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百度搜索)
2020年,庚子鼠年,一場疫情讓我們原本一個多月的寒假居家時間延長了兩個多月。原本是二月中旬開學的新學期延遲到了四月下旬。三月份開始後,所有的學校更是採取了網上教學的教育模式。
因為是全國統一,所以在準備日初期,各個學校,各位班主任都會對班級的學生的網絡上課的條件進行調查,目的是確保「不落下一個人」。很多的偏遠地區和農村學校終於跟上集體的節奏了。作為一名農村中學初三的教師,真的很怕分區域,然後後面真的就是差距越來越大了。
因為所在地區的一些私立學校,其實早就在大年初七八的時候便開始網上授課了,公校的我們一開始祈禱的只是正常的開學。後來,由於疫情的形勢還未明朗,所以我們收到的通知是暫不開學。當時心裡就有點慌了,因為初三的備考本身就是一件爭分奪秒的事情。另外便是害怕太長的假期會增加學生的惰性。所以,在接到暫不開學的通知後,我便開始搗鼓要不要自己來組織學生進行網絡複習。
有了這個想法,我便開始研究相關的網絡設備支持,中間試了幾款軟體,目的是儘量找到最適合大家使用的,同時也是讓更多的人可以輕鬆上手的。其實,在學校正式上網課之前,我們班已經開始嘗試了。所以很多的設備問題,我們在開始網課之前我們已經解決了,等到真正上課開始後,我們也是比較快進入狀態了。
說實話,我很感激這次的全民網課的通知的,替那些愛學習的學生感激。雖然「全民網課」這些年來是第一次,相信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次,同時對於我們老師也是一種挑戰,不僅僅是上課的挑戰,也有技術設備還有知識主動學習的挑戰。一開始的兵荒馬亂,到最後我們的遊刃有餘,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本身也是一種成長。雖然是被逼著成長,但是就像一句話說的:「你不逼自己一把,你便不知道自己可以成長到什麼程度。」很多時候,我們對很多事情看著總是很難,所以總是很難去跨出第一步。
在這種特殊的情形之下的全國網課對於農村學校來說其實是一種機遇。我們都知道,全國的教育資源分配並不平均,省與省的差距,市與市的差距,地區與地區的差距,農村與鄉鎮的差距。很多的差距讓農村學校的教育一直都是滯後的。所以,看到網上授課的時候,很怕是根據各個地方來實施。不可否認,農村地區的孩子,家庭在網課的操作上肯定沒有發達地區的孩子那樣信手拈來。雖然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麻煩,但是從總體來說,我們是有向前一步的。
農村學校的第二個機遇,便是對於教師自身的成長。關於網上授課,我們不僅沒有遇到過,甚至於平日裡相關的培訓都沒有,教師方面我們也沒有技術設備的支持。我們都是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一個頭兩個大,甚至真的是想到要上網課就「頭痛」,我們甚至被套上了「十八線主播」的稱號,但是現實已經擺在我們眼前,我們也只能一步一步向前走了。後來有和我們的組長交流過一個現實的問題:社會已經如此進步了,為何我教了這麼多年的書還是覺得我們的很多操作一直都沒有更新呢?很多的教育理念,新的想法,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為我們服務的,但是卻很少可以在我們身上推行。我覺得此次網課讓我們教師學習到的一項技能便是:分享。分享我們的教學,分享我們的備課,分享我們的看法。未來的世界是合作共贏的,故步自封走得並不長久。
第三個機遇便是,很多曾經在大腦中的想法,有了實踐的機會了。很多年前,我們大多都接觸過科普的文章,文章說到,未來的人們可以不用來學校上課,我們可以實現在家學習,在家辦公。就在今年,都實現了。是社會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還是新的生活方式應運而生了呢?總之,我們就這樣來到了曾經書本中看到的那個社會。在這這次的網絡授課過程中,上課是通過網際網路,學生的學習反饋也是通過拍照上傳,我們教師隔著屏幕同樣可以批改作業。在這樣的過程中,上課的流程依舊在進行。各款上課的軟體也是適應大夥的需要,適時進行更新。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接觸到一個新的軟體,它會根據你的授課書籍版本,安排很多的儲備題,身為老師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組題,之後發到我們的班級中,設定時間便可進行課後作業或者測試。系統會幫我們查選擇題的答案,我們老是要自己登陸網站查主觀題的內容。網站的題型也很新穎,當我們完成一次測評的時候,系統還會幫我們生成一份非常詳細的結果分析表。這其中每位同學的知識點掌握情況,每道題的完成率以及整個班級總體情況我們都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無形中可以減少我們很多的工作量,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
