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專家建言:應對全球疫情下國際教育挑戰策略

2020-12-17 國際在線

科技日報記者華凌

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出國留學服務分會與南南國際教育智庫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全球疫情挑戰下的國際教育戰略研討會」4月19日在北京召開。

與會嘉賓的分享既有宏觀層面對國際教育未來發展光明前景的趨勢預判,也有中觀層面國際學校以及相關組織的應對和方法歸納,還有針對個人層面的實用建議。包括國際教育相關協會組織負責人、全球教育留學機構負責人、大學國際學生招生官、國際學校校長、國際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在內的中外嘉賓匯聚雲端,共倡國際教育全球協作大局,共謀行業未來發展出路,共享多重挑戰下的應對之策。

專家普遍認為出國留學的重要性和發展趨勢不會改變,各國間的教育文化交流應該加強而不應被削弱。疫情之下,各國更應該加大協作力度共同應對挑戰。廣大國際教育從業者以及關注國際學校和留學等相關領域發展的學生和家長應樹立信心,堅信疫情的負面影響一定會被克服。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出國留學服務分會理事長、南南國際教育智庫研究院理事長岑建君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張寧,世界教育論壇(FWE)聯合創始人及主席、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特別顧問嚴正(Chen Yan Davis)博士,南南合作促進會副會長、法政集團董事長、北京王府學校總校長王廣發受邀發表主旨演講。會議由南南國際教育智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肖慧琳教授主持。

岑建君理事長在致辭中表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歸國留學人員為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了重大貢獻。目前在海外就讀的140多萬留學生以及後續留學人員都將是未來我國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寶貴資源。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許多家長對國際教育的走勢,對送孩子出國留學,或者送孩子上國內國際學校產生焦慮情緒。岑理事長希望此次研討會各位專家能夠從戰略和策略兩個層面積極解答好廣大學生和家長對國際教育的疑問,幫助大家找到問題解決的切入口和突破點。

張寧副秘書長首先從開闊全球視野、提升全球勝任力、學習先進科技和尊重多樣性四個方面對留學的作用給予肯定。他認為新冠病毒疫情給國際教育交流、跨境學生流動帶來了危機,但面對這些挑戰,我們也要看到疫情下難得的機遇,鼓勵大家要在適應衝擊中主動尋找機遇。他認為,短期內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出國的留學人員會有大幅度減少,秋季留學能否成行將直接取決於疫情的發展以及各國的應對政策。

嚴正博士在演講中重申了教育對世界的意義,同時指出疫情影響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更加凸顯。她認為我們應該區分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美國人民的大多數都是非常希望能夠和中國保持友好的。對當前中國社會普遍關注的赴美留學問題,嚴正博士堅定地認為中美的緊張關係不會影響到美國大學對中國留學生的態度,以常青藤為代表的美國高校對中國留學生始終是敞開懷抱歡迎的。嚴正博士分析說,除了中國留學生促進中美文化交流的因素外,「2018年中國留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150億美元,從這個角度來講美國大學也不會把中國留學生拒之門外的。」

王廣發總校長指出,疫情打破了當前政治、經濟、雙邊、多邊的國際關係秩序,更加凸顯了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疫情影響下,教育文化交流將更加緊密,各國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價值更加突出。疫情給全球治理,尤其是全球教育治理帶來了挑戰,需要我們以教育無國界的創新改革精神,利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推動教育全球化和教育信息化。他堅信未來移動教育會改變世界教育,也會改變中國教育。針對21世紀的人才培養問題,王廣發總校長認為,未來中國的國際人才培養要能適應全球化的發展方向,匹配中國未來在世界中的大國地位。而這需要老師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根本性突破,學生學習方法也要同步調整。

