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這幾個表現,有自殺傾向,家長別無知,孩子會做傻事

2020-12-20 可馨育兒說

文/可馨育兒

在很多家長眼裡一般都會無視孩子的情緒,兒童抑鬱?家長認為不可能會發生在自己家孩子身上,那麼小的孩子知道什麼呀,怎麼可能會抑鬱。就算醫生說自己家的孩子抑鬱了,有很多家長也會不相信,但是當真的相信孩子抑鬱了之後,又會很焦慮。那孩子抑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怎麼樣能知道孩子是不開心了,還是抑鬱了。下面我們來看看幾種孩子抑鬱的表現,有自殺傾向,家長別因為自己的無知,讓孩子可能會做出傻事!

孩子抑鬱的表現

1、情緒化,是最明顯的一個表現。當孩子突然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每天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情緒低落,和誰也不說話,記性不好老愛忘事兒,老是自己一個人玩,有的時候還會沒有理由的哭,還會自責,就算自己以前很喜歡的事情,也一點興趣都沒有。更嚴重的孩子可能還會出現自殺。

2、在學校和同學有矛盾了會容易激動,甚至打同學,和同學處理不好關係。還會不喜歡學校,想逃學,上課也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特別容易憤怒,不聽管教,還會頂嘴,和以前判若兩人。

3、以前吃的還挺多的,現在吃不下去飯,晚上睡覺也不好,整個人變得瘦弱不堪,沒有一點精神氣兒。

4、經常一個人坐在一個地方,滿臉憂愁,對於任何開心的事情都沒有反應,整天愁眉苦臉的,好像有很多心事,缺乏自信,遇見問題就退縮。

5、有的孩子會說自己最近頭裡難受或者呼吸有點困難,還有就是咽東西的能力也不太好,好像嗓子裡面卡了什麼東西一樣,去醫院檢查醫生都說沒有什麼問題,藥倒是吃了不少,一點用處也沒有。

6、有的孩子會對一些環境很敏感,比如說是學校,在家裡一點事情都沒有,一去學校不是這裡不舒服就是那裡不舒服,一回到家裡面又好了,孩子還會害怕萬一自己做的一些事情,影響了別人,別人不喜歡自己了怎麼辦,別人會不會覺得自己是個麻煩。

7、在自己所處的環境裡面,並沒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但就是每天都覺得不開心,還會讓爸媽想辦法給自己換環境,但是換了環境之後,還是這個樣子,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然後再找其他的原因,接著再換環境,給每個地方都待不了太長的時間,也不願意去接受新的事物。

8、父母說的任何話都聽不進去,還會和父母爭吵,甚至動手打父母,不想和父母有過多的交流,做一些小混混的行為來氣自己的父母,比如逃學,上網,打架,離家出走還有其他的一些不好的行為。

9、最後一個表現就是最嚴重的,也是每個家庭最害怕的行為,自殺是最可怕的行為,利用自殺讓自己解脫。

之前有個老師說過一件事,他們班有個學生發了一條說說,「怎麼樣才能解脫,為什麼活著這麼累」下面有很多學生的留言,大多都是在一起吐槽每天寫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輔導班,還要面對家長每天的埋怨。明明都還是小朋友,本來應該是美好的童年,卻被這麼多瑣碎的事情給擊垮了,家長難道不應該反省一下嗎?

無知的家長

在給很多家長聊到關於兒童抑鬱的時候,很多家長的反應都是,小孩子嘛,只要好好學習,把成績搞上去就好了,他們除了學習什麼心都不用操,能有什麼事,什麼抑鬱,我看是考試沒考好裝出來的吧,是不是在學校闖禍了怕挨罵。不管是調侃孩子也好,對孩子的情緒不屑一顧也好,這樣的家長,對抑鬱症是沒有了解的,他們雖然也會看怎樣教育孩子,不能只看成績,還要關心心理,但是他們對於這些都是一笑而過,不相信孩子會有這麼大的情緒。他們每次找老師問的只有一個問題就是孩子成績上去了沒。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各方面的教育都是不可忽視的,不能只看學習成績,成績提上去了,孩子沒了,有什麼意義呢?很多孩子因為年齡太小,承受能力又比較差,再加上父母每天都會給很多壓力,所以孩子就會想不開。家長是因為經歷過的太多,知道只有學習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孩子才剛來到這個世界沒多久,他根本就不能明白為什麼我什麼都不可以做,只能學習,難道人生只有學習嗎?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每天悶著頭學習就是唯一要做的事情,連表露自己的情緒也不可以,會讓家長認為孩子在做,還會認為是不是學習又下降了,接著再多報幾個輔導班。

孩子的情緒沒有地方訴說,沒有人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聲,時間長了會導致孩子心理扭曲,和父母作對,和世界作對。其實孩子也知道心理可能有點病態了,但是家長不會相信的,所以就會讓孩子無奈之下選擇錯誤的行為。

