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習近平主席收到的「國禮」《論語》還有哪些外文版?

2020-12-13 濟南時報
  

  3月2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將1688年出版的首部法文版《論語導讀》贈送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是最早的西文版《論語》版本之一。實際上,《論語》最早譯介到西方的是拉丁文版,隨後才出現了法文版、英文版;而在東亞,早在公元三世紀前後,朝鮮、日本就流傳著漢語版的《論語》。如今,《論語》的翻譯版本幾乎涵蓋了世界上的主要語言。

最早的西文版是拉丁文
  《論語》在西方的第一個譯本並不是英文版,而是拉丁文版,於1687年在巴黎出版。拉丁文的書名是《中國哲學家孔子·用拉丁文解釋中國人的智慧》,書中附有一段對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簡短致謝詞,感謝國王對該書出版的支持。
  這本拉丁文版的《中國哲學家孔子》一書所署的編譯者是柏應理和殷鐸澤、恩理格和魯日滿這幾位耶穌會會士,事實上,該書的出版只是一個複雜過程的最後階段。在此一個世紀之前,耶酥會會士利瑪竇首次進入中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嘗試將中國經典翻譯成西方文字。利瑪竇發現,中國的人才培養開始於所謂的「四書」,其中包括《論語》。如果耶酥會傳教士不掌握它們,將不會被中國學者認為是知識分子,從而不利於傳教工作。於是,利瑪竇開始將之粗略地翻譯成拉丁文,不過並未正式成書。1687年,柏應理等編譯的拉丁文版《論語》正式出版。2010年,這一版本的《論語》還亮相了香港國際古書展。目前,孔夫子舊書網上有網友售賣此版《論語》,標價15.8萬元。
  法國總統馬克龍贈送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珍貴國禮——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也是最早的西文版《論語》之一。據悉,馬克龍贈送的這本《論語導讀》,法文全稱是《孔子與王家科學》,翻譯了《論語》約3/4的內容,作者是17世紀法國醫生和教士弗朗索瓦·貝尼耶。這部《論語導讀》原著目前僅存兩本,一本送給習近平主席,另一本存放在巴黎的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這本書珍貴之處在於,歐洲國家的人最早接觸中國哲學思想,就是通過這本書。德國的萊布尼茨、法國的伏爾泰、孟德斯鳩等都讀過這本書。

經典的英譯本是辜鴻銘版本
  目前看來,最早的《論語》英譯本出現在1691年,是從拉丁文轉譯而來。這一版英文書的書名非常長:《中國哲學家孔子的道德箴言——孔子活躍於我們的救世主耶穌基督到來的500年前,本書是該國知識遺產的精華》,書的內容實際上是拉丁文版的部分內容摘要。
  直到1861年,蘇格蘭傳教士學者理雅各在香港出版了《論語》的英譯本,它成為後來所有《論語》學術譯本的原型。它是按照中文逐字翻譯的,並附以中文原文以及根據兩千年來的大量中文注釋而寫的解說。理雅各還首次使用了「Analects」(意為文選、論集)這個詞來作為《論語》英譯本的書名,他認為這樣可以言簡意賅地表示出這本書實際上是「討論和評論的選段」。
  比較經典的《論語》英譯本,當屬1898年辜鴻銘的版本,由當時一家總部設立於上海的英商出版社出版。該英譯本以朱熹《四書集注》為《論語》原文本進行翻譯。英文標題為:「The Discourse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辜鴻銘特意添加了一個副標題:「Anew special translation, illustrated with quo-tations from Goethe and other writers(引用歌德和其他西方作家的話注釋的一種新的特別翻譯)」。辜鴻銘的翻譯方式除了深入淺出地向西方讀者介紹《論語》和其中蘊含的儒家思想,還大量引用西方名人的觀點和主張,增強了西方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消除了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陌生感。
  這一版於上海出版後,在社會各界引起轟動,辜鴻銘譯本的特殊翻譯方式備受西方讀者喜歡。直到今天,辜鴻銘譯本在中國和歐美國家仍然不斷地被出版重印。

