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漢光武帝劉秀,徵剿南蠻代價大

2020-12-22 王培娟聊一聊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劉秀,徵剿南蠻代價大。洞庭湖西南一帶,地名武陵,四面多山。山下有五溪分流,就是雄、榻、酉、沉、辰五溪,這五溪附近統為喜人所居,叫作五溪喜。歷代多視為特別群體,聽他自生自養。只有他出來騷擾時,不得不用兵剿,稍平即止。

建武廿三年(公元47年),蠻酉軍程等又出掠郡縣,由武威將軍劉尚奉詔徵討。沿途遇著蠻眾一擊便走,勢如破竹。尚以為蠻眾無能,樂得長驅深人。好乘此搗穴破巢。誰知越走越險,越險越艱,滿眼是深山窮簧,愁霧濃煙。此時已是建武廿四年(公元48年)春,天方水溼,瘴氣燻人,軍士不堪疲乏。劉尚也感到難受,正當擬定回馬退歸。忽從蠻山洞中鑽出許多蠻人,持刀執械蜂擁前來,弄得劉尚不及奔回,只好捨命與軍。怎奈蠻眾四至,數不勝計,霎時間把劉尚軍圍住,劉尚突衝不出,力竭身亡。手下都被殺盡,無一生還,蠻眾得了勝仗愈無忌憚,便出寇臨沉。

臨玩縣令飛章告急,並陳明劉尚敗沒情形。光武帝遣竭者李高及中山太守馬成引兵前往,雖得保住臨沉一城。終究 是劉尚所鑑,未敢輕進。光武帝待了數月,不見捷音,免不得與公卿談及,面有憂容,伏波將軍馬援已自襄國還朝,聞得蠻眾不平,便向光武帝前自請出徵。光武帝認為馬援已年老。馬援不待說完,便抱著說:「臣雖六十有二尚能披甲上馬。」光武帝仍然沉吟,馬援急欲一試,便走至殿外,取得甲胃穿戴起來,再令衛士牽過戰馬,一躍登鞍,顧盼自豪,示明可用。光武帝在殿內瞧著不禁讚嘆:氍金東哉是翁!」乃命馬援出徵。帶同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人並四萬餘人,一齊出發。途中飽歷風霜,到了下雋,已是臘盡春來的時候孔度過殘年,即使人探明武陵路徑計有二道可人,一從壺頭山進去,路近,但水險。一從充縣進去,地平但路遠。

中郎將耿舒說不如從充縣進行較為妥當。馬援卻擬定舍遠求近,免得曠日費糧。將師各得一議。再由馬援上書奏明,說是急進壺頭,扼賊咽喉,成功較速。光武帝當然從援,便復詔依議。馬援便引兵從下雋出發,行到臨鄉距壺頭山數十裡孔蠻眾已聞馬援將至,便出來堵截,被馬援驅軍一陣,斬獲至二千餘人。蠻眾四散,盡向竹林中逃去。馬援令軍士四處尋追,不見一賊,乃急往壺頭山進軍。壺頭山高一百裡,廣至三百裡,是第一著名的天險。再加急流深灘千迴百折,幾乎沒有一片坦途。費了若干時日才尋出一塊平原,紮下營寨。與關相望,見蠻眾已在高岡守著,堵住隘口。雖有千軍萬馬,一時也殺不上去。馬援只得耐心靜守,侯機再動。怎奈一往數日,並無機會。天氣忽然暴熱,瘴疫來侵,士卒多染疫身亡。馬援也感覺到疲睏,有時聞蠻眾鼓譟,不得不力疾出來,防備不測。甚至氣都喘不過來,還要三令五申,親自做表率於將士,左右見他盡瘁王事,無不嘆息。有幾個且為泣下。中郎將耿舒,系建威大將軍耿棄的胞弟。因想到初人山時,他主張走遠而平的充縣進山,馬援不納而感到有氣。今天碰上這樣的形情,他便寫信於胞兄耿棄,耿棄持報光武帝。

光武帝便遣虎奔中郎將梁松,使他拿著帝詔去斥責馬援,並且就地作為馬援的監軍。等梁松到達壺頭時馬援已經病段,梁松只好藉機報怨。梁松對馬援的怨是這樣來的:馬援與梁松的父親梁統是友好關係,梁統死後馬援常以長輩的身份責備梁松,惹得梁松生嫌。而這次則是個好機會,也要來斥責馬援一番。故到得戰地,見馬援已死,便斥他貽誤了軍機。並借出徵取得無數珍寶,滿載而歸。光武帝信以為真,立遣使收還新息侯印緩,還想追論馬援的罪行。

