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一考定終身」 考試錄取須分離

2021-01-07 搜狐網

2012年9月15日,浙江諸暨,海亮高中考點考生參加英語聽力考試。圖/CFP

  【看點】

  《決定》提出: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備受關注的高考將何去何從?昨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正式發布,提出要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高考改革必須以考試招生分離為核心,如果不推進考試招生分離,而只是在考試科目、考試形式上做改革調整,將很難打破當前的應試教育體系,切實緩解社會的考試焦慮。

  昨日,受訪業內人士認為,根據招考分離的原則,大體可以總結出三種不同的改革猜想,而三種猜想也將推導出不同的改革效果。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實行考試招生分離,要求政府部門把考試組織權交給社會機構,把招生自主權交給大學,把考試選擇權交給學生。因此,怎樣推進教育行政部門放權,將是改革的攻堅戰。

  針對此次中央精神,教育部黨組已於昨日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紮實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重點工作,「要把力量凝聚到落實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上來,全力以赴打好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攻堅戰,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猜想1

  考試很多次錄取只一回

  《決定》提到,要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學生考試可多次選擇。

  「我們的高考確實面臨很大挑戰,就是不少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國外,不在國內高考了。」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李宇明認為,這說明高考制度必須要改革,但怎麼改是個問題。

  據其介紹,實際上,全國已有部分省市開展兩次高考,即在春、夏兩季分別組織高考,而不少高校也已開展自主招生考試,甚至組織聯考。

  但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當前的這種考試改革,只局限於「變一考為多考,但仍集中錄取」的模式。

  舉例而言,2008年,江蘇地區高考,即採取「高考成績、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綜合評價」相結合的錄取方式。表面看,這種方式動態考察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由於在集中錄取中,必須依照分數高低排序依次投檔,依次錄取,而且每個考生只能拿到一張錄取通知書。

  於是,考生的焦慮和負擔,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可能增加。有人形象地說,分散高考、集中錄取,是由「斬首」變「凌遲」。

  點評:無論學生多麼優秀,仍只能接受高校的單向選擇

  猜想2

  一考可換多次錄取

  「學校要依法自主招生,但現在沒有考試法,只是相關法律裡面有涉及考試內容。」昨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從長遠來看,教改的前提是最好按照立法程序,出臺一部考試法,對自主招生進行規範。

  他認為,目前的自主招生只是在行政主導的教育招考機制上開了一個小口,「有人還說是流膿的小口」,滋生了招生腐敗。

  「學校的自主錄取仍然只是一小部分。」李宇明認為,目前很多高校尚未做好完全自主招生的準備,就如他擔任黨委書記的北京語言大學,雖然已經將很多小語種專業納入提前批次錄取,但也要在錄取學生時,重點參照高考成績。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實際上可以發展成為高考招考方式的「第二重境界」,即「維持一考,變一次錄取為多次錄取」,簡單來說,就是高校根據申請者的高考成績(或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中學學業成績、綜合評價,結合學校的面試考察,自主錄取考生,考生可拿到多張錄取通知書。

  舉例而言,在現有高考基礎上,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在錄取時,均自主提出620分以上者可以申請,達到620分的考生,則可以申請以上這4校,再根據拿到的錄取專業、獎學金確認自己選擇哪所高校。

  「這種招考方式,考試次數沒增加,但學生的選擇權大大增加,學校對學生的考察,也擺脫分數這唯一依據。」熊丙奇說。

  點評:少數人的遊戲,多數學生無緣參與

  猜想3

  多次考試多次錄取

  熊丙奇認為,這樣的考試、招生方式,就實現了招考相對分離,既能落實學校的招生自主權,又能擴大學生的選擇權。

  他進一步指出,如果此舉操作成熟,以後的改革方向就可以是在此基礎上,實行一年多次考試,最終形成多次考試、多次選擇、多次錄取,建立其全新的多元評價體系。

  多次考試可以是對錄取具有同等效用的學業水平測試,考生可拿任何一次成績,去申請高校,高校則以這一成績為基礎,綜合學生的中學學業成績、綜合素質進行自主錄取,「在第二重境界基礎上,再次減輕考生的考試壓力。」

  對於這種招考分離模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有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學生和學校之間要形成談戀愛的關係。」也就是大學可以獨立進行錄取,而每個學生可以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雙方建立自由的相互選擇關係。

  儲朝暉說,招考分離的改革方向有利於各類高校,為了吸引不同層次的考生,滿足各類考生需求,學校將重點發展自己的優勢學科,更準確定位自身,實現大學多元化發展。

  此外,大學也要按照管、辦、評分離的方向,處理好自身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如要提升招生質量,就要建立專業招生團隊,實現專業考核、評價。

  但熊丙奇擔心,怎樣推進教育行政部門放權,將是改革的攻堅戰,否則,改革就可能一直懸在空中難以落地。

  而作為高校一線實踐者,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李宇明認為,中央講的是一個發展方向,「我自己感覺要穩步推進,如果推進太快,特別是保證不了公平性,改革將遇到強大阻力。」

