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一考定終身」:高郵姑娘二本畢業後考研讀博成川大碩導

2020-12-25 澎湃新聞

打破「一考定終身」:高郵姑娘二本畢業後考研讀博成川大碩導

蔡蘊琦 李劍 趙寧寧 劉瑞 魏豔靈/揚子晚報

2017-03-24 09:45

高郵姑娘顧婧考上淮陰師範學院時,內心是失望的,因為這個結果與她平日成績實在不匹配。

進入大學後,顧婧並未放棄,一路從本科念到碩士、博士,完成博士後的工作後被四川大學破格錄用為教師。如今37歲的顧婧,已經是川大經濟學院的一位碩士生導師。

孤獨選擇:奮戰考研

一紙通知書擺在眼前,大紅的絢麗未能掩蓋顧婧眼中飛快閃過的失望。顧婧說:按照自己原來設計,發揮正常考上知名綜合性高校應該沒問題,但是結果卻讓自己與淮師結緣。

而短暫的失落只是一劑調味品,踏入淮陰師範學院的那一刻起,她便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踏上更高的臺階!「大學是一個繼續向上的平臺,只要我為了理想努力奮鬥,在淮師,我也一定可以過我想要的生活。」在和同學的交流中,顧婧如是說。

轉眼到了大三,在絕大部分同學都在為尋找工作而奔波時,顧婧已經暗暗下定了考研的決心。2002年時的淮師,每個班的考研人數很少。為了實現理想,顧婧成了圖書館的常客,除了吃飯休息,她把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那裡。

同學們眼中積極參加活動、開朗而樂於助人的顧婧變了——整日整日地沉在書本中,廢寢忘食。

「太可怕了,好像就只知道學習了,她要是不能如願考取研究生,簡直沒了天理。」談及顧婧考研準備的狀態,舍友用「可怕」形容。

憶及考研種種,顧婧至今記得:「很感謝舍友的理解與照顧,為我打開水,配合我的作息時間,她們給了我家一般的溫暖。父親堅定的支持,讓我消除了一切後顧之憂。但最讓我感激的,是陳學華、孫建武等數科學院老師。」顧婧說,備考期間,沒有專業輔導,那時網絡也沒有那麼發達,遇到問題,只能找老師。一年多來,從圖書館到老師辦公室,她跑了無數趟,陳學華等老師都一直耐心為她解答,從未拒絕。

深造畢業成大學老師

功夫不負有心人,顧婧如願考取研究生。就讀研究生後,顧婧未曾懈怠。她緊接著就讀理學博士,理論經濟學博士後,也正是因為她在學術領域取得的成果,2009年被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破格錄用為教師。在川大,她的研究之路也越走越寬闊,越走越平坦。

近年來,她主要聚焦創業金融、供應鏈金融的研究工作,以及金融資產評價理論和決策方法的教學工作。201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的資助,2015年獲得四川省傑出青年項目資助。其間撰寫並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學術研究是一個枯燥乏味又其樂無窮的過程,在我看來,這恰恰與我的個性相符,只要堅持下去奮力拼搏,終將迎來成功的喜悅。

■人物檔案

顧婧,

女,37歲。理學碩士,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現任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工程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畢業中學:

高郵市第一中學

畢業高校:

淮陰師範學院

說說我的成長

學習是興趣,奮鬥成為習慣

人生應該是一個奮力拼搏、努力進取的過程,自踏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我就暗暗下定決心,要讓大學時光變成奮鬥的青春印記,為自己的人生書寫絢麗篇章。因此,在過去的日子裡,我一直用「天道酬勤」這句話激勵著自己,勇於挑戰,奮力拼搏,執著前進。

學校這樣說

淮師是一個讀書學習的好地方

淮陰師範學院是一所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優良校風的江蘇省屬知名高等學府。多年來學校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始終堅持用周恩來精神辦學育人,為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大批骨幹教師和應用型人才。「堅守樸實,追求崇高」的淮師精神深入人心,學校每年均有500多人考取碩士研究生。中科院院士祝世寧,全國勞模、原洋河酒業集團董事長楊廷棟,老舍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徐則臣,「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張元貴、戴銅……都是學校傑出校友。

(原題為:《一考定終身?還這麼想就太落伍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川大,高郵,碩士,讀博

相關推薦

評論(87)

