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為洲,上海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上海市初中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高中語文教參特約撰稿人,《新作文》特約編委
修辭方法•比喻
比喻 用與一個事物非同類而具有相似之處的另一個事物,來寫這個事物。
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汪曾祺《胡同文化》)
她溫柔善良,就像她的母親一樣。(同類事物比較相同點)
爺爺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和藹可親。(同一事物前後比較不同點)
這天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了。(表示猜測)
像他這樣的老實人,怎麼會欺騙人呢?(表示舉例)
看到這張兒時照片,我就像回到了天真爛漫的少年時代。(表示想像)
——都不是比喻句。
社會呼籲給小學生鬆綁,他們的作業負擔太重了。
——用詞的比喻義。
1.比喻的主要形式
(1)明喻
出現本體、喻體,用比喻詞「像」「似」「若」「好像」「仿佛」「猶如」等。
明喻的結構:本體 + 比喻詞 + 喻體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
雷鳴似的掌聲 / 死一般的寂靜 / 如火一樣的天氣 / 像虎狼一般的通貨膨脹
(2)暗喻
出現本體、喻體,不用比喻詞,用「是」「成了」「變成」等。
暗喻的結構:本體 + 是 + 喻體
生存的小品文,必須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魯迅《小品文的危機》)/ 當太陽沉沒,廣州就成了一顆夜明珠,燈光如海,千街閃爍。(碧野《廣州抒情》)
黃金時代 / 羊腸小道 / 風燭殘年 / 鐵石心腸。
時間的長河 / 記憶的沙灘 / 思想的野馬 / 感情的漩渦 / 憤怒的火焰
一顆心——一片翻騰的大海;一雙眼——一道衝決的大堤。
大地母親 / 時間老人 / 人老珠黃 /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狂風把這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高爾基《海燕》)/ 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 /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國際歌》)
2.比喻的其他形式
(1)逆喻
非變體的明喻、暗喻,喻體在前,本體在後。
真是怪味豆,甜酸苦辣,什麼味道都有;真像眼前這生活。/ 陽光下盛開的百花,就是您的笑容。
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鬱達夫《故都的秋》)
(3)較喻
在相似點上,本體超過喻體(強喻)或者不如喻體(弱喻)。
我們兩國人民的友誼比山高比海深。/ 我的日子過得苦極了,連豬狗都不如。
看,(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朱自清《春》)
這是梅花,有紅梅、白梅、綠梅,還有硃砂梅,一樹一樹的,每一樹梅花都是一樹詩。(楊朔《茶花賦》)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指出下面比喻句分別屬於比喻的什麼形式,並對它的結構作簡要分析。
1.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朱自清《荷塘月色》)
2.徵服者是狼,被徵服者是一群各自逃命的羊!(老舍《四世同堂》)
3.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
4.上海人叫小癟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們的黨八股,乾癟得很,樣子十分難看。(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5.汽車一馳入吊蘿山區,就看到一派生機旺盛的綠色……,仿佛一個大自然的畫師,打翻了調色板,把一切強烈的綠色油彩傾倒下來塗染了山頭。(秦牧《吊蘿山翠色》)
1.明喻。本體「葉子和花」,喻體「籠著輕紗的夢」,比喻詞「像」。(「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不是比喻) 2.暗喻。本體「徵服者」「被徵服者」,喻體「狼」和「羊」,用判斷詞「是」。3.暗喻的變體。本體「種族隔離」「種族歧視」修飾喻體「鐐銬」「枷鎖」。4.逆喻。本體「黨八股」,喻體「小癟三」。5.明喻。本體「生機旺盛的綠色」,喻體「大自然的畫師,打翻了調色板,把一切強烈的綠色油彩傾倒下來塗染了山頭」,比喻詞「仿佛」。
下面的教輔助書是給語文老師和學生們準備的,來自名社名刊。歡迎進來看看。
點擊中間區域的小程序碼,或點擊下方的閱讀原文,可以直接進入「水先生的小書屋」,如有特殊需要,可直接聯繫「水先生的小書屋」店長小香,手機:15901189514(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