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摸我!幫助孩子建立身體邊界意識,對「惡魔之手」嚴防死守

2021-01-20 西達雅

作為職場媽媽,我們家孩子一般在工作時間都是交給家裡人幫忙看顧,雖說有人看著,但自己總有這樣或那樣的擔憂:孩子現在是不是安全,有沒有發生意外,尤其是會不會碰到「壞叔叔」……

有人會以為這是杞人憂天,但是看多了上海書店少年撫摸5歲女童下體、小區保安抱著小女孩猥褻等這些新聞,總會讓人心驚肉跳,往不好的方面聯想。

要想避免孩子受到壞人的傷害,就必須提前教給孩子安全防範意識,教會孩子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我們可以選擇的方式很多,比如兒童安全教育課、書籍等等。

我手上這套韓國《兒童自我保護安全教育繪本:防性侵》繪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共有4冊內容,包括《我的身體很珍貴》《隨便摸我不可以》《隨便親我不可以》《碰到壞人我會大聲喊》。

每冊書都通過一個貼近生活的小故事,教孩子認識到自我身體意識的重要性,同時也教家長怎樣給孩子講解安全知識、鞏固安全要點,將安全防範和自我保護形成條件反射。

這套書是由韓國希望夢想團隊所著,這是一個專業兒童圖書作家團隊,長期與韓國生活安全協會和首爾向日葵兒童中心的專家合作,為少年兒童創作了系列自我保護安全教育繪本,深受廣大家長的認可。

接下來我們從幫助孩子建立身體邊界意識、學會對不喜歡的親密行為說「不」和父母的全然支持與信任3個方面,看看這套書是如何進行兒童安全教育普及的。

01 幫助孩子建立身體邊界意識

周末,小靜不用上幼兒園,媽媽同意她到小區門口玩具店玩會兒。在店裡小靜被毛茸茸的玩具熊吸引了,一個鄰居家的大哥哥說要買給她,然後以家裡還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誘使她到了家。

四下無人,大哥哥一把抱起小靜親她臉蛋、摸她的身體,告訴她是因為喜歡她才這樣,還威脅她不要告訴父母。小靜感覺很怪異,也很害怕,哭著回到家……

這是《我們的身體很珍貴》一書中給我們講的小故事,相信這樣的事情並不陌生,孩子和認識的鄰居一起玩,家長普遍不會放在心上。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得提前防範心懷歹意的陌生人或是熟人,才能夠保護好幼小的孩子。

這種以貼近生活的故事為媒介的方式,讓孩子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書中小朋友的情緒,學習他們的處理方法,從而幫助孩子建立邊界意識,會讓孩子更好地保護自己。

當孩子上幼兒園後,就開始意識到男女身體的差異,他們會問我們為什麼男孩有小雞雞而女孩沒有諸如此類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需要做的是,提前帶孩子學習和認識到男女生理的差異,告訴孩子:「我的身體很珍貴,別人不能隨便摸,同時也不要隨便摸別人。」

02 學會對不喜歡的親密行為說「不」

孩子都是喜歡抱抱和親親的,這種對於肌膚接觸的饑渴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和父母的親密肌膚接觸會讓他們產生安全感、愉悅感,當然,這僅限於和父母等親密養育者的身體接觸。

在《不可以隨便摸我》和《不可以隨便親我》中,我們能教會孩子親密接觸的界限在哪兒,對不喜歡的親密行為要大膽說「不」。

東方的文化習慣並不是見面就親吻和擁抱,所以即便是幼兒園最好的小夥伴,也不一定喜歡被抱抱和親親,我們可以讓孩子換位思考,讓孩子自己感受被別人強迫擁抱和親吻的滋味,問問是否喜歡。

比如抱孩子出門,遇到自己的朋友,當朋友很開心地想要抱一下或親一下孩子時,如果他們抗拒,千萬不要強迫孩子接受這種不舒服的身體接觸。允許他們說「不」,對這些不喜歡的身體接觸表達拒絕,才能夠讓孩子學會成長。

