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們談到聰明孩子不好學或學不好,如何識別雙重特殊資優生, ,我們再來看看這類聰明孩子的日常表現。
●有頗佳的詞彙理解能力和創新的想法
●語言能力良好,會主動與人分享他們的見解
●面對有興趣和具挑戰性的工作時,會非常積極學習,甚至有高質素的表現和效率
●在視覺、肢體運動和表演藝術方面較有優勢
●可從多角度看事物,洞悉事物間的關係
●在某些範疇上有豐富知識
●活力充沛,充滿正能量,勇於冒險
● 性格率直、熱情
●富幽默感,能夠帶動氣氛
●喜歡分享自己的想法,健談
●有主見,擁有領袖特質
●情感較一般學生豐富
●大膽創新,不拘泥於別人的觀感,表演欲強,能夠無拘束地釋放自己的才華
多發掘鼓勵特殊孩子的強項表現
先插補一個與此類孩子相關的專業醫學研究結論,專有名詞有些難懂,指出了成因及根源。
研究指出這些聰明孩子通常都伴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衝動行為等症狀,他們的「執行功能」比一般人弱,雖然到目前為止科學研究仍然未能完全確定其成因,但有研究顯示此症可能與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調有關,其中最明顯受影響的是負責維持注意力及抑制衝動行為的腦額葉。根據腦神經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執行功能是由屬於腦額葉的前額葉皮層所指揮。前額葉皮層負責控制行為和思想,以及策劃和執行一連串的活動,讓我們能按著計劃工作,達成目標。當我們對事情做出回應時,「執行功能」系統會先啟動,抑制我們的行為和思想,暫緩我們未經深思熟慮的即時反應,接著我們會運用語言或非語言「工作記憶」處理有用的資料和步驟,並自我調整情緒和動機,重組資料後再計劃及組織適當的行為。
據此,心理學家進一步將「執行功能」細分為如圖11項執行技巧,而通過外在提示、細分步驟及直接教導相關的執行技巧,有系統針對性的為這類孩子進行指導,包括規劃日常、功課時間安排等,以幫助他們應付在學習和社交上的困難,提升他們的自信心、自察力和自覺性。
提升執行功能及學習效能必需的執行技巧
●他們容易變得衝動和無法集中,不顧後果行事。由於自我約束力較弱,難以延遲滿足,當他們遇到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時或過度沉迷,而延誤了其他重要的工作。
對應執行功能——反應抑制(Response Inhibition):是指於適當時候抑制某些行為,先考慮後果再作出反應。
●他們較難同時處理多項資訊,然後利用這些資訊來處理較複雜的問題。例如一邊認真聽課一邊寫筆記對他們來說尤其吃力;即使理解數學概念的能力很強,但由於工作記憶弱,加上不擅於背誦公式,運算時會漏步驟,思維混亂,犯上不小心的錯誤。
對應執行功能——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是指能夠在腦中記住立運用簡單的資料直至完成任務的能力。
●他們較難監控自己的情緒反應,這種相對幼稚的表現容易被誤解為故意挑釁或是搗亂。舉例來說,因為他們頭腦靈活、點子多,常急於分享見解,當意見出現分歧時,容易反應過激,導致不受同輩歡迎。
對應執行功能——情緒控制(Self-Regulation of Affect):是指當激發強烈情感時,了解自己的情緒並作出理想反應的能力。
●他們容易分心,難以克服外界引誘,做事虎頭蛇尾,一旦被打擾便需要較長的時間重新開展工作。
對應執行功能——持久專注(Sustained Attention):是指專注工作,不浪費時間在不相關的事情上,直至完成工作。
●他們特別抗拒單調重複或沒有新意的工作,時間管理能力弱,不易開展工作並堅持到底,容易耽誤作業。
對應執行功能——任務展開(Task Initiation): 是指自己開展任務或活動的能力。
●這些聰明孩子經常想到就去做,也會花時間在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加上他們做事沒有計劃,以致經常不能達到目標或未能完成首要的工作。他們很多時沒有想清楚就做,不太擅長利用內在語言去引導自己的言行去有計劃地解決問題。
對應執行功能——規劃與優次排定(Planning/Prioritization):是指能依據事情的輕重緩急,計劃達到目標的步驟和做事的先後次序。
●他們做事缺乏條理,物品經常亂放,以致遺失或要花時間把物品尋回。
對應執行功能——組織能力(Organization):是指建立和運用有系統的方法去管理工作和物件。
●他們喜歡把工作推遲到死線前才做,也沒有衡量過手頭上的工作量和所需要的時間,以致經常未能在死線前完成工作。
對應執行功能——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是指能預計和分配時間,以便在限期前完成任務。
多元系統評估孩子學習和社交表現
當我們明白理解了以上聰明孩子不好學或學不好的根源後,如何去幫助這些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呢?
