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人氣學生成年後極易患社會恐懼症

2020-12-18 央廣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每所學校都有受歡迎的高人氣學生,但是較高的人氣真的會對學生成年後的生活帶來積極影響嗎?據韓國kormedi網站9月11日報導,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青少年時期受歡迎的學生,成年後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甚至會患上社會恐懼症。

據報導,國際學術期刊《兒童發展》刊載的一篇論文對學生在校園的高人氣是否會對其成年後產生積極影響進行了調查研究。最新結果顯示,青少年時期受歡迎的人,其成年後心理健康可能會受到威脅。

研究稱,學生時代的友情重在質而非量。即便只有幾個親密的朋友,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樣有利於心理健康。相反在學生時代人氣高的孩子,以後患上社會恐懼症的概率也很高。

研究團隊以169個青少年為對象,對其15-25歲進行了10年跟蹤調查。實驗參加者每年都會接受有關其好友、綜合交友關係、自尊心、憂鬱感等方面的問卷調查。研究團隊還對參與者的朋友進行了採訪,了解了每個實驗參加者在學校的人氣。

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時期,朋友的數量和質量對心理健康沒有特別的影響,但成年後,尤其是20多歲以後,學生時代的人氣便與心理健康有了某種關聯。在15歲時,和那些不重視友情的人相比,只有幾個親密朋友的人到25歲的時候,患有社會恐懼症的概率會降低,並且自尊心會增強。但人氣較高的人到20多歲時患社會恐懼症的概率非常高。

研究稱,青少年時期和朋友維持積極的關係,有利於形成樂觀的心態。雖然只有一兩個朋友,但相互維持親密關係,有助於心理健康。在現代數碼器械和社交網絡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沒有人情味的「泛泛之交」很多。調查稱,人們應該思考,通過SNS交往的數千名朋友是否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有益。(實習編譯:孟小慶 審稿:李婷婷)

