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梅汝璈:凌寒怒放

2021-02-13 NJU贛協

冬日已至,梅花漸綻,汝之風骨,傲乎法庭。

這首詩想必也是冬日降生的梅汝璈先生最好的寫照。

梅汝璈,出生於江西省南昌縣,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學家、律師、政治人物,曾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今年適逢東京審判70周年,讓我們在這個冬日,一起憶起這位曾為中華民族利益高呼的贛籍國士


梅汝璈於東京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年1月19日,遠東最高盟國統帥部根據同盟國授權,宣布設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

這次被後世稱為「東京審判」的世紀大審判自1946年5月起歷時兩年多,判決書長達1213頁,規模超過了紐倫堡審判,堪稱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審判。

東京審判確認了侵略戰爭為國際法上的犯罪,將策劃、準備、發動或進行侵略戰爭者列為甲級戰犯,對國際法戰犯概念進行了重大發展。

東京審判現場

1946年2月15日,盟軍統帥麥克阿瑟根據各盟國政府的提名,正式任命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11名法官:中國的梅汝璈、澳大利亞的韋伯、美國的希金斯、英國的派屈克、蘇聯的沙陽諾夫、法國的柏乃爾、加拿大的馬克杜古、荷蘭的洛林、紐西蘭的諾斯克魯夫特、印度的帕爾、菲律賓的哈那尼拉。

「能夠代表中國出席國際法庭,還見證了著名的東京審判,這對於梅汝璈來說,是無上的榮耀。」

梅汝璈在東京審判現場(右)

「其實,當時誰都沒有料到,父親這個『教書先生』居然能代表中國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法官。」那中國政府為什麼派梅汝璈擔任法官?因為年代久遠且沒有官方文件記述,一直以來有很多猜測。

據梅汝璈之子梅小璈,梅汝璈得任命是有人推薦的。「據說是當時的外交部長王世傑,他曾經擔任過武漢大學的校長,和父親一樣也是清華的老校友。我父親留學回來以後曾經在武漢大學任教,大概是有一點聯繫,有些了解。」

對於這一任命,很多人開始並不看好。就連梅小璈如今回想起來也心存疑竇,「我個人一直有個懷疑,老蔣派我父親去做這個法官,他是重視東京審判呢還是不重視?儘管父親的學歷符合國際社會及盟軍總部的要求,但畢竟沒有真正上過法庭。」可能當時梅汝璈自己也有些底氣不足。為了使自己看上去更加有威嚴,梅汝璈還特意蓄起上唇鬍鬚,增添了幾分老成。雖有擔心,但梅汝璈始終堅守心中的正義,在臨行前他曾向前來採訪的記者慷慨吐露心跡:「審判日本戰犯是人道正義的勝利,我有幸受國人之託,作為莊嚴國際法庭的法官,決勉力依法行事,斷不使那些擾亂世界、殘害中國的戰爭元兇逃脫法網。」

帶著一身正氣,梅汝璈於1946年3月19日登上了赴日本的飛機。此後的情節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有表現:中國雖然是同盟國中受侵略最深的戰勝國之一,但審判長由澳大利亞韋伯法官擔任。開庭前預演時,韋伯宣布入場的順序為美、英、中、蘇、加、法、新、荷、印、菲,把中國法官的座次排在英國之後,但按受降國籤字的順序,中國應排在英國之前。梅汝璈氣憤地脫下黑色的法袍,拒絕參加,向韋伯提出強烈抗議,韋伯最終同意將中國排在第二的位置。

開始宣判

在量刑方面,一些法官因為來自沒有遭到日軍過多侵略踐踏的國家,不贊成對戰犯處以死刑,而梅汝璈根據兩年來在審判過程中收集的日軍暴行證據,堅持主張對南京大屠殺主犯松井石根、板垣徵四郎、土肥原賢二、梅津美治郎、南次郎等侵華主犯判決死刑。最後,表決結果以6票對5票的微弱優勢,終於將東條英機等7名罪行累累的首犯送上了絞刑架!

