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BMT2020丨高博團隊學術成果再創佳績,為血液腫瘤患者治療賦新思路

2020-12-11 hc360慧聰網

  2020年10月9日-11日,25屆亞太地區血液和骨髓移植大會(APBMT2020) 採取線上形式如期召開。APBMT會議是亞太地區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合作與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旨在全面介紹骨髓移植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本次高博團隊共6項 成果亮相此次大會,高博醫學(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醫院以吳彤主任1項特邀發言,李智慧醫生1項口頭報告與1項壁報展示,楊帆醫生2項壁報展示,陶秀豔護士長1項壁報展示的好成績亮相本次大會。這是2020年繼第25屆歐洲血液學年會(EHA2020) 15項 成果、第46屆歐洲血液與骨髓移植協會年會(EBMT2020) 4項 成果後,高博團隊又一次卓越實力的見證。

  吳彤主任所帶領的移植團隊聚焦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復發的血液腫瘤的新治療,從基因層面深挖影響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的因素,進一步尋求提高療效的有效手段。團隊楊帆醫生、李智慧醫生代表團隊在本次APBMT大會上進行了成果匯報,陶秀豔護士長分享了兒童供者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成功採集的操作及護理經驗。

  一、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復發,巧用靶向藥療效卓越

  

  復發是白血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失敗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CIBMTR(國際骨髓移植研究中心)統計,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後的復發死亡率佔全部死亡原因的23~34%。移植後復發一般預後較差,有效且副作用輕的治療比較有限。Allo-HSCT後復發的治療,包括減停免疫抑制劑、幹擾素、化療、供者淋巴細胞回輸(DLI)、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靶向藥物以及二次移植等。

  吳彤主任認為Allo-HSCT後復發的處理需要個體化 ,要根據疾病的類型及狀態、先前的治療及患者因素(一般狀態,合併症,活動的GVHD,復發的早晚及腫瘤倍增的快慢)決定治療方案。比如二次移植,目前國際上報導惡性程度高的血液腫瘤患者二次Allo-HSCT最終無病生存率(DFS)僅為20%-30%。博仁團隊二次Allo-HSCT採用更換供者,個體化的預處理方案,將二次Allo-HSCT的無病生存率從20%-30%提高到了76%。

  近年來靶向藥物發展迅速,為移植後復發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吳彤主任團隊探索精準診斷指導下的移植後復發患者的靶向治療 ,同樣取得了出色療效。

  李智慧醫生報告了團隊採用含 Daratumumab方案 治療Allo-HSCT後CD38陽性的復發難治兒童血液腫瘤(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白血病和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位隨訪188(30-249)天,無病生存率(LFS)為50.0%,總生存率(OS)為83.3%。初步研究表明,對Allo-HSCT後復發的CD38陽性的兒童血液腫瘤採用含daratumumab的方案是安全且有效的。在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白血病的患兒中療效最佳。這一結論仍需更多的患者和更長的隨訪時間來證實。

  楊帆醫生報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llo-HSCT後復發應用Venetoclax聯合治療方案 的臨床結果。中位隨訪140(120-354)天,OS為85.7%,LFS為57.1%,且大多數患者耐受性良好。該臨床研究結果表明,Venetoclax聯合治療方案治療移植後復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一定的療效,且安全性良好,可以成為此類患者一種新的治療選擇。

  二、 尋根溯源,以精準檢測為基礎提升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率

  

  染色體異常和基因變異是影響血液腫瘤患者預後的重要因素。李智慧醫生口頭匯報了團隊探討血液腫瘤患者具有的血液或免疫相關的遺傳易感基因變異對Allo-HSCT結果的潛在影響 。發現具有較多的對功能有影響的血液或免疫相關遺傳易感基因變異的患者Allo-HSCT後併發症發生率顯著增高,比如aGVHD、復發和感染。

  楊帆醫生進一步報告了患者免疫缺陷遺傳易感基因與Allo-HSCT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關係 。研究發現患者IL7R雜合突變在aGVHD組和非aGVHD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IL7R基因雜合突變組的III-IV 級aGVHD發生率明顯高於未發生突變組患者。因此IL7R雜合突變可能與Allo-HSCT後重度aGVHD的發生相關。

  因此,移植前完善患者的血液與免疫相關遺傳易感基因的檢測 ,對於移植預處理方案的設計及移植後主要併發症的預防及早期幹預,進而提高移植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基於上述研究,團隊在移植供者選擇方面會根據HLA配型、血液及免疫遺傳易感基因、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綜合考量,選擇最佳親緣供者或非血緣供者,以減少移植後合併症的發生,從而提高移植後的無病生存率。

  三、熟練的操作,有效的護理,兒童供者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採集是安全的、高質量的

  

