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行為表現判斷孩子有學習壓力,做家長的應該多留意

2020-12-13 王慧說育兒

學業已經開始的孩子來講,上學期過了一大半,孩子是否已適應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對於學業開始的孩子,面對新的學習階段及環境可能較需時間適應轉變,很多學習方面的壓力大多在6歲開始出現。這個時候,個別孩子自殺的不幸事件時有發生,當中不少涉及學習壓力問題。作為家長可從孩子的行為表現了解他們是否承受壓力,並及時解決問題,避免情況惡化。

只要家長細心留意孩子平日的行為表現,不難發現他們面對壓力是有跡可尋。中,中西區聖安多尼中英文小學暨幼稚園校長陳映娥,身兼兒童教育中心校董校監,她表示6歲的學童已有學習壓力,而有學習壓力的小朋友會出現以下行為表現:

1. 愁眉苦臉

經常面無表情,在平常的時候表現異常。玩耍的時候仍然很開心,只要一旦做功課或看書就容易發呆,容易犯困。

2. 沉默不語

父母問什麼都只是一句到兩句半的回答,有的時候甚至默不作聲,例如父母問的是知道做作業啊,他只會回答「嗯」或者「知道了」。但是卻老是呆望著功課卻不下筆,其實他是不會做。

3. 好勝心強

有的孩子好勝心特別強,他們不想讓父母知道他們學習差的一面,就像平日考試考了90分,但是這次卻只考了今80分,這個時候,他就不想父母知道。

4. 緊張手震

例如老師向小朋友問問題,他們會即時手震,這個情況反映了他們的壓力已達到了很嚴重的地步。

5. 小動作

不經意做出一些反常行為及小動作,例如寫作業的時候轉筆、整手指、不斷把課本疊來疊去來釋放自己的壓力等。很多家長在這個時候都會以為是他們不專心,其實這是孩子們緊張的表現,由於壓力大而傾訴於感官刺激。所以,作家長的要多留意孩子的表情和身體語言。

父母4招處理孩子學習壓力

孩子的壓力越大,以上行為出現的情況就會越多,孩子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家長應該及時處理,避免情況再走下坡路。要是不及時處理的話,等到情況嚴重的話就非常危險了。家長平日見見孩子的時間未必很長,所以家長可以先向孩子的老師了解問題的嚴重性,切忌不要採用不當的措施讓他的這種行為變本加厲。很多時候,當你想馬上想聽小朋友講出他們內心真實感受的時候「為何出現這些問題」等等,他們這個時候或許根本不想回應你或者找你傾訴。這個時候,家長可參考以下做法:

1. 語言藝術

即使家長想知道孩子的學習情況,可以選擇較婉轉而溫和的問法,避免聚焦在學習問題上,讓小朋友感覺到壓力,也不應該在小朋友情緒不穩的狀態下追問。同一個問題,可以有更好的問法。

例如:

X怎麼不開心啊?肯定又是功課沒做完吧!

你今天怎麼這麼開心啊?

X這些題這麼簡單都不會做?

這些題確實挺難的!我告訴你個絕招,教你個非常簡單的方法?

X老師教你的數學題,你都學會了沒有啊?

你這麼易患上數學課,是不是因為喜歡乘法呢?

借著間接的提問引導小朋友說出學習情況或者是他們遇到的困難,家長可從中給出意見和指導。最好保持寬容的態度,以關心的口吻與孩子傾談,讓孩子放下戒心,樂意與父母分享,還要適時誇獎並鼓勵孩子,灌輸正面思想,培養他的自信心。相反,開門見山的質問,以及嚴厲的口吻會加強孩子的壓力,容易讓孩子逃避,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感受。

2. 實際行動

如孩子願意說出困難,或家長知道問題:「學校太多功課」、「放學後還要去補習」、「作業做太多還額外補充練習」,這樣的話,家長就要正視並及時處理問題。

3. 計劃時間表

家長要先表達對孩子情況的明白和體諒,並幫助孩子重新計劃孩子學習的時間表,多從孩子的角度安排日程,例如,減少一兩個補習班, 騰出更多時間讓孩子休息或者放鬆。在節假日的時候,父母應該多陪孩子參加他們喜歡的活動,定期安排戶外活動,讓孩子放鬆一下心情。在親子關係中,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很重要,平日應多陪伴孩子,了解他們在學習上的問題。

4. 父母心理調整

父母的責任大於學校,有時候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過大。例如,明名明知學校作業多,依然為了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安排他們入讀,在報補習班這個事情上,父母要衡量孩子能否應付。有家長為了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對於孩子的要求程度程度遠遠超出孩子的能力,反倒為他們帶來壓力。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為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弘揚社會正能量!)