在法庭最後環節的工作——判決書的書寫問題上,有人主張判決書統一書寫,梅汝璈卻堅決認為,有關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罪行的部分,中國人受害最深,最明白自己的痛苦,因此,這一部分理當由中國人自己書寫。經過他的交涉,由這次歷史性審判而形成的長達90餘萬字的國際刑事判決書,留下了梅汝璈代表4億多中國人民寫下的10多萬字。

梅汝璈將庭審結束後堆積如山的證據記錄在判決書裡,每個字都是對日軍的控訴。「那些日子,我們就像鑽進成千上萬件證據和國際法典的蟲子,每天在裡面爬來爬去,生怕遺漏了重要的東西。」現在,這份判決書的中文原稿已經連同法袍一起捐獻,梅小璈說:「它的每一頁都是現實警世鐘。」

東京審判的很多情節被搬上大熒幕,為大家熟識。「可惜有些文學、影視作品水準不高,一味強調愛國復仇,描述東京審判時出現了一些致命的差錯。」梅小璈說,「父親曾經在日記中記錄,剛開庭的一段時間,中方在提供證據方面比較薄弱,他坐在審判席上干著急,一點都幫不上忙。但有些文學作品和影視劇裡出現了法官和檢察官私下交流案情的行為,這是絕不允許出現在法庭上的。這不但沒有還原歷史真相,反而給日本右翼分子提供了攻擊我們的炮彈。」

《東京審判》劇照

「無論如何,父親都沒有逾越法律的邊界,哪怕他對日本再恨之入骨,心中也永遠放著法官應有的那桿秤。」雖然許多人從法理的角度對這場歷史大審判提出過質疑。尤其是在日本國內有很多不同看法,認為這是一場「戰勝國對戰敗國單方面的審判」,是有罪推定,不符合法治精神。

但梅小璈始終相信父親,他還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1946年3月29日,到東京不久的梅汝璈遇上了去考察戰後日本教育現狀的著名教育家顧毓琇博士。顧毓琇將一柄長約三尺的寶劍贈給梅汝璈。梅汝璈說:「『紅粉贈佳人,寶劍贈壯士』,可惜我不是壯士。」顧毓琇大聲道:「你代表全中國人民和幾千幾百萬死難同胞,到這個侵略國首都來懲罰元兇禍首,天下之事還有比這再『壯』的嗎?」

在當天的日記中,梅汝璈寫道:「戲文裡有『尚方寶劍,先斬後奏』,可現在是法治時代,必須先審後斬,否則我真要先斬他幾個,方可雪我心頭之恨!」梅小璈說,這說明法官是中立的,父親在審判時一直嚴守法律精神。

轉眼東京審判已過去70年,其人已逝,其魂不倒。這個冬日,賞梅之時,勿忘曾經國士無雙。

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帳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梅汝璈