  移植時通常希望供者體重不要比患者體重輕太多,以免採集的幹細胞數量不充足。但是在臨床實際中,有些患者需要通過移植治癒疾病,但實在沒有合適的親緣供者(兄弟姐妹或父母)及非血緣供者 ,年幼的孩子可能是唯一的幹細胞供者。

  吳彤主任團隊所做的孩子供父母的移植目前最大的體重差是5歲的孩子為89公斤的父親提供造血幹細胞,而且移植也很成功。之後也進行了多例兒童供父母的移植,均成功重建了造血及免疫系統。高博醫學(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醫院陶秀豔護士長帶領團隊完成了許多兒童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採集 ,所有兒童均採集到足夠的造血幹細胞。

  在本次APBMT會議上,陶秀豔護士長匯報了35例兒童供者共57次的採集結果,證實兒童供者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是安全的。陶秀豔護士長在匯報中分享到護理人員操作的規範性、操作技術的熟練度以及做好整個採集過程中的觀察與護理對成功採集尤為重要。

  高博團隊凝心聚力,戮力同行,不斷尋找治癒血液腫瘤的突破點,以研究的態度對待每一位患者,從傳統的化療到造血幹細胞移植再到免疫與靶向治療,實驗室檢驗專家,臨床專家通力協作,不斷探索影響疾病治癒的因素,力求提高治癒率,尤其對難治復發血液腫瘤患者的治療,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成果,用技術創新不斷推動學科發展,踐行「患者需求至上」的理念。

