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中國在未來一兩年內將會成功地跨越高收入國家門檻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安信證券高善文:中國在未來一兩年內將會成功地跨越高收入國家門檻

11月19日,在2020年廣東金融高新區資本市場發展大會,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分享了對2035年中國經濟走勢的預測。

高善文根據數據觀察計算,最快2021年、最慢到2022年,未來一兩年內中國將會成功地跨越高收入國家門檻,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今年人均GDP應該是1.1萬美金以上,明年的名義經濟增長應該不會低於10%,考慮到匯率升值和2022年的進一步增長,2022年一定會邁入高收入國家門檻。無論從哪一角度來講這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中國加入高收入國家的群體之前,全世界高收入國家的人口總量不到10億,中國14億人成功邁入高收入國家的門檻,這大大改變了世界經濟的版圖。」高善文說道。

過去40年,中國經濟所經歷的增長持續、快速,非常激動人心,放在東亞國家的背景下,該如何看待和評價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和過去40年的增長?

在高善文看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過程,在東亞其他一些相鄰經濟體都曾經經歷過並且已經完成,比如日本、韓國等都曾經在比較早的時間已經完成了這個過程。而中國跟其相比,進入這個過程的時間相對較晚。

「我們研究和對比了很多的指標,基本結論是2010年的中國大陸,發展程度相當於1968年的日本,1991年的韓國,1987年的中國臺灣,我們分別將這三個經濟體的該時間點設為0點,將其此後25年的經濟增長作了平均,再將其之前的20年做了平均,通過對比能夠看到,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在之前20年的增長情況跟其他的東亞經濟體增長情況差不多,我們走過這些原點以後到現在為止10年,跟他們走過原點10年以後的情況也非常類似。(因此)我們可以從歷史、文化等方面找到很多的合理性和原因。」高善文說道。

進一步參照這一指標,高善文對中國未來10-15年的發展做出了兩個基本情景推算,「在保守的條件下到2035年,以2020年不變價為基礎,中國的經濟總量會超過30萬億美元,在樂觀的條件下會達到36萬億美元,我個人認為恰當的估計中國在2035年中國可能在32萬億美金附近」。

高善文指出,中國2030年前後或者2031年前後經濟總量上超過美國是一個大概率情景,彼時,這對於全球的地緣政治版圖、全球經濟格局、全球經濟治理來說,將是一個標誌性的、轉折性的、影響非常深遠的事件。

「我們想說2035年的願景規劃目標是實事求是的,既是用很放鬆的姿態去推動整個的經濟增長過程,這個目標也一定能夠實現。未來五年和未來十五年的過程中,我們不需要那麼多時間去糾結於保增長,2035年所制定的遠期目標也一定能夠實現。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展望宏觀經濟政策,我們不需要糾結保增長還是調結構,我們可以確定更多地將未來經濟重心放在調結構。」高善文說道。

在高善文看來,這樣的政策重心轉移,意味著我們過去圍繞保增長積累出來的很多問題,比如結構的扭曲、槓桿等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會逐步地得到化解。這樣的調整意味著中國的增長將更多由市場力量,基礎更加牢靠,這樣的增長為中國作為世界未來第一大經濟體去參與和完善現有的國際經濟治理格局更有幫助。

