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2020年12月18日,《證券日報》以「破浪 融合」為主題,舉辦《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行業頭部企業、知名投資機構等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在2020年疫情對教育行業市場格局產生深刻影響下,教育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中公教育集團CEO王振東出席並發布演講。
王振東表示,如何看待這場疫情對教育行業的影響?
我覺得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今年上半年大家也都看到線上教育風生水起、蓬勃發展,獲得了爆發式的增長。在資本層面,我看到最近一筆對教育領域的投資十幾億美金,這在之前是不可想像的。這些其實就是我們面臨的千載難逢的機遇,那麼挑戰是什麼呢?今年上半年很多線下機構日子肯定都不好過,我們都深有感觸,對於很多內功不紮實的機構,疫情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今年上半年中公的情況也不是非常樂觀,大量的考試延後了、推遲了,可以看一看第二季度的財報是虧損的,但第三季度扳回來了。但是正是因為這場疫情的到來,更加堅定了我們做教育的初衷,堅定了我們對做教育本質的理解。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機構迷失了,亂花漸欲迷人眼,開始急病亂投醫,距離教育的本質越來越遠。所以我覺得挑戰是什麼?就是能不能堅守我們做教育的初心。
總體來說,我覺得大家還是要保持樂觀的,因為逆風中更適合飛翔,通過這場疫情我們也看到到底是熱愛教育行業還是為了賺快錢,所以希望大家能夠珍惜今天還留在你身邊的這些戰友們。
談一談我對線上和線下的一些理解。
今年上半年線上確實是風生水起,做得非常不錯,投資機構也非常關注,是不是線上取代線下成為了一種可能?我覺得距離還是比較遠的。為什麼這麼講呢?這與教育教學的本質屬性相關的。中公在線上的技術可以說是非常成熟,但即使是這樣,我們現在線上的營收佔比也超不過百分之三十。
為什麼?還是剛才講的,回到教育的本質,教育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老師和同學相互之間互動的過程。現在考試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生真的是特別刻苦、特別用功,巴不得老師二十四小時跟著他們,隨時有問題隨時問。所以為什麼線下這種方式學生這麼喜歡?因為更加有效,更加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成績,而且我們線下收費的課單價一定是比線上高很多倍的,我們的學員是願意為了更有效果的教學方式、教學產品付費,這是現在對於中公的特點來講線上和線下的基本情況。
單純做線下當然也是有弊端的,今年的疫情當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因此我覺得只有線上和線下結合才是未來的趨勢。很多人把線上和線下對立起來,我覺得現在還不太恰當,本質上線上和線下不是一對矛盾,只是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
下面談一談教育和資本的關係。
大家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教育一定是個苦差事,別想著賺快錢。教育靠的是耐心、靠的是信心、靠的是堅持、靠的是毅力。對於資本來講,可能需要快回報、高利潤的回報,其實這就是一對矛盾,怎麼解決這個矛盾就很關鍵。我覺得教育要借力資本一定要注意:首先三觀要合,兩家對教育的規律和本身要有基本的契合度,資本的進入和退出要符合教育的規律,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資本進來以後做什麼,我覺得還是要把錢放在產品上、放在研發上、放在教學上、放在服務上、放在幫學員提高硬體軟體的環境上,而不是打廣告,不是搞人才挖角大戰,不是純粹為了買流量,你會發現風頭過去之後一地雞毛。所以說資本挺好的,但千萬別用錯,如果把資本用到真正助力教育的地方,我覺得這是資本的福報,也是教育的福報。
疫情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這次疫情終將會過去,但是未來可能還會有下一次疫情,甚至比這一次疫情更大的危機一定在前方等著我們。我覺得這次疫情給到我們的啟示仍舊是我們要回歸到做企業的本質,回歸到做教育的本質,回歸到我們的初心,築好護城河、練好內功。
首先我覺得還是要明白我們做教育自身的定位是什麼,好多的教育公司願意把自己描繪成一家科技公司,中公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始終是把自己定位為一家教育公司。
我覺得做教育要關注研發、關注教學、關注服務,民辦的教育培訓領域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我覺得現在最大的矛盾仍舊是我們的供給和學生的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就是說我們還不能給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個性化、更有特色的教育產品,這是最大的矛盾。
我簡單談一談中公的教育是怎麼做的,其實我們主要堅持的是四點:研發的專業化、老師的專職化、渠道的直營化和服務的精細化。
歸根到底,一個教育企業能不能做好就是看你的創始團隊、你的管理團隊在產品上、在研發上、在教學上、在服務上到底投入了多少,一天有多少時間是在辦公室裡面,在我們教學產品的一線踏踏實實幹事情,就取決於這一點。很簡單,但我覺得也很本質。
接下來講一講情懷,我覺得做教育還是要講情懷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公教育之所以能夠走得這麼遠、做到今天這個規模,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起著根本性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做善良的人,就這五個字,我們把它描述得非常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