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美教育前斯坦福招生官解讀疫情下留學的機遇和挑戰

2020-12-13 教育放映廳

2020年五月,易美教育在美國當地特邀易美教育招生官諮詢委員會各個高級顧問參加易講壇線上圓桌會議,就美國疫情、暴亂給美國名校申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行深入探討,易美教育招生官諮詢委員會高級顧問、前史丹福大學國際生辦公室副主任布萊特女士在由易美教育主辦的易講壇線上圓桌會議上針對疫情下美國名校申請趨勢、錄取規則、機遇與挑戰等話題為廣大易美教育學子和家長答疑解惑。在易美教育線上圓桌會議中,易美教育招生官諮詢委員會高級顧問、前史丹福大學國際生辦公室副主任布萊特女士指出,「由於不少學校改變了對於標化成績的要求,隨著採用新的成績評分標準,招生審查可能會更加全面。除標化考試和成績外,其他因素將會在審查中將會被更多地考慮,加上對籤證和旅行的限制,未來幾年留學申請趨勢勢必有重要變化。」

近日,易美教育在美國陸續接收到很多家長和同學的提問,例如:

部分美國高校的「逐客令」給國際學生帶來哪些影響?中國留學生面臨哪些現實困難?

標化考試紛紛取消,出分無望,名校申請規劃應該何去何從?

Pass/No Record在招生官眼裡到底是好是壞?

淡化「標化成績」是否成為美國名校的權宜之計?

名校招生錄取流程會有哪些改變?

無法出門,還有哪些課外活動的經歷能俘獲招生官的心?我該作何解釋?

那麼,疫情風暴到底是重大機遇還是重大災難?

*易美教育招生官顧問委員會成員

● 易美教育招生官委員會高級顧問

● 前史丹福大學國際生辦公室副主任

● 擁有12年教育行業從業經驗,曾負責國際生課程設計、入學指導、選課輔助等工作

● 曾擔任跨文化傳媒、義大利語、藝術等課程教授

● 曾任美國第一大教育集團Kaplan教育諮詢等相關職務,擁有豐富的國際學生申請及職業規劃指導經驗

● 擅長領域:國際關係、傳播學、哲學及商科的申請輔導

知己知彼,易美教育呼籲廣大學子和家長能夠站在美國名校的制高點,看待全球疫情給名校申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被困在家真的能讓藤校離我們越來越近嗎?讓易美教育帶您回顧會議摘要和訪談要點,為您指點迷津。

易美教育官方提問一:

How are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acting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pandemic? And how does students』 university life look like?在新冠病毒的大流行下,美國的大學是如何應對的?學生的校園生活現在是什麼樣?

易美教育招生官諮詢委員會高級顧問、前史丹福大學國際生辦公室副主任布萊特女士:

Campuses have had to close. Students have had to be removed from campus. Courses have had to transition to online (slowly and some still in late transition)......Overall cuts, including faculty and programs (especially the humanities) are inevitable. Inequality is causing different technology uses......Learner anxiety is also a huge concern now, and mental health overall for both educators and students......

各校區不得不關閉,學生被迫離開校園。課程被迫轉移到了線上 (轉移的速度比較慢,有些仍然處於轉移的後期階段),學校在各方面都削減了開支。如果美國能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阻止COVID-19 情況的惡化,這些影響仍然會很大,但是影響會是短期的。

如果新冠病毒持續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學術界將會被重新定義。財務方面的支出在增加,然而國際學生的入學人數卻在下降,學校收到的社會各界的捐助在減少,每個家庭可以花在教育上的支出也在下降。包括教職工和各學科項目 (特別是人文學科) 在內的支出削減也是不可避免的。

不平等現象也導致了技術應用方面的不統一。如果這個疫情持續下去,那麼混合學習這一模式替代現有的傳統學習模式的可能性將會大大增加。學校內部的科研/研究也由於教職工接觸不了校內的資源,而被迫暫停或者放緩。學生的課外活動也受到了影響,有的也被暫停,導致了學生不能參與課外的活動,不能做到書本上的學習和其他興趣的平衡。很多國際學生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們不得不離開校園,在學期中途返回祖國。學生中產生的焦慮,加上老師和學生整體的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大家現在普遍關心的。