相關焦點

  • 如何判斷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好壞 有這5個行為的孩子 天生比較強
    如何判斷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好壞 有這5個行為的孩子 天生比較強教育的本質不是懂得知識,而是教會大家學會思考。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這樣說過。其實我們每天看著孩子做作業,給孩子報各種班,其實也不過是想要通過學習這種方式來為孩子鋪上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最終考驗的還是孩子的思維能力。
  • 孩子有這五個"小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應該多培養
    孩子有這五個&34;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應該多培養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有些孩子小時候很調皮,甚至在別人眼裡是&34;,但長大後越來越聰明,甚至前途遠大?家裡有頑皮好動的孩子,這有時讓家長感到無奈但有時候孩子的行為只是高智商的表現,如果你的寶寶有以下&34;可能就是智商高,家長不能忽視。
  • 孩子在幼兒園遭受「軟暴力」,往往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多留意
    孩子遭受「軟暴力」,往往有這3種表現一提到去幼兒園就表現出害怕、不開心遭受「軟暴力」的孩子,可能會牴觸和害怕去上幼兒園;或是一提到去幼兒園,孩子就立馬展現出不開心的表情。若孩子受到「軟暴力」的傷害應該怎麼辦?多關注孩子的變化孩子遭受著「軟暴力」,父母卻不知情。一方面是孩子不對父母說出口,另一方面是家長對孩子關心不夠。
  • 高智商的孩子,生活中大多有這3個表現,家長不要隨意責怪
    家長對於孩子的期望非常高,能夠成為人「人中龍鳳」。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會進行各種腦力的開發,身邊的孩子玩的都是小汽車,自己的孩子玩的就是積木,還會買很多關於智力開發的書,對於三歲多的孩子來說生活很枯燥,很難承受這樣的壓力,會讓自己的好心被孩子誤解。
  • 情商低的孩子,往往有5種表現,與父母經常做的3種行為有關
    一般來說,情商低的孩子往往有以下5種表現:1.缺乏激勵自己的能力2.抗壓能力弱,不能面對生活的壓力比較是很多家長會做出的行為,孩子上學前比誰學得快,孩子上學後比誰考得多,家長主要的目的是通過比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但是往往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 孩子壓力過大,焦慮,情緒低落,家長怎麼辦?
    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80%的青少年,在上學期間都經歷過輕度或中度的慢性壓力,有25%的人經歷過重度的壓力。而且,許多孩子都曾經出現過壓力導致的頭痛、失眠和易怒。更嚴重的是,美國有1/5的兒童都患有可以診斷出的精神障礙。
  • 孩子在幼兒園開不開心,家長如何了解?關注孩子的5個表現
    家長們都希望能夠全方位地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受到任何傷害,但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家長總不能再時時陪在孩子身邊,除了留意孩子身上的變化,也沒有別的更好的途徑可以判斷孩子在幼兒園裡過的好不好了。這種情況下,建議家長多和幼兒園老師溝通,並且和多位老師溝通而不要指定某位老師,同時選擇在某天上課的間隙到學校裡觀察孩子的狀況,找出孩子噩夢不斷的根源所在。3.經常做小動作有寶媽反應,自己的孩子上幼兒園前是個話多愛鬧的孩子,可自從上了幼兒園之後,孩子卻變得扭扭捏捏的,樣子十分不大方,和孩子的性情一點也不符。
  • 家長有這四種行為,會讓孩子成績越來越差,別再做了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家長對於自家孩子的學習都十分重視,如果成績變差了,父母就會十分擔心,害怕孩子將來考不上好的大學,影響未來。因此,許多家長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督促孩子的學習,但是,這其中有一些行為會間接導致孩子學習成績變差,卻不自知。
  • 小學生不應該有過重的學業壓力,初中生才應該面對壓力
    一個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處於繁重的學習壓力狀態下,是好事嗎?老師布置繁重的作業;家長不停的催促;業餘時間無休止的補課。這對他的成長有好處的嗎?一個孩子該承受這樣的壓力嗎?他能從學習中能得到快樂嗎?有些孩子開竅晚、心智成熟得慢,學校和家長在學習上就不能等等他?
  • 孩子學習有了壓力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幫助解決
