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花與紅樓人物的眾說紛紜,在此小議林黛玉與芙蓉。
書中第六十三回群芳開夜宴,黛玉伸手掣出一枝芙蓉,上題「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當時眾人也都說好,這除黛玉無人可比芙蓉。黛玉也以笑回憶。假若黛玉不願意想必以她的性格,肯定回去後會暗自傷神,可曹老卻無此筆。「風露清愁」,黛玉亦是如此呀.「莫怨東風當自嗟」這或許是曹老亦或是後人對黛玉憐惜、勸慰。
且寶玉在芙蓉池畔給晴雯撰《芙蓉女兒誄》,其芙蓉表面指晴雯,實際上是指林黛玉,小說中寫到寶玉斟酌「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時「黛玉聽了,忡然變色」這暗示了晴雯實則是黛玉的影子,且黛玉聽後也猜想這也許是她和寶玉未來的結果,結果又如何呢?這不會是巧合吧!再想曹老的暗筆生花之妙,這恐怕就有所依據了.況且古人詠荷之詩文也不少,記得有一句是『此花真合在瑤池』想想黛玉的嬌豔欲滴,嫵媚柔情,難免會讓人想起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如此這般難道誰敢說黛玉的不是生於瑤池,長於瑤池?初中古文《愛蓮說》中有『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之說,難道黛玉不是清傲、香清的嗎?難道就不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嗎?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想想黛玉的性格,黛玉的品行,每當寶玉『胡思亂想』時,黛玉又是怎樣的呢?想必我也不必多說。有人說黛玉應用水來代表,我不反對,因為自古就有以水比女的說法,似水柔情,如水剛毅,似香非香的清秀,這也都正是黛玉的性情。可按曹老的手筆這就說不過去了。
況且想想芙蓉是什麼?用長於何處?古人不也有『出水芙蓉』嗎?我想水芙蓉便可代表水?或許有人會從辨物角度發問:一物是一物,芙蓉怎可與水比呢?好。那我們就在來想一想,自己有沒有被某人或某物所影響?難道沒有嗎?難道你沒被紅樓、賈林所感染、所感動嗎?我還記得物理上有『分子論』,其中就有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由此就有當你滴一滴墨水在水中時,不一會水便會變色。不管是叢主觀還是客觀都可見,以水生息的水芙蓉不可能沒有水的特性,我想這與『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個道理。況且自古也有『通靈』之說法,文化底蘊豐厚的曹老,我想必定懂得。這或許就是曹老的通靈筆法。也有以竹論黛玉的說法。
這比起水更有依據,看過《紅樓夢》都應該清楚,我也不必多說。可假如曹老真有此意又為何不在六十三回怡紅院夜宴中讓黛玉抽到竹呢?想必這是曹老的有意安排。唐人詠芙蓉詩有曰:「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條倒是花開時。平明露滴巒紅臉,似有朝開暮落悲。」這是否又是黛玉的寫照?在說來黛玉的面若芙蓉之色,行如芙蓉只輕柔,誰又能不說黛玉如芙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