如果這個疫情持續下去,那麼混合學習這一模式替代現有的傳統學習模式的可能性將會大大增加。學校內部的科研/研究也由於教職工接觸不了校內的資源,而被迫暫停或者放緩。學生的課外活動也受到了影響,有的也被暫停,導致了學生不能參與課外的活動,不能做到書本上的學習和其他興趣的平衡。很多國際學生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們不得不離開校園,在學期中途返回祖國。學生中產生的焦慮,加上老師和學生整體的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大家現在普遍關心的。

易美教育官方提問二:

What are the biggest changes in college admission policies this year?

今年大學招生政策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易美教育招生官諮詢委員會高級顧問、前史丹福大學國際生辦公室副主任布萊特女士:

Some schools are going test optional or suspending testing requirements. Admissions review of grades will likely be holistic as new grading standards are adopted...... to pass/fail or changes grading system from previously, which could also slow down the admissions review and decision process......

有些學校現在不強行要求提交考試成績了,或者有的直接暫停了對標化考試的要求。各大學校逐漸採用新的評分標準,因此招生辦審理每個學生成績的時候也很有可能會從更整體的角度去看。網申之中除了標化考試成績和平時上課成績之外的因素也會納入考慮範圍當中。

因為旅行限制和資金不足,頒發的國際學生籤證的數量也會受限。如果各學校的評分方式慢慢向 Pass/ Fail轉變,或者是評分系統跟之前相比有其他的變化,那麼招生委員會在確定學生總體 GPA或者學校排名的時候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這個也會減慢招生審理和公布錄取結果的進程。

易美教育官方提問三:

What are the biggest changes in graduate school admission policies this year?

今年研究生院校招生政策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易美教育招生官諮詢委員會高級顧問、前史丹福大學國際生辦公室副主任布萊特女士:

Only a few graduate schools have released statements on admissions policy changes for the spring semester. A few admissions offices have provided some challenging choices for applicants: some will now accept a "pass" for ......Recommenders should be aware of what type of information to include in recommendations regarding any special situations and address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 college is seeking in applicants.......

只有少數幾所研究生學校發布了關於春季學期招生政策變更的聲明。一些招生辦為申請者提供了具有挑戰性的選擇:一些招生辦將會在目前接受「Pass/Fail」評分標準的成績單;一些表示,如果可以,仍然鼓勵提交字母等級評分的成績單;一些此前在網站上發布了新的錄取政策,然後又撤銷了新 政策;一些轉換為mandatory binary grades,而另一些將默認為binary plan,並可選擇字母等級評分;其他的已經過渡到可選的three-tier systems。一些大學仍未決定是否接受在線課程成績作為申請的前提條件。

招生審理將在審查學生的成績單和其他錄取材料時考慮到COVID-19的重大影響,並對於學生的學校在大流行中採用的Satisfactory/Unsatisfactory, Pass/No Record, Credit/No Credit, Pass/Fail新評分標準結構和決定的情況給予適當考慮。可能會要求學生在個人陳述中描述所遇到的任何特殊情況。

總的來說,儘管目前還沒有多少大學發表正式聲明,但大多數大學將過渡到從更整體的角度去審核申請者的招生審理。整體招生審查規定,申請材料中的任何部分都不會比其他部分有更高的權重,並且不能直接證明學生的學術能力。推薦人應該意識到哪些類型的信息應該被包含在推薦信中,包括關於任何特殊情況的建議,並陳述申請人所符合的大學尋求的特定特徵。

易美教育官方提問四:

How will pandemic influence the entire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next few years? (for example, study abroad tendency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sp. for Chinese students, teaching methods, major selection, student life, tuition, etc.)

