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之節還是「鬼節」?中元節,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2020-12-18 舊時堂燕

#中元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中元」一詞起源於道教。民間稱其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

中元節本來是先民在初秋時節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據《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記載: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甌窶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由此可知,當時的農家就以豬蹄和酒來祭祀田神,祈求五穀豐登。到後來,祭品已經不再只局限於豬蹄和酒,祭祀場地也不再限於農田。

中元節原是小秋,農作物此時也紛紛成熟。民間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上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戶戶都會祭祀祖先。也就是說,中元節本來是一個祭祖的節日,那為何又會被稱為「鬼節」呢?

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據說在這一天,地宮會打開地獄之門,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蕩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因此又稱這一天又被稱為「鬼節」。

中元祭祖

中元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祭祖。這天,人們會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將祭品置於桌上。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這叫做「布田」。祭祖的祭品也是五花八門,除冥幣金銀紙錠外還有紙剪紙紮的衣服、車子、房子、電器等現實生活中能用到的物品,以此希望祖宗在陰間也能過上好日子。貢品買來後按祖宗人數,一人一份裝進類似信封的紙袋(俗稱火包),按格式書寫封面,在每年固定的地方焚燒。

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而在這一天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分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中元節祭祖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後,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迴轉「陰曹地府」。

施孤

所謂「施孤」,是指施捨給孤魂野鬼的意思。人有孤寡病殘,鬼也有孤魂野鬼。在這一天,陽間有親人、有家的鬼可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飽食一頓,領取親人為它準備好的金銀財寶、衣帽布匹。可那些無家可歸的野鬼就到處遊蕩、惹是生非。為了防止孤魂野鬼招惹是非,人們在祭奠自家祖宗時,都會在門外擺上一小桌,供野鬼享用。

施孤

這一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後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放河燈

放河燈又稱放荷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大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再插上點燃的蠟燭、香火,讓小船順水而漂。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

中元節放河燈

驅鬼闢邪

插柳闢邪的說法由來以及,因此家家戶戶都會在七月初一到來之前,在自家屋子門口和窗戶上插上柳枝或者其他樹枝,阻止孤魂野鬼亂闖民宅。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還會將「雞屎藤」做成「手鐲」,給小孩和婦女戴在手上和身上,用來驅鬼和避邪。而有些地方則有吃雞屎藤粑仔湯的習俗。

雞屎藤

禁忌

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會有一些禁忌,例如二月二禁忌動刀、剪子、針線;三月三禁忌不下河洗澡等等。那麼中元節又有什麼禁忌之事呢?

1.不能直呼姓名。晚上不要穿戴繡有自己姓名的衣物,另外最好避免連名帶姓直呼別人名字,同時若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時,也千萬不要立刻回頭或回應。

2.別亂拍照。夜遊時最好不要亂照相,否則野鬼會入鏡與你合影,手電筒也不要往樹上亂照,以免驚動喜歡附著於樹梢上的鬼魂。

3.不亂撿地上的錢。不要隨便撿起路邊的錢,因為這些錢可能是鬼魂們的,要不然這些就是冥婚招親用的。

4.夜晚儘量不出門。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人們普遍認為七月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