相關焦點

  • ——追憶東京審判大法官梅汝璈
    凌寒怒放: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中國法官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年1月19日,遠東最高盟國統帥部根據同盟國授權,宣布設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這次被後世稱為「東京審判」的世紀大審判自1946年5月起歷時兩年多,判決書長達1213頁,規模超過了紐倫堡審判,堪稱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審判。
  • 民國歷史人物——梅汝璈
    梅汝璈。192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同年考取公費赴美留學項目,入讀史丹福大學,1926年獲文學士學位,後入芝加哥大學法學院讀法學,以優異成績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時才24歲。..梅汝璈乘船北上時,心中一定激情澎湃,他正要同萬千大眾一同去締造這個新中國,他的法律知識必將派上用場。建國初梅汝璈對我國法律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可是緊接著1957年「反右運動」,梅汝璈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 環球人物梅汝璈:為中國人贏得尊嚴【4】
    1949年6月,梅汝璈設法由東京抵達香港,與中共駐港代表、清華校友喬冠華取得了聯繫,喬裝打扮後又秘密由港赴京。到達北京的第三天,梅汝璈便應邀出席了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成立大會,周恩來在會上介紹:「今天參加這個會的,還有剛從香港回來的梅汝璈先生,他為人民辦了件大好事,為國家爭了光,全國人民都應該感謝他。」回到祖國懷抱的梅汝璈心頭激起了層層熱浪。
  • 梅汝璈:東京審判大法官
    ——梅汝璈  ■王鐵梅 石海紅  梅汝璈(1904—1973),字亞軒,江西省南昌市青雲譜區人。他是中國法律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全程參與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的審判,第一次在國際舞臺上運用法律武器捍衛了國人的尊嚴。  梅汝璈自幼聰穎好學,少年時代在江西省立模範小學讀書。因父親梅曉春家教極嚴,梅汝璈每日必須早早起床到外面拾豬糞牛糞,作為農田的肥料。
  • 梅汝璈家屬為江西南昌梅汝璈故居揭幕
    梅汝璈家屬為江西南昌梅汝璈故居揭幕/3) "← →"翻頁 5月3日,梅汝璈之子梅小璈
  • 東京審判中國法官梅汝璈
    梅汝璈,出生於江西省南昌縣,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學家、律師、政治人物,曾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可能當時梅汝璈自己也有些底氣不足。為了使自己看上去更加有威嚴,梅汝璈還特意蓄起上唇鬍鬚,增添了幾分老成。雖有擔心,但梅汝璈始終堅守心中的正義,在臨行前他曾向前來採訪的記者慷慨吐露心跡:「審判日本戰犯是人道正義的勝利,我有幸受國人之託,作為莊嚴國際法庭的法官,決勉力依法行事,斷不使那些擾亂世界、殘害中國的戰爭元兇逃脫法網。」
  • 梅汝璈:正義審判千秋凜然
    1929年回國後,梅汝璈歷任山西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校教授,在法學研究領域享有盛名。本是一名「教書先生」,歷史卻將梅汝璈推向了萬眾矚目的前臺。1946年2月15日,盟軍最高統帥部根據各同盟國政府的提名,任命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11名法官,梅汝璈成為中國代表。
  • 東京審判後的梅汝璈
    原標題:東京審判後的梅汝璈 梅汝璈於1946年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對第一批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1948年4月,歷時近兩年的庭審終於結束,法庭的工作進入起草判決書和定罪量刑階段。
  • 參與東京審判的梅汝璈:我是中國法官
    ———梅汝璈認識民國法學大家梅汝璈親身參與東京審判雖是梅汝璈一生的驕傲,但畢竟只是他一生中的一個不長時段的事而已。除了出席東京審判的這幾年外,在其四十多年的職業生涯裡,梅汝璈先生更是以一位傑出的法學家(特別是法學教授)的身份立身行世被遺忘數年的法官1945年9月2日,東京灣見證了20世紀最為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在停泊於此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
  • 探訪「東京審判」法官梅汝璈故居:銘記歷史 不忘苦難
