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營員張鑫鑫
DAY1
西遷
今天是科學營蘭州大學分營開營第一天,通過視頻資料,我了解到了西遷歷史,並從中感受到了頑強不屈的精神。
上世紀50年代,西遷的決定做出,當時人們堅決執行黨的決定,舉校西遷。西遷人數之多,甚至包括當時學校的園丁。更有甚者,只因家中有一人須隨校西遷,便舉家由條件優越的上海搬往西北。無論是從生活方式,還是從氣候地貌,或是社會開放程度來看,西遷,絕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達到的。
新建校址之處,學校的生活環境十分的艱苦。「晴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路」,這正是當時環境的寫照。然而頑強不屈的意志促使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真正在大西北地區安了家。
「西遷精神」,就是不怕艱苦,以自己的意志開拓新的生活,頑強向上,奮力拼搏。這正是我們應該向其學習的。
DAY2
朋輩交流
今天是科學營蘭州大學分營開營的第二天,共進行了四項線上活動,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朋輩交流互動」這一環節。
「朋輩交流互動」環節中,蘭州大學的學姐學長們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大學中的社團活動等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學長學姐們以自己的個人故事為例,為我們展開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大學生活畫像,更好地激發了我們對於大學的嚮往之情,不禁使我們陷入了對大學生活的美好想像之中。
通過學長學姐們的耐心解答,我們對於大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不只是停留在之前的淺薄認知上。對於即將參加高考、馬上步入大學校園的我們,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感謝學長學姐們,也期待接下來的活動。
DAY3
線上實踐
DAY4
名師講堂
今天是科學營蘭州大學分營開營的第四天。今天的一節課使我印象頗深,即「名家大師面對面——絲路大講堂之『追風逐沙』」。
「追風逐沙二十載,深入科研一線;矢志探索自然規律,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獲得最高的快感。」黃寧院士為我們講述了他「追風逐沙」的故事。從這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他的意志之強。
再則是我對沙塵暴現象的一些感悟。由黃寧院士所展示的圖片可見,當沙塵暴來臨之時,漫天風沙捲成混沌的沙罩,沙牆高達天際。且目前我國沙化土地面積基本佔到了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左右,防治風沙工作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我們應該積極參與風沙防護治理工作,積極響應風沙治理的號召,爭取為國家的沙化治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追風捕塵,夢想藍天」,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心聲。
DAY
5
雲遊實驗室
今天是科學營蘭州大學分營開營的第五天,同時,也是分營活動的最後一天。今天學習活動有三,最後一個活動是閉營典禮。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認識了兩個重點實驗室——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野外臺站和蘭州大學電鏡中心。這讓我對蘭州大學以及國家科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過對這兩個重點實驗室的深入了解,我也更能感受到科學技術的魅力,這吸引我向著科技發展的方向邁進一步。與此同時,我也從這兩個重點實驗室中感受到了蓬勃的科學精神,科技工作人員對於科技事業的熱愛也讓我深受感觸。以此,更加深了我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敬畏感。
「名家大師面對面」環節,更是讓我接觸到了未曾涉足的領域。老師講解的「室內花草栽培技術與裝飾布景」內容,豐富了我的知識儲備,教會了我新的知識。
五天的學習生活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於我而言,受益匪淺,感謝給予我的這次機會,也感謝所有為我們付出的工作人員及講師,再見。
結營感受
隨著時間進度條的的挪動,2020的雲上科學營活動也到了尾聲。話說:「美好的時光都是短暫的。」看來此話的確是不假。很感謝這次難得的機會,給了我去往更廣闊的未來的契機。
無論是本次科學營活動的哪個環節,都讓我接觸到了之前未曾接觸過的新事物。「名家大師面對面」,使我們近距離的感受到了專業領域的獨特魅力。講師們把深奧的知識轉化為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述出來,為我們真正走進所講領域打開了大門。
「參觀重點實驗室」,把平日鮮少有機會觀察體驗的實驗室完全呈現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大飽眼福」。不僅滿足了我們對於科學實驗室濃重的好奇心,也讓我們了解到了更多科學背後的故事。
「大國重器」,更是為我們呈現了不一樣的科學世界。「觀天巨眼」FAST、託卡馬克EAST、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讓我們大開眼界。更有「朋輩互動交流」,讓我們認識了不一樣的大學,更激發了我們對於大學生活的憧憬和嚮往。與此同時,我也更深入的了解到了西北地區的面貌——並非只是山巒橫立,也有多種多樣的自然生物,就算是西部天空下,也有著絢爛色彩。濃重的人文色彩,是如此令人心生嚮往。
雖然僅僅是五天的學習時間,卻大大開闊了我的眼界,充實了我的頭腦。時間雖不長,但這其中的經歷,卻會令我深記在心。
「明知學海無涯,偏要競舟苦渡。與驚濤搏擊,也矢志不移。」我欲留自己一份力量,能隨我一同破繭成蝶。有緣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