相關焦點

  • 都說讀博難,為什麼還是會有很多的碩導鼓勵學生讀博呢?
    我的碩士導師曾經也就讀博這個問題和我多次交談過,一開始我的態度很堅定即一定不會選擇讀博的,因為不想自己而立之年還是一名學生,不想自己以後的生活節奏因為讀博而有所延遲,但最終我還是妥協了,因為我的導師極力鼓勵我去讀博,將整個讀博的所有事情都給我分析了一遍,得出的結果就是讀博或許才是我最佳的選擇,當然最終也如願以償。
  • 高考真的一考定終身嗎?
    今天,遇到一位高三學生,大有「高考,可以一考定終身」的想法。 案例2、正在讀大二的大學生,程先生。 高考完之後,有點「一考訂終身」的感覺;但是,上了大學之後,發現我們以前很多想法是錯誤的,現在上了大學,發現改變命運有挺多的機會,就不一定是「高考,一考定終身」了。 案例3、已經參加工作的童女士。
  • 很奇怪,為什麼很多碩導極力勸說自己的學生讀博呢?
    當然最終依然還是需要每一位碩士研究生來拍板的,只是在這個環節中我們總是能夠發現很多的碩導總是會極力勸說自己的學生儘可能地讀博,將讀博之後的各種榮譽說的極為完美,於是很多的學生都在感慨,真的很奇怪,為什麼很多碩導極力勸說自己的學生讀博呢?
  • 很奇怪,有些研究生入學時不想讀博,但當畢業時,卻拼命地想讀博
    依稀還記得大一入學後,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總是能夠聽到一些關於考研的討論,有的是輔導員和老師在說考研多麼重要,有的是學姐學長在分析考研的利弊,而那時我們這些大一的學生對於考研幾乎沒有一絲絲的興趣,尤其是當得知讀研還需要三年的時間,更沒有人想讀研了,還是儘快畢業,儘快就業,儘快賺錢的好。
  • 一考定終身:70後的高考那些事
    一考定終身:70後的高考那些事過一個多月,廣西高三學子就要進行高考了。25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和很多同學一樣,即將走進教室,參加高考。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的很少。那時候中專畢業,可以當小學老師、護士等,或者安排到鄉鎮府當個文員什麼的,反正不用種地就是了。在我們當地,叫跳龍門了。我當時的目標就是考中專。可惜,當年不努力,中專沒有考上,上了個當地的三流高中。當時,讀書沒有壓力,迷迷糊糊地過了三年,走進高考。
  • 破冰「一考定終身」需從高考英語改革開刀
    也許,我們從清華教授陳丹青當年的辭職信中可以大略地讀到有識之士面對體制束縛的內心困擾和無奈:「我之請辭,非關待遇問題,亦非人事相處的困擾,而是至今不能認同現行人文藝術教育體制。當我對體制背後的國情漸有更深的認知,最妥善的辦法,乃以主動退出為宜」。職稱英語考試制度也存在考而不用的問題,許多人平時根本用不著英語,但是考職稱必須考英語。於是乎,找人替考就不在是稀奇的事情。
  • 想讀博士,但現在的碩導不做學術,怎麼辦?換導師太難!
    想讀博士,但是自己的碩導不做學術,該怎麼辦?小西原本不太想聊這個話題,操碎心卻沒人聽,有點小難受!之前,我曾建議過不少考研學子,儘量早點溝通意嚮導師,爭取得到該導師的認可,獲得當年的碩士招生指標。因為讀研期間想要變更導師,難度真的太大,而且非常容易激化彼此矛盾,最終影響自己順利畢業。就算你的碩導同意放你離開課題組,誰願意接收你進團隊才是最大的難題。
  • 那些拼命考上研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歷史學考研網
    本科畢業時,你面對各大企業招聘人員的一次次微笑婉拒。於是決定拼搏一把,最終考上了某名牌院校的碩士研究生。網友一本科省內二本,考研到上海 Top2 的 985(筆試第一名)。考研打破了老爸對我人生的規劃,我走出了新的道路。
  • 讀研或讀博後,當初的本科舍友都混的怎麼樣了?
    建議閱讀時間:6分鐘 置頂/星標的都考上了 大學畢業後,一起生活了四年的舍友終究各奔東西了。有人讀研讀博,有人考公務員,有人考國編,還有人進公司,過去這麼多年了,他們過得都還好嗎?
  • 碩士生都不想讀博?錯,研三的學生很想讀博,只是沒有名額!
    提到讀博這個話題,很多的大學生的感受可能是可望不可及,感覺博士離自己還很遙遠,但如果和正在考研的學生,或者是正在攻讀碩士的學生談博士時,他們一定能夠或多或少的和你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而且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會表示,自己根本沒有讀博的想法,甚至保證自己絕對不會讀博,但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有很多的碩士生都因為現實原因而改變了當初的想法
