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家的月子娃,除了吃就是睡,而我家的小祖宗從醫院抱回來沒幾天就開始哼哼唧唧找麻煩。
吃個奶扯來扯去,吃幾口就丟開,然後再到處找,找到後再痛苦的亂扯,最終崩潰大哭。抱著睡姿勢多麼不舒服都不醒,沾床就炸,特別是傍晚,各種抻各種扭,哭哭鬧鬧一家人累的人仰馬翻就是不睡。
如果你家滿月左右的小娃和我描述的一樣,恭喜你獲得了一枚脹氣寶寶!
脹氣是新生兒很常見的問題,儘管寶寶表現的比較痛苦,其實並不是生病,因為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有不同程度的脹氣。
新生兒因為腸道還沒發育完善,還不會像大人一樣有規律的蠕動。所以,如果寶寶腸道裡有氣體就會讓寶寶感覺很難受。新生兒的肚子是沒有肌肉的,所以整個看起來像圓圓的青蛙肚,正因為如此他們還不能夠做到,用腹部的肌肉擠壓腸道排出氣體,肚子感覺痛的時候只會扭來扭去。
新生寶寶肚子難受,但他還分不清到底是餓還是痛,當他痛的時候會以為自己餓了,想要吃奶,吃過奶後發現並沒有減少痛苦甚至更嚴重,所以往往表現的吃幾口鬧一鬧,再吃再鬧的循環。
全職媽媽可以選擇母乳餵養,寶寶吃母乳能減少空氣進入口腔,母乳餵養時要注意兩方面:一是不要在寶寶哭鬧時餵奶,會導致寶寶吞進大量氣體;二是媽媽注意不要吃產氣的食物。
還有很多媽媽像我一樣,為了產假結束後能順利回到工作崗位,從出生就讓寶寶吃奶瓶。但是,因為喝奶的過程中奶瓶要進氣,空氣穿過液體不可避免地會讓液體中增加很多細小的氣泡,很容易就導致寶寶喝進去大量氣體,加重寶寶的脹氣。
寶寶吃奶瓶,避免脹氣也要注意兩方面:一是餵奶後要拍嗝,儘量把嗝都拍出來,如果脹氣嚴重的寶寶,儘量吃幾分鐘就拍一次;二是可以選擇導氣奶瓶,從根本上減少寶寶吃進去的氣體。
舒嬰品牌首創無泡防嗆奶瓶,內置恆壓導氣專利系統,防嗆奶、防脹氣,減少營養流失。舒嬰奶瓶的發明源自於一位從事母嬰餵養行業多年的父親,想解決自己剛出生寶寶的吐奶、嗆奶等問題,從而研發出來的。
傳統奶瓶,奶嘴回氣是通過奶嘴邊緣進氣,空氣通過奶液,就會不停的有氣泡產生,奶液中含過多氣泡,會加重寶寶的脹氣和嗆奶;而導管回氣是通過一體化導管進氣,空氣和奶液是分離的,空氣不通過奶液就沒有氣泡產生,因為無氣泡,所以有防脹氣的功能。
導管奶瓶,寶寶吸不吸奶液都會流出來,寶寶很容易嗆奶。恆壓導氣奶瓶有閥門控制,寶寶吸就出奶不吸就停,自然斷流防嗆奶。
《國際母乳餵養周刊》指出,空氣穿過奶液形成的氣泡越多,維生素C就會流失的越多,建議父母選擇儘可能少或者不產生氣泡的奶瓶。
空氣穿過奶液會加快奶液的氧化,導管回氣減少奶液的氧化,在寶寶喝奶的20分鐘內,前者的氧化速度是後者的四到五倍。恆壓導氣奶瓶有一體化閥門,空氣繞過奶液通過導管到達瓶底,沒有空氣穿過奶液,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氧化,最大程度的保留營養。一體化導管末端有閥門,只進空氣沒有奶液,方便清洗也不容易滋生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