至馬援的樞掉運回,其妻子草葬馬援屍體後前往朝廷請罪,光武帝才頒出梁松的狀書,才知馬援為梁松所誣,連忙上書訴冤,書上至第六次,辭甚哀切,方得從寬。 前雲陽令朱勃與馬援同郡,見路不平,也為馬援訟冤。光武帝才許馬援歸葬舊瑩。這時候已得監軍宋坊奏報:「武陵亦已乞降。」徵蠻本是這般何等的艱難。怎麼蠻眾又說降了呢。原來這般功勞還得歸於馬援。馬援在壺頭數月,軍士勞頓不堪,蠻賊登高拒守,也是餓飢難受,不得不下山。監軍宋均探得蠻眾疲蔽意想說假使其歸降。但馬援已病,軍中無主怎麼辦?宋均想了=下,毅然說道:「有計議可安國家,何妨專命西行。」乃造假調伏波司馬呂種奔著偽詔馳人蠻營,如說蠻眾來降必令優待語。一邊鳴鼓舉旗作進攻狀,蠻人頭目單程不免惶懼,因此與呂種定約,情願投降。呂種返報宋均,宋均復邀單程出見。好言宣撫,持為設置長吏,事畢班師。在途中先遣使上書,自言造假有罪,聽受處分。

光武帝略罪論功,待均還朝救賜金帛。並通過宋均也說明了馬援原用的軍事計劃正確。漢兵固守,斷蠻眾糧草,迫使其投降的願望予以實現。只是瘴役惹身傷亡了許多士卒及馬援本身,一代忠將也失去生命。

