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專家進博會開講:這種病不規範治療,生活質量或比腫瘤還差

2020-12-10 健康時報客戶端

腿上反覆出現小紅點、瘀青,牙齦經常滲血,時不時流鼻血……出現這些情況,可能是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簡稱ITP)。成人和兒童都可患此病,成人大部分會轉為慢性ITP,治療和疾病管理相對棘手。

在第三屆進博會上,諾華腫瘤(中國)舉辦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主題疾病教育活動,邀請權威專家,就成人與兒童群體的發病特點、臨床治療方法等進行了詳細科普。

60%80%成人ITP為慢性,需要長期穩定的治療

ITP是最常見的獲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發病機制是免疫介導的血小板破壞增多和免疫介導的巨核細胞產生血小板不足,從而導致血小板減少。成人ITP的發病率為5~10/10萬,60歲以上老年人是高發人群,育齡期女性發病率高於同齡男性。

「『出血』是促使患者就診最主要的原因。」河南省腫瘤醫院血液科副主任周虎指出,「有的患者出現口腔血泡、鼻出血、女性生理期月經增多等等,嚴重者還會發生內臟出血、顱內出血。」

「在治療ITP前,醫生一定要明確做好診斷。」周虎教授表示,造成血小板低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患者可能是繼發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症候群、淋巴增殖性疾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而出現血小板減少的情況,所以首先一定要確診是否為ITP。

ITP雖然是一個良性疾病,但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時也可成為一種可致命的「隱形殺手」。目前臨床上醫生多通過糖皮質激素、靜脈注射大劑量丙種球蛋白等一線治療來提高ITP患者的血小板計數、控制其出血風險。但一線治療更多是『救急』,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可能帶來感染、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肥胖等副作用,給患者帶來新的隱患。

60%~80%的ITP患者會進入「慢性病狀態」,需要長期穩定的治療。周虎介紹,治療的目標不僅是要提升血小板計數至安全水平、減少或避免出血,還要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血小板生成素(TPO)受體激動劑為ITP患者的疾病管理帶來新的選擇,因此便捷有效的疾病管理非常重要。

目前,二線治療方案中包含促血小板生成藥物,如rhTPO、艾曲泊帕、羅米司亭等,以及抗CD20單克隆抗體。其中,針對發病機制的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艾曲泊帕,與TPO受體的跨膜結構域選擇性相互作用,能夠增加血小板的生成,彌補了傳統治療的「短板」,滿足臨床及患者治療所需的同時,口服便利性更提高了患者長期治療用藥的依從性。

「ITP如果沒有接受規範治療,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比腫瘤、高血壓以及糖尿病患者還差。因此,ITP的病人應該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進入慢性病管理的狀態。」周虎強調。

八成兒童ITP為一過性,避免過度擔心和治療

ITP是兒童最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發病率約為4~5/10萬。與機體免疫系統紊亂相關造成血小板減少,但目前確切的發病機制並不清楚。出血也是兒童ITP的常見症狀,包括皮膚瘀點瘀斑,鼻出血、口腔出血等,嚴重的甚至內臟出血、顱內出血等。

「與成人不同,兒童ITP是一種良性自限性疾病,80%的患兒患病12個月內血小板計數可恢復正常即為『一過性』,僅約20%左右的病程會持續1年以上,成為慢性ITP。」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血液科主任胡紹燕指出。ITP治療效果兒童高於成人。

「80%的兒童ITP可以自愈,越小的孩子自愈可能性越大,我們要儘可能地守護孩子們的天生自愈力。」胡紹燕強調。對於兒童ITP,醫生要在血小板低於20×109/L並且有明顯出血症狀,或者血小板下降特別快時才會「出手」治療,更多的則是對病情的觀察。

急性期也不強調過度治療,保持血小板數目和疾病個體自身安全狀態即可,同時要關注兒童的生活質量。一線治療激素丙球治癒率是80%,但仍然有20%的患兒轉為慢性。對兒童來說,一線治療藥物激素治療可能帶來發育遲緩、肥胖;丙球治療還可能帶來血液汙染風險。

胡紹燕說,ITP患兒尚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在治療時,除了要關注治療效果,還要減少孩子在治療時的不適感,儘可能地保護患兒和家人的生活質量。」口服類TPO受體激動劑艾曲泊帕給兒童ITP治療帶來新的選擇。和長期糖皮質激素相比較,副作用小,見效快、升血小板作用持久。

「目前,我們國家批准艾曲泊帕的適應症是12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美國血液病年會將已將艾曲泊帕作為兒童ITP2~4周治療無果的首選藥物。」胡紹燕介紹。

「要提高宣傳教育,尤其是家長對ITP的認識程度,不要過於緊張,如果血小板數只是稍低於正常,隨診觀察即可。同時要能夠隨時觀測病情以便及時就醫。」

期待ITP納入門診報銷範疇,緩解患者長期用藥負擔

ITP不只需要管理出血風險,更要關注患者的生活質量。只有把ITP作為慢病,全方位地管理和指導,才能夠使ITP的整體診治水平顯著提高。

大多數成人ITP會發展成為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也即意味著患者的治療負擔會持續存在。臨床上,ITP患者的年均藥物治療費用在7~8萬。