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主任、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出國留學服務分會副理事長印凱主持了會議的研討環節。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出國留學服務分會理事長岑建君、上海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李維平、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國際教育交流》雜誌執行主編魏禮慶、東西方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王偉、倫華教育創始人、總校長曹倫華、北京新東方前途出國諮詢有限公司助理副總裁李浚、北京時分安全董事長王學軍、美國大學理事會東亞區總監Carol Choong、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中國區總經理王夢妍、英國華威學術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運營總監JackeeMa、密西根州立大學北京辦公室市場與招生主任羅靖也從各自領域出發闡述了各自觀點。

相關焦點

  • 2020「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在上海...
    月26—28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聯合舉辦、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承辦的2020「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在上海舉行。  來自海內外的諸多專家學者線上線下與會,探討疫情期間不同國家及國際組織的教育應對舉措、變革方式及實施效果,研判後疫情時代全球教育的新形態與新機遇,探索教育的創新路徑,加快推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變革,推動信息技術、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 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 中外學者...
    2020年11月26至28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聯合舉辦、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承辦的2020「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Beyond Pandemi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Education)中外學者高端對話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中心舉行
  • 疫情挑戰下國際學校發展呈現新趨勢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際教育行業面臨結構性調整與轉型。種種不確定性給國際教育行業帶來了極大挑戰。面對挑戰,我國的國際學校不得不調整中外師資配比、課程模式、教學方式,並重新思考未來國際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前瞻性的探索和布局。
  • 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常務副院長劉芹:疫情防控下的中外合作辦...
    :疫情防控下的中外合作辦學應對及發展路徑探討 http://www.huaue.com  2020年7月6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我國政府採取有效措施,眾志成城,在短短幾個月內有效控制住了疫情的傳播,全國各地已經開始復工復產復學。但國外疫情持續蔓延,有些國家感染人數激增,社會生活無法在短期內有效恢復。根據近期聯合國網站公布的數據,已有177個國家關閉了校園。這些給中外合作辦學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和衝擊。本文筆者從自身工作出發,探討在目前國外疫情嚴重的情況下,中外合作辦學遇到的挑戰以及應對措施。
  • IN視頻|關注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的挑戰與應對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4月30日訊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蔓延在此戰「疫」關鍵時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於4月29日召開了線上研討會,共同探討「中國經濟如何應對疫情衝擊」「如何確保經濟平穩運行」等問題。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雖然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發展存在諸多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但是中國有能力應對好此次挑戰。
  • 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紀事:攜手應對全球安全新挑戰
    12月1日至2日,以「加強國際合作:攜手應對全球安全新挑戰」為主題的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舉行,來自12個國家的32位知名專家,共同分析世界大勢,預判安全風險,探究應對之策,尋求合作之道。
  • 邀請函 | 簡報論壇2020:疫情下國際公益的挑戰與應對措施研討會
    邀請函 | 簡報論壇2020:疫情下國際公益的挑戰與應對措施研討會 2020-12-08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行玉華:疫情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面臨的新形勢及應對策略 - 中國...
    疫情蔓延,國際形勢受到巨大影響。一方面,全球化收縮,各國紛紛出臺禁航、封國等措施,各類國際交往取消或推遲,全球範圍內大規模人員流動基本凍結;另一方面,國際關係變化,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抬頭,「反華為核心的民族主義浪潮」浮現,逆全球化趨勢冒頭。
  • 前途出國總裁孫濤:疫情之下,國際教育如何應對新環境及挑戰?
    北京時間6月16日上午9點,由頂思和前途出國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國際學校升學指導峰會拉開帷幕,開啟一場長達12小時的全球跨時區連線直播。峰會邀請了海內外40+知名院校招生官、資深升學指導老師、國際課程負責人和國際教育管理者,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助理副總裁、新東方前途出國總裁孫濤參與了此次圓桌論壇,就「疫情之下,國際教育如何應對新的環境及挑戰?」這一話題做出了精彩發言。