朝鮮、日本最早流傳漢語版《論語》
  《論語》早在公元三世紀便流傳至古代朝鮮半島。考古資料顯示,1992年平壤古墓出土的竹簡上寫有《論語》的《先進》《顏淵》二篇的內容。學者研究認為,這些竹簡是漢四郡時期樂浪郡下層官吏的隨葬品,是迄今朝鮮半島發現的最古老的《論語》遺存。當時,朝鮮半島的政權一度使用漢語修史,所以當時流傳到這裡的《論語》也是漢語版本。《論語》不僅對古代朝鮮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近現代韓國文化界也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據日本史料記載,應神天皇十六年(公元285年),百濟(朝鮮半島上的一個國家)人王仁東渡日本,帶去了《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論語》由此正式登陸日本。天皇讓太子拜王仁為師,這是日本人學習論語的開始。當時因日本尚無自己的文字,所以人們直接閱讀中文版的《論語》。明治維新後,日本儒學開始向實用轉化,但《論語》的重要地位不減。上至天皇進講,下到中學漢文教材,都時常選錄《論語》,同時還出版大量的《論語》通俗化讀物。
  俄羅斯雖然與中國也是鄰國,出現俄文版《論語》的時代卻比較晚。1715年,彼得一世向中國派遣第一批東正教傳教團,任務之一是進行傳教和學習漢語,此舉培養了眾多傑出的俄羅斯漢學家,如羅索欣、比丘林、瓦西裡耶夫等。他們在中國訪學期間,開始接觸包括《論語》在內的中國文化典籍並進行翻譯。1868年,俄國教師瓦·巴·瓦西裡耶夫發表了《論語》的俄譯本並刊登在《漢語文選第二卷試讀》上,還將《論語》作為漢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成為把《論語》引入大學課堂的第一人。其學生波·斯·波波夫也加入到《論語》研究及翻譯中來。1910年,他的《論語·孔子及其弟子的格言》出版,這是俄羅斯漢學史上第一個最為系統的譯本。
  現如今,中國以及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今非昔比,世界上幾乎所有主要的語言都有《論語》譯本。隨著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廣泛傳播,《論語》一定會有更多的版本問世,今後的譯本也一定會越來越全面而準確地詮釋孔子這位先哲的偉大思想。 (記者徐敏)