2019年8月22日,由國家醫保局、人社部共同印發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正式發布,將血小板生成素(TPO)受體激動劑艾曲泊帕乙醇胺納入抗出血藥乙類範圍,但是鑑於統籌區住院和門診待遇保障水平的巨大差異,未將 ITP納入門診特殊疾病保障範疇統籌區。

周虎分析,「90%的患者是在門診接受長期治療的,如果這些用藥能夠進入門診特殊疾病或者門診慢性疾病報銷範圍,患者的負擔將會更小。中國可能有20~40萬的ITP患者,他們的背後是幾百萬的家庭,他們的治療壓力需要我們的關注。」

「ITP創新藥物進入門慢系統,門診管理有利於患兒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有利於降低住院率、避免醫療資源浪費,同時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持續性,最終提高其生存生活質量。兒童慢性ITP患者用藥周期可能更長,減輕他們的治療負擔意義更為重大。」胡紹燕說道。

相關焦點

  • 專家:血液腫瘤治療需科普先行
    按照戰略合作內容,高博醫療集團將進駐良醫匯兩大中心——CART診療中心和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面向全國患者整體推出高博集團旗下三地醫院和所有專家團隊,並於2021年開展系列面向患者的線上與線下活動。與此同時,雙方合作的血液腫瘤患者服務中心於當日落地高博醫療集團旗下的北京博仁醫院。
  • 淋巴瘤成血液系統第一惡性腫瘤 重醫附一院專家:規範治療「不要怕」
    ,進而發展成為血液系統第一腫瘤,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淋巴瘤!規範化治療淋巴瘤生存率可達60-70% 專家說「不要怕」劉林主任在淋巴瘤患者交流會現場分享道:「癌症的高發在公眾中造成了很多恐慌,患者和家屬總是『談癌色變』,但其實不用怕。淋巴瘤是目前治癒率最高的腫瘤之一,5年生存率已經達到60-70%。「大部分的腫瘤都強調『早診早治』很重要,但淋巴瘤並非完全如此。
  • 全能全方位精準殲滅腫瘤,進博會「明星展品」落戶瑞金醫院,今年...
    第二屆進博會展示的「明星展品」——來自瓦裡安醫療的TrueBeam®高端智能放療設備,近日已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落戶,並將不日投入臨床使用。這套在去年進博會上大放光芒的放療設備,集呼吸門控技術、高級成像技術、治療技術於一體,可引導放療醫生更「全能全方位」精準殲滅腫瘤。
  • 精準醫學時代,血液腫瘤如何實現個體化診療?
    白血病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疾病,但是絕大多數普通民眾不知道的是,除了白血病,血液腫瘤有上百種,診斷難度大,分類複雜,傳統的治療方案往往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精準診療」應運而生。在過去30年,我國血液腫瘤診療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平均工作年限超過30年的高博醫療集團的血液病專家們見證了血液腫瘤診療水平的發展和進步。
  • 2020長沙市腫瘤化療質控中心腫瘤規範化治療與進展培訓班召開
    紅網時刻12月10日訊(通訊員 杜禎)為了進一步加強長沙地區各級醫院對腫瘤化療質量的控制和督查,促進精準醫療、精細管理、規範診療,近日,由長沙市腫瘤化療質控中心、長沙市第三醫院主辦的「2020長沙市腫瘤化療質控中心腫瘤規範化治療與進展培訓班」在長沙召開。
  • APBMT2020丨吳彤主任特邀大會發言:CART,血液腫瘤治療新時代
    (CART,血液腫瘤治療新時代) 這一話題進行主題演講,分享高博團隊在CART治療領域的創新與突破。   CART細胞治療是近年來廣受學術界關注的治療難治復發血液腫瘤的新療法。採用CART治療的難治復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已經無病生存10年,採用CART治療的難治復發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的Emily也已經無病生存8年,那麼,真實世界裡有多少患者從CART治療中獲益?造血幹細胞移植、CART治療,誰是治癒惡性血液腫瘤的終極方法?究竟哪種治療方式能使患者最終獲益?高博細胞免疫治療團隊始終走在探索與創新的前沿,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特色之路,並創造了多個全球第一。
  •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2020-12-10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60%的腫瘤患者都會有這種貧血,該怎麼辦?
    癌性貧血不僅會影響患者預後,還是導致腫瘤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的重要因素,這也常常會讓很多患者「苦不堪言」。因此,醫生在治療腫瘤這種「大」病時,對於貧血這種「小問題」也應給予重視,生命、生活同樣重要。那麼,癌性貧血到底是怎麼發生的,該怎麼治呢? 是什麼導致了癌性貧血的出現?
  • APBMT2020丨高博團隊學術成果再創佳績,為血液腫瘤患者治療賦新思路
