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評述2020新冠疫情讓科學研究彰顯非凡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GlobalMD 全球醫生組織 

新冠病毒感染檢測 (源於《Nature》

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述評讚譽「2020年新冠疫情成就了科學研究非凡的一年」。新冠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範圍之廣和傳播速度之快,是科學家們從未沒有見到過的狀況:從年初發現這種致命的新型病毒在全球範圍爆發疫情,至少造成了160萬人死亡,感染疾病超過幾千萬人(可以說不計其數)。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對人們生活工作的影響仍在持續中。

全世界科學家幾乎同時展開了全方位研究新冠病毒的生物學、傳染病學、流行病學、公共衛生學、臨床醫學等相關領域。迅速研發出新冠病毒快速診斷和測試篩查技術,有效控制了病毒播散;利用移動通訊技術和數字示蹤網絡讓公共衛生防控措施精準到個人。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儘管科學家們仍在努力尋找抗病毒治療新藥新方法,但最終有效控制傳染病疫情大流行必將依賴於抗病毒疫苗人群接種。

此次全球新冠疫苗的研發速度,從確定病毒病原體基因編碼序列到最終成功獲得安全有效的疫苗,然後開始人群普及接種,短短不到一年時間,這是醫學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

新型冠狀病毒,一種新型病毒

2020年1月,中國武漢首先報告了一種未知的呼吸系統傳染性疾病侵襲,研究人員隨後迅速查明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很快國際病毒學權威機構將其命名為SARS-CoV-2。

1月11日,一個中澳聯合研究小組在網上發布了該病毒基因序列。此後不久,科學家們又報告了一個關鍵卻令人震驚的發現:該新冠病毒出現了人與人之間的迅速傳播(最初並未確定)。

二月,科學家們已經將該病毒的感染致病性鎖定在ACE2受體上了。這是一種特異性蛋白質,存在於人體許多器官細胞表面,包括肺和腸道、血管循環系統等。這也就有解釋了為什麼新冠病毒疾病症狀涉及器官臟器病變之廣泛,從肺炎到腹瀉,再到中風等一系列綜合症狀。

三月,隨著新冠疫情全球化蔓延和擴散,科學家們認為新冠病毒存在氣溶膠傳播方式,即通過空氣播散。但是,並不是所有科學家都認同此觀點,一些政府和公共衛生機構至今仍持不同看法(這也是部分人對戴口罩不以為然)。

證明病毒傳播方式並非顯而易見或單一方式。隨著更多觀察和研究發現,大部分感染病毒患者可能是在毫無症狀前就已經傳播病毒了。多數人感染病毒後可能毫無症狀或輕微類似感冒症狀。根據最新一項研究分析,顯示絕大部分SARS-CoV-2傳播可能始於尚未出現症狀的病毒感染/攜帶者。

人們改變了日常出行和交流的方式——戴口罩

疫情至今很快近周年了。最大的未解之謎是新冠病毒的起源,溯源新冠病毒的生物學根源是最終遏制此次疫情的「集結號」。成功研發抗病毒疫苗和全面接種僅僅是控制疫情的開始!

9月,WHO領銜的國際專家小組對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動物溯源再次進行嚴格細緻的調研,並擴展包括中國在內全球範圍搜索和排查。顯然,科學界幾乎一致認為從任何實驗室釋放該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疫情改變地球人的社交距離——成為了泡泡人

數以百萬不幸的人死於新冠病毒疾病

成千上萬名醫護工作者從挫折中積累了救治經驗

為每一位逃脫新冠疾病死神糾纏的患者而慶生

超速研發疫苗——沒有先例的創新

就在全球陷於疫情混亂之中,一項歷史性的科學研究和冒險探索為世界贏得了新冠疫苗。

在一年前,沒人能意識到新冠病毒是造成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場疫情災難,更沒有人敢斷言抗病毒疫苗研發和嚴格的臨床試驗驗證能以如此速度驚人完成。

根據WHO最新統計,全球有近200多項在研發的新冠疫苗,其中50多項進入臨床試驗不同階段。科學家們是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和方法,從傳統滅活病毒SARS-CoV-2疫苗到從未有成功先例的mRNA疫苗新技術。最終突破了科學家自己的想像極限速度。

國際傳染病和病毒學家,美國疫情首席科學家Dr. Fauci最初預測疫苗研發曾說按火箭速度也要至少18個月!他也低估了科學研究速度!

