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火鍋 醫學界兒科頻道
出現以下症狀,趕緊上醫院!
新學期剛開始(9月2日),成都市武侯區金蘋果龍灣幼兒園,就有數10名幼童因為不同程度的腹瀉、嘔吐、發燒等症狀住院了!
9月5日,一名2歲幼童家長甚至接到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下達的病危通知單。
有家屬稱,孩子症狀出現反覆,甚至有便血的情況出現。
截至目前,共計報告30名幼兒、4名教師出現發熱等症狀。
經臨床診斷,30名幼兒中,11人上呼吸道感染,4人扁桃體炎,5人急性胃腸炎,2人腹瀉待診,2人細菌感染,6人未就診;4名教師中,1人細菌感染,3人上呼吸道感染。
9月6日,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官方微博,通報調查結果:外購生日蛋糕沙門氏菌呈陽性。
據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官方微博通報,經區疾控中心會同市疾控和臨床專家研究分析,初步認定4名幼兒患病是由沙門氏菌所引起的,另有5名疑似感染。
截至9月6日12時,除2名幼兒在醫院普通病房治療、病情穩定外,其餘幼兒和教師均在休養。
一、夏季,沙門氏菌誘發的上吐下瀉,很常見!
在我國,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年來一直位居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
它全年可見,但發病高峰在每年7-11月份,此時正值夏秋季節,天氣熱,食物易被細菌汙染。而蛋及蛋製品,正是這類細菌最愛出沒地之一。
絕大多數兒童,若不幸被沙門氏菌感染,通常會有發燒、腹痛及腹瀉等一系例症狀。
大部分的沙門氏菌腸炎經過對症治療,都可以在1-2周內康復。但是有少數兒童,可能會出現較為嚴重的併發症,包括脫水、敗血症、腦膜炎等。
但想要預防也不難:注意飲食衛生,確保食品的新鮮,儘量少食生食,食物煮熟了再吃,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二、昨天還好好的,今天怎麼又拉起肚子了?
兒童由於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機體抵抗防禦功能較差,細菌、病毒、支原體感染等均可引起患兒嘔吐、腹瀉,造成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嚴重者甚至會休克。
1、細菌感染
除了上面談到的沙門氏菌,經常禍害孩子,讓他們腹瀉的細菌還有致洩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菌和空腸彎曲菌等。
2、病毒感染
70%的兒童急性腸胃炎源於病毒侵襲,如輪狀病毒、諾如病毒、腺病毒和星狀病毒等。
在接下來的秋冬季,輪狀病毒和諾如病毒將是導致孩子們腹瀉的「主力軍」。其中,諾如病毒的傳染力更勝於輪狀病毒,往往一人感染,全家中招,一定要當心!
給大家整理一些「特別的」細節,以判斷細菌性腸炎還是病毒性腸炎。
3、寄生蟲感染
在兒童腸胃炎中,約佔10%。
4 、非感染性因素
包括藥物(如抗生素)、食物不耐受(如乳糖)、麩質,以及吃太多、不消化等。比如,有些孩子可能乳糖不耐受,喝普通牛奶,就可能上吐下瀉。還有一些嬰幼兒喝牛奶後,可能發生食物過敏,而致腹瀉。
此外,一些植物,如牽牛花等,自帶毒素。馬鈴薯塊莖所生的嫩芽,也有毒。它們都可能讓孩子出現腸胃炎症狀。
5、旅行者腹瀉
國人習慣稱之為「水土不服」。通常由細菌導致,佔70%左右,常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志賀菌、空腸彎曲菌等;少數由病毒或寄生蟲引起。
三、出現啥症狀,趕緊上醫院?
「急性腸胃炎的症狀突如其來。到底重不重,總結起來是4方面表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杜惠敏解釋。
劇烈腹痛,頻繁腹瀉。粑粑裡可能有未消化食物,有腥臭味,甚至出現黏凍膿血便;
發燒,可能伴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
噁心、嘔吐,嚴重時可能出現脫水等;
食慾減退,哭鬧不安。
杜惠敏醫生提醒,如果大便次數增加,但拉出來仍成型,可能單純吃多了;若拉前肚子疼,拉完就舒服了,問題也不大。
但出現以下情況,要儘快帶孩子就醫:
腹瀉或嘔吐嚴重,便便中有血絲、黏液或膿;
持續腹痛,孩子哭鬧不止;
孩子4-6個小時不尿,哭時沒有眼淚、嘴唇乾,眼眶凹陷;
持續發燒不退,孩子精神狀態差,甚至意識不清;
孩子精神萎靡、恍惚;
小手涼涼的,摸手指尖,感覺溼漉漉的,說明循環代謝發生問題。
四、就診前,家長們還要做點啥?