    ,合併症,活動的GVHD,復發的早晚及腫瘤倍增的快慢)決定治療方案。比如二次移植,目前國際上報導惡性程度高的血液腫瘤患者二次Allo-HSCT最終無病生存率(DFS)僅為20%-30%。博仁團隊二次Allo-HSCT採用更換供者,個體化的預處理方案,將二次Allo-HSCT的無病生存率從20%-30%提高到了76%。  近年來靶向藥物發展迅速,為移植後復發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 這種病易與腫瘤混淆!專家:中老年男性多注意...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消化內科 王凌雲教授廣州的欽伯今年62歲,退休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開始了每天大魚大肉的生活。但是一次欽伯吃完大餐之後,腹部出現劇烈疼痛,到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IgG4相關性疾病。
  • 關注生命質量,盈康一生推進物聯網腫瘤綜合治療新生態布局
    近年來,全國人口老齡化加速,重大疾病護理等需求增長,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呈增長趨勢,癌症負擔逐年加重,隨著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持續上升,腫瘤治療行業迎來千億級規模,在腫瘤治療的細分市場日益精準化、專業化、特色化的物聯網時代,用戶的需求已不單單是一家的產品或服務所能滿足。
  • 當心是這種惡性血液腫瘤
    乏力、腹脹、盜汗、活動後心慌氣短,莫名瘙癢、食慾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這些症狀看起來毫無規律可言,患者在消化科、骨科、心內科、神經內科等檢查了一圈找不到病因,直到血液科才發現是一種罕見的惡性血液腫瘤——骨髓纖維化在「搗鬼」。
  • 腫瘤免疫治療 羅湖走在前列
    在腫瘤患者的傳統觀念中,外科手術+放化療是最常見的治療手段,但患者需要忍受較大的術後痛苦,同時,現有醫院診療體系重治療、輕康復,患者手術、放化療等傳統治療出院後到腫瘤復發進展期間缺乏針對性的康復幹預手段。
  • 武田製藥進博會大事盤點,最新趨勢一鍵掌握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接近尾聲,在本屆進博會上,全球領先的生物製藥企業武田製藥攜750平米「千紙鶴」造型雙展臺亮相,並在現場發布了未來研發管線,全方位展現了腫瘤、罕見病、消化、神經科學、血液製品以及疫苗等核心領域的創新產品和突破性療法,彰顯武田致力幫助中國患者獲得全球同步的創新體驗、助力「健康中國」的決心和承諾。
  • 專家「臍」談丨陳靜:臍帶血為先天性遺傳代謝病治療打開新思路!
    遺傳代謝病是有代謝功能缺陷的一類遺傳病,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此類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隨著臨床科研的進展,臍帶血已為先天性遺傳代謝病的治療打開新思路。在剛剛閉幕的第八屆臍帶血大會上,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陳靜教授為我們講解了臍帶血在治療先天性遺傳代謝病方面的成果及優勢。
  • ...安東尼-EBMT青年領袖獎」,其團隊開展CART19細胞療法治療血液腫瘤
    附屬同濟醫院梁愛斌獲「聖安東尼-EBMT青年領袖獎」,其團隊開展CART19細胞療法治療血液腫瘤 來源:附屬同濟醫院   時間:2020-
  • 腫瘤血液檢查多少錢
    腫瘤血液檢查多少錢?簡單的血液測試或可替代活檢,成為檢測癌症的黃金標準,可節省患者的大量時間和金錢。那麼,腫瘤血液檢查多少錢?就成為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腫瘤血液檢查多少錢這一問題吧。腫瘤血液檢查多少錢?
  • 不了解血液腫瘤治療的ADC類藥物,你就out了!
    不了解ADC說明你out了。 「魔法子彈」ADC是什麼黑科技? 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國化學家Paul Erlich就提出「魔法子彈」理論:通過選擇性地遞送藥物,實現僅殺死病原體但不影響正常組織的治療,即創建了基於單克隆抗體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包括抗體偶聯藥物)的雛形。
  • 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血液淨化治療
    疫情就是命令,深夜趕到病房待命是常態,她印象最深的那次是需要將治療好轉的患者轉至方艙,同時接受大批的重症患者,等忙完回到駐地休息都已經凌晨2點了。楊主任在武漢已經整整40天了,她說:「這些天,累並快樂著。我帶領團隊,積極優化救治流程、加強院感防控,確保醫療質量,用實踐來表明通過精細化危重病管理、因地制宜採取措施能讓很多重症患者受益。」
  • ctDNA在腫瘤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
    以往這種ALK陽性患者的生存期很差,因為這類腫瘤往往是實體型腫瘤,惡性程度比較高。1.3 另外,在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領域,愛必妥(西妥昔單抗)的應用也可以極大地延長RS陰性以及BRS陰性患者的生存期。2. 分子病理檢測可以輔助腫瘤的精準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