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必要不出校」如何執行到位

2020-09-03 北青網

玫麗娜

貴報8月24日刊發社評《確保學業與防疫兩不誤》,強調開學複課後學校應時刻緊繃校園疫情防控防線,確保教學和防疫工作兩不誤。從教育部門和學校為開學做所的準備工作中,能深切感受到對學生的責任和用心。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讓「非必要不出校」的理念深入人心,讓每個學生都能自覺遵守,除了加強宣傳教育,嚴格管理之外,學校還應優化軟硬體設施,提高學生主動待在校內的意願和自覺性。畢竟,和「外面的世界」相比,學校仍然算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而「閒不住,出去玩」是很多青少年甚至大學生較為普遍的想法,即便是大家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主動配合不出校門,也有可能會出現心理上的焦慮不安和壓力等現象。

考慮到長時間身處校園內學生們的身心健康,學校不妨安排專業心理教師安撫學生;在課餘休息時間適時地組織多種形式的文體娛樂活動,充實學生們的校內生活;延長圖書館開放時間,豐富校園食堂的菜品,配備多種物資滿足學生學習生活需求……通過種種措施讓校園迸發更多生機活力,讓學生願意留在學校,真正把「非必要不出校」執行到位,既減少了風險,也有利於校園防疫安全和整個社會的疫情防控。

本版郵箱

meiripinglun@vip.sina.com

相關焦點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必要嗎?多方回應
    「非必要不出校」?吳尊友稱,廣大學生按照教育部門和學校「非必要不出校」的規定執行,非常有利於疫情控制。他建議大家從科學的角度、從擔當起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理解這項政策。把「非必要不出校」變成一種自覺 狄濤認為,倡導「非必要不出校」是希望能成為學生的一種自律。
  • 「非必要不出校」?聽專家怎麼說
    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 「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中新社記者 張瑋 攝 從科學角度理解「非必要不出校」目前,電影院、地鐵等公共設施已恢復運營,為什麼還要倡導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
  • 高校學生應如何正確理解「非必要不出校」?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從科學的角度理解「非必要不出校」目前,電影院、地鐵等公共設施都已經正常運營,為什麼還要倡導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社區防控中行之有效的手段——戴口罩,在宿舍生活中就很難完全落實,要把風險降到最低,就是要從源頭上減少感染病毒的可能,這也是倡導「非必要不出校」的基本考慮。
  • 「非必要不出校」必要嗎?多方最新回應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從科學的角度理解「非必要不出校」?那麼作為我們學生來說,目前按照教委和學校「非必要不出校」的規定執行,是非常有利於疫情控制的。如果真的發生疫情,你要是成為學校疫情傳播鏈的源頭了,你也會感到自責,所以大家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從擔當起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理解和接受這項政策,並且能夠很好地做好宣傳。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必要嗎?吳尊友這麼說
    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吳尊友稱,廣大學生按照教育部門和學校「非必要不出校」的規定執行,非常有利於疫情控制。他建議大家從科學的角度、從擔當起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理解這項政策。
  • 高校學生「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吳尊友等回應
    與之同時,在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等話題也引發廣泛關注。對此,9月8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等通過北京衛視《老師請回答》節目作出了回答、回應。
  • 「非必要不出校」必要嗎?吳尊友等詳談校園防疫常態化
    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今天,北京教育部門邀請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趙罡等做客《老師請回答》電視節目,回應大學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熱點話題。
  • 吳尊友回應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
    【吳尊友回應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截至目前,50餘萬大學生已回到校園,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引發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回應稱,目前按照教委和學校「非必要不出校」的規定執行,非常有利於疫情控制。
  • 高校學生如何正確理解「非必要不出校」?聽聽專家怎麼說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  從科學的角度理解「非必要不出校」  目前,電影院、地鐵等公共設施都已經正常運營,為什麼還要倡導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社區防控中行之有效的手段——戴口罩,在宿舍生活中就很難完全落實,要把風險降到最低,就是要從源頭上減少感染病毒的可能,這也是倡導「非必要不出校」的基本考慮。
  • 高校學生如何正確理解「非必要不出校」?聽聽專家怎麼說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從科學的角度理解「非必要不出校」目前,電影院、地鐵等公共設施都已經正常運營,為什麼還要倡導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吳尊友從科學的角度予以闡釋,他表示,回顧北京新發地的疫情、大連的疫情和烏魯木齊的疫情,當第一個病人出現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在社會上造成一定範圍的傳播擴散了,這時再進行防範已經晚了。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多方最新回應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從科學的角度理解「非必要不出校」?那麼作為我們學生來說,目前按照教委和學校「非必要不出校」的規定執行,是非常有利於疫情控制的。如果真的發生疫情,你要是成為學校疫情傳播鏈的源頭了,你也會感到自責,所以大家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從擔當起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理解和接受這項政策,並且能夠很好地做好宣傳。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多方最新回應!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那麼作為我們學生來說,目前按照教委和學校「非必要不出校」的規定執行,是非常有利於疫情控制的。如果真的發生疫情,你要是成為學校疫情傳播鏈的源頭了,你也會感到自責,所以大家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從擔當起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理解和接受這項政策,並且能夠很好地做好宣傳。
  •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吳尊友回應了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9月8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趙罡做客北京衛視《老師請回答》節目,回應大學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熱點話題。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晨光、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心理諮詢與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振韶,通過視頻連線參與現場討論。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多方最新回應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近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趙罡、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晨光、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心理諮詢與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振韶回應大學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熱點話題。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吳尊友等回應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近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趙罡、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晨光、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心理諮詢與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振韶回應大學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熱點話題。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 吳尊友等回應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近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趙罡、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晨光、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心理諮詢與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振韶回應大學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熱點話題。
  • 高校學生「非必要不出校」引熱議,吳尊友等回應
    與之同時,在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等話題也引發廣泛關注。對此,9月8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等通過北京衛視《老師請回答》節目作出了回答、回應。
  • 關注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多方最新回應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從科學的角度理解「非必要不出校」?那麼作為我們學生來說,目前按照教委和學校「非必要不出校」的規定執行,是非常有利於疫情控制的。如果真的發生疫情,你要是成為學校疫情傳播鏈的源頭了,你也會感到自責,所以大家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從擔當起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理解和接受這項政策,並且能夠很好地做好宣傳。
  • 校園疫情防控——非必要不出校
    從科學的角度理解「非必要不出校」問:目前,電影院、地鐵等公共設施都已經正常運營,為什麼還要倡導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那麼作為我們學生來說,目前按照教委和學校「非必要不出校」的規定執行,是非常有利於疫情控制的。如果真的發生疫情,你要是成為學校疫情傳播鏈的源頭了,你也會感到自責,所以大家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從擔當起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理解這項政策,能夠接受,並且能夠很好地做好宣傳。
  • 柵欄上「長」滿人,花式封閉生活秀…如何理解「非必要不出校」?
    那麼「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   「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   近日,相關部門專家   就大學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熱點話題   做出了回應   ↓↓↓   從科學的角度理解「非必要不出校」?那麼做為我們學生來說,目前按照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非必要不出校」的規定執行,是非常有利於疫情控制的。如果真的發生疫情,你要是成為學校疫情傳播鏈的源頭了,你也會感到自責,所以大家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從擔當起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理解和接受這項政策,並且能夠很好地做好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