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新概念》有如上感覺的同學應該不在少數。我在我自己的英語培訓課上就見過若干這樣的同學,當我讓他們用英語造句時他們犯著十分低水平的語法和用詞錯誤,以至於我懷疑他們以前是否見過英語,而當我問他們學過一套英語教材沒有,他們幾乎都異口同聲地回答 —— 《新概念英語》,甚至有人開口能背出《新概念英語》的若干課文,可這死記硬背的機械課文無法轉變成出口成章的口語和下筆成文的寫作能力。
《新概念英語》,它的名氣,它的影響力,和它的學習效果顯然不成比例。
好奇心使我翻開了我也同樣十分熟悉的《新概念英語》,看看它的問題在哪裡,或者說中國人學英語的問題在哪裡。這一研究下去還真有出乎意料的新發現,我相信我的新發現有助於全中國無數正在學習、教授《新概念英語》的人自己判斷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
有人說,學不會英語不應該怪教材有問題,而要怪方法或自己不努力,但我覺得學英語的努力畢竟是建立在一個教材之上的,教材的優缺點確實關乎於學習的效果。何況《新概念》如此家喻戶曉,每天在《新概念》上花費時間精力的人不在少數,對於這樣一套著名的教材我們不可不細緻地挑剔一下它的優缺點,並更應該將它做為一面鏡子反照一下我們學英語問題。這就難以幫助學生悟出《新概念英語》教材本身確實存在的嚴重問題。
因此我不繞彎子,直言《新概念英語》存在的問題。
一句話,它太瑣碎了,形象地說,「肉感」大大於「骨感」,這導致了過大的學習難度。
如果把英語比喻成是一顆大樹,它有根、幹、枝、葉的話,那麼《新概念英語》就是一大堆瑣碎的、數不清的葉子,並且是沒有枝幹相連的葉子,學到最後就是一堆葉子,連不成一顆樹,或者說,大部分人通過它學的學不成一顆「樹」。
縱觀《新概念》四冊,可顯見作者的編寫意圖,第一冊,入門;第二冊,語法;第三冊 加固;第四冊,提升。
第一冊學完,你會不了啥,頂多是見識一下英語,會一些簡單的實用的句子,練練英語發音,找找學英語的感覺。第二冊最關鍵,它側重語法,目的是構建句子,即將零散的單詞構成句型和文章。如果把學英語比喻成構造一個人,《新概念英語》第二冊的語法側重就好比打造人的「骨頭」,使打造的英語首先由骨骼框架,有「骨感」。從《新概念英語》第三冊開始,就大把地往骨頭上加「肉」了,即將大量的英語單詞覆蓋在第二冊建造的語法的骨頭上,形成豐滿厚實的有血有肉的英語,使英語有「肉感」。《新概念英語》第四冊則是讓英語這個人「活」起來,去奔跑遍世界各地。
按理說,通過以上「四步大跳」學會英語的設計構想是十分有吸引力的。並且幾十年前當英國人亞歷山大按照四步大跳的設計思想寫出《新概念英語》這套教材給德國人使用時,這套教材在德國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使很多德國人學會了英語。可為什麼這套教材在中國就不那麼使人四級大跳得起來呢?
問題的關鍵就出在第二冊,它沒有把英語語法的「骨頭」講解好,建造好。
當年德國人看這套《新概念英語》教材時並不十分費勁,因為有一個大前提 —— 德語和英語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這個相似性儘管在他們之間看來仍有天地之差,但和漢語比起來,英語和德語是十分近親的語言(英語在語言學分類上屬於日耳曼語族),這就不奇怪在德國的大街上隨處可見會講英語的人,甚至就連掃馬路的人都可以用簡單的英語給你指路。
德語和英語的相似性使德國人在學《新概念英語》時基本上不存在語法的建設障礙(即「骨頭」的建設障礙),這使得他們的學習重點主要放在「肉」上就行了。也就是說,一個德國人只要能把英語單詞的「肉」學會了,即使強貼到德語語法的骨頭上去,說出的英語句子也不會成大問題。
因此德國人學《新概念英語》時的主要任務是「吃肉」,而《新概念英語》確實又是一套肉質豐富的教材,各種各樣的詞彙(即肉)將整個四冊教材充滿得「肉感」無比,幾乎可以說,《新概念英語》是一本用文章寫成的單詞字典。
80年代初,中國的出版社將《新概念英語》的版權買進了中國並出版了它,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一套英國人寫給他們的語言近親德國人看的教材。
那麼中國人看這套教材會有什麼問題呢?