    【解說】8月14日,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紀念日前夕,中新社記者來到曾參與「東京審判」的中國法官梅汝璈位於南昌青雲譜區朱姑橋梅村的故居。  【解說】梅汝璈故居,始建於民國初年,至今逾百年歷史。曾嚴重殘損,幾近倒塌。經過當地政府修復,於2013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外開放。
  • 「民族脊梁」梅汝璈:東京審判將7名戰犯判處死刑,晚年受辱而死
    青蔥歲月的梅汝璈,正是在清華大學求學。這所全國頂尖的學府為他打開了觀望世界的大門,在北京度過勤懇豐富的四年之後,年僅二十歲的梅汝璈踏上了海外進修之旅。 梅汝璈在山西大學度過了四年時光,此後他又受聘到南開大學任教。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梅汝璈隨南開大學一起遷往雲南,在聯合高校西南聯大繼續教書。
  • 親屬追憶「東京審判」法官梅汝璈:他為抗戰死難同胞討回血債
    劉力鑫 攝圖為梅汝璈故居講解員向遊客介紹梅汝璈(圖片前排右二)與其他10國法官參加「東京審判」時合影照片。 劉力鑫 攝中新網南昌8月14日電 題:親屬追憶「東京審判」法官梅汝璈:他為抗戰死難同胞討回血債作者 李韻涵 姜濤 劉力鑫14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前夕,中新網記者來到曾參與「東京審判」的中國法官梅汝璈的故居。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臥佛寺的梅花品種不少,花期也不同,有的梅花開得早,現在已經有點衰敗了,繁華過後是落寞,黃色的花瓣已經泛白,已經嗅不到沒有什麼香味;有的正在怒放盛開,花色金黃,花瓣完全舒展開出來;有的含苞待放,香味濃鬱,最為迷人。這裡的梅花主要有黃色和紅色的兩種,黃色梅花居多,大部分都已盛開,我只看兩株紅色的梅花結上花骨朵,幾朵豔麗的紅梅綻放在枝頭,更俏麗。
  • 【文史】東京審判時,印度法官說戰犯無罪,中國梅汝璈堅不讓步、言...
    當時的中國政府接到駐日盟軍統帥總部的通知後,經外交部和司法部甄選,決定指派42歲的復旦大學教授梅汝璈(讀áo,1904.11.07—1973.04.23)博士為中國法官,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向哲浚為檢察官,武漢大學法律系教授吳學義任顧問。 1946年3月19日,梅汝璈從復旦大學附近的江灣軍用機場出發,乘坐美國軍用飛機飛往日本東京。
  • 一身傲骨為中華,梅汝璈故居遊覽,看最真實的東京審判
    梅汝璈,東京審判中那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正是因為他的據理力爭他的不懈努力,才在歷時兩年半的這場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罪魁禍首們的審判中,為中國爭得了光彩,將東條英機等人送上了法場,這對中國人民有著重大的意義,如果這些人罪魁禍首不能受到嚴懲,對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偉業而言是不完整,是有遺憾的,
  • 獨放早春枝,與梅戰風雪,讀古詩詞,欣賞舊時光裡凌寒盛開的茶花
    它豔麗多姿,亦如松柏一樣凌寒而不凋,最早把春天迎到人間。它真是花中的極品,一如那輔助國君掌管軍政大權的「三公」一般尊貴,亦如梅花一般高潔,堪與伯夷、叔齊比肩。雪花飛舞,天地間一片蒼茫。忽然,一樹怒放的山茶花映入詩人的眼帘,那翠綠的枝葉,火紅的花朵,是如此的璀璨奪目,不由得令詩人眼前一亮心生歡喜。
  • 青雲譜區優秀黨教片展播(三)丨《挺起中國的脊梁-大法官梅汝璈...
    青雲譜區優秀黨教片展播(三)丨《挺起中國的脊梁-大法官梅汝璈》《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在大戰大考中… 2020-11-13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凌寒中文【黃小龍】已更新一字未刪已經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verage person listens with only 25 percent efficiency meaning there's a lot we're letting go 凌寒中文#公眾號:凌寒中文/linghanzhongwenin one ear and 凌寒中文#公眾號:凌寒中文/linghanzhongwenout
  • 美國記者昔日採訪的東京審判 梅汝璈之女30年翻譯中文版
    原標題:美國記者昔日採訪見證獲得詳實資料 梅汝璈之女30年翻譯中文版終於面世 講述東京審判 未述說的故事當主持人介紹梅小侃是東京審判中國法官梅汝璈的女兒時,臺下掌聲響起。  30年前就想翻譯  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的梅小侃是新中國第一位國際公法方向的國際法學博士。「學法律是不是受父親的影響?」梅小侃點點頭:「多少有一點。」
  • 梅花為何偏偏「凌寒獨自開」?
    撰文/史軍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了解了梅花選擇「凌寒獨自開」的小心機了之後,有時間的話你不妨趁冬天去賞一賞梅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