相關焦點

  • 昆陽一戰,漢光武帝劉秀究竟是怎樣做到了以弱勝強的?
    昆陽一戰,漢光武帝劉秀究竟是怎樣做到了以弱勝強的?文|傲嬌少年帶你讀歷史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其中出現了許多的歷史事件以及人物。而在這其中就有我們今天所要說的昆陽一戰。眾所周知這一戰是漢光武帝劉旭以少勝多的一場戰役,而這裡邊她究竟是怎樣做到了以弱勝強的?縱觀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爭案例不在少數,但實際上作為典範案例並且能夠讓後人所熟記的除了三國裡邊的三大戰役以外就是劉秀的昆陽一戰了。而這其中這場戰役也是影響歷史進行的一件大事情。但這其中劉秀之所以能夠贏得這場戰役以及能夠做到這樣的一個事情也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 漢光武帝劉秀是南陽人,還是棗陽人?
    先講一個歷史故事。西漢景帝劉啟的兒子雖然多,但庶出的兒子劉發因為母親唐姬地位寒微,劉發並不受寵。所以劉發的封國被安排到了湖南長沙,為長沙王。劉買一脈從此在南陽的舂陵繁衍生息,劉買的兒子叫劉外,劉外的兒子叫劉回,劉回的兒子叫劉欽,劉欽的兒子叫劉秀。你沒看錯,就是劉秀,就是那個將王莽埋葬的漢朝從土裡刨出來,又延續近二百年,赫赫有名的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漢世祖光武帝。劉秀生在哪裡呢?蔡陽縣,今棗陽市的西南。
  • 「名人百科」牛背上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
    ——《後漢書·光武帝紀下》【賞析】人乃萬物之靈長,理應得到最人性化的待遇,這在當今社會已能初步實現。但在2000餘年前的西漢,草營人命,是可以殺賤人的。但到了東漢光武帝時,下詔規定:殺奴婢要治罪。劉秀在此提出「天地之性人為貴」的說法,反映了他將中國古代人文主義思想中積極的因素運用到統治中來,體現了他的人本主義思想。
  • 為什麼光武帝劉秀能夠開創聞名於世的「光武中興」?
    西漢末年紛爭四起之際,漢光武帝劉秀,順天意應民聲,平息群雄。他在位33年,以柔術治國,統一了分崩離析的中華民族,開創了「光武中興」的盛世。劉秀為人寬宏大度,非常謙遜,尊重別人,平易近人;從不自以為是,妄自尊大,輕賤他人。
  • 東漢的建立與劉秀的「光武中興」
    東亞歷史第32篇:遠古中國之漢光武帝中興。 漢光武帝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不過他的父親已經不是王侯,只是居住在南陽郡蔡陽(竟湖北棗陽縣西南)的地方望侯。劉秀的哥哥劉演性格剛毅,慷慨豪放,結交天下英雄;劉秀個性謹慎,不露鋒芒,只是讀書種田,學一點武術。
  • 湖北的這座名山歷史悠久,漢光武帝劉秀曾與陰麗華在此栽樹!
    正在此時,後來的漢光武帝劉秀亦於家鄉起兵,立下志願希望重興漢家河山。當時,羽翼未豐的劉秀攜妻子投奔位於大洪山上的綠林軍。期間,夫妻兩人曾在大洪山上種植了一株銀杏樹,以此祈求家國天下,重歸太平。千年以後的今天,具有光榮歷史的大洪山景區上,那枝繁葉茂的千年銀杏樹依然如故。而我們今天的故事也即將從這裡開始。
  • 漢光武帝劉秀,為何葬在頭枕黃河、腳踏邙山這樣的地方,有何玄機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先世遵「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是濟陽縣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身為一介布衣的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建立東漢政權,史稱漢光武帝,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文治武功卓著的一代中興英主,他親執權柄,以柔道治國,他享年63歲在位33年,死後葬原陵。
  • 激進的王莽,溫和的劉秀:「光武中興」的成功與隱憂
    公元23年劉秀率領起義軍在昆陽之戰大敗四十萬新莽軍隊,幾個月後長安城破,王莽被殺,新朝滅亡;公元25年六月,「帶甲百萬」的劉秀在河北鄗城稱帝,為表興復漢室之意,其國號仍為「漢」,史稱「東漢」;公元30年東漢掃平關東,32年平定隴西,36年攻克川蜀,至此天下再次歸於一統。
  • 他是古代歷史上被百姓愛戴的皇帝,一生專情,遺囑讓人感動
    想必聽到這樣的描述,會有一些人可以想到這描述的是哪一位皇帝,畢竟大家也都知道,在古代歷史上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也是有著數不清的妃子,能夠一生專情只愛一個女人的皇帝真的是極少數的。而這個皇帝其實就是漢光武帝劉秀。提到劉秀的話,真的可以說是深受當地百姓愛戴。其實到了劉秀即位的時候,漢朝已經在逐步衰敗了,所以說漢朝之後的興起主要是靠著劉秀的足智多謀的。
  • 漢光武帝「廢郭立陰」謎團,明代學者一語道破:手段堪比武才人
    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配妻子,卻是第二任皇后,因為"讓出了"後位而名流千古,同時也是歷史上皇后諡號制度第一人,自她之後皇后的諡號為皇帝的諡號加上本諡,成為沿用至唐初的制度,長達六百年。無論是馬皇后還是長孫皇后,那都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賢后,真正的賢內助,陰麗華真的能跟她們相提並論嗎?我覺得不能。