問題就會出在「骨頭」上,即語法上。
因為漢語和英語在語法上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形態,絕沒有英語和德語的相似性,這使得中國人在學英語的時候(尤其是在初學的時候)「肉感」不那麼緊迫和重要了,而「骨感」卻十分重要。因為若學到的單詞不能被語法支撐著造出句子投入使用,單詞記憶就變成了脫離使用的幹記,成為無處安放的贅肉,成為派不上用場的負擔,整個學英語將陷入死記硬背的艱難狀態。
令一般中國人難以想到的是,英國人講不清英語的語法。這話在以前說了沒人信,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發現這一現象。上過外教課的人一不小心就會發現 —— 外國人講的英語語法課實在離譜!這倒不是說外國人的智商低,讓中國人講講漢語的語法,中國人也同樣白痴得驚人。母語人講不清自己的語法,這是語言學裡公認的常識(因此買語法書時別太迷信外國版的)。
講不清英語語法的英國人在編寫《新概念英語》第二冊時一定為難了不少,他只能將搜集到的眾多帶有點「語法骨感」的句子羅列在一起,構成一些類似語法例句的短小章,以隱隱約約地交代出一副朦朦朧朧的英語語法骨架。
《新概念英語》第二冊與其說是一本短小文章書,不如說是一本語法例句書,很多文章都是掐頭缺尾的例句節選,就為了突出幾個微小的語法點,而至關重要的英語句子的整體組成規則(即單詞所依附的骨架)卻始終隱藏在文章中交代不出來。比如作者為了在一篇文章中突出一個語法細節,比如將來時態,他就在文章的一開頭直接給出一個包含將來時態的句子,隨後再跟出一小段話來,創造一個短小語境,並在這小段話裡故意把將來時態再重複用幾次,以暗示這個語法點。
同時,為了不脫離以「肉」為主的編寫目的,在這小段文章裡也不忘插進德國人想看到的好多英語實用詞語(如麵團、菜湯、花盆、門拴、夾心餅乾、候機室、警徽、報表、地下道等),這使這小段文章充滿「注水肉」,更將暗示出來的語法細節深深地埋住了。且不說這種「以肉為主的骨頭暗示」有多費勁和不痛快,即使是暗示成功了,學習者頂多也就知道個語法的細節,知道一個葉子,而對大樹的整體風貌(即造句思路)仍然迷茫。
有些漢化版的《新概念英語》把這些語法「暗示點」放大了,即在每篇課文的後面專門講解這些語法點,並加上一大段選擇填空題,來訓練學生對這些語法點的考試能力,以拉近這些語法點與考試的距離。這種做法看似有「乾貨」了,其實更糟,它給瑣碎的語法細節裡也注入了大量的水,使語法細節也成了臃腫的「注水的骨頭」,更遮擋了人們看見骨架的整體原貌。
因此可以肯定地說,讓外國人來講自己的語法,《新概念英語》第二冊,就是講得十分糟糕的例證。
說到這裡,我倒必須叉開道地說一個十分重要的事情 —— 究竟什麼是語法?對此我就不長篇大論地解釋了,直接表達我的觀點:語法就是造句的法則,它告訴你英語句子由什麼樣的單詞按照什麼次序排列成句子,並在排列完畢之後注意哪些用詞細節。比如我力推的快步英語語法,就告訴你一切英語句子由18個句子零件按照主謂賓定狀補六大句子位置擺放出來,這個造句規則一旦揭示出來,是可以通過短暫的集中訓練掌握的,一旦掌握了這個規則,按照它將認識的單詞組合在一起就即刻造出英語句子,把句子說出口就是出口成章的英語口語,把句子寫下來就是下筆成文的寫作,這就是英語語法的「骨頭」,就這麼直截了當、簡單明了。
那麼按照這個「以造句為核心」的英語語法標準來看,《新概念英語》第二冊暗示出的語法是什麼呢?—— 僅是用詞細節!不僅如此,就連以往的各種語法書也都是立足於交代用詞細節,不立足於揭示出句子的組成規律,或者即使是講句法,最後也都落實成了一個連接詞怎麼用之類的詞法變異上了。因此學出來的人不會造句寫作。
這樣一看,《新概念英語》的特點也就再清楚不過了:它是一個十分注重「肉感」的、臃腫的、德國人想看到的英語教材(即詞彙豐富、常用不常用的儘量都在其中),但缺乏了中國人最想看到的「骨感」內容(即造句法則)。這樣的教材學起來,會掉進一大堆暫不急需的肉感裡倍感沉重,卻怎麼也找不到若即若離的十分急需的骨感,這樣「吐嚕」下來的英語多半有沒有骨頭或骨頭偏軟的「軟骨病」,是站不起來的英語。學生們在學第二冊時建立不起來堅實的語法骨架,學到第三冊時往骨頭上大塊貼肉的時候就撐不住了,或乾脆就被大塊的肉(生詞量)壓倒了,全線淪為死記硬背狀態。一般的學生學到第三冊就堅持不下去而撤退了,少數學到第四冊的人實際上他的英語在第四冊的跑道上根本跑不起來,他頂多是費勁地看看英語的跑道有多長,能跑多遠。
《新概念英語》的先天軟骨缺陷使學的人很累,整日背呀背,背了幾年也找不到可站立起來的骨頭,說話難成複雜句,下筆難成複雜文。
先天軟骨的《新概念英語》使教的人也很累,滿腹的語法細節找不到一個給力的方式直截了當地快速交給學生,而必須遷就教材地慢慢解釋語法細節,並必須逼迫學生死記硬背。我曾經拜訪過一位教新概念英語的資深教師,他吐苦水說,由於學生們實在難以吞下眾多的語法細節,他只好耐心地反覆解釋學生們怎麼也記不住的語法細節,課上得很累,並且要長年逼迫學生死記硬背,並對堅持不下來的學生只好無奈地放棄。他說他教新概念英語沒有成就感,因為逼學生死記硬背最終難以贏得學生的真心尊重。
那麼《新概念英語》究竟是一本該怎樣使用的教材,它就真的無法使用了嗎?