  • 碩士白讀了?
    是的,畢業季,老大難的問題又來了,找工作。學長的一個室友甚至直接稱:「我想讀博,工作太難找了。」今年就業的嚴峻形勢大可不必說,相信大家也都耳聞了21考研人數或突破了400萬。如此光景,你以為拿著碩士文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 打破「一考定終身」 考試錄取須分離
    圖/CFP  【看點】  《決定》提出: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備受關注的高考將何去何從?
  • 土木工程專業該不該考研?或者繼續讀博,聽聽考學長的建議
    對於土木工程專業該不該考研,是否需要繼續讀博這個問題,曾經也是困擾我整個大學的問題,但我最終還是選了考研。我本科的專業也是土木工程,當時萌生考研的想法主要是想提升學歷,其次是避免本科畢業後的簡易工作環境。
  • 碩士博士白讀了?
    是的,畢業季,老大難的問題又來了,找工作。學姐的一個室友甚至直接稱:「我想讀博,工作太難找了。」今年就業的嚴峻形勢大可不必說,相信大家也都耳聞了21考研人數或突破了400萬。如此光景,你以為拿著碩士文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 二本院校的學生如何考上985大學的研究生:要麼做夢,要麼做事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本科背景固然重要,但考研也是一次教育資源「重新分配」的機會,每年也有一些二三本院校的本科生翻身的,所以客觀情況是允許的,但其中的艱辛與坎坷也是要做好心理準備的。一位已畢業學長的真實經歷:我是川大15級的研究生,我講下我的切身經歷。
  • 那些拼命考上研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本科畢業時,你面對各大企業招聘人員的一次次微笑婉拒。於是決定拼搏一把,最終考上了某名牌院校的碩士研究生。網友一本科省內二本,考研到上海 Top2 的 985(筆試第一名)。2013 年我考研進了浙江大學醫學院,然後 2015 轉成碩博連讀。2017 年的時候我拿到了國家留學基金委的獎學金,答題的時候正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研討會上等待發言。
  • 那些拼命考上研究生的普通二本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本科畢業時,你面對各大企業招聘人員的一次次微笑婉拒。於是決定拼搏一把,最終考上了某名牌院校的碩士研究生。然而,當有一天你再次要找工作時,有人問你:「知道什麼叫第一學歷嗎?」網友一:本科省內二本,考研到上海Top2的985(筆試第一名)。
  • 高考文理「套餐」變「自助餐」 打破一考定終身
    本報整理發現,各地的高考改革方案呈現出一些共同特點:考試制度方面,取消文理分科、外語一年多考被普遍推行;招錄製度方面,逐步合併本科錄取批次,遵循「兩依據、一參考」錄取原則,為名目花哨的加分政策瘦身等。  9個月過去後,即將面臨選科的江雨馨不再糾結,已經有了清晰的答案:「地理和生物會選擇一門,這兩科高二時就舉行等級考,結束之後,高三的學習負擔便會減輕很多。」今年地理等級考試的參考人員情況,也印證了這一普遍的選科原因。數據顯示,上海市共有33876名高二學生參加地理等級考試,佔本屆高二學生總人數的63%。  「化學也是備選項。此外,政治和歷史我會考慮二擇其一。」
  • 名校畢業都不一定能當醫生,那二本畢業的醫學生咋辦?有哪些出路
    但隨著這些年大學的不斷擴招,現如今的大學生畢業後在社會上所面臨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以前只要是大學生,一般都能很快的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但現在即便是重點本科大學畢業的學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很難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 研究生畢業是否有必要讀博?那必須要知道讀博的利與弊
    由於每年本科畢業生的人數不斷增多,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學生都選擇考研讀研究生,因為讀研可能會有更好的出路,研究生的就業率一般都很高,很多研究生就業後的工作待遇和發展狀況都要比本科生要好。而且研究生相比於本科生,更受企業單位的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