    學習就是探索未知的過程,這其中一定會有很多問題和困難需要克服,這勢必造成學習壓力,很多家長覺得自己上班掙錢還要照顧孩子挺不容易的,但其實想一想雖然孩子只有學習這一條路需要走,但是現在的學習壓力也不小,況且以孩子的年紀來說,他們承擔的心理負擔未必比掙錢養家的家長要少,學習這件事看起來簡單,但考過試的人都知道真的想要好的成績需要付出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行。
  • 孩子因學習壓力太大,出現一些極端的行為,家長該怎麼辦?
    所有家長這樣做的初衷都是好的,就是簡單的想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可往往卻成了好心辦壞事,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出現厭學的情況,這就顯得有點得不償失了。小文平時的學習成績在班裡也就是一般偏上的水平,家長意識到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孩子有多重要,於是開始抓起孩子的學習,為孩子報了他偏科的輔導班,希望讓孩子這幾科課程不要拉了他的後腿,從而提高孩子的成體學習成績。
  • 孩子3個不同時期的叛逆,有不同的表現,家長該如何處理?
    這個階段孩子的叛逆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幼升小,還不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內容,還有就是來自家長所給予的壓力。但是,家長總是會擔心孩子會因為貪玩耽誤學習,或者是害怕孩子交到不好的朋友,所以這種行為在家長眼裡就是叛逆的行為,並且百般阻撓。
  • 孩子厭惡學習時,家長應該這樣做!
    另外中國也越來越多的家長支持孩子讀書,鼓勵孩子學習。望子成龍的心態,讓有些普通家庭的家長傾其所有,在外流血流汗只為了孩子們有更好的未來。原因之一就是讓孩子以後不要像自己一樣工作的那麼累。所以有很多的家長都希望孩子以後能從事更輕鬆,待遇更好的工作。尤其希望孩子以後能從事公務員、老師、醫生等這些工作。
  • 被忽視的青少年抑鬱症 | 家長多留意,孩子才不會太「矯情」
    而家長能做的,就是多留意孩子的行為和狀態,及時發現異常,幫助孩子早日擺脫抑鬱症的困擾。那麼,有沒有什麼信號可以幫助家長及時發現孩子抑鬱的跡象呢?有!自傷自殘很多有抑鬱症的孩子會有自傷、自殘的想法或行為,比如發表一些很沮喪的話、用菸蒂燙自己、用小刀割自己等。
  • 孩子這三個行為不是壞毛病,是雙商高的表現,家長不要胡亂糾正
    家長切莫以自己的主觀判斷去教育孩子,這樣可能會害了孩子。要多看看教育專家的意見,根據專業的知識去糾正孩子的壞習慣,才是好的教育方法。以下這三個行為,其實不是孩子的臭毛病,老師他們雙商高的表現,可以好好培養。
  • 5個可以決定孩子智力高低的「潛在因素」,家長要留意
    我們通常誇獎孩子聰明都喜歡用智商高來形容,其實這就是孩子智力高的表現形式,但在日常生活當中,有許多「潛在因素」可能會決定到孩子的智力,並且大部分家長都絲毫沒有留意。這些潛在因素看似和孩子的智力毫無關聯,但實則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 自閉症的表現,自閉症從0到12歲不同階段的行為表現圖文詳解
    自閉症的表現有哪些?自閉症從0-12歲不同階段發展的行為表現有哪些?星悟說自閉症今天為大家進行圖文講解。 自閉症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來的行為具有較大的差異,從出生到成年之間達到數十個標誌性表現階段。
  • 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應不應該放手?一流的家長都這樣做
    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應不應該放手?一流的家長都這樣做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應該怎麼做?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一種是覺得應該多管一管孩子。另外一種聲音,這是認為不應該做管就應該放手。到底哪種做法是更正確的?
  • 孩子青春期這幾個表現,有自殺傾向,家長別無知,孩子會做傻事
    下面我們來看看幾種孩子抑鬱的表現,有自殺傾向,家長別因為自己的無知,讓孩子可能會做出傻事!孩子抑鬱的表現1、情緒化,是最明顯的一個表現。8、父母說的任何話都聽不進去,還會和父母爭吵,甚至動手打父母,不想和父母有過多的交流,做一些小混混的行為來氣自己的父母,比如逃學,上網,打架,離家出走還有其他的一些不好的行為。9、最後一個表現就是最嚴重的,也是每個家庭最害怕的行為,自殺是最可怕的行為,利用自殺讓自己解脫。
  • 孩子身上若有5個表現,說明家長的教育方式沒有錯,你家娃有嗎
    5個表現時,說明家長會教育,希望你家孩子都有1.性格自信樂觀首先,從性格上來說所以,如果孩子在讀書和思考這方面若是興趣缺缺,家長要重視了。父母應該及時做好榜樣的作用,多花一些時間給孩子一些親子閱讀的時光,讓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感受到家長的陪伴和愛,孩子內心充實的情況下,喜歡讀書不是一件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