在家中就收集好孩子的糞便標本!它幫助醫生準確判斷腹瀉的原因,對症用藥,指導治療。
留取糞便標本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留取糞便的容器
可使用醫院提供的便盒或乾淨不吸水的容器留取,如果家中沒有便盒可使用乾淨的塑膠袋或一次性紙杯等物品。
2.如何留取?
1) 在家取便前,最好先對大便進行拍照,這有助於醫生判斷大便性狀,即使排在尿布上也可以拍照。
2) 用於檢驗的糞便應直接留取到容器內,不能混有尿液,也不能從尿不溼、紙尿褲或尿布上留取,即便是尿布最上面沒有接觸到尿不溼的糞便也不能用於檢測化驗。因為尿不溼能迅速吸走糞便中的有形成分,導致化驗結果不準確,不能真實準確反映腸道的炎症情況。
3) 挑取糞便中性狀不好的部分送檢,如糞便中的粘液、膿血、水樣物、泡沫樣物、綠色便等,可提高檢驗結果的陽性率。
3.留取多少量?
以醫院提供的大便留取盒為例,稀便需要1/2盒左右,成形便或者軟便則需要蠶豆大小。
4.送檢時間要求
1個小時以內。糞便標本留取後放置時間過長會導致糞便中的紅白細胞等有形成分分解破壞,檢驗結果的準確率下降。
五、不幸中招,怎麼辦?
1.及時就診,讓專業醫生判斷情況。
常規情況下,醫院會進行大便常規、血常規等檢查。若僅有嘔吐、不腹瀉,需要做B超,排除腸套疊等問題。
若發生集體性上吐下瀉,應上報當地疾控部門,進行病毒檢測。
2.按需服用補液鹽
腸胃炎會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大量丟失水分和電解質。因此,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緩解脫水,很重要。
杜惠敏醫生提醒:只有在極特殊情況、買不到含電解質的「口服補液鹽」時,可以臨時用食鹽調水,給孩子服用。但記住:單純食鹽水不能補充多種礦物質,不能替代口服補液鹽。
3.遵醫囑用藥
針對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採取症狀治療,如口服補液鹽、補充電解質。細菌性腸胃炎需要用抗生素,選哪種抗生素、服用多長時間,應該聽醫生的。
此外,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量用一些保護胃腸黏膜或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持續兩周以上的腹瀉,屬於遷延性腹瀉。對於這類患兒,應適量補充鋅元素,以修復腸道黏膜。
4.控制飲食
孩子腸胃炎後,吃還是不吃,是個問題。
杜惠敏醫生的建議是,剛吐完,會有一段胃腸激惹期,約持續3-6小時,應讓胃腸空一空、緩一緩。若吃了不吐,可以適量喝點補液鹽。若孩子提出餓、求食物,可以喝點米湯、稀粥、麵湯。但不要逼孩子吃東西,避免異物嗆入。
假設孩子特別想吃水果,可以用蘋果煮水,既能喝蘋果水,也能吃熟果肉。果膠具有收斂水分、修復胃腸的作用。
5.臀部護理不可少
小寶寶皮膚嬌嫩,腹瀉後大便清理不及時可導致臀部皮膚紅腫、破潰,甚至感染,所以PP護理一定不能忘。
正確做法:
在孩子大便後及時清理,使用溫水清洗臀部,清洗後用乾淨柔軟的棉布或毛巾蘸幹臀部皮膚,塗抹護臀霜或油性保護劑保護臀部皮膚,再換上紙尿褲或尿布。
特別提醒,在家長清理孩子大便時應注意自己的手衛生,及時正確洗手、及時處理汙物,避免家庭成員出現交叉感染。
參考資料:
1、廣州日報:剛開學一幼兒園30名幼童突然發燒,有家長收到病危通知!原因披露
2、醫學界兒科頻道:旅行時孩子上吐下瀉?你要隨身準備這倆……
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婦幼健康司:【科普】專家教你如何預防和應對兒童腹瀉
本文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整理:火鍋
原標題:《30名幼童突然腹瀉、發燒,有家長收到病危通知!原因披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