非也!新概念英語是一盤非常豐富的美「肉」大餐,它僅是缺「骨頭」,只要你知道這一點,多吃它的肉,多長出它的肉,而自己設法去長出骨頭來,就同樣可用《新概念英語》打造有骨有肉的英語實力。
因此,我也要開新概念英語課程,不放棄這盤好肉。但不同在我在開課前要先訓練學生學會英語的造句法則(即以造句為核心的語法),打造英語語法的堅實的骨頭。這不需要多長時間,一個月,半個月,甚至一周都可以,因人而異。
那麼打造好了語法骨頭再去填《新概念英語》這塊肉的感覺是個什麼樣呢?
說到這裡,我要講一個今年寒假來我這學英語語法的人和事,這件事情對我觸動很大。
上海有一個叫秦培傑的初三學生,他爸爸去年暑假帶他來北京參加我的語音學習班,覺得收效很大後半年後又來參加我的語法學習班(來北京的很多朋友都見過他們父子)。他們父子給人的整體感覺是學習進度特別慢,比如學語音班,別人一周就可學完,他們要學20天,這次的語法學習也一樣,別人一周就學完了,而他們也學了20天,進度非常慢。他們慢的原因是他們把每個學習細節都摳得不能再細了,細到在常人看來有些過分的程度。一開始我心裡想,隨他們去吧,也許這對父子的學習速度就這麼慢,慢工出細活嘛。但沒想到臨走的那天下午,秦培傑讓我大吃一驚。
在他們要走的前一天,他爸爸問我,他們學完了語法後接下來應該學些什麼,我當時心裡想,這對父子學語法學得這麼慢,恐怕後面的英語也得慢慢學了,因此我就推薦他說:你們先學一本教材《新概念英語》第二冊吧,這個教材你們在半年內自學完,先預習一下,學不懂的話將來參加我的新概念英語輔導培訓。
說完話,他們就到附近的書店裡買了一本新概念英語第二冊,第二天下午上飛機前就坐在我教室裡隨意地翻了起來。幾個小時後我來到教室見到秦培傑,竟然看到他手裡的《新概念英語》第二冊已看到一半了!
我驚呆地問了他一句:「怎麼樣?好懂嗎?」
他回答說:「挺好懂,我看到一半了。」
啊!!!
我瞪大了眼睛:「什麼!你都看到了一半了,就這幾個小時!?」
「對呀,我是看了一半了。」 他輕鬆地回答我,手裡閒散地拿著《新概念英語》第二冊,就好像拿著一本隨便的故事書。
「那…… 你看得質量怎麼樣?都看懂了嗎?」 我懷疑地問。
「都看懂了,遇到生詞就看課文下面的生詞表,遇到語法問題就用這幾天學的語法來解釋。」 他說得非常輕鬆,就好像出門轉了一圈。
我鄭重地對他說:「你可要知道,這可是一般學生一年都學不完的英語教材啊,有的學生兩年也學不完,每天都死記硬背它也難以學會,你竟然像看小說一樣幾個小時就看完了一半,這可信嗎?」
接下來,我就對他的「飛速自學質量」進行了一番嚴格的考察,結果確實讓我大吃一驚。雖然他仍有一些細節還不夠過關,仍有一些詞彙還有待加強,但他學習這本教材真的是輕鬆愉快地翻閱過去的,幾乎沒有難以逾越的語法障礙,他學起來會多簡單。
我被他的飛速震驚了。
同時更加堅定地相信:學英語,學《新概念英語》,只要先解決了骨感問題,肉感,不是問題!或者說,將是一個築巢引鳳的非常輕鬆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