疫情對於之後幾年整個美國高等教育有何影響?(如留學趨勢,授課方式,專業選擇等方面)

易美教育招生官諮詢委員會高級顧問、前史丹福大學國際生辦公室副主任布萊特女士:

Online learning will be a new norm and participating in online courses like MOOCs will likely be increasingly more accepted, for both requirements and additional coursework and discovery...... No or limited study abroad options outside of the U.S. will be offered to students wanting to participate in exchange programs......which could perhaps be a slight advantage to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f many decide to postpone applying or to apply outside the U.S.......

無論是作為硬性的申請要求,或者是額外的課程要求,亦或是自身的探索,在線學習將會變成一種新的常態,像 MOOCS這種在線課程的參與也將會被越來越廣泛的接受。學校的學費保持不變或者基本不做調整,這種做法將會導致申請人數的減少,也會影響申請者的質量。

即將入學大一的新生很有可能無法通過參觀校園的方式去調查了解想要申請的院校,所以作出「哪些學校更適合自己申請」的決策也會成為更大的挑戰。在線大學諮詢會和宣講會可能是除了學校官網和媒體報導之外的唯一的能更多了解一個學校的方式。

如果校園活動被暫停,那麼學生將沒有或者只有很少數的課外活動可以參與。學生只能參與在線的實習項目,進入校園內部的研究中心和藝術中心也將受到限制。對於那些想要參與到交換生項目的學生來說,出國留學項目的選擇面將會大大減少甚至沒有。

如果大多數課堂學習轉移到線上,教師的參與度和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將會大大減少。也很少會有有名望的客座講師來做講座,即便是有,他們的課堂參與度也會下降。人文專業和人文類的課程也可能會在管理和支出上面大大削減。

受到籤證和旅行限制的影響,國際學生的錄取人數可能會下降——從而影響了學生主體的多樣性和全球視野,使得一些國際學生不願意再申請美國大學。(這對於很多決定要延遲申請或者在美國境外申請美國大學的國際學生來說,可能是一點小優勢)

易美教育官方提問五: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tern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are applying for the class of 2025?

對於即將畢業並打算申請美國大學的國際高中生,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易美教育招生官諮詢委員會高級顧問、前史丹福大學國際生辦公室副主任布萊特女士:

On the positive side, students who typically score low on standardized tests have a chance to shine if applying to schools suspending test requirements......Students have a chance to highlight areas beyond grades and test scores......Online learning platforms and lack of social engagement may cause inequity and increased stress for students. Visa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ay be limited, restricted or delayed......

從好的一方面來看,如果申請那些暫時不要求考試成績的學校,那麼那些平時標化考試分數低的學生將有機會嶄露頭角。對於那些現在不強行要求考試成績的學校,標化考試成績高的學生將會脫穎而出,尤其是如果他們能夠參加一些輔助性的考試,比如說SAT2 科目考試和更多的AP考試。

學生有機會去突出強調除了成績和標化考試以外的領域,尤其是對於那些廣泛參與課外活動、積極為社區做貢獻、做創新性項目,和受這次疫情的影響而變的有前瞻性的學生。

學生有機會做一些可以被載入史冊的事,參與到解決COVID-19帶來的問題中,改善社區條件、擴大交流範圍和意識並且做到各方互相支持鼓勵。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可以提升學生參與度的活動可以參加,比如說寫作競賽、發表文章、獎學金發放和志願者活動,從而支持公共衛生項目的開展、增加同伴之間的互助。更多在家裡的時間也可以促使學生更多的去反思、變得更有創造力,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更多的參與到在線活動等機會當中、節省通勤時間等等,給學生提供成為變革社會者和榜樣的機會。

挑戰還將包括新的更多的考試選項、在新的或者標準模糊的評分制度下對成績單的審閱、以及當校園內的學生項目被取消或者暫停的時候怎樣去展示課外活動經歷。校園參觀可能會關閉或者受限。學費可能還是會一樣的或者基本保持不變。在線平臺學習的方式和缺少社交活動可能會引發學生之間的不平等現象,並增加學生的壓力。國際留學生籤證的發放也可能會受到限制或者延遲。

易美教育官方提問六:

What advice do you have for Chinese students who are applying for school this year and their families?

對於今年進行申請的中國學生及他們的家庭,您有什麼建議?

