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的範文辛是個不幸的孩子,父親離家多年音信全無,母親三年前突發重病去世,他和年近七旬的奶奶相依為命;但範文辛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人,因為成長道路上,他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指引著他,幫助他成為了一個正直樂觀的人。高考結束後,範文辛手寫了一份感謝信,並送到市教育體育局,以此表達對高中班主任老師馬璿及高中學校的深切感謝。
一封手寫信感念師恩高考結束,很多學生都在忙著填報志願,安慶九中高三學生範文辛卻整日計劃著如何向高中班主任老師及學校表達感謝。「寫一封感謝信吧,文字最能傳達出人的情感。」6月12日晚,範文辛開始著手寫信。他寫了一遍又一遍,改了一遍又一遍,幾近深夜,才得以寫成一封自己較為滿意的「感謝信」。
第二天一大早,範文辛在姑姑的陪同下將這封感謝信送到了市教育體育局,該局辦公室主任吳曉球接待了他,並收下了這封信。「收到感謝信,我們都很震驚,沒想到小小年紀能有如此感恩之舉,非常難得。」吳曉球表示,他的信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雖然家庭不幸,但樂觀堅強的優秀少年,也看到了一份最樸素的師生關係,這都讓人非常感動。
至於為什麼要將這封信送到教育主管部門,範文辛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如今師生關係越來越緊張,將感謝信送到教育主管部門,是想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我的感恩之心,傳播正能量,希望師生關係更加融洽。」
「我的班主任馬璿老師是一位極其細心的老師,她待我們就像媽媽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無論是她在學習上對我的悉心指導,還是她在生活上對我的關切,都使我的高中生活變得更加精彩。」、「除此之外,還有王貴德老師、房宜斌老師…這三年中,他們也給予了我許多幫助,在他們的幫助下,我的學習變得更有動力和積極性。」……
將近四頁紙的感謝信,範文辛工工整整地寫下了對班主任馬璿老師,以及對學校的濃濃謝意。信中,範文辛多次提到馬璿老師像母親一樣對他關愛有加,填補了他失去母親的內心空缺。範文辛告訴記者,他是在高二下學期從理科班轉到馬璿老師帶的文科班,當年寒假,馬老師便冒著嚴寒惡劣天氣到他家裡家訪。
仔細了解了範文辛的家庭情況後,馬璿老師跟範文辛聊了很長時間,鼓勵他要努力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有什麼困難都可以向她反映。「馬老師像我的母親一樣溫柔且嚴厲,她從沒有對我這樣家庭的孩子另眼相待。中午我沒帶錢吃飯,她會硬塞錢給我讓我買飯吃;考試成績退步了,她也會用戒尺打我手掌心……」
在馬璿老師一點一滴的關懷和引導下,範文辛的成績很快從全年級倒數第二上升到全年級前15名,最好成績是全年級第6名。並積極參加校內各種課外活動,是學校模聯社團的核心成員,和同學老師們都相處得非常融洽,儼然不像是一個遭受過不幸的孩子。
立志當老師傳遞關愛
「高中三年,學校盡最大程度為範文辛減免了學雜費,各位老師也是拿他當自己孩子一樣關心愛護。範文辛取得的進步和成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群可愛的老師們。我們無以為報,孩子更無以為報。」範文辛的姑姑動情地說。
據範文辛的姑姑介紹,範文辛的爸媽早在2007年便因為男方的過錯離了婚。奶奶一氣之下將自己的兒子趕出了家門,留下了賢德的兒媳婦,當女兒一樣對待。2012年,範文辛的父親徹底和他們斷了聯繫。雖然家庭是殘缺的,但媽媽努力工作,奶奶料理家事,三個人的日子過得簡單而幸福。
但不幸還是降臨了。2015年6月份,範文辛結束中考的那天晚上,他的媽媽突發疾病,繼而多器官衰竭,僅僅8天時間,死神便奪走了這位年輕母親的生命。母親的去世對範文辛的打擊很大,好在奶奶和姑姑的全力開導和照顧,讓範文辛漸漸走出了失去母親的痛苦,走進高中,繼續學業。
「在他轉到我們班裡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了他的大概情況,孩子非常不容易,但我考慮到防止他出現自卑逆反心理,我們不能給他明顯過分的關注和關愛,儘量讓他和其他學生一樣。」已經在教師崗位工作了16年的馬璿是一位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抱定了這一想法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馬璿非常注意和範文辛相處的方式方法,防止過猶不及。
「範文辛寫感謝信讓我很意外,因為我真的覺得自己沒做什麼,只是盡了一個老師應盡的本分。範文辛這個孩子雖然不幸,但好在他的媽媽、奶奶以及姑姑都給予了他很好的家庭教育,所以他是開朗樂觀的,我們真的沒操什麼心。」談到範文辛發自心底的感謝,馬璿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高考成績即將公布,範文辛告訴記者,他最大的夢想是報考一所師範大學,以後成為一名老師。正如他在信中所寫到的那樣,「我志願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一定會以我的老師們為榜樣,不僅要向學生們傳授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將老師們對我的關愛傳遞下去,傳遞給更多的人,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弱勢群體。」
來源:安慶晚報 記者 白萍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