在知道孩子抑鬱之後

在去醫院確診孩子抑鬱了之後,家長一定要把這件事情重視起來,不要不以為意,覺得以後對孩子管得松一些可能就好了。一定要用實際行動去幫助孩子,孩子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要在旁邊多關注他,還要不時的給予鼓勵,或者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一些事情,增加互動的活動。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不要經常批評孩子,要先靜下來和孩子聊聊,看看是不是有什麼心事,一定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讓孩子把心裡的委屈全說出來,幫助孩子有效的解決問題。在學習上面,可以帶孩子做一些實踐活動,讓孩子自己去體會為什麼父母要求他好好學習,為什麼一定要好好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大家對兒童抑鬱都是不太了解的,都不相信這麼小的孩子也會得抑鬱症,更不會相信這麼小的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壓力,居然會自殺。所以家長們以後真的要多關注自家孩子的情緒,也要重視這件事情。

你們家孩子近期有什麼大的變化嗎?當孩子開始和你頂嘴的時候,你會用什麼辦法來教育孩子?

圖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侵刪。

相關焦點

  • 別小看青春期抑鬱,原生家庭良好的家長,不會忽視孩子的這兩點
    ,那就能化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危機,孩子經歷了這些挫折後,有機會成長為內心抗壓力更強的人。想要為孩子創建一個高質量的原生家庭,父母們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發展的個性,尤其是在「抑鬱表現」和「自殺徵兆」,這兩項比較危險的訊號識別上。把青春期抑鬱,當回事青春期的孩子鬱鬱寡歡,不喜言談,甚至厭學。在大多數家長的眼中,這是孩子叛逆的表現。
  • 初中女生考差了出走留言要「自殺」,青春期孩子的壓力有多大?
    警察找到後,默默陪她看了會書可就在這兩天,一位12歲的小女孩兒因為期末考差了,留下一封類似遺書的信件後,便不知去向了。所幸的是,經過數十名警力的尋找,最終在孩子做傻事前將其找到,並對其進行了勸解。現在孩子情緒,基本穩定。對於這樣的事情,可謂是屢見不鮮。自從有了網絡後,我們時常能看到類似的新聞。還記得2017年高考後,有一位17歲的少年,在自己的QQ空間裡,發布了疑似自殺的動態。「吾去也,莫尋骸,世間本無安心所,何事空留皮囊在人間。」
  • 有這幾個表現的孩子,說明到了叛逆期,家長別不在意
    青青的寶寶今年3歲了,他以前很個很乖的孩子,但是最近得她好像變了個人似的,變得特別愛哭,動不動就大哭大鬧,喜歡摔東西,你說往東,他偏要往西。你越去管他,他越來勁!這讓青青十分無奈,怎麼寶寶會變化這麼大?後來才慢慢意識到應該是孩子到了叛逆期了。
  • 孩子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孩子有自卑傾向,家長鬚高度重視
    得知明明有自卑傾向,媽媽的腸子都悔青了,媽媽回憶說,有一次晚上媽媽帶明明出去吃燒烤,因為明明吃的很多,媽媽擔心晚上吃太多不好就開玩笑說:「還吃,看你馬上眼睛都讓你吃沒了,就你這醜樣子,如果再吃得像肥豬,長大了連媳婦都找不到。」想不到媽媽一句玩笑話竟然被明明當真了。從那以後明明就認為自己長相不如人,不願意跟人接觸,小小年齡卻經常因為焦慮而失眠,整天壓抑自己,情緒也越來越低落。
  • 青春期孩子的「早戀」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和孩子一樣無知
    父母對「早戀」的無知,是孩子的災難每次看到「早戀」這個詞,總感覺不是滋味。在我們的傳統裡,青春期男孩女孩之間的懵懂情感是無知的表現,是不被允許的,也很少得到接納。更多的是被粗暴阻止、橫加幹涉。接著舒爾茨就問了幾個問題:什麼是太早?13 歲太早還是 15 歲?有一個年齡的節點嗎?什麼時候才是「不早戀」?這讓我想起,很多家長在孩子「早戀」的時候棒打鴛鴦,等到過些年了,又逼著孩子相親、結婚、生娃兒!
  • 孩子性教育被誇大!想讓孩子平穩度過青春期,家長只需這樣做
    如果個別父母總是表達出希望改變孩子性別的意思,或者有明顯的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的傾向,這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少麻煩。有些父母喜歡讓自己的孩子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來給他們拍照,有些時候人們會以男孩來稱呼一個長得像男孩的女孩,這樣做其實是對孩子們幼小心靈的一種傷害,而這些傷害家長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 孩子身上這幾個「怪癖」,是聰明的表現,家長別盲目阻止
    每一個天生聰明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往往都會表現出一些怪癖,父母平時一定要細心觀察好好培養,千萬別因為自己的無知孩子身上這幾個「怪癖」,是聰明的表現,聰明的父母會從這幾個方面培養孩子的智商。,所以說作為家長,我們務必要從小就讓孩子開始接觸音樂,就比如很多孩子的家長會,在孩子剛出生沒多久之後,利用音樂來哄孩子睡覺,曾有研究表明,古典音樂能夠刺激寶寶的大腦,幫助孩子開發大腦。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別讓自己追悔莫及)
    孩子只要對成人是仰視的,心理上就有一種不得不服從的感覺。而當孩子已經對成人是平視、俯視的時候(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在身高上,對很多女老師基本上就是俯視了),他會覺得老師、家長現在說我得掂量掂量了! 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說你別打我,再打我也動手了。他已經跟你平起平坐了,身高會決定他的視線,視線會影響他的心理,他會開始不服了。
  • 家長注意: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曾經有這樣一條新聞: 初中少男少女早戀並偷食禁果導致女孩懷孕,16歲的男孩看到檢查結果發懵,並與女孩家長發生激烈的衝突,隨後男孩跳樓自殺。
  • 馨香智慧:孩子進入青春期,會有這2個表現,家長要注意
    馨香智慧:孩子進入青春期,會有這2個表現,家長要注意!不知道大家有聽說過這樣的現象沒?當青春期遇到更年期,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青春期的孩子懵懂無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出現反叛的情緒,壓抑的情緒,各種各樣的問題迎面而來,也會讓父母感到措手不及。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值得做