讓孩子體驗好的正面接觸,區分壞的負面接觸,如爸爸媽媽的親吻和抱抱是可以的,而他人的親密接觸自己不喜歡要大聲說「不」,他們完全可以拒絕。

03 給予孩子全然的支持與信任

作為父母,我們在照顧他們吃喝拉撒的同時,也要做到隨時掌握孩子的行程,養成良好的家庭溝通氛圍,注意觀察孩子的異常舉動。

還是拿小靜遇到的事為例,小靜哭著回到家後,媽媽很擔心,耐心詢問了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並告訴孩子「不要擔心,爸爸媽媽可以聽你說任何事」「這件事不是你的錯,以後媽媽會更好地保護你」等等。

這樣的承諾讓孩子敞開心扉,放下焦慮,同時也更利於接下來教孩子如何去保護自己。

然後藉機給孩子講兒童安全知識,比如沒有問過爸爸媽媽,不可以跟任何人單獨行動;察覺到不對勁時,要儘快往人多的地方去;面對不好的行為要大喊「討厭」「放開我」等等。

而當孩子受到傷害後,不要忙著責備孩子,因為責備會讓孩子陷入自己懷疑,認為受到傷害是自己的錯,自己是個壞孩子等等,孩子會更加不安和難過。

所以,父母要給予孩子全然的信任與支持,讓孩子在受到任何傷害和委屈時,都要首先和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會是他們的堅強後盾。

結語:

《兒童自我保護安全教育繪本:防性侵》這套書每一冊都是以「給父母的話」開始,講述貼近生活的危險小故事,再輔以「兒童安全守則」和給孩子玩的「安全知識小遊戲」,讓孩子反覆強化這些兒童自我保護安全教育知識,形成下意識的身體條件反射,遇到危險能夠及時應對,能夠更好地避免各種意外和傷害。

