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個名詞可以說是有孩子的家庭中最高頻的一個詞語。
有一個笑話講,爸爸唯一的作用是幫看著媽媽,回到家看到爸爸就問:爸:我媽呢?孩子在家裡,自己什麼東西找不到了或者是什麼事情做不好了,首先就會找自己的媽媽。
所以在家裡,我們經常就會聽到
」媽媽,我的褲子怎麼找不到了?」「媽媽,我這個東西不會做」
等等。
孩子事事都找媽媽,這是一種好現象嗎?
小劉的兒子今年5歲了,因為是家裡的獨生子,所以在家裡十分的受寵。平時可以說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最讓小劉頭疼的事情就是孩子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平時的大事小事都要找媽媽。
今天中午在公司吃飯的時候,小劉的兒子就給小劉打電話了,說道:」媽媽,我的玩具找不到了,你幫我找找?」而小劉只能遠程指導孩子找玩具,講了十幾分鐘才幫孩子找到玩具。
我就笑道:」你家兒子可真是粘你呀。」
小劉頭疼道:」這孩子動手能力很弱,什麼事情都要找媽媽,我也真是頭疼死了。又宅動手能力又差」
我說:
「你應該鍛鍊孩子獨立動手的能力啊,不能讓孩子什麼都依賴媽媽,這對他以後也會有很大的影響的。」
聽了我們的話,小劉也意識到兒子這樣並不是一件好事,是得要好好的教育孩子要獨立自主了。
孩子什麼都找媽媽,這對孩子有什麼壞處呢?
1、動手能力弱
現在大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所以很容易在教育上變得很寵娃。
爺爺奶奶疼外公外婆愛,父母教育要看老人臉面,這種無形的溺愛對孩子是害不是愛
。在家裡,孩子什麼事情都找媽媽,媽媽也什麼事情都幫著孩子做,
這樣會讓孩子的動手能力變得非常的弱。
因為家長幫著孩子包攬一切,也沒有想過要去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孩子
上小學了都不會自己穿鞋子,不會自己綁鞋帶
2、很依賴媽媽,獨立性差
什麼事情都依靠媽媽來解決,容
易導致孩子變得執拗,自理的能力差。
這樣的孩子小時候看著是親媽媽,長大就成了」媽寶男」。這樣的孩子十分的依賴自己的母親,他們的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都非常的差。很多事情都要靠著自己的母親去解決,無法獨立。長大也是一個巨嬰,離開媽媽就活不下去了。
3、社交能力差
這些孩子平時什麼事都靠媽媽,所以和媽媽的關係就非常緊密,可以說是斷不了奶的孩子,對於日學的社交也不太有興趣,大多是宅男。因為在家裡一日三餐有媽媽幫處理,也不喜歡別人交流,所以社交能力極差。
社交能力差,就錯失了很多學習和工作的機會。
家長應該怎麼鍛鍊孩子獨立動手能力?這三個方法很有用
1、找到適合孩子的事情
據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成年後有成就且過得比較幸福的人,都有一個重要的相似之處:他們從小就會做那些看似瑣碎的家務。
家長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找到適合孩子做的事情,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家長在給孩子找事情做的事情,應該找一些孩子能夠完成的任務,
這樣能夠讓孩子更加的有自信,更加喜歡自己動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說,平時孩子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的時候,家長可以安排孩子自己把自己的玩具收回去;孩子早上起床的事情,讓他們的自己穿衣服等等,都是能夠
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的
當孩子對媽媽洗衣服有興趣的時候,媽媽別怕孩子洗不乾淨,弄溼衣服,讓孩子去動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不會到會,就是我們走路都是通過學習才會的,所以媽媽要多給機會孩子學習。
多創造機會給孩子動手,這樣才能讓孩子動手能力越來越強。
當孩子喜歡廚房裡做菜時,可以給孩子一些比較安全的工具
,讓孩子自己學會摘菜,洗菜,切菜甚至做菜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讓孩子越有成就感。
或者孩子喜歡拆家裡的東西,不要打不要罵,可以給孩子拆一些不太貴重的東西,並且告訴孩子,
拆了要學會裝,如果裝不好,那怎麼辦,可以花自己的錢(孩子最好有自己的私房錢)去讓師傅幫修理。
2、正確的引導孩子
「給孩子飯,不如教孩子做飯」家長正確的引導會比你幫助孩子去做要好得多。有的時候,孩子找不到自己的東西的時候,媽媽就會動手幫助孩子去找。
其實這個時候家長更好的解決方式是引導孩子:昨天在哪裡玩的,之後放哪裡了,會在哪裡呢?引起孩子思想,讓孩子自己慢慢的去找。當孩子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就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是做不到,而是他們的不知道該怎麼去做,這時候家長的引導就顯得十分的重要了。
3、媽媽在合適的時間懂得放手,讓孩子更獨立
在孩子半歲左右
,慢慢學會坐,學會爬,這時候家長可以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放遠一點,引導孩子自己爬,或者不會爬的時候學會自己翻身去夠玩具。自己拿到的玩具會更好玩。家長不要什麼都放在孩子的面前,這樣會失去很多美感。
孩子8個月左右,
給孩子做或者買一些手指食物,讓孩子自己把食物送到自己的嘴巴,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手指的精細動作,還可能讓孩子體會讓吃的樂趣。孩子以後不挑食。
孩子1歲後學走路,別用學步車,找到安全的地方,讓孩子自己慢慢走,
摔跤是每個人走路必經之路,不要怕孩子摔是天天扶著走。
孩子3歲後可以慢慢讓孩子自己洗澡,洗不乾淨可以再幫洗一下。
孩子4歲後可以和家長分房睡,獨立入睡,讓孩子也有自己的空間。
每個孩子都有能力慢慢學會獨立,所以媽媽學會放手更重要。
菁媽寄語
:
雛鷹羽翼漸豐後,會遠離老鷹,展翅高飛。
因為它知道只要飛出去才知道天空有多廣闊,孩子長大後媽媽也要學會放手,才能讓孩子以後有更好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