一般的家長通常會想起讓孩子去上輔導課和補習班之類, 但是,如我們單單著眼於這類孩子的障礙問題而忽略其資優特質,可能會令他們感到被標籤、誤解和輕視。過往的研究發現,由於雙重特殊資優生的情感較為敏感,若家長或老師只強調他們的問題、哪裡不行補哪裡,而沒有給予他們展現才能的機會,他們可能會覺得反感,甚至認為家長或老師只看到他們的弱項而自信心低落。
的確,若我們只專注於雙重特殊資優生的不足之處 ,給予他們過多的補缺輔助,或只安排過於簡化的任務,可能會令他們喪失發揮其潛能的機會,也沒有顧及他們喜歡挑戰的特徵,導致他們惡性循環。
因此,不少學者都指出要有效地協助雙重特殊資優生,不應只針對其問題障礙,而是要以「強項為本」的原則制定支援策略 。一些學者憑多年來支援雙重特殊資優生的經驗,歸納出以「強項為本」的支援策略,包括四個元素。我們可以用S.W.A.M表示:
1.Strength-based著重培育學生強項的課程及教學
研究指出,有效的支援方案必須具備「培育強項」的教學:對於雙重特殊資優生,家長和老師可培育他們的高層次思維技巧,例如解難技巧、邏輯推理、批判思維等,以及提供配合學生能力的延伸課程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靈活善用多感官教學,並給予學生與同學合作學習的機會。 如果孩子就讀的學校無法提供這方面的學習支援,就需要家長用心選擇校外適合的機構資源予以小組訓練提升配合。
2.Weakness compensatory strategies教授學生補償技巧及策略
家長和老師可協助雙重特殊資優生運用自己的強項和才能彌補自己的不足,他們一般需要學習一些個別化的補償技巧及策略,例如閱讀及寫作策略、組織策略、應試技巧、溝通及社交技巧等,以幫助他們展現才能。由於他們的思考力和解難能力較強,他們較能掌握自己的情況及作出反思,經老師直接及有系統地教授這些技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表現都有明顯改善,他們也可從中更了解自己的強項及弱項。
3. Accommodation給予個別化的調適
為了讓雙重特殊資優生能展現其學習成果,老師可按需要在教學上給予適當的調適。比如多採用一些網課輔助科技如平板電腦、讀屏器、電子書、語音轉換文字軟體、協助組織或寫作的軟體等,都能有效激發、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表現。
4.Management全面的個案管理
有效的個案管理可幫助整合上述支援。 孩子畢竟是自己的,家長必須首當其衝擔綱起統籌員角色,或優選一名學習顧問,充分協調校內校外不同專業資源的支援,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對一系統教輔,確保優化課程具有挑戰性的同時,孩子也能得到全面的執行技巧支援和足夠的發揮機會。
直接教授學習執行技巧,輔導孩子高效學習
以上針對這類聰明卻不好學或學不好的孩子的成因、對應的執行技巧及教輔策略您清楚了嗎?本人再次謹以此文呼籲家長和老師,能從多角度了解、認識和包容他們的同時,亦從另一角度欣賞他們的能力,協助他們發展專長、興趣及熱衷的事情。家長和老師如能多花時間及心思與孩子建立良好互信的關係,積極了解他們的想法及困難,從而引導他們跨越自己的障礙,將能大大提升輔導的成效。當他們的強項被肯定,他們會有更強的動機去學習及改善自己的弱點,亦能減少挫敗感和負面情緒。這些學生就像寶石,需要琢磨才會閃亮,只要給予機會,他們每一個都能夠成功。
【新資優教育】引進國際主流中小學校全方位學習(Life-wide Learning)模式,採用多元智能STEAM發展體系,注重少兒創新思維培養,整合多樣化的資優教育資源,推出適切的個性教輔方案,有系統、有方向地發掘和培育全面素養發展的資優生。如有4-12歲少兒學習、素質發展方面的各種問題都可以隨時與我留言或私信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