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獎 | 第八屆「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獲獎論文系列報導(十三)

2021-02-21 機械工程學報

提示:點擊上方"機械工程學報"↑關注我吧

第八屆上銀優博獎從2017-2018年度兩岸四地70餘所高校1500餘名博士學位獲得者中,經學校限額推薦、300餘位專家初審、覆審評議,有30篇論文進入終審答辯,再由終審委員會評出21篇優秀博士論文,其中金獎1篇,銀獎2篇、銅獎3篇、優秀獎5篇,佳作獎10篇。此外,另有3篇論文授予特別獎。

2018年11月9-10日,來自16所高校的「第8屆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獲獎博士和導師從全國各地齊聚蓉城成都,分享交流各自的獲獎論文、科研成果,並在頒獎典禮中接受了隆重的授獎。

該獎項的設立旨在為提升中國製造技術的水平,加強高層次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工作,鼓勵創新精神,提高中國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博士生教育的質量;激發與鼓勵中國青年學子投入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研發及創意應用,培養優秀機械工程人才,增進企業界與學術界之互動,進而促進機械工業技術之提升與創新。

所有獲獎導師及博士生與頒獎嘉賓合影

我們《機械工程學報》編輯部作為特邀媒體對本屆獲獎論文進行跟蹤報導。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特別獎論文的相關信息。歡迎各位持續關注!

論文獎項:特別獎

論文名稱:碳化矽磨削微觀損傷機理及其高性能磨削技術研究

作者:吳重軍

指導教師:李蓓智 教授

單位:東華大學

高速加工可以根據加工對象的不同,在高材料去除率、極好的加工經濟效益下很好地滿足產品的質量要求。高速磨削技術在突破難加工材料的技術瓶頸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然而,在高速磨削中,由於高的砂輪速度會對工件材料產生極高的衝擊效應,對材料發生的動態力學效應分析具有極高難度,且磨削加工中的磨粒具有幾何不規則性及其典型的負前角特性,使得磨削加工的機理研究尤其困難。

工程陶瓷具有極高的硬度、極好的耐高溫、耐磨損、耐腐蝕等特性,在諸如軍事、化工、機械、電子等應用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加工此類超硬材料將不可避免地產生微觀裂紋以及表面和亞表面的損傷,從而影響這類產品在實際應用中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本文以碳化矽陶瓷作為典型研究對象,分析其高速磨削機理,探索其表面以及亞表面微觀損傷機制,並進一步地控制磨削的損傷,從而獲得高質量的低損傷的高性能磨削技術。本文的主要創新點包括:

(1)發現了高速磨削過程中材料動態斷裂韌度具有應變率的敏感效應,提出並構建了考慮材料力學特性及磨削工藝參數的延性域磨削臨界成屑厚度模型。與傳統基於材料去除能理論下只考慮材料物理力學性能的延性域磨削臨界成屑厚度模型相比,不但臨界成屑厚度大幅增加,而且提高了表面粗糙度,降低了磨削表面裂紋。

(2)基於壓痕斷裂力學的硬脆材料磨削微觀損傷模型及動態斷裂韌度敏感效應,構建了考慮磨削速度、成屑厚度、加工載荷及材料力學性能的磨削表面以及亞表面微觀損傷預測模型。將傳統模型壓痕損傷模型預測誤差20%降低到6%,並從理論與實驗上證明了可以通過選擇砂輪速度與成屑厚度來控制表面以及亞表面損傷程度的基礎上,獲得高的加工效率。

(3)提出了硬脆材料的延性與脆性共存的材料去除機制,建立了硬脆材料微觀損傷尺度、延性域磨削表面比例及磨削工藝參數與表面粗糙度的定量模型。基於碳化矽表面完整性目標進行了高速磨削工藝優化設計,相關試驗和工程實驗結果驗證了研究機理、模型等的有效性。

1、Chongjun Wu, Beizhi Li, Yao Liu, Steven Y. Liang. Surface roughness modeling for grinding of Silicon Carbide ceramics considering co-existing of brittleness and duct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17, 133:167-177. 

