁兒,嘎子豎起了耳朵聽。那千萬條大船一夜之間飛過了長江。/ 讓你帶一隊人馬,把黑龍潭的水牽到山下的壩子裡來。
  • 【學霸筆記】修辭方法匯總(6)——對比、引用,附練習
    【溫馨提示】周一至周五,每天連載,大家要跟住哦~【學霸筆記】修辭方法匯總(3)——借代,附練習【學霸筆記】修辭方法匯總(4)——誇張、對偶,附練習【學霸筆記】修辭方法匯總(5)——排比、設問、反問,附練習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修辭方法。
  • 小學如何學修辭之雙關、反語和引用
    一、雙關雙關是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故意讓一個詞語或一句話獲得雙重意義的一種修辭方法。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二、反語反語就是故意說反話,是用與本來意思相反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意思的一種修辭方法。反語表達的感情更加強烈,耐人尋味。反語的種類有:1、表示諷刺的反語。
  •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教學——引用
    今天我們來學習小學語文常見的修辭手法中的引用。把名言、格言、成語、詩詞、典故、史料以及特殊需要的語句等,有選擇地使用到文章或講話中,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這種辭格叫引用。引用必須與所論證的觀點或文章的中心相一致,並且在行文上自然和諧,能融為一體。1.引用的基本類型引用按照是否說出作者或出處來源可分為明引與暗引兩種。
  • 頂真修辭,三年級到底能不能講?
    如果從修辭格角度讀這兩段文字,尤其是第一句,作者使用的修辭不只是「頂真」,還有「類疊」呢!那教參上怎麼說?教參是這樣的: 很明顯,教參不讓老師說「頂真」,編寫教材的專家還不知道這裡還有其他修辭呢!明明訓練了,不讓老師說,這就好比學了幾年語文,學了那麼多字,學了那麼多課文,寫了不少作文,千萬不要說這是「語文」課一樣。
  • 【寫作教學】葉聖陶講修辭
    我們所有的情思化成一句句話,從表現的效力講,從使人家明了且感動的程度講,就有強弱、適當不適當的差異。有的時候,寫作的人並不加什麼經心,純任自然,直覺地感知當怎麼寫便怎麼寫,卻果真寫到剛合恰好的地步。但是有的時候,也可特意地經心去發現更強、更適當的造句用詞的方法。不論是出於不自覺的或是出於特意的,凡是使一句句的話達到剛合恰好的地步,我們都稱為修辭的工夫。
  • 小學語文常用的修辭手法
    另外,誇張不能和事實距離過近,否則會讓人分不清到底是事實 還是誇張。四:引用在寫文章時,引用別人的話或詩句、格言等,可以讓語言簡潔明快,具有說服力。示例:古人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多麼有道理呀!
  • 修辭學
    對於語言學,引用鳩摩羅什的一句話:以梵改秦。亞里斯多德為什麼要寫修辭學?就是為了規範開車。中國社會為什麼發展滯後?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他的形容詞太多。中國的文人,在引入西方修辭學改造漢語言的時候,並沒有引入語言邏輯,這就使宣講邏輯的修辭學變成了毫無邏輯的漢語言。
  • 北大課堂| 漢語修辭學 04 語序修辭、句式修辭、語體風格修辭
    人類發展的歷史表明,修辭不僅是一種選擇語音、詞語、句式、修辭格等的語言運用現象,也不僅是一種運用語言、音樂、圖片、圖像、建築、環境等涉及聽覺、視覺、觸覺等媒介符號,建構有效的文本,傳播信息,以影響、改變他人情感、態度、思想、觀念乃至社會行為的社會行為和社會現象,也是一種人類傳播現象,是人類的一種傳播秩序和社會秩序,是公共權力和公共秩序建構、社會事務處理、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和方法,是一種社會公平、公正的制度體系
  • 修辭手法、說明方法有哪些類型?作用是什麼?
    中高考經常會有這樣的題型:「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或者劃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在文中起到了什麼的作用?」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修辭手法有哪些?說明方法有哪些?以下是常用修辭手法、說明方法的類型及作用。一、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對偶、反覆、反問、設問。
  • 寫作文開頭方法之運用修辭法
    修辭是我們寫作文最常用的遣詞造句的方法,它能幫助我們提高表達效果,增加文章感染力,是最有效的提高作文表達水平的方法。如果在文章的開頭用到它們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經常用於開頭的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擬人、排比、引用、誇張、對偶等,下面我們就詳細介紹。首先是排比。
  • 修辭雖難,s老師教你如何攻克它3
    做了三年的小學輔導老師,我發現很多小朋友對修辭手法的判斷存在盲點,因此今天s老師就帶來一個具體的課程,教你如何攻克它。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我們只講小學生需要知道的修辭手法,一些太過「高級」的或是當前小學階段不太會碰到的,s老師就不進行講解了。
  • 修辭手法有多少種?十幾二十種?答案超乎你的想像!
    隨著審美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滿足於平鋪直敘、直截了當、毫無生趣的語言,自然而然地、或有意、或無心地將修辭運用到了說話、寫詩、作文、譜曲等等語言方面,使得說話、寫字也有了「美」的存在,時有「化腐朽為神奇」之妙。修辭學發展至今,早已不是書本上的諸如比喻、比擬、誇張、排比等十數種,而是有著近三百餘種,儼然已成為了一門學問——修辭學。今天我們來聊一下修辭手法的種類。
  • 19種英語修辭手法+英漢修辭對比賞析慕課
    Antithesis 對照,對比,對偶 /ænˈtɪθɪsɪs/ 這種修辭指將意義完全相反的語句排在一起對比的一種修辭方法。例如:1)Not that I loved Caeser less but that I loved Rome more.
  • 2014中考語文總複習——修辭
    >   4、理解並掌握常見的修辭方法的表達作用。如提供帶有某種修辭手法的情境,用規定的方法仿寫句子等。     三、《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辨析、運用的修辭格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反覆、對偶、設問、反問等八種,教材中常出現的修辭格還有借代、引用、反語等。對要求掌握的修辭格,首先要熟記其定義、理解其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