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知識
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範仲淹,字希文,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蘇州吳縣人。(從本文表現出有以天下為己任,憂國憂民,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
全文:
第一段:寫重修嶽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記敘)
第二段:(寫景)描寫嶽陽樓周圍雄偉景色,引出遷客騷人各不相同的「覽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寫景、抒情)寫「遷客騷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寫「遷客騷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議論)抒發作者闊大胸懷和政治抱負。揭示全文中心。
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句子
① 滕子京重修嶽陽樓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② 作者寫本文的原因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③ 表現洞庭湖「勝狀」或「嶽陽樓大觀」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④ 前人之述備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賢今人詩賦。
⑤ 「遷客騷人」覽物之情有兩種:悲和喜;作者認為覽物之情應該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樓也中的「斯樓」是指「嶽陽樓」。
⑦ 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
⑧ 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之為」是指: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
⑨ 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指:居廟堂之高;「退」指:處江湖之遠。
⑩ 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亦憂」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現作者闊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現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⒀、句子「微斯人,吾誰與歸」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⒂、《嶽陽樓記》中最能表達作者政治見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⒃、「遷客騷人」抒發「覽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