相關焦點

  • 大安區廟壩鎮:扎牢自貢內江邊界「死角」 嚴防死守抗擊「疫魔」
    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7日電 (吳平華 趙超 程明)記者7日從自貢市大安區委宣傳部獲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衛戰」打響後,針對自貢內江兩市交界邊界地段容易出現防控「死角」的問題
  • 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邊界,你做對了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怎樣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邊界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同樣別人的身體和個人的空間也屬於別人的邊界,未經別人允許也不可以接近。這兩個時期孩子的「逆反」表現,就是將「自我」與「他人」進行區分、建立界限、形成自我意識的過程。如果這時孩子彰顯自我的行為能夠被寬容對待,他就會建立起良好的自尊體系和界線意識,反之則會導致人格的不完善和心理邊界的模糊,這就需要父母了解這個時期孩子心理發展的知識,具備愛和尊重等能力,讓自身擁有足夠安全感,不焦慮、不過度控制孩子。
  • 舒輔 | 父母與孩子不僅要建立生理的邊界,也要建立心理的邊界
    ·3~5歲,孩子會慢慢注意到身體的差別,會好奇自己和他人的身體不一樣,像掀小姑娘裙子之類的好奇行為,就時常發生。·5~7歲,孩子已經有明確的性別概念、性別角色概念。從性別意識發展的進程來講,0~3歲之間,寶寶和父母一起洗是沒問題的,特別是2歲左右,寶寶開始好奇自己的身體,洗澡就成為性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可以大大方方地給孩子介紹異性的區別,告訴他隱私部位不能隨便讓人看/摸。但如果爸爸媽媽自己覺得害羞尷尬,那就別勉強,建議藉助繪本和視頻進行性教育。
  • 還在嚴防死守?為寶寶建立安全意識更重要!
    一,安全意識培養原則1,打造安全環境與安全意識培養要同時進行許多意外傷害事件,都是由於寶寶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意識,因此你在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的同時,也要培養小傢伙的安全意識。2,父母要養成和孩子一起學習安全知識的習慣想要寶寶提高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家長或寶寶身邊的監護人必須首先樹立安全意識,很多突發的意外事件,都是由於成年人的疏忽大意造成的,作為監護人我們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適當的限定兒童的活動範圍,以保證孩子的安全。
  • 不求成「牛娃」,但求不「熊化」讓孩子確立邊界意識
    學會換位思考的孩子在哪裡都不會差,在生活中如何幫我們的孩子建立起邊界意識呢?下面這些也許可以幫到您。1.孩子在小時候要理解物理邊界。比如:無論在任何年齡,孩子的身體和個人的空間就是他們的邊界,別人沒有權利可以接近,同樣別人的身體和個人的空間也屬於別人的邊界,你的孩子同樣在未經過別人允許的前提下接近也是不應該的。這就是物理邊界,就像我們小時候上學時的那條三八線,這就是物理邊界。
  • 邊界線上,美國對加拿大敞開懷抱,對墨西哥則嚴防死守,為何?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美墨邊界開始成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邊界之一,每年大概有3億多人次以合法的方式穿越美墨邊界。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陸軍直接成為防守美墨邊界的主力,後來,位於美墨邊境上的一些美國的州直接派出所在州的國民警衛隊也開始參與巡邏美墨邊界。在美加邊境,美國對北邊的鄰居加拿大可謂「敞開懷抱」,而在美墨邊境,美國對南邊的鄰居墨西哥可謂「嚴防死守」,為何會出現這種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 家有寶寶,一定要嚴防死守,不該餵的東西一定不能餵
    孩子還小的時候,缺乏安全意識和防範意識,都是家長要跟得緊緊的。晉升為寶爸寶媽的你們,哪怕上班時間累成狗,回家也千萬別拿起手機就開始葛優躺,看好娃是每時每刻都要做的功課。危險,其實發生就在一瞬間!!!就在前幾天,9月1日下午5點,河南一位9個月大的男寶寶,因為家人餵了一塊小餅乾被噎到,被緊急送往醫院。
  • 日本孩子光著膀子上課,引網友質疑:不利於自我保護意識的建立
    然而莉莉認為,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性別意識了,孩子們天天這樣子上課,難免會把注意力轉移到異性身上,這樣不但難以幫助孩子建立性別界限,而且還會影響上課的專注度。有不少網友表示,這間幼兒園的做法不妥當,不利於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建立。
  • 缺乏身體邊界感的孩子,拿什麼保護自己
    舉報後,有數百個當年被吳某某傷害過的學生聯繫到她,舉報吳某某有摸胸和私處的行為。5月1日,綿陽涪城區公安局發布通報表示:經查,吳某某涉嫌刑事犯罪,已被刑拘。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兒童性侵,暴露出來的被侵犯的兒童數量之多,犯罪行為之惡劣讓人觸目驚心。更可怕的,是絕大多數性侵都發生於熟人之間。
