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從小的動手能力,決定了他們將來的學習能力如何,所以家長特別希望自家孩子是動手能力超強的人,這樣將來在學習方面就絲毫不用擔心。其實所謂動手能力包括很多方面,除了自主動手外,還有就是執行力。若是此時不培養動手能力,那麼日後想要培養估計難度頗大。
很多家長表示自家孩子的動手能力堪稱「零級」,絲毫沒有想要動手的欲望,所有的事情都希望依賴父母或者其他家人完成。此刻想要孩子自主動手去完成某事,估計有些困難,所以家長當下的首要任務,就是先找到孩子不喜歡動手做事的原因。
1、家長不捨得
其實孩子生來都具備動手的能力,就像他們嬰孩時期的撕紙行為一樣,而且動手能力的好壞,都是在不斷的訓練中積累出來的經驗。但是偏偏有一些家長,他們總是擔心孩子太小,或者是做事不夠完美老練,於是直接剝奪了孩子做事的機會。正是因為家長的不捨得和不放心,才導致孩子動手能力欠缺。
2、沒有機會施展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限制深入到方方面面,包括家庭擺設亦是如此。好像孩子進了家門之後就沒有了「自由」,父母不希望他們隨意的亂碰,包括玩具也不能隨意擺放。正是因為父母定製的生活規矩,所以孩子生活中幾乎沒有需要動手解決的事情,自然到了最後就不需要他們再動手了。
3、動手材料太少
雖說現在孩子的玩具要精美很多,但是可供他們動手的材料還是太小。除了積木和樂高之外,好像大多數玩具都是一體的,一旦拆卸的話,就意味著這件玩具「下崗」了。而且父母的重心可能都放在學習上,所以對孩子動手方面的要求也沒有那麼嚴苛。
1、給孩子動手的環境
想要培養孩子在動手方面的能力,那麼家長的配合和協助自然不能少,家長務必要給孩子創造適合動手的環境。平時要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因為戶外動手的機會要多一些。陪伴孩子一起堆積木,或者是玩雕塑類的活動,這些都是可以加強動手能力的好項目。
其實多參加戶外活動對孩子的發展特別好,因為戶外會有很多其他的小朋友,這樣還能側面為孩子創造更好的交友條件。即使家長沒有陪孩子一起動手,他們也可以邀請小朋友一起完成動手項目。
2、放手讓孩子嘗試
既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鍛鍊孩子,那麼家長何不放手呢,因為不管看多少遍,只要沒有動手嘗試,孩子最終都是學不會的,所以說動手做一遍的效果要遠大於觀看百遍。多給孩子鼓勵,讓他獨自去嘗試,哪怕做錯也沒有關係。不管多小的孩子,其實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家長完全可以放心大膽的讓他們動手。
父母這個時候不要強行把自己的要求加在孩子身上,因為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同的,孩子需要獨立的創作,家長要做到少說話多觀看就行。
3、不要輕易去打擾孩子
超強的動手能力,一定是孩子經過無數次的練習才學會的,因此家長別總是想著「好心」打擾。因為專心做事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和思想是同時運轉的,而且還需要雙手不斷的配合,這個時候家長若是打擾,就會影響孩子的思路,甚至會讓他們忘了自己的想法。
不管孩子做的事情是否合理,只要沒有觸及原則問題,家長都可以耐下心來觀察。動手的同時,也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絕佳時機,這時要杜絕一起的外界幹擾。
4、捨得「用」孩子
生活中要懂得去「指揮」孩子,尤其是在媽媽做家務的時候,這時完全可以請求孩子幫忙,希望他也能加入到做家務的事情中。當然對於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還是很樂意去做的,其實小孩也很享受做事的過程,尤其是被信賴的媽媽「指揮」。
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收拾玩具及衣服,之後再慢慢增加做事的難度。當然不管孩子做的有多差,家長都不要當面去批評,更不要當面就替孩子整理。
教育路上要捨得指揮孩子,因為動手能力好的小孩,他們都是特別勤快的。要讓孩子養成自己事自己做的習慣,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他們動手。
關注「老張育兒記」,學習更多專業又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評論、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