相關焦點

  • 打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國樣本
    以下為唐任伍發言摘編:「十四五」時期,是中國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從高速發展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第一個五年,也是中國從第一個一百年向第二個一百年邁進、為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謀篇布局、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五年。這一時期基礎打得牢固與否,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順利步入高收入發展階段。
  • 麥肯錫:新興經濟體中7個正跨越中高收入國家門檻 18個表現優於全球...
    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這一門檻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經濟體在50年內達到中高收入水平所需的平均增長率。這七個國家分別是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和泰國。我們還發現了另一組11個表現優異的經濟體,他們的表現突出時間較短、不那麼引人注目,而且在地域上更加多樣化。在1995年至2016年的20年間,他們實現了人均GDP至少5%的年均實際增長。
  • 一財朋友圈·伍超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密鑰:現代服務業
    2019年我國人均GDP有望突破10000美元大關,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並向更高發展階段邁進。然而,從拉美國家的教訓來看,跨越中等收入國家的桎梏並不容易打破,一旦失敗,將困在中等收入階段長達幾十年,社會發展和居民福利水平都將面臨巨大的損失。我國經濟發展來到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十字路口」。
  • 丁安華|如何看待「十四五」期間,中國將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按現行標準,以人均國民收入計,高收入國家的門檻為12,535美元。2019年,我國人均國民收入為10,410美元,距離高收入國家門檻僅一步之遙。按照規劃說明的要求,「十四五」期間名義國民收入年均增速達到3.5%就能實現這一目標【注釋3】。
  • 高善文博士書面答覆關於新冠疫情經濟影響及對策的媒體採訪
    財新:您曾說過新冠疫情「總需求受到的衝擊與2008年金融危機差不多」,2008年中國出臺了4萬億刺激計劃,但這次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目前已出臺的對衝政策力度較小,政治局會議提出「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您認為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採用何種方式在哪些領域發力?
  • 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萬美元,中國距離高收入國家行列還有多遠?
    通過每年的平均匯率來算,人均GDP大約在10276美元;根據中國新聞網8月7日的報導顯示,我國的人民平均總收入將增長到10410美元,也成功的突破10000美元大關。但在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標準中,其人均GDP收入只要達到12536美元以上的就是高收入國家;人均GDP收入在4046至12535美元中間的是中高收入國家。
  • 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2050年中國有望達成,人均收入得到提升
    對於未來的中國經濟帶動者來說,他們也十分關注資本積累的情況,特別是在考慮到我國人口正在不斷減少,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依舊需要放在一個特殊的位置。另外城市化和教育水平將會是絕對未來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
  • 高善文3000萬捐資北大 以恩師名設獎學金!哪些大佬最熱心...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該獎學金已於近日開啟申請,額度為10000元/人。金融圈歷來是名校精英薈萃之地,各金融機構也出於回饋社會、公益慈善、招聘人才等需求,常常通過成立獎學金等形式對高校進行捐贈,而馬雲、許家印、李彥宏、王石等資本圈知名人士也曾因大額捐贈高校登上報端。
  • 東亞三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收入翻倍城鄉同富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提出,從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經驗來看,這些東亞國家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標誌是培植了一個龐大且穩定的中產階層,形成了「橄欖型社會」。  回顧這三國培育中等收入群體的過程,不難發現,它們的成功之道各有側重和亮點,但都脫離不開同樣的軌道:通過經濟增長與縮小貧富差距來提升群體收入,同時靠人力資本、資源配置和技術進步來推動經濟增長。
  • 高善文:市場估值處於極限區域 控制房價壓力持續存在
    三年時間即將過去,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們應該如何深入地觀察、思考和理解供給側改革迄今為止所取得的進展?如何基於現有的數據和合理的經濟邏輯去預判未來趨勢的變化?為了更清楚和定量地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將中國工業行業分成兩個樣本組。
  • 「一帶一路」多數國家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發展是最大公約數
    攝影/章軻44個國家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張其仔所帶領的課題組剛剛完成了「一帶一路」國家產業競爭力分析課題,第一次系統地對「一帶一路」64國的產業競爭力進行了分析。他對記者說,刻劃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所處階段的最簡潔方法,就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或人均國民總收入(GNI)水平。「世界銀行在實施貸款計劃時,就是以人均GNI為標準的。」
  • 如何創造被動收入?6種門檻低回報高的被動收入!
    不過,其實叫被動收入的方法有很多,但很多都很難。今天我們會分享「四種靠投資創造的被動收入」和「兩種非投資的被動收入」,而且門檻低,回報高的被動收入。如此懸殊的差距讓對方宣布投降,並表示將一睹月執行捐款動作。這結果表明,只要買入追蹤大市上落的指數基金,雖然短期內可能會比較落後,但只要以十年為單位的話,你就能輕鬆贏過8成以上的精英投資者。
  • 高善文華盛頓最新演講,以史為鑑建言中美關係
    「在這種背景下,討論如何更好地處理貿易爭端和未來的中美經濟關係、防止或減少上述情況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關於這一點,歷史可能會為我們提供有助益的參考。」高善文提出。  1949年,美國選擇與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抗,隨後在朝鮮半島和越南與中國作戰,事後看來,這造成了兩國間的重大悲劇。但其後兩國領導人的勇氣和智慧改變了歷史,雙方克服分歧和爭端來建立互信。
  • 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深圳逼近3萬美元 萬億GDP城市中僅重慶落榜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 深圳逼近3萬美元居首,萬億GDP城市中僅重慶落榜作為中國城市的第一梯隊,萬億、準萬億GDP城市有多少已跨過中等收入階段,邁入高收入門檻?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李果作為中國城市的第一梯隊,萬億、準萬億GDP城市有多少已跨過中等收入階段,邁入高收入門檻?
  • 高善文:股市已充分吸收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股票市場已經充分吸收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未來的波動很大程度上跟中美貿易戰關係不大。中國的經濟增速下降主要源於消費減速,而不是來自投資活動的減速,消費的減速可能與去槓桿有關。中美貿易戰影響已吸收高善文表示,中美貿易戰已經人盡皆知,完全吸收並表現在市場定價上。如何評估貿易戰對市場的影響?高善文選取了兩個重點考慮的市場指數——包括中概股指數和港股指數。
  • 中國高收入城市排名:深圳近3萬美元居首,萬億GDP城市僅重慶落榜
    2019年,中國人均GDP為1.03萬美元,但上述24座GDP萬億、準萬億城市中,已有23座城市的人均GDP超過1.25萬美元,達到高收入標準,可稱為「高收入城市」。作為中國城市的第一梯隊,萬億、準萬億GDP城市有多少已跨過中等收入階段,邁入高收入門檻?
  • 高善文最新演講:市場變化的核心因素是這個
    1月5日上午,在安信證券召開的2021年度投資策略會上,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以「守得雲開見月明」為主題發表了年度宏觀經濟展望主旨演講,以下是演講金句。1、人類經濟行為的改變是目前經濟和金融市場變化的最底層原因,其中對理解金融市場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便是預防性儲蓄。
  • 高善文:觀察一季度經濟數據的三個維度
    來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5月1日晚,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委員、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做客第14期浦山講壇,帶來他對一季度經濟數據的觀察與分析。
  • 展望未來五年中國外部環境
    當然,對於我們而言,未來五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按照我們的測算,到2020年底中國人均GDP將達到1.1萬美元,中等收入陷阱的門檻值是12375美元,每年按照200美金左右的增長,到2025年高收入國家的門檻值將達到1.35萬美元的水平,我們預測中國2025年的人均GDP在1.37萬美元,因此這是很重要的變化。
  • 高善文:市場估值處於極限區域
    三年時間即將過去,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們應該如何深入地觀察、思考和理解供給側改革迄今為止所取得的進展?如何基於現有的數據和合理的經濟邏輯去預判未來趨勢的變化?為了更清楚和定量地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將中國工業行業分成兩個樣本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