  • 劉秀是歷史上存在感最低的開國皇帝,卻是最完美的一個皇帝
    歡迎來到百家號滿滿種田,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漢光武帝劉秀。說到歷史上出名的帝王,大抵都會說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還有劉邦、朱元璋、成吉思汗等;這些帝王確實是了不起的開國帝王。但是,有一位總是被人所忽略,更多的人認為他是一位中興之主,他以懷柔治天下,卻為人低調,他,就是光武帝劉秀。
  • 光武中興,劉秀不是「位面之子」,幸運的背後是堅韌和努力
    劉秀幼時便聰敏好學,「勤於稼穡」,忠厚本分,而他的兄長劉縯則從小豪俠,交友廣泛,所以劉縯在世時,劉秀緊跟兄長身側,只是偶露鋒芒,如果不是劉縯被猜忌他的更始皇帝劉玄所殺,劉秀也不會被推到歷史的前臺。但抓住機遇的總是有準備的人,如果劉秀沒有在跟隨兄長的日子裡悉心學習,逐漸成長為可以統領一方的領袖,怎麼會有那麼多的人前來投奔,甘心效命呢?
  • 劉秀對豪強的安撫與鎮壓,是實現光武中興的無奈之選
    更何況他的兄長劉演已經起兵了,所以劉秀帶領賓客回到舂陵也加入了劉演的起義隊伍,同時也解決了劉演起兵導致混亂的局面。畢竟劉秀素來以謹慎厚道著稱,各家子弟也比較相信他。 此後便是招兵買馬,作戰擴大隊伍,加入綠林軍南徵北戰,聲勢和實力越來越強。 只是後來劉秀的兄長劉演與綠林推舉出的更始帝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最後以劉演身死而結束。
  • 劉秀的軍事體制改革,是實現光武中興的必然之選
    引言在建立東漢和完成統一的過程中,漢光武帝按照官員職位順序建立了軍事領導體制。統一戰爭結束後,他逐漸剔除了一些將軍,將軍的職位和司馬改任上尉,逐步新順序地形成了新型軍事領導體制。一、何為光武中興所謂光武中興,就是指劉秀創造的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逐步進行經濟復甦,和塑造符合自己需要的政治制度,從東漢成立到劉秀去世,這個盛世一共維持了33年。因此,要研究光武中興與體制改革之間的關係,第一個就必須認識到的是,劉秀實行的軍事領導體制建設過程。
  • 耶穌要叫東漢光武帝劉秀大哥?不看這本中外歷史對比,還真不知道
    給大家出一個問題,西方的耶穌和咱們中國東漢光武帝劉秀誰的年齡更大西方中國第一感覺,從時間上來講,似乎耶穌更久遠,像是神話中的人物;而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前,還有個西漢,往前又經過了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似乎離咱們今天更近一些。
  • 成語大王~劉秀
    《後漢書 光武帝紀第一上》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按我們現在人看來,劉秀就是一個要顏值有顏值,要才華有才華,妥妥一個時代偶像啊!話說王莽篡漢之後,廢除漢家禮儀,一日,劉秀身穿威武華麗的漢家衣冠出現在洛陽,整個洛陽為之震動,不少年長之人都痛苦流淚,有生之年再次看見漢官威儀。
  • 歷史解讀!劉秀與陰麗華共有幾個兒子?東漢陰麗華簡介
    陰麗華,平帝元始五年(5年)出生,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后,父為宣恩哀侯陰陸,母鄧氏。其家族相傳是管仲之後裔。在歷史上,光武帝劉秀同他的皇后陰麗華,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 光武皇帝的故鄉——南陽還是棗陽
    漢建武元年、更始三年(25年)六月,更始政權的行大司馬、蕭王劉秀正式脫離更始帝劉玄,自立建國,在河北鄗城(今河北邢臺柏鄉縣固城店鎮)千秋亭稱帝,建國號「漢」,史稱東漢,改年號「建武」。劉秀重建漢家政權後,用十二年的時間,逐一消滅了各地的割據勢力,於建武十二年(36年)全部恢復了被王莽篡奪的漢室江山,中興漢室。劉秀本人也被後世子孫追尊為光武皇帝,上廟號世祖。而兩漢諸帝中,只有開國皇帝:高皇帝劉邦,和中興皇帝:光武皇帝劉秀,因為開國和中興之功,沒有加普遍的諡號「孝」字,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世祖光武皇帝劉秀的功績之高。
  • 光武帝劉秀形象近乎完美,為何在歷史中存在感不高?有三個原因!
    在東西漢兩代二十四帝中,東漢的光武帝劉秀可以說是非常奇特的一位。他統治的時期雖然被稱為是「光武中興」,但是按照史實分析,其實西漢已經亡於王莽之手,劉秀可以說是再造乾坤,重新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王朝。只不過因為劉秀姓劉,他所建立的朝代也叫漢而已。
  • 劉秀的光武中興為何會成功?而劉備卻失敗了
    劉秀的光武中興為何會成功?而劉備卻失敗了俗話說成事在人謀事在天,我們平常人做點事都不能完全靠努力去獲得成功,更別說推翻一個舊的王朝建立新王朝了。歷史上有一個現象很奇怪,那就是東漢末年的劉備起兵勤王,打著恢復漢室正統的旗號,最後卻以失敗告終,而在兩百多年前的西漢末年,同樣也有一個人,跟劉備同姓同族,起來反抗王莽的大新政權,卻成功了,便是歷史上的「光武中興」。那麼二人同是劉氏後裔皇族,結果為何均然不同?首先便是起兵的口號。出師有名非常在封建王朝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剿匪檄文堪比千軍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