易美教育招生官諮詢委員會高級顧問、前史丹福大學國際生辦公室副主任布萊特女士:

Take on a rigorous course load for grade 12, including Honors and AP courses. Stay involved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s much as possible......Consider if you are willing to study online only potentially the first year and if it’s worth it to the family in terms of tuition, resources, networking, academic involve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Demonstrating initiative, sustained commitment, leadership and impact on community will be more essential than ever. Teacher recommendations will likely have less depth/scope if teachers/students can’t interact in the classroom or in campus activities.......

在12年級上一些更有難度的課,包括 Honors課和AP課程。儘可能多的參與到課外活動中去,通過主動監督大家在線活動的參與來展示自己的領導能力、創辦新的學生社團和項目、在線當志願者,申請參加一些競賽活動。好好充分利用暑假時間註冊學習一些在線大學預科課程,有可能的話可以製作作品集來為你的申請作補充,制定可靠的獲取推薦信的策略,有機會就去申請做實習,開發一個可以(用文件或其他方式)記錄下來的創新性項目—— 例如一個應用程式,非盈利性的業務、慈善事業、網站、籌款活動等。招生辦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將會更加注重評估學生學術成就以外的因素,而不僅僅是平時課堂成績和標化考試。

考慮一下你是否願意只在第一年在線學習,對於你的家庭來說在學費、資源、人際網絡、學術學習和職業發展方面的投入是否值得。如果你有機會去做一些更專注具體的、獨特的、和未來的學術或職業發展道路聯繫更緊密的事情,或者通過在線上網課的方式拿大學學分,或者做一些社區服務,在這一年GAP之中做更多活動從而使你的簡歷變的更加豐滿 —— 現在還不知道2021年最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與其說是把現在所有精力都放在準備入學申請上,倒不如考慮一下以上的這些選項對你來說會不會更合適。

展現出主動性,專注,領導才能和對社區的影響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專注於在課外活動中主動定位,創造和發揮領導作用—— 如在線志願者服務,建立學校俱樂部以保持參與活動,參加藝術創作比賽,寫作等,提交Op-Ed作品去出版,正式出版或自行出版一本書籍,與導師合作開發新的研究技能等,以及參與可以出版的項目,開展有濃厚興趣的項目以突出課堂以外的技能,在在線沉浸式學習中開發語言/文化技能,參加MOOC認證的課程以培養學術興趣,與論文指導一起為個人陳述和補充論文開發的強大寫作技巧。如果可能,與教育顧問合作,以確保掌握所有可用的指導,政策,資源和機會的最新信息,以及了解如何根據當前情況制定讓自己成為更加具備競爭性和見多識廣的角色的策略,如何突出你的獨特性和為什麼適合這所學校。

如果老師和學生無法在課堂上或者校園活動中互動,那麼老師的推薦信將有可能會寫的比較單薄沒有深度。所以現在一定要跟推薦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讓推薦人了解你在課堂之外所做的所有活動,和你為什麼要申請這些學校,這樣他們可以在推薦信中強調出具體的你為什麼適合這個學校。