  本文首發於:醫脈通

責任編輯:張超

相關焦點

  • APBMT2020丨吳彤主任特邀大會發言:CART,血液腫瘤治療新時代
    這是繼2020年6月高博團隊15項成果亮相第25屆歐洲血液學年會(EHA2020)、2020年8月4項成果亮相第46屆歐洲血液與骨髓移植協會年會(EBMT2020)後的又一次學術實力的見證。 (CART,血液腫瘤治療新時代) 這一話題進行主題演講,分享高博團隊在CART治療領域的創新與突破。   CART細胞治療是近年來廣受學術界關注的治療難治復發血液腫瘤的新療法。
  • 進博生「輝」:關鍵十年,輝瑞腫瘤為患者生命聚力加碼
    2020年11月6日,上海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之際,輝瑞舉辦了"關鍵十年,輝瑞腫瘤為患者生命聚力加碼"的專題活動,與乳腺癌、肺癌、和血液腫瘤領域的專家們,共聚一堂,結合中國腫瘤患者診療現狀,從相關領域診療進展推動、患者關愛和輔助信息平臺等多個角度深入探討,從而綜合改善中國腫瘤患者整體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共同呼籲社會對腫瘤患者投以更多的關愛和關注,助力實現《健康中國行動
  • ...安東尼-EBMT青年領袖獎」,其團隊開展CART19細胞療法治療血液腫瘤
    附屬同濟醫院梁愛斌獲「聖安東尼-EBMT青年領袖獎」,其團隊開展CART19細胞療法治療血液腫瘤 來源:附屬同濟醫院   時間:2020-
  • 精準醫學時代,血液腫瘤如何實現個體化診療?
    多學科會診、新技術助力精準診斷2020年12月12日,以「精準診斷與治療」為主題的高博醫學論壇匯聚了我國血液病領域近百位專家,對血液腫瘤的精準診斷與治療展開了深入的探討。通過這兩年的工作,高博醫療集團的血液腫瘤專家已經充分體會到了整合診斷的優越性,並且也在全國大力推廣,希望整合診斷模式能夠造福更多血液腫瘤患者。分層治療,制定個體化方案在媒體採訪會期間,克曉燕教授特別以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為例分享了自己的臨床救治體會。
  • 專家「臍」談丨陳靜:臍帶血為先天性遺傳代謝病治療打開新思路!
    遺傳代謝病是有代謝功能缺陷的一類遺傳病,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此類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隨著臨床科研的進展,臍帶血已為先天性遺傳代謝病的治療打開新思路。在剛剛閉幕的第八屆臍帶血大會上,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陳靜教授為我們講解了臍帶血在治療先天性遺傳代謝病方面的成果及優勢。
  • 五十五載傳承創新 精誠至善再創佳績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迎來建院55周年 五十五載傳承創新 精誠至善再創佳績醫院共無選擇性收治SARS患者73例,以中醫藥為主、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使所有病例全部治癒出院,患者零死亡、零轉院、醫護人員零感染。此外,醫院專家先後應邀會診患者37例,均在半月左右出院,無一例死亡。
  • 專家:血液腫瘤治療需科普先行
    按照戰略合作內容,高博醫療集團將進駐良醫匯兩大中心——CART診療中心和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面向全國患者整體推出高博集團旗下三地醫院和所有專家團隊,並於2021年開展系列面向患者的線上與線下活動。與此同時,雙方合作的血液腫瘤患者服務中心於當日落地高博醫療集團旗下的北京博仁醫院。
  •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在湘應用 為湖南患者提供新治療方案
    紅網時刻7月8日訊(通訊員 李昂)惡性程度高、患者預後差的膽管癌,尤其是肝門部膽管癌,是目前全球消化系統腫瘤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難點,近期,這一治療領域有了突破性進展,將給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膽管癌患者提供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 ...昱教授團隊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成果發表於Advanced...
    醫學院及附屬東方醫院成昱教授團隊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成果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
  • 平安科技聯邦學習技術團隊再創佳績:5篇論文被國際語音會議...
    (原標題:平安科技聯邦學習技術團隊再創佳績:5篇論文被國際語音會議INTERSPEECH 2020錄用)
  •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2020-12-10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將實現癌症精準治療
    包括細胞治療在內的免疫治療是全世界癌症研究的熱點,中國的科學團隊在癌症免疫治療的研究上也早有參與。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提出以細胞治療臨床研究為引擎,以「免疫治療+」為診療特色,以多學科聯合為診療模式,為腫瘤患者實施個性化精準治療。針對腫瘤患者,醫院採取「一體化診治定製」模式,由多科專家聯合對患者制定最優治療方案。究竟什麼是細胞治療?
  • 陸道培醫院分子醫學室開展新項目:用轉錄組測序全面解析血液腫瘤...
    靶向藥的使用還可以幫助 BCR-ABL1 陽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獲得療效的改善。血液腫瘤中還有很多其他的融合基因,也是導致腫瘤發生的主要分子病因,對血液腫瘤的診斷分層、預後評估和治療選擇具有重要意義。朱平教授帶領研究生們率先在國內開展融合基因篩查的檢測方案開發、相關研究和應用推廣(中華血液學雜誌,2003; 北京大學學報 (醫學版),2005),經過十多年的推廣應用,對初診白血病患者進行常見融合基因篩查現已被廣泛接受為血液腫瘤的診療常規。
  • ASH 2020 陸道培醫院16項研究全面亮相,學術成果大豐收
    在本屆ASH摘要上線後,第一時間檢索出34篇中國專家的口頭髮言,其中包括血液腫瘤相關的基礎和臨床研究27篇,陸道培醫院入選了5篇口頭報告,為全國單中心之首,同時更有11篇牆報展示,取得業內矚目的學術成就。
  • 葛均波院士團隊用「小程序」為腫瘤患者護「心」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2月14日報導:「得了腫瘤,卻死於心臟」?這聽起來好像有悖於日常認知,但聆聽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團隊在「科技會客廳」腫瘤心臟病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分享,給許多腫瘤患者、甚至一些醫務工作者敲響了警鐘。
  • 血液系統腫瘤治療實現新突破,基因檢測受益
    中美科學家通過多年研究發現,低氧誘導因子α(HIF1A)是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發生的關鍵分子,這一重大發現有望給這一惡性血液系統腫瘤的治療帶來突破。據研究者介紹,通過2測序技術在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患者中共發現有40-60個基因突變,科研團隊通過轉錄組學和表觀基因組學分析,在帶有不同基因突變的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患者的骨髓細胞中發現一種叫做低氧誘導因子α(HIF1A)為一共同作用分子,影響了其信號通路下遊的代謝和免疫效應分子,從而導致了造血細胞癌變。
  • 深圳大學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入選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
    近日,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評選結果出爐。經過三輪評選,深圳大學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成功入入圍榜單,成為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之一。據悉,該研究成果將在生物醫學應用和臨床轉化中展現巨大潛力。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機制。
  • 如何預防和治療CLL患者的腫瘤溶解症候群?
    導語 在美國常見不良反應術語評定標準(5.0版)中,腫瘤溶解症候群(TLS)被定義為一種以代謝異常為特徵的疾病,這種代謝異常是由治療導致或自發性腫瘤細胞裂解引起的。
  • 2020年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CPOS)學術年會圓滿落幕
    11月14日,乘借中國腫瘤學大會(CCO)東風,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20年中國腫瘤心理學學術年會在廣州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
  • 博生「輝」:關鍵十年,輝瑞腫瘤為患者生命聚力加碼
    「輝常關愛」公眾號發布儀式合影 (左起:輝瑞生物製藥集團中國區腫瘤市場部負責人宋發賢先生;輝瑞生物製藥集團中國區市場營銷副總裁王怡親女士;輝瑞生物製藥集團中國區副總裁、首席醫學官曹峻洋博士;輝瑞生物製藥集團中國區腫瘤及罕見病業務總經理李進暉女士;江蘇省人民醫院婦幼分院副院長殷詠梅教授;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內科主任王曉稼教授;輝瑞生物製藥集團全球商務運作團隊中國區負責人雷俊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