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職場媽媽,我們家孩子一般在工作時間都是交給家裡人幫忙看顧,雖說有人看著,但自己總有這樣或那樣的擔憂:孩子現在是不是安全,有沒有發生意外,尤其是會不會碰到「壞叔叔」……
有人會以為這是杞人憂天,但是看多了上海書店少年撫摸5歲女童下體、小區保安抱著小女孩猥褻等這些新聞,總會讓人心驚肉跳,往不好的方面聯想。
要想避免孩子受到壞人的傷害,就必須提前教給孩子安全防範意識,教會孩子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我們可以選擇的方式很多,比如兒童安全教育課、書籍等等。
我手上這套韓國《兒童自我保護安全教育繪本:防性侵》繪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共有4冊內容,包括《我的身體很珍貴》《隨便摸我不可以》《隨便親我不可以》《碰到壞人我會大聲喊》。
每冊書都通過一個貼近生活的小故事,教孩子認識到自我身體意識的重要性,同時也教家長怎樣給孩子講解安全知識、鞏固安全要點,將安全防範和自我保護形成條件反射。
這套書是由韓國希望夢想團隊所著,這是一個專業兒童圖書作家團隊,長期與韓國生活安全協會和首爾向日葵兒童中心的專家合作,為少年兒童創作了系列自我保護安全教育繪本,深受廣大家長的認可。
接下來我們從幫助孩子建立身體邊界意識、學會對不喜歡的親密行為說「不」和父母的全然支持與信任3個方面,看看這套書是如何進行兒童安全教育普及的。
01 幫助孩子建立身體邊界意識
周末,小靜不用上幼兒園,媽媽同意她到小區門口玩具店玩會兒。在店裡小靜被毛茸茸的玩具熊吸引了,一個鄰居家的大哥哥說要買給她,然後以家裡還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誘使她到了家。
四下無人,大哥哥一把抱起小靜親她臉蛋、摸她的身體,告訴她是因為喜歡她才這樣,還威脅她不要告訴父母。小靜感覺很怪異,也很害怕,哭著回到家……
這是《我們的身體很珍貴》一書中給我們講的小故事,相信這樣的事情並不陌生,孩子和認識的鄰居一起玩,家長普遍不會放在心上。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得提前防範心懷歹意的陌生人或是熟人,才能夠保護好幼小的孩子。
這種以貼近生活的故事為媒介的方式,讓孩子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書中小朋友的情緒,學習他們的處理方法,從而幫助孩子建立邊界意識,會讓孩子更好地保護自己。
當孩子上幼兒園後,就開始意識到男女身體的差異,他們會問我們為什麼男孩有小雞雞而女孩沒有諸如此類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需要做的是,提前帶孩子學習和認識到男女生理的差異,告訴孩子:「我的身體很珍貴,別人不能隨便摸,同時也不要隨便摸別人。」
02 學會對不喜歡的親密行為說「不」
孩子都是喜歡抱抱和親親的,這種對於肌膚接觸的饑渴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和父母的親密肌膚接觸會讓他們產生安全感、愉悅感,當然,這僅限於和父母等親密養育者的身體接觸。
在《不可以隨便摸我》和《不可以隨便親我》中,我們能教會孩子親密接觸的界限在哪兒,對不喜歡的親密行為要大膽說「不」。
東方的文化習慣並不是見面就親吻和擁抱,所以即便是幼兒園最好的小夥伴,也不一定喜歡被抱抱和親親,我們可以讓孩子換位思考,讓孩子自己感受被別人強迫擁抱和親吻的滋味,問問是否喜歡。
比如抱孩子出門,遇到自己的朋友,當朋友很開心地想要抱一下或親一下孩子時,如果他們抗拒,千萬不要強迫孩子接受這種不舒服的身體接觸。允許他們說「不」,對這些不喜歡的身體接觸表達拒絕,才能夠讓孩子學會成長。
讓孩子體驗好的正面接觸,區分壞的負面接觸,如爸爸媽媽的親吻和抱抱是可以的,而他人的親密接觸自己不喜歡要大聲說「不」,他們完全可以拒絕。
03 給予孩子全然的支持與信任
作為父母,我們在照顧他們吃喝拉撒的同時,也要做到隨時掌握孩子的行程,養成良好的家庭溝通氛圍,注意觀察孩子的異常舉動。
還是拿小靜遇到的事為例,小靜哭著回到家後,媽媽很擔心,耐心詢問了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並告訴孩子「不要擔心,爸爸媽媽可以聽你說任何事」「這件事不是你的錯,以後媽媽會更好地保護你」等等。
這樣的承諾讓孩子敞開心扉,放下焦慮,同時也更利於接下來教孩子如何去保護自己。
然後藉機給孩子講兒童安全知識,比如沒有問過爸爸媽媽,不可以跟任何人單獨行動;察覺到不對勁時,要儘快往人多的地方去;面對不好的行為要大喊「討厭」「放開我」等等。
而當孩子受到傷害後,不要忙著責備孩子,因為責備會讓孩子陷入自己懷疑,認為受到傷害是自己的錯,自己是個壞孩子等等,孩子會更加不安和難過。
所以,父母要給予孩子全然的信任與支持,讓孩子在受到任何傷害和委屈時,都要首先和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會是他們的堅強後盾。
結語:
《兒童自我保護安全教育繪本:防性侵》這套書每一冊都是以「給父母的話」開始,講述貼近生活的危險小故事,再輔以「兒童安全守則」和給孩子玩的「安全知識小遊戲」,讓孩子反覆強化這些兒童自我保護安全教育知識,形成下意識的身體條件反射,遇到危險能夠及時應對,能夠更好地避免各種意外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