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裡,化妝品各大企業都在做相應的渠道調整。
悅詩風吟和伊蒂之屋陸續關閉線下門店,美寶蓮也逐步從百貨商超渠道全面撤櫃,赫妍則全面撤出線下專櫃,泊美在4月份的時候就全面關閉了線下渠道,薇姿從百貨渠道撤出返回藥房渠道,理膚泉則與之相反,撤出藥房渠道轉戰百貨和屈臣氏……
這些化妝品企業在進行的渠道調整,共同說明了全渠道布局已經不適應這個市場環境了。
在去年,還有很多化妝品企業常常把全渠道布局掛在嘴邊,無論是開會,還是發軟文,都提到自己是全渠道布局,仿佛也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做得很大。最重要的是,全渠道布局似乎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最先是單渠道,然後是多渠道,最後才是全渠道。
因此,企業進行全渠道布局仿佛也是大勢所趨。然而,如今這個大勢又改變了方向,企業也不得不隨著做出相應的調整。伴著時代的發展,全渠道布局的弊端竟越發明顯。
1
經歷過疫情之後,很多化妝品企業都開始走向節約成本的道路。節約成本是應對風險的一種措施,能夠有效將企業的損失降到最小。跟以往的高舉高打不同,現在的時代,企業更傾向於節約。
當風險來臨的時候,誰也無法預料。從平時裡便開始節約成本,能夠助力企業更長久地發展下去。而全渠道布局的企業成本,毋庸置疑是極高的,因此很多化妝品企業為了更好地節約成本,都開始慢慢放棄部分渠道。
例如泊美全面關停線下渠道,只保留線上渠道。四月份正是疫情蔓延的中後期,很多企業都在尋求生存的道路,節約成本成為眾多企業推崇的法則。泊美放棄了線下渠道,放棄了全渠道布局,從而節約成本,其實是順應時代走勢的策略。
2
很多化妝品企業為了最大化的進行分銷,喜歡把一個產品去做全渠道布局,這其實是一種自殺行為。每一個化妝品品牌都有自己的渠道屬性,不同的渠道屬性便會有不同的產品契合度。渠道的屬性,決定著產品的各個屬性,如價格、品質和設計等等,例如線上更年輕化,線下則更具體驗性。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化妝品企業都宣稱自己的產品是度渠定製的原因。一些化妝品品牌產品線單薄,單品只有十幾個甚至兩三個,就想著要全渠道布局,可想而知是一定不會成功的。遍地開花並不能保證每個渠道都能有效布局,選擇性地進行渠道布局,才是當下最優化的渠道戰略。
美寶蓮就顯然深諳此道。美寶蓮的產品線已經開始向年輕化與高端化的方向發展,單品牌精品店以及線上電商成為與其產品契合度最高的渠道,因此美寶蓮放棄了百貨商超。理膚泉撤出藥房渠道,轉而專注百貨與屈臣氏,也意味著其產品線要發生一定的變革。
網際網路起家的完美日記如今已經布局下了200家線下體驗店,很多人便認為完美日記是在全渠道布局,其實不然。完美日記實際上是在構建「O+O」模式,即線上線下形成閉環,而「O+O」模式並不等於全渠道布局。完美日記看上去是在布局線下,但到過其實體店的人都知道,它本質上還是在將線下的流量往其線上引流。
大部分網際網路品牌,如橘朵等等,即使如今已經做出了勢頭,但也沒有布局線下,並非它們沒有大局觀,而是其品牌的渠道屬性和產品屬性決定了它們只能做線上。全渠道布局,並不適合所有品牌。
盲目布局全渠道,更顯得企業沒有大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