  點評:學生與學校自由戀愛,雙方互相選擇

  曾經走過的那些實驗

  浙江 高二就可考聽力

  2009年起,浙江高考英語的聽力部分被放到平時舉行,且每名學生有兩次考試機會。從高二起,學生可自主決定參加考試的時間,並選擇兩次考試中的較高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天津 聽力可考兩套卷

  2010年起,天津市高考英語聽力考試不再隨同其他統考科目一併進行,考試時間由6月份調整至3月份。考生可參加英語聽力考試A、B兩套試卷的考試,兩套試卷的考試安排在同一場次進行。兩套試卷分別記分,取其中較高的分數作為英語聽力考試最終成績。

  江蘇 英語聽說變社會考試

  2012年,江蘇高考英語考試的聽說部分變成社會英語考試,考生一年有多次機會參加考試,考得不好的同學還可以再考。

  聲音

  新一輪高考改革能否真正深入取決於是否切實推進考試招生分離,而這也考驗教育行政部門是否真正放權,因為實行考試招生分離,要求政府部門把考試組織權交給社會機構,把招生自主權交給大學,把考試選擇權交給學生,要建立全新的考試招生格局。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許路陽

http://news.sohu.com/20131116/n390245356.shtml news.sohu.com false 新京報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3-11/16/content_478402.htm?div=-1 report 5073 2012年9月15日,浙江諸暨,海亮高中考點考生參加英語聽力考試。圖/CFP【看點】《決定》提出: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

