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蔣裡博士談未來教育:人工智慧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2020-12-25 環球網

2019年5月26日上午,由中央電化(電子信息化)教育館主辦,《中國電化教育》雜誌社和北京市海澱區教育委員會承辦的「2019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十二屆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在北京正式開幕。據了解,本次會議有超過2500名來自全國各地中小學的校長和科技骨幹教師到場,有超過60萬人在線觀看直播。

出席此次大會的領導有中央電教館黨委李萍副書記、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裝備與信息化處張權處長、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處任昌山副處長等。美國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機器人與未來教育中心主任蔣裡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教授、北京市海澱區教委王方主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檢測中心網絡平臺部張生主任在開幕式上做了主題發言。其中,美國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機器人與未來教育中心執行主任蔣裡博士做了題為《人工智慧——未來教育的機遇與挑戰》的專家報告。

蔣裡博士是美國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機器人與未來教育中心主任,也是史丹福大學全球創新設計聯盟的聯席主席。他是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博覽會(CES)創新大獎最高獎得主,也是美國林肯設計大賽的最高獎獲得者。

蔣裡博士長期從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領域的研究,他當前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對於未來教育的衝擊以及未來的孩子該如何應對。

在《人工智慧——未來教育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報告中,蔣裡博士強調,簡單重複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在未來一定程度上都會受到人工智慧的衝擊和影響。因此,未來的孩子不僅要跟全世界最優秀的人競爭,還要跟具備人工智慧的機器人競爭。

機器所具有的智能在處理信息和知識的數量和速度上都遠超人類,因此,未來孩子的出路不是和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對抗,而是要學會與人工智慧、機器人進行協作,讓科技為我們所用。

在報告中,蔣裡博士提出,在人工智慧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未來的孩子必須要掌握「人工智慧思維」的三大核心,才能在未來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

第一,讓孩子了解、掌握人工智慧的基本原理,具備人工智慧思維。未來的孩子只有懂得人工智慧工作的原理,才能更好地利用先進的科技來幫我們做事。

第二,讓孩子擁有能夠區分人的智能和人工智慧的能力,比如共情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第三,培養孩子能與人工智慧協作的能力。未來時代,社會中將會有很多崗位需要人力與人工智慧、機器人進行配合、協調工作,因此,培養孩子的協作能力也刻不容緩。

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普及讓信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信息巨量生產並高速傳播,但人類的大腦並沒有辦法處理如此龐大的信息數據。因此,未來時代將是人類與人工智慧機器人並存的時代,孩子不僅需要了解、掌握人工智慧,還要具備與人工智慧協作的能力。

