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已經開始的孩子來講,上學期過了一大半,孩子是否已適應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對於學業開始的孩子,面對新的學習階段及環境可能較需時間適應轉變,很多學習方面的壓力大多在6歲開始出現。這個時候,個別孩子自殺的不幸事件時有發生,當中不少涉及學習壓力問題。作為家長可從孩子的行為表現了解他們是否承受壓力,並及時解決問題,避免情況惡化。
只要家長細心留意孩子平日的行為表現,不難發現他們面對壓力是有跡可尋。中,中西區聖安多尼中英文小學暨幼稚園校長陳映娥,身兼兒童教育中心校董校監,她表示6歲的學童已有學習壓力,而有學習壓力的小朋友會出現以下行為表現:
1. 愁眉苦臉
經常面無表情,在平常的時候表現異常。玩耍的時候仍然很開心,只要一旦做功課或看書就容易發呆,容易犯困。
2. 沉默不語
父母問什麼都只是一句到兩句半的回答,有的時候甚至默不作聲,例如父母問的是知道做作業啊,他只會回答「嗯」或者「知道了」。但是卻老是呆望著功課卻不下筆,其實他是不會做。
3. 好勝心強
有的孩子好勝心特別強,他們不想讓父母知道他們學習差的一面,就像平日考試考了90分,但是這次卻只考了今80分,這個時候,他就不想父母知道。
4. 緊張手震
例如老師向小朋友問問題,他們會即時手震,這個情況反映了他們的壓力已達到了很嚴重的地步。
5. 小動作
不經意做出一些反常行為及小動作,例如寫作業的時候轉筆、整手指、不斷把課本疊來疊去來釋放自己的壓力等。很多家長在這個時候都會以為是他們不專心,其實這是孩子們緊張的表現,由於壓力大而傾訴於感官刺激。所以,作家長的要多留意孩子的表情和身體語言。
父母4招處理孩子學習壓力
孩子的壓力越大,以上行為出現的情況就會越多,孩子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家長應該及時處理,避免情況再走下坡路。要是不及時處理的話,等到情況嚴重的話就非常危險了。家長平日見見孩子的時間未必很長,所以家長可以先向孩子的老師了解問題的嚴重性,切忌不要採用不當的措施讓他的這種行為變本加厲。很多時候,當你想馬上想聽小朋友講出他們內心真實感受的時候「為何出現這些問題」等等,他們這個時候或許根本不想回應你或者找你傾訴。這個時候,家長可參考以下做法:
1. 語言藝術
即使家長想知道孩子的學習情況,可以選擇較婉轉而溫和的問法,避免聚焦在學習問題上,讓小朋友感覺到壓力,也不應該在小朋友情緒不穩的狀態下追問。同一個問題,可以有更好的問法。
例如:
X怎麼不開心啊?肯定又是功課沒做完吧!
你今天怎麼這麼開心啊?
X這些題這麼簡單都不會做?
這些題確實挺難的!我告訴你個絕招,教你個非常簡單的方法?
X老師教你的數學題,你都學會了沒有啊?
你這麼易患上數學課,是不是因為喜歡乘法呢?
借著間接的提問引導小朋友說出學習情況或者是他們遇到的困難,家長可從中給出意見和指導。最好保持寬容的態度,以關心的口吻與孩子傾談,讓孩子放下戒心,樂意與父母分享,還要適時誇獎並鼓勵孩子,灌輸正面思想,培養他的自信心。相反,開門見山的質問,以及嚴厲的口吻會加強孩子的壓力,容易讓孩子逃避,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感受。
2. 實際行動
如孩子願意說出困難,或家長知道問題:「學校太多功課」、「放學後還要去補習」、「作業做太多還額外補充練習」,這樣的話,家長就要正視並及時處理問題。
3. 計劃時間表
家長要先表達對孩子情況的明白和體諒,並幫助孩子重新計劃孩子學習的時間表,多從孩子的角度安排日程,例如,減少一兩個補習班, 騰出更多時間讓孩子休息或者放鬆。在節假日的時候,父母應該多陪孩子參加他們喜歡的活動,定期安排戶外活動,讓孩子放鬆一下心情。在親子關係中,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很重要,平日應多陪伴孩子,了解他們在學習上的問題。
4. 父母心理調整
父母的責任大於學校,有時候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過大。例如,明名明知學校作業多,依然為了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安排他們入讀,在報補習班這個事情上,父母要衡量孩子能否應付。有家長為了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對於孩子的要求程度程度遠遠超出孩子的能力,反倒為他們帶來壓力。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為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弘揚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