相關焦點

  • 破冰「一考定終身」需從高考英語改革開刀
    其五,各種英語考試的制度組合,讓英語學習變成了「全民學英語」應試怪現象,把英語學習變成了比母語學習更重要的事情,學英語就是為了考試,並且造成了巨大的學習浪費。現有的中高考制度是一種按照總分劃線錄取的制度,而高考總分是由語數外理化生(理科)或語數外政史地(文科)構成的。
  • 破一考定終身 防見分不見人:37歲高考改革的「四場考試」
    原標題:破一考定終身 防見分不見人:37歲高考改革的「四場考試」  (新華調查·2014「教改」那點事兒)   破「一考定終身」,防「見分不見人」:37歲高考改革的「四場考試」   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丁靜)文理不再分科,打破一年一考,考試可以自選,綜合素質招生,廢除「自招聯考」……相比往年「著重修正」的教育改革,2014年「37歲」的高考制度迎來「深度革命」,針對「一考定終身」「只見分不見人
  • 公務員考試真的能「一考定終身」嗎?
    我國是個考試大國,凡是有人才選拔的地方,大部分都是通過考試來進行,從小學開始到大學,每一次關鍵的升學考試都決定你求學之路的下一站。很多人把高考看成「一考定終身」的考試,高考的結果對一個人的學業生涯影響確實巨大,要說「一考定終身」,還真是公務員考試最接近。
  • 高考文理「套餐」變「自助餐」 打破一考定終身
    本報整理發現,各地的高考改革方案呈現出一些共同特點:考試制度方面,取消文理分科、外語一年多考被普遍推行;招錄製度方面,逐步合併本科錄取批次,遵循「兩依據、一參考」錄取原則,為名目花哨的加分政策瘦身等。  ❶「3+3」模式取消文理分科  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標誌著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根據《意見》要求,全國各地陸續出臺高考改革方案,涉及高中教學、高考科目、高招錄取的全鏈條改革。
  • 解決「一考定終身」弊端 美國德國英國孩子咋高考
    記者觀察解決「一考定終身」弊端增強學生自主選擇權利用制度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高考涉及招生、考試、錄取等多個環節,記者深入駐在國高中和大學招生機構採訪,獲取國外高考的第一手信息那麼,在學生選拔過程中,考試制度如何發揮作用?學生又如何應對考試?一般而言,美國高中生要想進入大學,須首先通過任意一種俗稱「美國高考」的全國性考試——學術能力傾向測試(英文簡稱SAT)或美國大學入學測試(英文簡稱ACT)。美國維吉尼亞州萊斯頓郡橡樹山高中的校長羅伯特·託本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高考制度設置強調了學生們的平時學習成績,不希望他們的學習只是以上大學為目的。
  • 高考真的一考定終身嗎?
    今天,遇到一位高三學生,大有「高考,可以一考定終身」的想法。 高考完之後,有點「一考訂終身」的感覺;但是,上了大學之後,發現我們以前很多想法是錯誤的,現在上了大學,發現改變命運有挺多的機會,就不一定是「高考,一考定終身」了。 案例3、已經參加工作的童女士。 現在,才慢慢認識到,人生不一定只有高考一條出路,還有很多其它的選擇。
  • 英國也一考定終身了 GCSE和A-Level變革
    英國也一考定終身了 GCSE和A-Level變革 編者按:GCSE和A-Level的改革推推嚷嚷各種討論辯論了好幾年,終於在2015年9月開始實行了。學習科目變得更難並不可拍,可怕的是,英國也像中國韓國一樣,開始走上『一考定終生』這條不歸路了。。。
  • 教育部副部長:並非削弱英語 為避免一考定終身
    解讀改革焦點A高考取消英語改一年多考並非削弱英語,而是避免一考定終身劉利民表示,今後外語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由學生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增加學生的選擇權,並使外語考試、成績表達和使用更加趨於科學二來,這種新的考核方式不是完全取消,而是「避免一考定終身」。至於這種新的考試方式對中學英語教學的影響,他認為這對華附的教學方式影響不會特別大,甚至有利於本校培養優質化、特色化學生。廣鐵一中高三英語科主任丁丹認為,作為語言工具,英語能力對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從學生角度來看,以社會化考試代替高考科目考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量體裁衣」。
  • 打破「一考定終身」:高郵姑娘二本畢業後考研讀博成川大碩導
    打破「一考定終身」:高郵姑娘二本畢業後考研讀博成川大碩導 蔡蘊琦 李劍 趙寧寧 劉瑞 魏豔靈/揚子晚報 2017-03-24 09
  • 一考定終身:70後的高考那些事
    一考定終身:70後的高考那些事過一個多月,廣西高三學子就要進行高考了。25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和很多同學一樣,即將走進教室,參加高考。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的很少。高三的學子們,時間不多了,加油對於「70後」來說,那一年,高考還是在最炎熱的7月舉行,考試時間是
  • 網友:只要一考定終身,怎麼都無法解決
    只要一考定終身,很多問題就無法解決。第一:高考是目前中國最公平的考試制度,是底層人民上升的唯一希望。儘管高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目前最公平的考試制度,沒有比這更公平的了。第二:但只要一考定終身,我們的很多問題就解決不了。
  • 公務員考試:一考定終身,報考需謹慎
    當然,一考定終身是說得有些絕對了,我們經常可以在新聞中看到,從基層鄉鎮幹起,甚至最終幹到省部級幹部的人也有。但是,我們不談個例,只看大概率的事情。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公考上岸後,想跳出本級,去到上級機關的還是少之又少(本縣區內調到其他單位的還是會有不少機會)。
  • 解讀高校「綜合評價」招生:不再一考定終身!
    特別提醒:每個學校錄取學生的最終考核成績的計算方法是不同的。綜合評價招生與統招的區別:成績計算方法:綜合評價招生弱化了高考成績,將考生的自身素質條件、學業水平測試也列入總成績的計算中;而統招標準以最後的考試成績為準。
  • 德國高考:選課8門+,平時成績佔比2/3,打破一考定終身?
    今年4月份,德國高考數學(Mathe-Abi)「超綱」問題迅速引得歐洲媒體的報導,作為德國「第二」(第一重要的為小升初考試)重要的考試,一直牽動著德國考生的心,不少考生吐槽今年的數學題格外的難,甚至超綱,並在網上發起聯名抗議,迅速有6000多人響應,並要求大學錄取降低評分表標準,或者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隨後政府部門表示將介入調查。
  • 亞洲青年壓力大:一考定終身 競爭更激烈
    新加坡的一個夜店。  同時,這一地區大多數國家年輕人失業率在過去5年裡低於15%,而在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這一數字超過30%。  聯合國亞洲和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官員馬爾科·龍卡拉蒂說:「亞洲經濟持續繁榮,回望過去20到30年,我們發現這一地區的整體發展得到改善。」
  • 新加坡小學「一考定終身」,你還覺得中國高考殘酷嗎?
    哈佛大學在中國錄取率不足0.5%,但在新加坡的錄取率卻高達14%;就連三年一次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測試的前三名,也是常年被新加坡霸佔著。   兩年後,為避免發生衝突,新加坡被分離出聯邦,自然條件並不優越的新加坡,迫切需要國家的自立自強。   對於先天條件並不好的新加坡,靠什麼來實現獨立自強呢?   新加坡政府很快就意識到,勞動力是新加坡的唯一資源,而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勞動力的唯一途徑。
  • 高考不再是一考定終生,但卻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心態要平穩
    由於國家高度重視這類的全國性人才選拔考試,導致不少的考生和家長也對高考這一事情看得較為重要,十分緊張。甚至不少同學會從家長或是老師口中得到一考定終生的相關話題,那麼真的是一考定終生嗎?首先,一考定終生此類說法是有依據的。 高考作為全國性的選拔性人才考試,它在中國具有一定的規模,在老師和各位家長以及考生心中具有不可侵犯的地位。
  • 打破一考定終身從英語開刀-江蘇 高考 英語 制度 變革 全民 終身...
    江蘇2016年高考方案正在醞釀改革,目前最有可能的模式是高考考語文、數學以及文理「小綜合」,英語將實行一年兩考,不再計入總分,而是以等級計形式計入高考成績,高校在錄取時將對英語等級提出要求。(10月10日華商網-華商報)   筆者認為,對於江蘇的做法,我們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 廣東一高考生偽造清華錄取通知書,騙得父母痛哭流涕
    最近這幾年高考改革的消息不斷,但主要是在改革考試上下功夫。高考改革既要改革考試,更要改革招生制度,如果只把重點放在考試科目、考試次數、各科分數權重和計分方式的改革上,難以改變應試教育和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全國高考時間統一,但各省試卷不統一,各省招生計劃指標人數和錄取分數線單獨劃定,錄取比例不均等造成不同省份考生上大學的機會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