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一股風:動手能力強的娃,動腦才不會差!
所以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動手能力強,什麼實驗盒子、STEAM課程,樂高課、等等都報的滿滿的,以為通過這種「訓練」,就可以加強孩子的動手能力了。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過去老一輩能自己做桌椅、縫玩具、做各種手藝活,而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動手能力越來越差了?花錢報班動手能力就一定能上去嗎?
講這個之前,我先說個早年的見聞。
十多年前我留學歐洲的時候,除了學業上的收穫,更多的是生活裡的諸多小事讓我感慨。
而最讓我感慨的就是老外的動手能力,這一能力,直接影響了我的育兒方式。
我從小就動手能力很差,做手工不算。主要是那時每天悶頭學習,家務也幹得很少。加上學校資源有限,什麼化學課、物理課這種做實驗的課,幾個人一組,基本都是在旁邊看著,沒機會也搶不上。所以,上手少直接影響了關於知識的記憶及應用。
讀死書且不愛動手,幾乎是那個年代孩子們的主流特徵。但出國後,我一切需要自己張羅,雖然能力強了不少,但比起同齡的外國青年就差了很多。
舉個例子:
我記得當年租住的房東家裡一直用點火式煤氣灶(用一隻點火槍點著的那種),用起來很不方便。動不動就要去買點火槍了。後來,房東也覺得麻煩於是準備換成電磁爐。就記得那天,房東找了她男友和男友弟弟花了一下午時間叮叮噹噹的搞定了!!
當時我去廚房時,都驚呆了。灶臺背後的牆面上鋪整整兩層瓷磚,....爐灶已經完全變成了內嵌式的4個頭的電磁爐(我剛特意查了下這種算是歐式經典~)而房東男友當時也只是26歲而已,而他弟弟才19歲...
房東家的電磁爐類似這樣
我就記得自己當時好佩服這兩個1米8的大男生,居然連泥瓦匠和改裝煤氣灶的活都會!做的一點不亞於專業的!而且人家也是大學畢業生....我敢說自己在國內認識的男生或女生裡沒有一個有這本事的。
雖然這事已經過去十幾年,但依舊給我育兒上很多啟發。於是我經常刻意鍛鍊孩子在各方面的動手能力。
回顧這些年,我大致總結了一下經驗:
一、能幹的家務活一定要讓孩子上手試試
我非常主張孩子做家務。
在這方面,堅決不能走我小時候的老路。
其實我小時候完全是我媽一手包辦,他們就怕耽誤我學習。可他們不知道,幹家務對孩子是極有好處的~
從孩子小的時候,我就鼓勵他自己扔個尿不溼啊,幫著搬點東西啊,他力氣大,特別喜歡幹活,一幫忙我就表揚他小男子漢,能幫媽媽了!他就特別開心,越幹越勇。
其實大部分孩子在「幫大人忙」這件事上是非常熱心的,雖然一開始的時候時常幫「倒忙」,但你越是放手讓他們去做,做幾次就真的能幫忙了!
我的原則是:孩子能幹就一定要幹,短期不能幹的在有限範圍內可以手把手的教,試一試沒關係!
二、家長不能太勤快
如果你家裡有個勤快的媽,那麼你可能就會有個懶惰的娃。
我可能就是那個典型的例子。
因為我老媽實在是太能幹了,又太勤快了...而且,關鍵是,人家年輕的時候是搞醫的,在家務、衛生等各方面眼裡根本容不得沙子!
就連我這種別人看了都說「細緻」的人,幹出來的活,都會被她嫌棄「粗糙」!
結果就變成,我一幹活就被人嫌棄,我就懶得幹。老媽看我看活礙眼,還不如她自己幹的利索,她就愛直接上手摻和。
所以,我就索性懶了,不幹了。
但到了我這輩就不一樣了!
我懶,我娃及很勤快了!
而且小手特別閒(嫌)得慌,特別愛幫忙。。。
你在廚房,他不讓你安生。這兒動動、那兒摸摸,總要給你搞出點事情。
與其這樣,不如給他安排任務。
什麼剝蒜啊,攪雞蛋這種小活根本不是事兒。
有時候還被他嫌棄,非要學切菜...
