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不然不準做作業」這種方法是好還是不好?
今天微博有一條熱搜吸引了小編的注意:
「爸爸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
這位爸爸今年46歲,是個長沙人,為了保護9歲兒子的視力,他要求兒子每天有足夠的戶外運動時間「每天不玩兩個小時,不準做作業」。目前,羅漢學習了各種戶外運動:皮划艇、滑雪、攀巖、甚至還有野外生存等。
在這條帖子下面有些家長特別支持這位爸爸的做法
認為這種做法不僅能培養孩子,還可以做到陪伴,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還有一些人表示很羨慕
一、
讓孩子
加強體育鍛鍊
到底有多重要?
讓孩子體育鍛鍊,一直都是佳玫老師給家長建議的事情,首先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就在去年,佳玫老師朋友的女兒被國外的一所知名高中錄取,她在國內上學時是一名體操特長生。平時在校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要用於專業訓練。為了把因體操訓練耽誤的時間補回來,她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到11點以後才能休息。
但在這麼累的情況下,這個女孩的成績長期穩居年級前三名,體育鍛鍊不僅沒有拖累她的學習,反而鍛鍊了她強健的身體和堅強的意志力,促進了她的學習效果。
這正是體育鍛鍊的奧秘和魅力!
為什麼?
讓我們從多元智能的角度來看看。大腦的頂葉區決定人的運動智能,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外在表現。
頂葉區左腦,決定孩子的肌肉耐力。這個區域越薄弱,孩子就越懶,特別宅,總是叫苦叫累,學習上是典型的畏難心態。看到稍微複雜一些的作業,本能地就想退縮,甚至放棄。在生活中執行力差,喜歡給自己留後路。不到萬不得已,絕不主動挑戰。
頂葉區右腦,則主管人的體知覺力,這個區域強的孩子,肢體靈活,善於動手操作,善於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調動他人的熱情,領導力強。同時,體知覺力還和同理心有關,更具感恩心,但是很好動坐不住,影響學習專注力。
體育鍛鍊,練習的正是大腦的頂葉區。通過長期規律的體育鍛鍊,不僅能讓孩子強健體魄,而且能鍛鍊孩子勇於突破,不輕易放棄的品格。此外,還有助於孩子鍛鍊領導力,形成同理心,並且由身體調動精神,消除畏難情緒。
我經常會收到一些高年級孩子家長的諮詢,說孩子小時候成績還不錯,長大了成績就開始逐漸下滑,而且孩子無精打採,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家長想知道該怎麼補課,但我更關心的,是孩子有沒有堅持體育鍛鍊。很遺憾,越是功課忙,家長就越是只忙功課。我總是苦口婆心地勸說,儘快恢復孩子的體育鍛鍊吧,哪怕只有一項運動,每天只能堅持20分鐘,也對孩子的學習大有幫助。因為,沒有了精氣神兒,何談提高與進步呢?
二、
如何給孩子
選擇適合自己
的體育體育鍛鍊項目?
體育項目五花八門。具體怎麼選呢?咱們還用多元智能來分析。
比如孩子想學球類運動。家長們要知道,想把球打好,不僅考驗孩子的運動智能,同時還考驗空間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具體來說,這和孩子對距離的估算能力有關,也和視覺追蹤能力有有關。
空間智能是由大腦的後額葉區右腦決定的,它幫助孩子預估出球的落點在哪裡,估算得越準,接住的概率就越大。但相反,估算得不準,自然就有心無力,想接也接不住。
那自然觀察智能指的是視覺追蹤能力,也就是當球飛速運動時,能精準地判斷球的方位和運行線路。如果孩子的這個能力較弱,就可能會出現看不清球的情況。
所以,在決定給孩子選擇球類項目之前,家長不僅要判斷孩子的耐力情況和肢體的協調性,還要判斷孩子的空間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情況。
比如,空間智能弱的孩子比較容易磕碰,而且說話時會比較誇張,比如把1米說成2米,把10分鐘說成半小時。
孩子的自然觀察智能弱,表現也很明顯。一是容易馬虎粗心,二是很可能不喜歡畫畫,尤其是比較細緻的素描、工筆等。因為自然觀察能力弱,他們既不喜歡看,也看不細看不準。
如果孩子的空間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都較好,建議選擇球類運動;如果都不好,但本身體能很強,則建議選擇遊泳、跑步、搏擊、跆拳道這類依靠自身肢體力量和能力的項目。
再來說說個體類和群體類項目如何選擇。這和孩子的人際智能相關。
如果孩子的人際智能強,熱情大方不認生,也就是非常合群的孩子,更適合群體項目;團隊作戰符合孩子對社交的需求,也是他們的優勢。
相反,人際智能弱的孩子性格則較為內向,平時比較認生,不愛熱鬧。這時候,家長可能希望通過群體類的項目改變孩子的狀態。這個願望沒問題,但孩子如果無法在群體類項目中交到朋友,就可能依舊獨來獨往。
其實,這類孩子往往專注度很高,進行個體項目訓練反而能聚焦,更容易出成績,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而且在訓練過程中如果找到志同道合的隊友啊,同樣可以達到交朋友的目標。
三、
具體實踐:
怎麼為孩子定運動量?
我們為孩子選擇好了體育課程還不夠,運動量也很重要。我們一定要記住學與習的關係,天賦也需要大量的刻意練習。而要保證足夠的訓練量,就一定要精選。我的建議是:專業的運動課程,選一個就足夠了。保證每周大肌肉運動有2-3次,每次能達到1-3個小時。但日常也要有運動量,每天不能少於30分鐘。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玩兒不等於運動。在這個方面,家長常有混淆。比如小朋友和同伴們一起瘋跑打鬧一陣兒,家長會覺得,孩子運動量很大了。但其實,兩者是完全不同的。體育鍛鍊強調有目標,有標準,有強度,能夠很好地強化孩子的目標感,鍛鍊孩子堅持到底的堅毅品格。但玩兒是以愉快為前提的,對於錘鍊孩子品格並無直接幫助。
悠家教育秉承獨創的「天賦優勢教學法」,堅持「因材施教」的價值主張,全力為每一個孩子量身定製專屬教育規劃及解決方案,幫助每一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