    家長的教育如果處理不好,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老師家長們,這個話題,一定要認真看看,這段時間用對了力氣,可謂是事半功倍;這段時間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孩子只要對成人是仰視的,心理上就有一種不得不服從的感覺。而當孩子已經對成人是平視、俯視的時候(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在身高上,對很多女老師基本上就是俯視了),他會覺得老師、家長現在說我得掂量掂量了。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說你別打我,再打我也動手了。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別讓自己追悔
    青春期對於一個孩子有多重要?家長的教育如果處理不好,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老師家長們,這個話題,一定要認真看看,這段時間用對了力氣,可謂是事半功倍;這段時間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最近聽說了一個關於家庭教育的優質講座,講的就是這個事兒。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值得做
    青春期對於一個孩子有多重要?家長的教育如果處理不好,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老師家長們,這個話題,一定要認真看看,這段時間用對了力氣,可謂是事半功倍;這段時間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
  • 孩子青春期,家長怎麼辦?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要經歷青春期,哪怕是為人父母也會經歷這一時期。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除了生理上的變化,心理上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與童年時期的孩子大不相同,心理上的變化則主要有下面兩點:(一) 自我意識增強孩子隨著生理上發生了大的變化,各種激素的分泌和器官的生長,體格逐漸發生生長變化,在自我意識上也會逐步增強。
  • 《最強大腦》領隊攸佳寧: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會做這件事…
    「好」是不一樣的 《最強大腦》裡的孩子都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很多家長都覺得這是一場學霸間的遊戲。 其實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就是資質平平的家長,所以一些家長會有「龍生龍、鳳生鳳」的感慨,也許孩子註定會平凡吧; 而同時也出現了另一些家長
  • 14歲男孩跳樓身亡:該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父母要做到這5點
    北醫兒童發展中心,也有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自殺身亡,每分鐘2人死於自殺,8人自殺未遂。近幾年,青春期孩子自殺的現象屢見不鮮,翻看報紙或打開網站,總會看到類似的新聞,實在是令人痛心。那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我們雖然無法去猜測青春期孩子自殺的原因,但我們可以先去了解青春期孩子的五個特性。①動不動就生氣。青春期的孩子脾氣讓人琢磨不透,他們很容易就生氣、被激怒,這是因為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在他們看來,就好像天塌下來了一樣。
  • 青春期的孩子尤為叛逆,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到底該怎麼管呢?
    對於現如今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為什麼孩子的自殺率會如此之高?並不是因為孩子過於叛逆,而是因為作為父母的沒有做好這些方面現如今很多孩子的青春期非常的叛逆,家長們對此也非常的焦慮,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的難管,有的時候可能會越管越煩,什麼事情都要反著來。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2020年12月9日下午,由揚州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婦聯指導,益智教育基金會、邗江區教育局、立智微教育主辦,廣陵區教育局、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社會事業局協辦的「2020年家庭教育年度公益講座的活動」聚焦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話題,主講嘉賓王玉新在會議中心階梯教室為200多位家長做了《讓青春之花美麗綻放——讀懂青春期孩子,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的專題講座
  • 為啥青春期孩子自殺率如此高?不是太叛逆,而是父母沒做好這幾點
    青春期是孩子問題的爆發期,它來勢兇猛,讓很多不了解孩子成長發展規律的家長猝不及防,覺得好像一夜之間孩子就變了,變得不聽話了,變得叛逆了,總之變得讓父母接受不了;對於孩子來說,這是孩子形成穩定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充滿了矛盾的階段,孩子跟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會在這個階段變得敏感起來。根據數據調查顯示近年來,中國學生的自殺率一直在逐年攀升。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
  • 孩子「假哭」,家長「置之不理」?你的「無知」只會毀了孩子
    導讀:孩子「假哭」,家長「置之不理」?你的「無知」只會毀了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假哭」,家長「置之不理」?你的「無知」只會毀了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