相關焦點

  • 除了海明威,習近平主席的美國書單上還有哪些作家?
    除了海明威,習近平主席的美國書單上還有哪些作家? 2015-09-23 18:19 來源:澎湃新聞 2014年初,習近平主席在訪問俄羅斯索契和法國巴黎的時候
  • 一起閱讀‖《論語》:禮,與其奢也,寧儉
    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政治範疇——禮,認識方法論範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孔子確立的仁的範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係與待人接物的規範,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
  • 冷眼:習近平能把卡梅倫的禮物拿回家嗎
    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習近平獲贈英格蘭男足籤名球衣。習近平會把這件球衣帶回家嗎?歷史上,中國領導人曾收到過哪些國禮?又送出過什麼國禮?國禮有何講究?本文根據公開資料,梳理國禮那些事兒。  最初,國禮都是由雙方國家領導人當面交換。後來演變成事先在釣魚臺國賓館的一個客廳裡由雙方的禮賓人員負責交換。後來禮品交接手續越來越簡化,外國贈送的禮品,禮賓司只有極為簡單的記錄。  截至2008年,我國共收藏國禮近2萬件,粗略計算,差不多每天都會收到1件國禮。
  • 習近平獲贈英格蘭球衣 價值超200元需上繳國家
    歷史上,中國領導人曾收到過哪些國禮?又送出過什麼國禮?國禮有何講究?本文根據公開資料,梳理國禮那些事兒。  很多禮品,領導人都沒有看過  曾任外交部禮賓司司長的楊鶴熊曾表示:很多禮品,領導人都沒有看過,因為沒有時間。  最初,國禮都是由雙方國家領導人當面交換。後來演變成事先在釣魚臺國賓館的一個客廳裡由雙方的禮賓人員負責交換。
  • 何時能吃上普京送給習近平的冰淇淋?
    ,而今年G20杭州峰會期間,普京又別出心裁地帶來了一箱俄羅斯冰淇淋送給習近平主席。作為俄羅斯產品的非官方代言人,普京給習近平的「國禮」成為打開中國市場最好的廣告,不知道習近平主席收到的這箱冰淇淋,普通國人何時能夠吃上?  普京送的是什麼牌子的冰淇淋?  能被當成「國禮」送給習近平主席,俄羅斯冰淇淋自有其過人之處。
  • 《論語》中的「禮」與「仁」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漁父亂彈,ID:yufuluant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論語》這部記載孔子與其弟子言行事跡的儒家經典,其實就是為解說兩個字:一個「禮」,一個「仁」。
  • 2021年新年賀詞注釋版:習近平主席在牽掛哪些人哪些事?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題:2021年新年賀詞注釋版:習近平主席在牽掛哪些人哪些事?新華社記者陳芳、王卓倫、王雨蕭、董瑞豐歷史如果有刻度,一定會將2020年拉得很長。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攜手走過。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第八次發表新年賀詞。回首去歲,習近平主席說「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
  • 歐巴馬贈送習近平紅杉木椅 意在可坐一起合作
    陶瓷天鵝下面的底座上寫著:「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理察·尼克森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主席致以最美好的祝願!」這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贈送給毛澤東的國禮。當時,尼克森曾用手指著與他同機抵達的「白天鵝」,興致勃勃地說美國人把白天鵝稱為「和平之鳥」,在它的身上體現了人類最美好的願望:和平、友誼、愛情。
  • 習近平主席的覆信強有力地推動中日青少年交流
    「當初寫信的時候,完全沒想到會收到習近平主席的回信。能收到習近平主席的回信,我感到特別開心。非常感謝習主席在百忙之中給我回信!」多次在「熊貓杯」全日本青年徵文大賽中獲獎的日本青年中島大地,31日在「熊貓杯」徵文大賽頒獎儀式上談到這封特殊的回信時,掩飾不住激動。
  • 習近平美國行送出哪些大禮:買300架波音飛機
    隨著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向聯合國贈送「和平尊」儀式,習近平的美國之行接近尾聲。一個星期,從加州到白宮,再到踏上聯合國的國際領土,收到和送出去的禮物記錄了習近平從西到東的一路。經過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習近平一共收到三份禮品,送出四種禮物,這還不包括大單福利。
  • 在巴黎,習主席用這些詞來比喻大國相處之道
    習近平主席的字字句句富有誠意:「當前中歐關係中合作是主流,即使有競爭,也應是良性競爭,我們要相互信任,並肩前行。」  【從「駿馬外交」到「文化外交」】  與習近平主席2014年訪法時相比,法國此次接待規格不僅同樣隆重,還有一些特別之處。
  • 國際社會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
    原標題:提振信心鼓舞士氣 【特別關注】 3月26日晚,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舉行,G20成員、嘉賓國以及相關國際組織負責人與會,習近平主席出席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蔓延,產生嚴重政治、經濟、社會影響。
  • 盤點:習近平獲得過哪些國際政要授予的勳章?
    【編者按】2015年4月20日至24日,習近平出訪巴基斯坦並赴印尼出席亞非領導人會議和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4月21日,習近平會見巴基斯坦總統海珊,會見後,海珊向習近平授予「巴基斯坦勳章」。「巴基斯坦勳章」是巴基斯坦授予外國領導人的最高勳章。那麼除了這塊象徵著中巴人民友好情誼的「巴基斯坦勳章」,習近平還獲得過哪些國際政要授予的勳章?
  • 《論語》第五課:禮,禮,禮,你一定要懂「禮」
    還有些人,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偶爾會耽誤學習,但總的來講還是會堅持下去。 今天首先講《論語》中「學而篇」的第十二章,這章主要是講「禮」和「和」方面的內容。  有子是孔子的一個大弟子。這裡說到「禮」的運用以形成和諧、和平最為可貴。
  • 《論語》中的禮(上)
    禮文化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 「禮儀之邦」的稱號也與儒家對禮的提倡密不可分。《論語》是早期的儒家經典之一,分析其中孔子與弟子對禮的探討,可以初步了解以作為儒家奠基者的孔子對禮的認識和態度。
  • 一起閱讀‖《論語》: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政治範疇——禮,認識方法論範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孔子確立的仁的範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係與待人接物的規範,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
  • 「資深文青」習近平的經典書單 《戰爭與和平》《論語》等在列
    10月15日,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以專門召開座談會的形式探討文藝工作,尚屬首次。這使得中國作協主席鐵凝感慨道,「不禁想起72年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自擔任總書記以來,習近平在很多場合都曾表露出自己對於文學與藝術的喜愛。
  • 一起閱讀‖《論語》:道千乘之國
    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政治範疇——禮,認識方法論範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孔子確立的仁的範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係與待人接物的規範,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
  • 哪些人曾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年05月05日第04版) 【學習路上按】書信,是一種傳統又擁有悠久歷史的日常人際溝通方式,而收到習近平總書記親筆署名的回信意義不同尋常。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給青年學生、紮根基層者、大學生村官等回過信。根據目前公開的信件,習近平的回信大都比較簡短,在200字到500字之間,2至3段。回信的內容大致是表達收到信之後的心情,闡述對所涉及群體及其工作或學習的看法,提出期望並祝福。為此,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帶讀者們一起回顧一下哪些人曾經收到習近平總書記親筆署名的回信?回信中又透露了哪些內容?
  • 習近平總書記談「國之大者」
    本文轉自【求是網】;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對「國之大者」要瞭然於胸!……2020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國之大者」這個重要概念。總書記為什麼反覆強調「國之大者」?對「國之大者」應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