以前我是想過藉助網絡來完成這些事情的,但是當時只是自己的想法,也考慮到學生是否能夠跟上,若是強制要求也是不可以的,剛好是這樣的一個契機,讓很多當初的想法進入了實踐。而結果便是效果可以,若是有可能,我期待的是被普及。網絡授課本身也給了我們一個契機,這個契機便是很多事情我們可以嘗試,而且不會都是失敗的結果。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的提升需要相關部門的扶持與投入,但是我們自己本身也是可以先擁有這種軟實力的。不然等到有一天,真的全國普及,同樣會存在不會使用的問題。
說完了機遇,接下來想談一談面臨的挑戰問題。首先,在本次網絡授課的過程中,老師退出了平日裡那個督促的角色,這個角色由家庭來擔當。在開始網課教學之前,我們建立了學生群,家長群,目的是希望和家長有更好的溝通,了解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每天的早上中午,我都會提前半個鐘發布考勤點名,等到快上課的時候把情況反饋到家長群,目的是打算讓家長看下還沒參加點名的同學是否是因為什麼事情耽誤了,或者睡過頭了。各科的科任老師在上課前也有拜託他們上課前要再點一次名或者中間突擊點名。老師們都有把情況在家長群裡反饋,甚至我們每天作業上交情況我們也有反饋。網課上了兩個月,你會發現那些經常榜上有名的孩子的家長從來不給一個回復的。有時候發了點名,然後老師上課的過程中,看到一些同學還沒出現,我打電話到他家去,他的父母也是一頭霧水,說自己不知道孩子睡醒了沒,或者說他沒看群裡老師們發的信息。
有一次我去市場買菜,賣主剛好在和另一個人聊天,聊到現在孩子在家上網課,一直在說,到底什麼時候開學?他快被他家的孩子搞瘋了。說到這次的上課方式,他們說這樣的讀書方式讀個什麼書?孩子拿著手機哪裡有在讀書,都是在玩遊戲。
從這裡反映出一個家長的學習意識問題。所有的家長都會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說過同一個問題,原本我家孩子挺乖巧的,學習成績都很好,後來迷上玩手機了成績就下降了。他們都會認為拿著手機便是在玩遊戲,沒讀書的。自己本身也不曾想過目前的疫情情況,如果盲目開學對自家孩子是否更不好呢?還有一個問題,我一直很想問的便是,當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習慣性會用手機中的視頻來讓自己的孩子安靜或者停止哭鬧或者讓他服從你的指令,為何又要在他們長大後抱怨他們沉迷手機呢?這不是你們教出來的嗎?我們都知道,種一棵樹的時間是十年,其次是當下。
網絡授課的第一個挑戰便是家長的全局意識,雖然在之前電視上,手機裡都會通過各種方式告知為何進行網絡教學。但是,從目前的這一點來看,提升家長的參與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個挑戰便是身份的轉變,同樣和家庭有關係。通過這次疫情,加上這次的網絡授課,在身份切換上,老師和家長都要學會這項技能。還記得正式上網課前的那一周,真的很焦慮。因為本身是班主任的問題,所以還要去兼顧其他的很多問題,包括網絡班級的建設等等。心中也會很擔心這樣上課的效果如何,哪怕你做了萬全準備,若是學生沒有配合,就變成一項無用功。後來慢慢地調試過來了,也懂得要學會放下。很多事情,我們已經拼盡全力,但也沒辦法強制要求他按照我們要的方向來走。
相反,家長的身份卻要從之前的「放養」轉到現在的「圈養」,他們估計同樣不適應。父母不僅要在忙自己的工作同時,還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管住自己的孩子。或許曾經他們有過「教育這件事就交給學校」的想法,但是這次的網絡授課卻逼著他們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在孩子的學習上,特別是那些年紀還比較小的孩子。這其中的一門學問便是教會孩子「自律」。但是從目前的結果來看,自律的效果並不好。初三提前兩周開學,開學後有一種感覺叫「一朝回到解放前」。
第三個挑戰便是回校後孩子和老師的心理壓力的疏導。任何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都不會讓自己的學生在這個過程由他去,同樣的,回到學校後,當他們看到兩個多月的網課成果之後,同樣不會心如止水。所以,對於老師來說,真的需要在開學前給自己打預防針,我們是很努力,但是我們同時要遵循規律。心態要先放開,個人覺得「大不了我從頭再來努力一次」,反正努力努力著會好的。教師的心態要先穩住。
其次是學生的心態。我們會看到無所謂,每天網課當覺睡的學生,但同時我們得相信很多同學依舊在力爭上遊的,他們沒有放棄,這次網課的授課方式他們或許也接受的很慢,所以他們身上也會有焦慮的情緒。特別是畢業班的同學,開學後的接踵而來的很多檢驗會讓他們對自身也進行一次檢驗,我們同樣需要關注班裡同學的情緒,特別是那些平日裡很安靜的同學,適當的時候要和他們進行交流,緩解他們的焦慮。
就好像「危機」這個詞一樣,有危險,同樣有機會。疫情之下的農村教育,有著我們要去面臨的挑戰,同時也隱藏著某種機遇。凡事不是絕對的壞,也不是絕對的好。我們能做的便是加強自身的努力和實力,應對隨著而來的各種挑戰,若是可能,順便抓住機遇,實現新一輪的提升。
(圖片來源: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