2、Chongjun Wu, Beizhi Li, Steven Y. Liang. A critical energy model for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in grinding considering wheel speed and chip thickness effect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B: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2016, 230(8): 1372-1380.

3、Chongjun Wu, Beizhi Li, Jianguo Yang, Steven Y. Liang. Prediction of grinding force for brittle materials considering co-existing of ductility and brittlen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6, 87: 1967-1975 .

4、ChongjunWu, Beizhi Li, Liu Yao, Jingzhu Pang and Steven Y. Liang. Strain rate sensitive analysis for grinding damage of brittl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7, 89:2221–2229. 

5、Chongjun Wu, Beizhi Li, Jingzhu Pang, Steven Y. Liang. Ductile grinding of silicon carbide in high speed grinding, Journal of Advanced Mechanical Design, Systems, and Manufacturing,2016,10(2).

6、Chongjun Wu, Beizhi Li, Jianguo Yang and Steven Y Li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mach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iC in high speed plunge grinding, Journal of Ceramic Processing Research. 2016, 17(3):223~231.

7、Chongjun Wu, Beizhi Li, Jingzhu Pang, Steven Y. Liang. High Speed Grinding of HIP-SiC Ceramics on Transformation of Microscopic Fea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8.  (Accepted: In Print)

8、Jingzhu Pang, Chongjun Wu, Qingxia Wang, Beizhi Li. Modeling of grinding wheel topography based on a joint method of 3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and embedded grindable thermocouple techniq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turing Technology. 2018, 97:25-37.

9、Yao Liu, Beizhi Li, Chongjun Wu, Lingfei Kong, Yihao Zheng.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SiC Ceramic Grinding Mechanism.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18, 44(11): 12194-12203.

10、Yao Liu, Beizhi Li, Chongjun Wu, Yihao Zheng. Simulation-based evaluation of surface micro-cracks and fracture toughness in high-speed grinding of silicon carbide cera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6,86:799-808.

11、 陶瓷薄壁長管件自為基準的定位夾緊裝置及磨削方法,李蓓智、吳重軍、楊建國、龐靜珠,國家發明專利 [授權號:CN103072081B](導師第一作者)

12、 一種迴轉體零件的高速磨削特性分析測試裝置及方法,李蓓智、倪嘉銘、龐靜珠、楊建國、吳重軍,國家發明專利 [授權號:CN102928337B] 

感謝大家對上銀獲獎優秀博士論文系列報導的關注,同時感謝上銀評選工作小組對我們學報微信公眾號的大力支持。如您對獲獎論文需要更多的了解,請與上銀評選工作小組聯繫。

電子郵箱:award_ac@cmes.org

有一種合作叫做真誠,有一種發展可以無限,有一種夥伴可以互利共贏,願我們合作起來流連忘返,發展起來前景可觀。關於論文推薦、團隊介紹、圖書出版、學術直播、招聘信息、會議推廣等,請與我們聯繫。

感謝關注我們!我們《機械工程學報》編輯部將努力為您打造一個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學術媒體!

本文為《機械工程學報》編輯部原創內容,歡迎轉載,請聯繫授權!

在公眾號後臺留言需要轉載的文章題目及要轉載的公眾號ID以獲取授權!