雖然這些事情在我們看來可能有一些缺乏科學依據,但是我們也要本著「可以不信,不可不敬」的態度,遵循一些地方的習俗。

#創作者賦能學院#

相關焦點

  • 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時間:2020-09-02 13:46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說到中元節,不少地區都稱之為鬼節,因為帶有鬼字,所以有著一些讓人覺得恐怖的色彩,傳統的中元節習俗主要是祭祀,祭奠已故的親人,所以有些禁忌是不能做的,那麼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每年的農曆七   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 中元節是鬼節!二十個禁忌要知道
  • 中元節|祭祖惦憂思
    到底什麼是中元節呢京呈小編帶你漲姿勢get√首先!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俗稱鬼節、七月半就是表達自己對逝去親人的思念這一天大多數都是去祭祖有的遠離故土的遊子會在朝向家的地方進行祭拜不管身在何方,心永遠在牽掛
  • 明天中元節,是鬼節!這二十個禁忌你知道嗎?
    對於中元節,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麼。到底中元節是什麼節呢?其實中元節就是我們俗稱的鬼節,在每年的七月十五。
  •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中元節的習俗禁忌盤點(4)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2019年8月15日農曆七月十五,星期四,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平常的一天,但也會有少數人在這一天告誡子女、孩童晚上不要出門,甚至會有燒紙祭祀祖先的現象。這一天稱之為七月半中元節。那麼,中元節是什麼節了,關於中元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呢?
  • 七月十五不止是鬼節,它還是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
    #中元節#七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它變化無窮神秘莫測,被稱為復生之數,在陰陽之中反覆輪迴重生。農曆七月原本是一個酬神祭祖的吉月,到了東漢,道教興起,中元節一說也因此而來,從此七月十五變成了「鬼節」。七月十五又被叫為七月半,原先是酬神祭祖的節日,人們在這一天會舉行「秋嘗」來祭祀先祖,並非現在所說的「鬼節」。東漢時期,七月十五開鬼門的說法開始出現,每逢七月十五,道觀都會舉行祈福來為亡魂超度。七月十五是佛家弟子功德圓滿的日子。於是在七月十五當天,佛家弟子會舉行盂蘭盆法會,後來演變為盂蘭盆節。盂蘭盆法會相傳是從目連救母法會開始流行的,在戲劇中也有《目連救母》這一齣戲。
  • 中元節是鬼節嗎? 中元節和鬼節的區別
    中元節又稱鬼節、七月半,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還與寒食節、清明節和重陽節三節,並稱中國傳統祭祖大節,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傳統節日。那麼中元節和鬼節有什麼區別呢?中元節是鬼節嗎?
  • 中元節俗稱「鬼節」有哪些禁忌是真的嗎? 鬼節不能做的事盤點(圖)
    2017年中元節是哪一天?中元節俗稱「鬼節」,傳說在這一天晚上要少照鏡子,注意好臥室的鏡子,不要照著床為好,否則易做惡夢。鬼節晚上也不宜出門,總之禁忌很多。鬼節還有哪些不能做的事?哈哈,會不會被嚇得晚上不敢出門了。點擊查看》》》中元節出生的人好嗎?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是什麼?為何有「鬼節」之稱
    據說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很多人都說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也有鬼節之稱,為什麼中元節被稱為鬼節呢?這個節日究竟是怎麼來的呢?主要風俗又是什麼呢?可以說,天地水三官都是造福人間造福百姓的,所以呢正月十五元宵節,古時也稱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這就是中元節最早的由來,那麼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中元節又是怎麼和鬼聯繫起來的呢?
  • 中元節俗稱「鬼節」有哪些禁忌是真的嗎? 鬼節不能做的事盤點
    2018年中元節是哪一天?中元節俗稱「鬼節」,傳說在這一天晚上要少照鏡子,注意好臥室的鏡子,不要照著床為好,否則易做惡夢。鬼節晚上也不宜出門,總之禁忌很多。鬼節還有哪些不能做的事?哈哈,會不會被嚇得晚上不敢出門了。中國鬼節有幾個鬼節含義為鬼過的節日。
  • 中元節為什麼是「鬼節」?揭秘中元節的來歷和20大禁忌
    對於中元節,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麼。到底中元節是什麼節呢?其實中元節就是我們俗稱的「鬼節」,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2018年中元節時間是8月25日,正逢星期六。中元節禁忌挺多,你一定要知道哦!中元節是什麼節?
  • 今日中元節!說一下關於「鬼節」的那些事兒
    庚子年(鼠年)七月十五,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中元節的來歷關於中元節的來歷,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重生之數。七月則是一個吉祥月,孝親月。古人選擇在七月半祭祖與「七」這個復生數也有一定的關係。古人對農事的豐收,常常寄託於神靈的庇護。因此,在七月半這天,會舉行祭祖的習俗。
  • 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
    在有些地方也叫它「七月半」,或者是鬼節、施孤,佛教稱它為「盂蘭盆節」。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其也和清明、重陽節、除夕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在中元節期間有祭祖、放河燈、燒紙錠的習俗。那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哪一天,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什麼說法嗎?在中元節前有「上元節」,後面有「下元節」。
  • 七月十五鬼節(中元節)九大禁忌
    七月十五鬼節(中元節)九大禁忌七月十五鬼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氣息。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所以人們稱農曆七月為鬼月,七月十五日為鬼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同時又被定為道家的中元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
  • 傳說中元節之日鬼門關大開,你知道中元節的歷史嗎?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關於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還有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今天吧唧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我國傳統祭祖節的一些知識,不知你是否知道,在我國,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這四個節日被稱為傳統的祭祖大節,而今天,農曆的七月十五就是2018年的中元節,當然,有一些地區會把七月十四當成祭祖的日子,這也是由我們國家地大物博,不同地域的風俗習慣影響的。
  • 中國三大鬼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其實中元節地位更高
    在中國人眼中,清明節的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春節,很多人由於工作地點離家較遠,不回家過年很正常,但清明節,只要有能力,不管多忙多累,也要回鄉祭祖,悼念先人,給自己的祖上整修墳墓,供奉祭品,其實除了清明節,中國還有兩大鬼節,中元節和寒衣節,其中,中元節的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清明節!
  • 7月15「鬼節」馬上到了。為何會有「鬼節」之說呢?你是否害怕
    每年鬼節期間都會預備祭品來安慰鬼魂的,祈望「它們」吃飽食醉及收了衣錢財物之後,安守本份不要在陽間搞事。假若「它們」安分守紀故然是好,但當中有些帶著妒氣、戾氣、怨氣、霸氣、邪氣、殺氣等不祥之氣到來,而且更是冥頑不靈的那就麻煩了。
  • 中元節的由來,是鬼節嗎?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入,夜涼如水。
  • 七月十五中元節真是中國的「鬼節」嗎
    在中國就有很多與鬼有關的節日,因為各地風俗不同,分別有七月十五中元節,清明節(公曆四月初),三月三,十月初一等。除了眾所周知的清明節,其他鬼節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最為有名。陰曆七月十五為什麼是鬼節?正月十五日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七月十五日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