易美教育認為,疫情後期雖然出現拐點,然而美國仍然是擁有全球最出色的師資力量和科研機構和吸引全球精英最多的國家,易美教育多年紮根美國,精細耕作美國頂尖教育資源,通過易美教育招生官委員會成員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名校始終需要經濟收入,對於國際生錄取率將會出現增高的態勢。為此易美教育呼籲廣大學子和家長能夠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迎接新的機遇。與此同時,易美教育陸續會呈現更多美國名校招生官專訪內容,為您撥雲見霧,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易美教育前哥大招生官深度解密如何通過矩陣秘籍規劃名校申請
    易美教育招生官顧問委員會成員、前哥倫比亞大學招生官阿爾倫女士受邀參加易美教育內部研討會,為準備申請美國留學的學生們揭秘如何通過矩陣秘籍規劃名校申請。在易美教育主辦的易美教育-易講壇線上圓桌會議上,阿爾倫女士針對美國名校的申請審查、錄取規則、時間管理等話題為廣大易美教育學子和家長答疑解惑。
  • 易美教育達特茅斯前招生官:如何在疫情後成為更強的申請者?
    易美教育招生官顧問委員會成員、前達特茅斯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史華茲先生受邀參加易美教育內部研討會,為疫情後的留學申請做深度解讀。他認為,學生始終應該專注於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並在機會出現時做好有效行動的準備。
  • 國家留學基金委副秘書長張寧:疫情下出國留學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01疫情下出國留學面臨的挑戰 中國超過98%的海外留學人員分布在20多個主要留學目的地國,這些國家當前都是疫情重災區和高度限制跨境流動的國家
  • 易美教育|連續兩年斬獲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本科ED錄取
    美東時間2019年12月16日晚7點整,易美教育再次幫助學員強勢斬獲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2024屆本科早申請(ED)錄取Offer!這是易美教育繼2018年斬獲沃頓商學院本科ED錄取OFFER之後,作為美國公信力第一的高端教育品牌又一次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對易美教育學子來說更是圓夢名校之路的起點!是易美教育的榮幸!
  • 順順留學籤約哈佛大學前招生官,升級高端留學服務產品
    順順留學籤約哈佛大學前招生官,升級高端留學服務產品 作者:知風 發布時間: 2019-12-09 22:42
  • 後疫情時代,美國留學在挑戰中隱藏新機遇
    2020年的疫情爆發到現在,學生跟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就是 —— 美國留學還能不能去,要不要去,值不值得去?這個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因為教育不能只看現在,更應該看到遙遠的未來,美國名校的教育質量是有目共睹的。
  • 中外專家建言:應對全球疫情下國際教育挑戰策略
    科技日報記者華凌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出國留學服務分會與南南國際教育智庫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全球疫情挑戰下的國際教育戰略研討會」4月19日在北京召開。與會嘉賓的分享既有宏觀層面對國際教育未來發展光明前景的趨勢預判,也有中觀層面國際學校以及相關組織的應對和方法歸納,還有針對個人層面的實用建議。包括國際教育相關協會組織負責人、全球教育留學機構負責人、大學國際學生招生官、國際學校校長、國際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在內的中外嘉賓匯聚雲端,共倡國際教育全球協作大局,共謀行業未來發展出路,共享多重挑戰下的應對之策。
  • 易美教育|看年輕的布朗大學華人面試官從常青藤到華爾街的十年留美...
    被方文山、陳漫、秦朔、麥肯錫高級合伙人、高盛集團董事、布朗大學前院長力薦,長居京東暢銷榜榜首的《從常青藤到華爾街》的作者,易美教育招生官顧問委員會成員。面對不確定時,她如何與智慧和風度同行?文字很優美,單看這一段,給所有正在抗疫的人帶來了一些溫暖,可哈佛學生以及像我這樣的學生家屬,讀完可能絲毫不覺得溫暖,因為這段文字的上面,是哈佛大學正式的通知——本科學生需要在本周周日前搬離宿舍。在美國留學過的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我的朋友問我,哈佛做這樣的決定,有沒有想過:自己國家疫情十分嚴重的國際學生,他們怎麼辦?
  • 2020美國留學還香嗎?疫情下有哪些新機遇?
    今天為大家剖析美國留學局勢,分享一些關於入學及復學準備的實用建議。SEVP新政解讀今年疫情下的美國留學幾經波折,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重大事件的節點。另外,已經繳納過I-901 SEVIS費用的學生盡可放心,文件中明確表示,這類學生不會受到退款和被要求離境。很多學生對於此政策還是有一些疑惑,在此針對不同情況的留學生給出具體的政策解讀。
  • 易美教育 GPA2.9也能上哥大?羅格斯的他臨近截止日強勢逆風翻盤