未來生物醫學研究和交叉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回顧全球在疫情期間對生物醫學研究項目的支持和鼓勵,是各種方式但都積極相應,包括為高等教育和研究型產業提供財政直接支持。

政府除了繼續投入資金研發新冠疫情相關的公共衛生防疫措施,更多傾向於交叉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特別是數字健康、數字醫療和高級別以患者需求為核心的虛擬遠程醫療服務。

在國際科學界合作方面,也有亮點值得關注。各國在疫情期間至今依然「關閉」邊界,但國際學術研究與合作並沒有遲緩下來,反而更積極開展虛擬模式合作以及分享數據信息。

科學研究的文化氛圍從強調商業化轉向更廣泛的社會健康問題,例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身心健康與慢病智能化管理等。

可以預見人類不會因新冠疫情而彼此心存芥蒂,分裂抗爭,反而會更加協作和睦團結。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的2020:科學研究非凡的一年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自然》雜誌網站12月14日刊文稱,新冠病毒大流行是2020年佔主導地位的科學事件。這種致命的、以前未知的病毒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嚴重破壞,已造成超過150萬人死亡,7000多萬人感染,並造成了嚴重的經濟破壞。
  • 新冠疫情和2020年:科學研究非凡的一年
    《自然》雜誌網站12月14日刊文稱,新冠病毒大流行是2020年佔主導地位的科學事件。這種致命的、以前未知的病毒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嚴重破壞,已造成超過150萬人死亡,7千多萬人感染,並造成了嚴重的經濟破壞。
  • 2020遴選考試策論文:疫情防控工作彰顯科學方法論
    遴選申論:本文整理2020遴選考試策論文:疫情防控工作彰顯科學方法論。更多北京公選遴選考試複習資料下載,請點擊北京公選遴選考試網。 原標題:堅持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前瞻思維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疫情防控工作彰顯科學方法論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強對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領導。實踐證明,黨中央對疫情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各項工作部署是及時的,採取的舉措是有力有效的。
  • 2020甘肅省選調生考試申論範文:疫情防控工作彰顯科學方法論
    2020甘肅省選調生考試申論範文:疫情防控工作彰顯科學方法論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備考2020年甘肅省選調生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省選調生筆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參考學習。
  • 護理科研的2020年:立足新冠疫情解決臨床問題
    護理科研的2020年:立足新冠疫情解決臨床問題 2020-11-04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命復活》:新冠疫情下人與自然的重新思考
    《致命復活》:新冠疫情下人與自然的重新思考 2020-07-26 0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然》:2020年科學事件盤點
    圖片來源: National Infection Service日前,《自然》盤點了影響2020年的科學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讓2020年成為科學史上非凡的一年。而除了這一最受關注的災難性事件,在科學和研究領域仍有許多其他有價值的進展,比如太空探索、室溫超導體等。
  • 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時代,北京競爭力全球第一
    《南華早報》提到,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CASS)和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聯合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年)》,北京因合著科研論文數量最多而位居榜首。報告提到,巴黎位居第二,緊隨其後的是倫敦、上海、紐約、波士頓、聖保羅、馬德裡、米蘭和多倫多。
  • 新冠肺炎疫情和2020年:科學研究研究不凡的一年
    《自然》雜誌期刊12月14日引發熱議稱,新冠病毒大流行是2020年佔主導性的科學研究惡性事件。這類致命性的、之前不明的病原體在全世界範疇內導致了受到破壞,已導致超出150數萬人身亡,7千多萬元人感柒,並導致了比較嚴重的經濟發展毀壞。
  • 四川師範大學校長寄語2020級研究生:肩負時代大任,彰顯生命光輝!
    肩負時代大任 彰顯生命光輝——致辭於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四川師範大學校長 汪明義(2020年9月21日)親愛的2020級研究生同學們,大姑娘、小夥子們:其次,希望同學們在科學精神的砥礪中彰顯生命的光輝。在此次新冠疫情發生初期,科學精神成為化解焦慮恐慌、抵禦疾病、對抗謠言的重要法寶。其後,國內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就是因為相信科學,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將科學精神貫穿於疫情防控始終。