最後,蔣裡博士希望,未來的孩子能學會把人工智慧當作人類思考的一種方式,鍛鍊自己成為具有創造力和協作能力等核心競爭力的複合型人才。

相關焦點

  • 斯坦福AI大咖指路,藍城旗下學校設立特等獎!全額贊助浙江學子常春藤名校研學
    ,特邀美國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機器人和未來教育項目主任、史丹福大學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博士、裡蘭學院聯合創始人蔣裡博士作為總顧問,通過系列講座向家長和孩子們介紹人工智慧(AI)/機器人領域全球的最新研究成果,學習斯坦福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科普跨學科的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項目學習方式。
  • 易美教育前斯坦福招生官解讀疫情下留學的機遇和挑戰
    2020年五月,易美教育在美國當地特邀易美教育招生官諮詢委員會各個高級顧問參加易講壇線上圓桌會議,就美國疫情、暴亂給美國名校申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行深入探討,易美教育招生官諮詢委員會高級顧問、前史丹福大學國際生辦公室副主任布萊特女士在由易美教育主辦的易講壇線上圓桌會議上針對疫情下美國名校申請趨勢、錄取規則、機遇與挑戰等話題為廣大易美教育學子和家長答疑解惑。
  • 胡文彪談職業教育:機遇和挑戰並存
    【談成長】常存感恩義 回報桑梓情 20出頭剛退伍的胡文彪,毅然南下,成為了千萬南漂打工仔一員。當過小工、做過文員、搞過農業、幹過出口。在部隊磨練過的他,憑藉忠誠、當擔、堅強、剛毅的性格,從基層小工到管理層再到創辦企業,經過二十多年的奮鬥,完成了打工仔到企業家的蛻變。攢下了百萬元資金。
  • 機遇與挑戰: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如何引航醫療未來
    機遇與挑戰: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如何引航醫療未來 原標題:   近年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飛速發展,成為各行各業變革與創新的核心引擎。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醫療行業也面臨著重要的契機與挑戰。
  •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疫情對康養行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對話中,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傑華提出,疫情帶給康養行業的,除了挑戰也有機遇。陸傑華認為,疫情對於整個社會,不僅是社會養老,對於健康理念,對於老齡服務行業的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它改變了全民對於健康的認識,讓老年人健康素養不斷提高。
  • 【先睹為快】劉進 鍾小琴 李學坪:《教育人工智慧:前沿進展與機遇挑戰》
    未來在教育領域,人工智慧技術將促進教師角色改變,推動素質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走向科學;同時,人工智慧技術本身的不完善及潛在的道德倫理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挑戰。當前,深化AIEd的應用是順應時代科技發展和迎合未來人才需求的必然趨勢。AI協助教育可實現一對一個性化教學、合理利用教學資源、自動化測評以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多元化培養,使教育從本質上、形式上、結果上發生巨大變革。未來AIEd將遇到重重挑戰還是會順應趨勢繼續影響教育,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 人工智慧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挑戰與對策
    [1] 於珍,趙凱新.我國學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2):10-13.[2] 高婷婷,郭炯.人工智慧教育應用研究綜述[J].現代教育技術,2019,29(1):11-17.
  • 人工智慧帶給我們的是機遇還是挑戰?人工智慧都應用在哪些方面?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已經慢慢的走近了我們的生活之中,在於很多企業都會應用智能化的產品來加快工程速度,現在我們可以感受到社會的節奏很快,主要的原因是科技的快速發展,智能化的社會不斷的推動我們的進程,我們在獲得信息和接受服務方面都會非常快地了解到,這些都是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的應用
  • 李飛飛斯坦福計劃正式官宣:啟動HAI研究院
    告別谷歌雲AI,李飛飛迎來了她在斯坦福的第一個「官宣」。9月宣布卸去谷歌雲AI負責人身份後,李飛飛正式回歸斯坦福擔任教授。但是在斯坦福的具體職位和計劃卻一直未對外界正式公布,直到上周末,李飛飛通過Twitter正式官宣她在斯坦福啟動了一個新的人工智慧項目。
  • 新基建是機遇也是挑戰
    《小康》2020年第30期封面文章《新基建的企業布局》中寫道:隨著世界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以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物聯網建設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今年開始加速落地。新基建,是機遇,也是挑戰;是大家的機遇,也是大家的挑戰。
  • 人工智慧之於專利代理:挑戰與機遇並存
    原標題:人工智慧之於專利代理:挑戰與機遇並存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智能搜索、自動程序設計、智能控制、語言和圖像理解、專家決策系統等子學科與專利代理行業密切相關。
  • 探討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的機遇與挑戰
    打開APP 探討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的機遇與挑戰 澎湃新聞 發表於 2020-12-18 11:59:29 12月18日,聯合國副秘書長法布裡齊奧·霍克希爾德在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上表示,在人工智慧治理領域,除制定標準、準則和禁令,還需要一些途徑優待、支持AI的正向使用和發展,譴責用AI作惡或開發其負面作用,以此阻止技術濫用,使技術造福而不是傷害人類。
  • 教師資格證考試延期,是機遇,也是挑戰,結合我的經歷談看法。
    這一政策的實施,對於考生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先說機遇。對於上半年準備應考的考生來說,因為考試推遲半年,就有了更多的時間進行備考,可以對各科知識重新梳理一下,針對掌握不紮實的內容,進一步加強記憶,並強化薄弱環節的學習。先上崗,後考證,也使考生有了更多的實習機會,通過教學實踐可以積累教學經驗,對參加筆試科目《教育知識與能力》的考試,特別是應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考試內容,會有一定的幫助。
  • 「斯坦福未來智能冬令營」首次來華,引入北美熱捧人工智慧課程
    如何讓中國高中生在人工智慧教育上不落後?讓對人工智慧、圖像識別等尖端科技充滿熱情的學子,不因教育資源短缺而中斷科研道路?帶著這樣的思考,來自Google、Twitter等矽谷頂尖科技公司和斯坦福博士院的專家團隊,在北美成立了被譽為華人之光的UltraBright Education,專注STEM教育課程的研發,並成功將首個華人研發的人工智慧課程,引入了全美前20的私立高中「泰博高中Tabor Academy「的正式選修課程體系。
  • 好未來成立腦科學實驗室,與史丹福大學合作研究「AI+教育」
    雷鋒網消息,近日,好未來宣布成立腦科學實驗室,並與史丹福大學達成人工智慧戰略合作,未來將通過人工智慧與腦科學,推動「AI+教育」的學術研究和產品落地。雷鋒網了解到,好未來在去年就在籌備腦科學實驗室。在會議上,教育部科技司舒華表示,隨著腦科學等前沿科技的飛速發展,教育界和產業界將迎來更大的融合空間,也將為教育產業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未來,信息技術將對教育帶來革命性影響,教育科學的基礎研究和交叉融合,將加速教育信息化進程,並用教育信息化不斷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好未來CTO黃琰透露,目前好未來從事技術產品研發人員達到4000多人。
  • 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未來教育?四位院士共繪新藍圖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孫競 瀋陽)隨著網際網路、5G、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組合創新,人類教育邁進「智能時代」的重要當口。探索智能技術如何助力教育公平與人的個性化成長,既是科技界和教育界肩負的時代使命,也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卓世未來 | 一群在人工智慧教育行業,劃時代的拓荒者和夢想家們
    這次活動引來眾多媒體爭相採訪和報導,北京電視臺「都市晚高峰」也在採訪基礎中做了大篇幅的播出,還有卓世未來CEO的採訪實錄和公司名稱露出,這非常罕見。現在看來,這場發布會就像打開了時空之門,為人工智慧教育行業迎接劃時代的變革吹響了號角,風暴和機遇即將同時來臨。
  • 人工智慧與教育丨教育領域人工智慧的應用現狀、影響與挑戰——基於OECD《教育中的可信賴人工智慧:前景與挑戰》報告的解讀與分析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2020年4月發布了《教育中的可信賴人工智慧:前景與挑戰》報告,詳細闡述了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發展。從現狀看,人工智慧在課堂教學、學校管理及教育系統三個層面發揮了巨大價值。從影響看,人工智慧推動了正規教育系統進一步變革知識與技能。從前景看,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快速發展給各國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帶來了新的問題與挑戰。
  • 洋蔥數學CEO楊臨風出席斯坦福教育論壇
    原標題:洋蔥數學CEO楊臨風出席斯坦福教育論壇5月11-12日,首屆斯坦福中國教育論壇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舉行,此次論壇主題為「星火燎原,精進不休——中國教育未來再創想」,50多位來自史丹福大學、北京大學等中美教育領域的著名學者,以及科大訊飛、好未來、洋蔥數學等著名教育科技公司代表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