    時間緊迫,但不想放棄名校 一月中下旬,G同學才找到易美團隊,表明想要申請研究生,並對名校非常有追求,希望申請研究生, 並且重點考慮紐約周邊的名校。申請時間非常緊張,大部分院校都已經截止申請,可以選擇申請的院校非常局限,而G同學的標化成績也是一大難題,要幫G同學死磕頂級名校,易美團隊勢必面臨巨大的風險和挑戰。 3.
  • 疫情時期,留學研究生申請,是挑戰也是機遇!
    ,今年真的要放棄留學申請了嗎?危機中的機遇,你真的看到了嗎?1. 刺激招生,延長申請時間與國內大學不同,很多英美頂尖名校都是私立大學,私立大學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靠投資、校友捐贈和學費收入。因為疫情影響,很多學校的訪問學者申請暫停招收審理;但是也因為疫情,很多國內的學生和學者持觀望,等待狀態,但是其實像國外的一些scholar program是繼續招生的,由於申請者的減少,學校延長申請時間,如耶魯的招牌申請項目silver scholar program。
  • myOffer留學解讀:疫情下2021英國留學申請
    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多點爆發,很多留學意向學生擔心2021年英國留學會受到負面影響,myOffer留學作為深耕網際網路留學行業17年的教育機構,致力於幫助學生解決所有的留學難題,因此myOffer將從專業角度為同學全面解讀2021留學申請動態和申請攻略,幫助大家擺脫焦慮、順利留學。
  • 疫情下的留學——英國留學新機遇
    是時候該考慮下英國留學了最近一則1000多名中國留學生籤證被取消的新聞又刷爆了留學圈,這段時間受疫情以及美國大選的影響,不管是籤證受阻、川普政策朝令夕改…既然美國留學有諸多不確定性,我們何不考慮下申請英國留學?
  • 央視新聞解讀疫情後留學大趨勢,逆流而上如何抓住新機遇?
    最近幾天,正在火熱進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備受關注,其中的教育服務展,開設了留學服務展區,齊聚全球多家國際教育、留學服務商和各國留學專家等,共同就以上問題探討疫情後留學新機遇與新挑戰。央視新聞為此特意推出服貿會特別節目《為您服務》,針對教育、留學給出了深度解讀。
  • 幾萬家線下機構倒閉,疫情給教育行業帶來影響、挑戰、變革與機遇
    他在演講中分析了疫情給教育帶來的直接影響,並詳細闡述了他眼中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的新挑戰和新機遇。三是全球疫情爆發,導致了留學選擇與教育交流基本停滯,這給新東方等具有留學相關業務的公司帶來一定衝擊;四是教育行業出現洗牌和整合的局面,幾萬家線下教育機構倒閉,在線教育機構獲得加速發展。
  • 後疫情時代,美國留學在挑戰中隱藏哪些新機遇?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學生和家長就一直處於觀望的狀態,他們一直都在擔心一個問題,現在這種情況,到底適不適合到美國留學?值不值得去?其實這麼長時間以來,我們也一直和美國的學校保持很好的溝通,面對疫情,美國各個學校表現都很積極,而且一直以來都在盡全力維護國際生的權益。那麼美國留學到底還該不該去?
  • 斯坦福蔣裡博士談未來教育:人工智慧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2019年5月26日上午,由中央電化(電子信息化)教育館主辦,《中國電化教育》雜誌社和北京市海澱區教育委員會承辦的「2019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十二屆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在北京正式開幕。
  • 俞敏洪: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的新挑戰和新機遇有哪些
    9月5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出席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他在演講中分析了疫情給教育帶來的直接影響,並詳細闡述了他眼中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 專家支招疫情後的留學教育:大趨勢不變 機遇挑戰並存
    中新社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 馬海燕)「受疫情和中美關係影響,出國留學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但出國留學大趨勢不會有大變化。」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31日表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留學教育產生了巨大衝擊。未來,留學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31日,全球名校長論壇舉行主題為「疫情後的留學教育」的線上論壇。
  • 留學為你來 | 國際教育新觀察-民辦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機構整合不斷,各大教育集團進入新的機遇期?+中國教育電視臺《留學為你來》上新,理智解析國際教育大環境。國際教育新觀察,宏觀視角,給您參考。本期節目邀請到的重磅觀察嘉賓是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為您解析疫情影響下,民辦機構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