但切菜還是有點早,那我就會讓他幫著削皮。
絲瓜、黃瓜等等好削的這種都教給他,他幹的可滿意了。
甚至有幾次,我還叫他幫著做飯來著。
從摘菜、洗菜、到最後炒菜盛飯。。。
中途有幾樣是我手把手教他的。就記得那次連著做了三天晚飯。有一次站在小板凳上連著一個半小時都在忙。
最後,給他累的夠嗆。趴在桌上吃飯都蔫吧了。
他一喊累我就開心,心裡洋洋得意:「小樣,叫你老是來廚房添亂,這回給你點正經活幹好好體驗下!」
你懶,娃就勤快。
幾次做飯的經歷,讓他特別愛幫忙。小手也比之前靈活多了。最近我們又解鎖了包混沌和餃子,進步很大。
通過做家務,我發現,孩子越是解鎖一項新技能,就越是自信。
當然了,作為家長,你身體可以懶,但你不能沒有點子!
如果你腦子懶不想著怎麼每天「折騰」娃,讓他們變勤快,那麼,最終你收穫的還是個懶娃~
三、大、小運動相結合,把動手遊戲當做日常加餐
當然,鍛鍊動手能力不一定非得是家務,只要是能讓小手動起來的其實都有益處。
比如男孩喜歡倒騰工具箱,我就會用真的來讓他擺弄。現在家裡螺絲鬆了都讓他先來操作一遍,大人再上手。
當然,在安全範圍內,我也會鼓勵孩子體驗一些「危險」的嘗試。只是體驗,不是家常便飯。
目的是讓他感受到危險、知道保護自己的重要性。
比如,我們還體驗過刻刀的用法....不要槓我,因為我們經常玩工具箱,各項技能基本都有了,我也一定是在自己孩子有這個使用能力、提前也做了示範、孩子懂得保護自己的情況下才嘗試的。一般人不建議模仿!!!
而女孩能玩的也很多,貼紙、剪紙等等,其實這類活動不分男女,都可以輕易上手玩起來。
雖然我們愛動手,動手勤,但我發現,我們做活並不細。一個是因為我們是男孩,做手工這方面細心程度相比女孩還是差一些,再一個是年齡小,手部小肌肉孩子啊發育完善期。因此,我也經常會帶孩子玩一些專門訓練手部肌肉的遊戲。
1、貼紙練習
比如這種男孩女孩都可以玩的、專門訓練精細運動的《德國精選馬賽克貼紙書》:
這是一套練習,分為4個系列:「交通工具」、「女孩樂園」、「男孩世界」、「動物王國」,這四個盒子裡全部是馬賽克貼紙練習。
但這個和普通貼紙不一樣的是:
1、馬賽克格子限制了範圍,對手指精細運動能力要求更高;
2、漸進色作為幹擾項,訓練孩子顏色辨識能力!
這兩點加起來對小一點的孩子來說並不容易,因為格子很小,很容易就貼偏了,需要細心的同時掌握一定技巧,再者貼紙裡面有好幾種顏色是漸變色,乍一看非常接近,需要做對比才能選出正確的顏色,非常考驗孩子眼力~
總的說來,要強化動手能力,訓練手眼協調是第一步!
上幾張圖你們看下細節,我們貼了不少作品,但每次縫隙還是很大,不過好在孩子很喜歡,每次我需要碼字的時候,就讓他玩這個書,他一玩,整個世界頓時安靜了!!!好嗨!!
2、摺紙、剪紙練習
摺紙、剪紙遊戲都是加強孩子動手能力的好方法。《日本腦發育訓練遊戲書》,就非常適合孩子自學、自玩。因為本身書的設計就是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
玩這個的好處是,孩子能夠自己按圖索驥,不會像以前那樣瞎折了;加上有山折線、谷折線的清晰標註,孩子自己就能找到規律。
這不,中午不睡覺,一口氣做了一堆然後拿給我....
這套訓練分2階,低幼的小寶寶可以從1階開始玩,學齡前的孩子適合2階的。
其實仔細想來,想要加強孩子的動手能力,真的有很多方法,而且很多方法不用花錢。
訓練孩子是一方面,家長自身適當放手也是另一方面。兩者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