相關焦點

  • 研究顯示,不停刷手機你可能是有錯失恐懼症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拉裡·羅森在2016年的研究中,觀察了200位學生的手機使用情況,結果顯示每位學生平均每15分鐘會解鎖手機一次。次年的同性質研究顯示,學生打開手機後的持續使用時間更長,因為他們在忙著閱讀各類社交媒體信息,雖然他們並沒有收到任何信息通知。羅森教授指出,過度使用手機會對心理造成負面衝擊,顯現出的症狀包括壓力、焦慮、憂鬱症、強迫症,並且極易患上錯失恐懼症。
  • 童年受到語言和精神的欺凌 長大更易患焦慮症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欺凌的影響不會在受害者回家或大哭一場後消失,這種影響能持續到孩子成人的階段。受到欺凌的小孩更容易產生失望、焦慮及其他一系列精神健康問題,影響著他們的整個成長。童年被欺負,長大更易患焦慮症  研究者做過一項「欺凌產生的心理影響」的長期研究。
  • 行為解析|不停刷手機或是錯失恐懼症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拉裡·羅森在 2016 年的研究中,觀察了 200 位學生的手機使用情況,結果顯示每位學生平均每 15 分鐘會解鎖手機一次。次年的同性質研究顯示,學生打開手機後的持續使用時間更長,因為他們在忙著閱讀各類社交媒體信息,雖然他們並沒有收到任何信息通知。
  • 為什麼在城市生活更易患上幽閉恐懼症?
    幽閉恐懼症是由於當事人身處密閉空間而出現恐懼不適的一種心理疾患。具體表現為呼吸困難、心慌心跳、渾身冷汗,出現幻覺等。臨床中,幽閉恐懼症患者可常在磁共振檢查中遇到。這個患者就是典型的幽閉恐懼症患者。之所以如此害怕做磁共振,是因為磁共振檢查中,成像儀是一個密閉的空間,檢查時整個身體都要進入成像儀裡面,加之檢查時間較長,噪音大,幽閉恐懼症患者很容易出現憋悶、恐懼等不適感,更有甚者還會出現幻覺,認為自己身處煉屍房,這更加重了其恐懼不安感。除此之外,一些幽閉恐懼症患者還可能在電梯裡、空間狹小的辦公室裡、人潮擁擠的商場裡出現不適感。
  • 恐懼症、焦慮症患者可做放鬆訓練
    導語:都市人在諸多工作的重壓下很容易造成精神障礙,一時間社交恐懼症、場所恐懼症紛紛來襲。嚴重的社交恐懼症不僅影響一個人的人際社交,還可能引發一個人心理層面的自卑,精神衛生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愈發重要,你如何防護?
  • 新冠等社會隔離會破壞大腦,導致成年後社交障礙
    儘管有研究表明,特別是在兒童時期的社交隔離有害於整個哺乳動物(包括人類)成年後大腦功能和行為,但其潛在的神經迴路機制仍知之甚少。 大腦前額葉皮層是調節社交行為的關鍵部分,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確認了前額葉皮層中特定的腦細胞亞群是成年後正常社交所必需的,而這些細胞亞群對少年時期的社交隔離非常脆弱。
  • 男子一夜情後患愛滋病恐懼症 每月都去醫院檢查
    男子一夜情後患上恐艾症 每月都進醫院查病  醫生:查了沒病就不用怕,但平時生活應該檢點  華龍網訊(記者 楊璽 實習生 孫佩瑤)與女網友發生一夜情後,27歲的碩士陳晨(化名)深陷「愛滋病恐懼症」
  • 為什麼人會有密集恐懼症呢?
    如果你看到各種密密麻麻的事物會起雞皮疙瘩的話,那麼你就可能是有密集恐懼症。如果你會產生更加強烈的反應,像嘔吐、出汗等等,那就是比較嚴重的密集恐懼症,這時的恐懼症就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了。那麼密集恐懼症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 不可思議的小丑恐懼症,到底是如何出現的?真相看後細思極恐
    提起小丑恐懼症,可能不少人會很陌生,不清楚為什麼和藹可親的小丑能成為恐懼的源頭,甚至感覺不可思議,但在世界上,確實有相當部分人對小丑的形象感到莫名的心悸和恐懼。不少人從恐怖谷效應(過於擬人的非人會帶給人極大的恐懼感)來解讀小丑恐懼症,認為是小丑的扮相,正好觸發了人們的恐怖區間,因此才會對打扮滑稽的小丑抱以生理上的不適和恐懼。但北邙想先談談小丑這一角色的誕生,它是如何出現,以及掀起如此軒然大波。生而有罪,因而贖罪。
  • 深海恐懼症是怎麼回事?
    核心提示:深海恐懼症是什麼?相信很多網友是第一次看到這個詞,從醫學角度來說,深海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就是患者如果有在海上遇難的經歷,就會事後給患者帶來陰影,對大海就有一種恐懼感。    深海恐懼症是什麼?
  • 恐懼症的發病原因具體是什麼?家庭因素只佔其一
    佛羅倫斯是一名大三的學生,長期以來她都飽受心理障礙的折磨,這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這讓我感覺委屈極了,我認為自己是不受歡迎的人。後來,我們發生了衝突。我開始恨她,不和她講話,而且我覺得她也討厭我。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我就開始懼怕與人接觸,變得愈來愈害羞。」佛羅倫斯的性格特徵、父母對她的教育、少女時父親的憤怒和老師的挖苦、被同學誤解等,都是佛羅倫斯產生恐懼症的原因所在。至今,我們還不清楚恐懼症的發病原因具體是什麼。不過以下幾點或許能說明些什麼。
  • 小丑恐懼症|揭秘那些怪異的恐懼症
    研究這種恐懼的研究人員認為,它與恐怖谷效應有某種關聯。另外,很多小丑的行為是反社會的,這一事實也會讓我們產生不安的感覺。面具背後到底是誰?弗蘭克·麥克安德魯教授寫過一篇關於小丑的心理學的文章,他指出:「小丑的化妝和裝扮掩蓋了他們的真實身份和感受,這一事實助長了小丑恐懼症,即他們身份的模糊性令人毛骨悚然。
  • 心理學解析:關於場所恐懼症
    患者害怕離家或獨處,害怕進入商場、劇場、車站或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美國斯坦福神經心理研究中心介紹因為患者擔心在這些場所出現恐懼感,得不到幫助,無法逃避。患者因此竭力迴避這些環境,甚至根本不敢出門。恐懼症是以恐怖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症。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處境是外在的,儘管當時並無危險。
  • 缺乏深度睡眠更易患糖尿病 糖友睡前別吃太飽
    原標題:缺乏深度睡眠更易患糖尿病 糖友睡前別吃太飽   當下,糖尿病在我國屬於高發性疾病。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的是缺乏深度睡眠也容易患上糖尿病。   缺乏深度睡眠更易患糖尿病   最近研究證明,睡眠跟糖尿病息息相關。
  • 聽過密集恐懼症,你知道性病恐懼症嗎?哪些人容易患上呢?
    他這不是患了杏病,而是害怕得杏病,這是典型的杏病恐懼症,其實現實中有很多。一大部分是過去感染過現已治癒;還有是有過不潔接觸(偶爾或多次),因為這些行為而引起過度不安、害怕、典型恐懼和強迫等行為,多數發生在青壯年男性。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家長千萬別大意,謹防兒童社交恐懼症的出現
    社交恐懼症,又叫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特殊類型,我們說恐懼症它是對特殊的場景,或者對象的一種過度的懼怕。而社交恐懼症,是對社交長期的過度的懼怕。有些人早期可能,在特定的場合,學生要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或者說工作人員要做演講,領導要上臺講話。老師要上堂上課,這些特殊的場景,他第一次可能會出現恐懼。直到後來到越發嚴重了,他可能會對任何這種與人接觸他都會恐懼,這種情況就是比較重了,這是叫社交恐懼。為什麼會有社交恐懼症呢?
  • 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
    你怕社交,我怕社交,everybody都怕社交,我說我有社交恐懼症,你說你也有,她說她也有,稍微那個聚會不想參加,就覺得自己有了社交恐懼症。有可能你是真的有,但很大一部分的人群,都是誤會自己得了社交恐懼症。
  • 深圳眼科醫院 易患易漲,學生時期是高度近視的多發期
    35歲天津全盲青年王慧正是這麼一個鮮活的例子,自幼右眼失明,左眼高度近視,後在大學期間誘發青光眼,左眼也一同失明。雖然上天奪走了他的雙眼,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雙眼失明沒有成為他備戰法考的阻礙,而是通過自己有計劃的堅持不懈複習,最終成功通過了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還被授予了「全國自強模範」稱號。
  • 日本研究:牙齒數量少的人更易患痴呆症
    結果顯示,沒有牙齒,甚至連假牙都沒有的人患痴呆症的風險比有20顆以上牙齒的人高1.9倍。  另外,調查還顯示,即使自己沒有牙齒,能正確利用假牙恢復口腔機能的人,不易患痴呆症,且不易跌倒。  提倡口腔預防的牙科醫生長尾周格也表示,「正確利用假牙,不僅能更好的吸收食物的營養,而且能使頭腦靈活,增強體力。心靈和身體更加緊密的結合,能激發活力,心情舒暢,生之欲望也會更加強烈」。
  • 人類的恐懼症
    我曾經在恐怖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給遠在當地的朋友發去問候,朋友回復了一句話:不能害怕。這個英文詞fear,在中文裡還有恐懼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