  • 《自然》、《科學》、《柳葉刀》,頂級學術期刊積極評價中國抗疫
    《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面對飽含偏見與歧視的「政治病毒」,這三份學術界分量十足的期刊,正在以科學的名義發起攻勢——《自然》、《科學》:中國為世界爭取寶貴時間!
  • Science|2020年度科學突破!新冠疫苗、CRISPR基因治療等受熱捧
    圖片來自Science雜誌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和流行改變了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也極大地影響了科學家。很多人重新安排了研究計劃以應對這一影響人類歷史的重大健康危機。科學論文發表也發生了許多變化,預印本被廣泛應用;在傳統期刊上,新冠相關的工作經同行評議後快速隨時上線。《科學》雜誌第一篇關於新冠的文章是病毒刺突Spike蛋白的電鏡結構,從投稿到接受最後發表僅僅用了9天(投稿到接受僅用9天!Science率先發布新冠病毒刺突蛋白電鏡結構)。
  • 人類學家景軍:新冠疫情對哪個群體的影響更大?
    人類學家景軍:新冠疫情對哪個群體的影響更大? 2020-05-09 0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
  • 北京大學課題組:新冠疫情下的在線直播教學研究報告
    受新冠肺炎病毒的影響,2020年寒假,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面向在職教育博士率先開展在線教學。為了全面分析和評價此次在線教學的教學效果和學生滿意度,為國內外正在開展的在線教學提供可供參考的信息,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在線直播課程研究》課題組就在線教學開展了研究。
  • 最新科學研究:放屁蟲有毒嗎?非凡的「屁」背後的化學機理是什麼?
    為什麼它的「屁」具有如此非凡的本領?如此防禦本領機制是如何發展起來的?現在,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研究了放屁蟲如何製造其非凡彈藥,並在此研究過程中了解進化是如何產生了放屁蟲的非凡火力的。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化學研究教授、Athula Attygalle說:「我們首次解釋了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放屁蟲,如何生物合成化學物質以產生爆炸所需的燃料。」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公共政策講壇 | 劉國恩:新冠衝擊下的經濟...
    2020年12月19日晚,應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MPA教育中心邀請,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經濟管理學部副主任劉國恩教授在廖凱原樓342報告廳以新冠衝擊下的經濟發展與公共健康為主題發表演講。他引用大數據計算出人類歷史上因瘟疫死亡的人數多於因戰爭死亡的人數,並運用感染率、死亡率、病死率三個指標繪製了此次新冠疫情全球發展地圖,指出本次新冠疫情受國家政策、區域文化、自然力量等三方面因素影響。接下來,劉國恩教授詳細分析了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他指出,與傳統經濟危機的成因主要來源於需求側的疲軟不同,本次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打擊來源於供需兩側,而以供給側更為突出。
  • 晨光文具2020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晨光文具2020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2020年初,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公司一方面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穩步推進工廠復工復產,爭分奪秒恢復日常運營。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國內經濟增長勢頭和外貿需求均有顯著放緩趨勢,文具行業也受宏觀經濟以及學校特別是中小學開學時間的影響。公司管理層密切關注市場動態,積極採取應對措施,推進公司發展戰略和經營計劃落地,通過聚焦和深耕渠道、快速提升線上銷售、全面推進傳統核心業務,持續發展壯大新業務等措施,公司保持了健康、穩定的發展,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 全民免費接種新冠疫苗,送給新年的最好禮物
    全民免費接種新冠疫苗,送給新年的最好禮物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新冠疫苗的基本屬性是公共產品,價格可能會根據使用規模的大小有所變化,但一個大前提是,肯定為全民免費提供。12月31日,是2020年最後一天,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將全民免費提供新冠疫苗,這無疑是迎接新年的一個重大利好消息,是送給新年的最好禮物。
  • 劉陳杰: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與應對
    在樂觀情景下,我們假設本次新冠疫情能在2020年2月中下旬出現明顯好轉(對比2003年的5月底),在2020年兩會前有一個較好的局面;在基準情景下,我們假設本次新冠疫情能在2020年2月中下旬出現好轉,但傳播範圍的廣度和深度依然嚴峻,需要氣溫的提升、醫護人員的努力和全國範圍內隔離措施的持續執行才能最終戰勝新冠疫情,我們預計可能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