商務合作:

聯繫人:張強

電話:010-88379891-2

E-mail:cjmezhang@126.com

網 址:http://www.cjmenet.com.cn

官方微信號:jmewechat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喲

相關焦點

  • 佳作獎 | 第八屆「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獲獎論文系列報導(十五)
    提示:點擊上方"機械工程學報"↑關注我吧第八屆上銀優博獎從2017
  • 中北大學機械工程首次獲得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
    2019年11月9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的第九屆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頒獎典禮在廣州隆重舉行。中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18屆博士畢業生葉林徵、指導教師祝錫晶教授榮獲「特別獎」。這是中北大學首次獲得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標誌著中北大學機械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論文質量、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獲獎作者和導師出席了頒獎典禮。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監事長宋天虎,中南大學鍾掘院士,太原理工大學校長黃慶學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鄧宗全院士,西安交通大學盧秉恆院士,以及上銀集團卓永財總裁出席了本次典禮。
  • 上海交大博士生鄧宇君、姜振華獲第八屆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
    11月9日,第八屆「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頒獎典禮舉行。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生鄧宇君和姜振華的學位論文分別獲得銅獎和佳作獎。鄧宇君的學位論文題目為《聚合物微結構成形的介觀尺度效應及其本構建模》,由林忠欽院士、傅銘旺教授指導。姜振華的學位論文題目為《光學大鏡加工中弧面磨削幾何學原理及其實現方法》,由殷躍紅教授指導。
  • 福州大學首獲全國機械博士論文最高榮譽
    2019年11月9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在廣州舉行第九屆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頒獎典禮。
  • 《機械工程學報》第四屆優秀論文系列報導(二)
    《機械工程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的中國機械工程領域的頂級學術刊物,主要報導機械工程領域及其交叉學科具有創新性的基礎理論研究
  • SIGHPC傑出博士論文獎公布,谷歌工程師Patrick Flick獲獎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魔王近日,ACM SIGHPC 傑出博士論文獎公布,由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Patrick Flick 獲得,武漢大學畢業生 Bo Fang 獲得榮譽提名獎。
  • 第三屆深圳新聞英才獎獲獎人員公示
    主要獲獎情況:《普京獲贈「深圳瓷」》獲2007年度廣東新聞獎一等獎; 《嶺南百傑:影響中國近現代化》獲2008年度廣東新聞獎特別獎;《深圳:擁抱世界》獲2011年度廣東新聞獎二等獎;《「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大型系列報導》(集體採寫)獲2016年度廣東新聞獎二等獎;《中國共產黨的精神系列報導》獲2016年度深圳新聞獎系列報導一等獎。
  • SIGGRAPH 2018 六大獎項揭曉,朱俊彥獲優秀博士論文獎
    Anthony、ACM SIGGRAPH 領導的輪番致辭中,SIGGRAPH 2018 正式拉開帷幕,2018 年度的完整獲獎名單也同步揭曉——該獎項旨在表彰於研究、教學、服務及寫作領域為計算機圖形學界做出重大貢獻的個人。
  • 2020第八屆華宇青年獎獲獎名單公布
    「2020年第八屆華宇青年獎入圍展:漫長的問候」 於2020年12月12日至2021年2月10日在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行,入圍藝術家包括:陳丹笛子、胡偉、金亞楠、李泳翔、劉國強、劉玗、勞麗麗、倪灝、彭祖強、蘇詠寶、蘇鬱心、蘇予昕、夏喬伊、趙謙、鄭源。
  • 清華學報優秀論文獎:「不請自來」
    日前,第五屆「百盛—清華學報優秀論文獎」揭曉。11篇獲獎論文作者,從最年長的、73歲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葛曉音,到最年輕的、38歲的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李義瓊,他們沒填寫申報表格,也沒提供過什麼材料,更沒找關係、打招呼,甚至有的學者還不知道有這樣一個獎,獎勵卻「不請自來」。
  • 《機械工程學報》第三屆高影響力論文系列報導(一)
    《機械工程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的中國機械工程領域的頂級學術刊物,主要報導機械工程領域及其交叉學科具有創新性的基礎理論研究
  • 2018ACM博士論文獎公布:伯克利博士獲獎,清華姚班馬騰宇榮譽提名