  • 心理諮詢師告訴你:樹立孩子的「邊界意識」比你想像中的更重要
    這個階段的教育,父母不能採取強迫手段,過度的去控制孩子。而是需要耐心地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過程,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包容以及尊重。當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的行為被寬容以待,他們才容易自內心裡建立起良好的自尊體系與心理邊界。03、「邊界意識」是動態的,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培養?
  • 睢縣平崗鎮:黨旗飄揚,嚴防死守
    平崗鎮:黨旗飄揚 嚴防死守一個支部就是一座戰鬥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連日來,平崗鎮各村黨員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 孩子對於自己的隱私部位,知道多少?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今日問題:對於隱私部位的知識是否需要早早告訴孩子?很多寶寶會很好奇,對於自己身體的器官,但是這個時候父母卻開始含糊其辭。甚至現在很多寶寶還認為自己真的是從垃圾桶裡撿出來的孩子。那麼對於自己的隱私部位是哪些?又要如何保護自己?是否需要儘早讓孩子知道呢?
  • 建立優質親子關係最好的辦法是:父母與孩子有各自的邊界
    剛才,聽見樓上的孩子在咆哮,嚇了我一跳。孩子叫得的撕心裂肺,隔著水泥天花板,能清晰的聽見孩子吼聲,「走開,-----你走呀---------」「不要來煩我--------」「我不能做事了呀,走開啊----------」這個聲音反反覆覆持續了有5分鐘之久。雖然不知道樓上人家發生了什麼,但也並不難猜。孩子或許在樓上做點自己的事,大人卻總是去妨礙他,在一邊喋喋不休的盯著吧。
  • 繪本裡的性教育——《不要隨便摸我》
    通過繪本給3—6歲孩子做性教育,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海豚出版社出版的雙語兒童自我保護繪本系列的第二本——《不要隨便摸我》(第一本 在這裡) 讀繪本 父母還要學習除了和孩子討論,帶孩子思考,我們在給孩子做性教育的時候還應該意識到:1、在生活中建立孩子和異性父母身體界限。正如阿麗莎的媽媽所說:「小背心和小短褲擋住的地方除了盡職的醫生誰都不能看,更不能摸。」「爸爸也不能!」
  • 教孩子認識身體、建立性別意識,這個年齡是最佳時期
    2 歲左右,就開始有性別區分意識。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慢慢注意到男女性別的差異,會好奇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到底有什麼不同了。這時是絕佳的幫助孩子認識身體、建立性別意識的時期。家長可以通過介紹不同身體部位的名稱,以及每個身體部位的功能,幫孩子更好地辨認身體部位。通過這一系列的認識身體過程,孩子也可以建立更加清晰完整的性別意識。繪本講解、和異性父母一起共浴,都是很好的認識異性身體的方法。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邊界意識是親子關係正向發展的關鍵
    這本質上就是對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體是孩子自己的,吃飯時本能;也不相信孩子會喜歡學習,學習室自己的事。這種越位正是跨越了孩子的個體邊界,搞錯了邏輯和方式,只想著用各種方式和孩子"鬥智鬥勇""機關算盡",而這會阻礙孩子能力的建立,也很容易激起親子間的矛盾。
  • 《熊孩子》Tony媽加入親家之爭,金鐘國媽嚴防死守
    《熊孩子》Tony媽加入親家之爭,金鐘國媽嚴防死守《我家的熊孩子》節目組讓洪真英媽媽加入媽媽團這個主意太棒了,阿姨說話溫柔還有梗,屬於氣質型美女,吐槽起兩個女兒來也是毫不嘴軟,說大女兒洪善英「往死了吃」妥妥的親媽認證。
  • 茅臺李保芳在特殊班前會上強調:包裝環節「嚴防死守」,疫情防控不...
    針對包裝車間疫情防控工作,李保芳用四個字作出強調:「嚴防死守」。他指出,從集團整個生產鏈條來看,包裝車間是人員最為集中、特別混雜的環節,除了茅臺自己的員工,還有第三方的工作人員,因此,包裝車間疫情防控必須要有過硬的措施。「包裝環節一定要嚴防死守,不能有事。一旦出現情況,個人身體遭殃、企業生產受損、社會經濟發展受阻,損失將是多方面的。」
  • 為什麼寶寶睡覺喜歡摸乳房、抱玩偶、毯子?揭秘戀物背後的原因
    就像身體科普繪本《乳房的故事》裡說的:媽媽的奶,就是寶寶的飯呀!我雖然長大了,可有時,還會想摸一摸媽媽的乳房。不高興的時候,寂寞的時候,傷心的時候,就想摸一摸。03.如何正確對待寶寶摸乳房的行為上文所說,安撫物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現象,那麼孩子依賴安撫物的行為是不是值得鼓勵呢?
  • 我該怎麼樣保護自己的孩子,遠離惡魔
    答案什麼樣的都有,垃圾堆裡、下水道裡、路邊上等等很少有父母能夠正面的去回答孩子。我們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這種類似的新聞,某某中學女學生懷孕。一對博士和碩士相結合的夫婦,可以說是非常高智商的最佳組合,但在三年的婚姻裡竟然不懂行房之事,以為拉手親吻就會懷孕,碩士女三年裡竟然還保持著處女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