  • 疫情時代,全球教育變數在哪兒?如何選擇出國留學?
    近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聯合舉辦、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承辦的2020「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中心舉行。來自海內外的諸多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共聚一堂,探討疫情期間不同國家及國際組織的教育應對舉措、變革方式及實施效果,研判後疫情時代全球教育的新形態與新機遇,探索教育的創新路徑,加快推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變革,推動信息技術、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 全球教育專家共同探索新常態下課程教學模式
    中新網上海11月9日(記者陳靜)當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人們的生活進入新常態,在此背景下,未來的課程如何滿足未來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把握教育新常態下的課程發展趨勢?
  • 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攜手應對國際安全新挑戰
    本次論壇的議題為「加強國際合作:攜手應對國際安全新挑戰」,邀請了來自12個國家共32位國際知名專家,分析世界大勢,預判安全風險,探究應對之策,尋求合作之道。一是通過視頻的形式展現;二是本次研討會有很多重量級的專家參加,包括美國哈佛大學的榮休教授傅高義和約瑟夫·奈等。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在相關議題上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本次研討會的第一節研討,由中國軍事科學學會高級顧問姚雲竹主持, 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日本防衛大學副校長山口昇等7名中外知名專家,圍繞「亞太安全形勢新發展、新特點、新走向」的議題展開深入交流。
  • 應對全球挑戰 唯有團結合作
    來自12個國家的32位專家學者圍繞「加強國際合作:攜手應對全球安全新挑戰」這一議題,進行深入探討。與會代表認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呈現疊加交織新態勢,國際關係和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複雜的新變化,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團結合作是應對挑戰的必然選擇。
  • 如何應對疫情對學生跨境流動的影響
    國內外高校應對疫情的思路和舉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暴發,給正在和準備參與跨境交流的學生在學業、就業、心理、生活等方面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國內外高校在應對疫情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維持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協助跨境交流學生應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國外大學應對疫情的策略和舉措。
  • 義大利專家:中國在全球應對疫情挑戰和實現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宋承傑):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將於21號至22號以視頻方式舉行。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世界經濟。在此背景下,各方期待即將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傳遞加強多邊合作的信息,推動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挑戰,助力世界經濟恢復增長。
  • 疫情下中外合作辦學如何轉「危」為「機」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面臨諸多新挑戰,招生管理不確定性增大,教學科研面臨新難題,拓展海外合作夥伴遇到瓶頸。面對挑戰,國內中外合作辦學相關機構應抓住機會,主動適應新常態,適時調整發展戰略,「危」中見「機」,促進中外合作辦學融合發展;轉型升級,推動中外合作辦學進一步提質增效;優化布局,提升特色化中外合作辦學水平,在當前疫情「大考」中實現新突破。
  • 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題: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2020服貿會教育板塊觀察新華社記者趙琬微、高敬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全球教育的日常秩序。學校如何應對疫情?在應對挑戰之餘,國際教育服務還存在哪些新機遇?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醫院應對策略》中英文版正式發布上線
    央廣網杭州4月12日消息(記者王權 通訊員方序)由浙大二院抗疫專家編寫,攜手馬雲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阿里健康和阿里雲共同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醫院應對策略》中英文版4月11日正式發布上線,在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的GMCC平臺(covid-19.alibabacloud.com
  • 後疫情時代 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題: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2020服貿會教育板塊觀察新華社記者趙琬微、高敬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全球教育的日常秩序。學校如何應對疫情?在應對挑戰之餘,國際教育服務還存在哪些新機遇?
  • GoodTalk(地球村)項目在第21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分享呈現
    ,搭建更多更實的全球科技開放合作平臺,釋放高校基礎研究潛力,匯聚全球資源和天下英才"合力解題",以更加開放合作的姿態應對全球共同威脅和挑戰。本屆研討會以"變局之下,世界青少年攜手應對挑戰、共建未來"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雙線融合的創新辦會模式,吸引了來自國內外教育、傳媒等領域的嘉賓、中小學師生參加會議,取得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