    今日,2018 ACM 最佳博士論文獎公布,UC 伯克利博士生 Chelsea Finn 憑藉論文《Learning to Learn with Gradients》榮獲此獎。來自微軟的 Ryan Beckett、本科畢業於清華姚班的馬騰宇獲得榮譽提名。
  • 周志華高徒朱越等人獲今年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9月15日,2020年度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獎名單正式出爐!南京大學周志華教授指導的博士生朱越等人獲獎。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於今年4月啟動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工作,根據《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條例》的規定,學會組織專家對38個單位推薦的82篇論文進行認真評審,經形式審核、網絡初評、現場終審以及公示等環節。最終14篇論文脫穎而出,其中10篇論文獲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4篇論文獲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在此,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祝獲獎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計算機學院博士生獲中國圖像圖形學學會(CSIG)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西工大新聞網12月9日電(張薇)近日,中國圖像圖形學學會(CSIG)公布了2019年CSIG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博士畢業生張磊(導師:張豔寧教授)的博士學位論文《基於結構化稀疏表示的高光譜圖像壓縮感知技術研究》獲此殊榮。
  • 2020年度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獎名單正式出爐
    9月15日,2020年度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獎名單正式出爐學會於今年4月啟動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工作,根據《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條例》的規定,學會組織專家對38個單位推薦的82篇論文進行認真評審,經形式審核、網絡初評、現場終審以及公示等環節,最終14篇論文脫穎而出,其中10篇論文獲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 SIGHPC傑出博士論文獎公布,谷歌工程師獲獎,武大畢業生獲榮譽提名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魔王近日,ACM SIGHPC 傑出博士論文獎公布,由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Patrick Flick 獲得,武漢大學畢業生 Bo Fang 獲得榮譽提名獎。,旨在獎勵過去一年中高性能計算(HPC)領域的優秀博士論文,評估標準包括技術水平、研究意義、對理論和實踐的潛在影響,以及整體質量。
  • SIGHPC傑出博士論文獎公布,谷歌工程師獲獎,武大畢業生獲榮譽提名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魔王近日,ACM SIGHPC 傑出博士論文獎公布,由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 Patrick Flick 獲得,武漢大學畢業生 Bo Fang 獲得榮譽提名獎。ACM SIGHPC 傑出博士論文獎每年頒發一次,旨在獎勵過去一年中高性能計算(HPC)領域的優秀博士論文,評估標準包括技術水平、研究意義、對理論和實踐的潛在影響,以及整體質量。這一獎項對全球各地以 HPC 為博士論文核心研究主題的學生開放。
  • 第五屆新世界數學獎!哈工大,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共6人榮獲博士論文金獎!
    第五屆(2017-2019)新世界數學獎。其中博士論文金獎6名,銀獎15名,碩士論文銀獎4名,學士論文金獎2名,銀獎3名,博士論文優勝獎40名及學士論文優勝獎1名。丘成桐院士、楊樂院士與獲獎者合影留念哈爾濱工業大學高瑜、美國哈佛大學李欣然、邵書珩、餘成龍、周融,美國史丹福大學周楊榮獲博士論文金獎;清華大學陳炳儀、寧波大學李子愚獲學士論文金獎
  • 乘風破浪的博士:2019 ACM博士論文獎公布,清華姚班畢業生、MIT學霸...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魔王、杜偉、小舟一年一度的 ACM 博士論文獎今日發布,畢業於特拉維夫大學的 Dor Minzer 獲得該獎項。榮譽提名獎則授予了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博士 Jakub Tarnawski 和 MIT 博士吳佳俊。今日,2019 ACM 最佳博士論文獎公布,畢業於特拉維夫大學的 Dor Minzer 獲得該獎項。此外,來自微軟的 Jakub Tarnawski 和出身清華姚班的吳佳俊獲得榮譽提名獎。
  • 外院韓振乾教授研究「上」字論文獲第八屆「正音」獎一等獎
    2007/09/11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攸蕁 2007年7月,北大外國語學院韓振乾教授發表在《中國朝鮮語文》雜誌上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