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骨科良藥之秦艽

2020-12-25 尋醫問藥

 秦艽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莖秦艽或小秦艽的根,主產於甘肅、山西、陝西、四川等地,歷代以「出秦中,以根作羅紋交糾者」為佳。

 

 秦艽性平,味苦、辛,入胃、肝、膽經,有祛風溼、舒筋絡、退虛熱、清溼熱之功,為治風溼痺痛、筋脈拘攣的通用藥,歷代醫家對此論述頗多,如《神農本草經》曰:「主寒熱邪氣,寒溼風痺,肢節痛,下水,利小便。」《名醫別錄》曰:「療風,無問新久,通身攣急。」

 

 平樂郭氏正骨已有200多年的發展歷史,其治療骨傷科疾病的特點是「三原則、四方法」,即整體辨證、筋骨並重、內外兼治三原則,治傷手法、固定方法、藥物療法、功能療法四方法。對於藥物療法,平樂郭氏正骨提出了「整體辨證,內外兼顧」的用藥原則,有「內湯液而外膏丹」之說。其用藥的靈活性可以由秦艽而窺之。

 

 如方用黃芪30g、當歸10g、枳殼10g、秦艽12g、川芎6g、陳皮15g、羌活10g、桂枝6g、威靈仙10g、鉤藤10g、白芷5g、甘草3g,用以調理氣血、解痙和氣,主治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腕關節勞損經久不愈、腕關節疼痛或痛及手指等症,用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其中若胃納不佳者加佛手,痛至手指者加桑枝、細辛,熱盛者去桂枝、加黃芩。

 

 秦艽不僅可以內服,平樂郭氏正骨還將其用於外洗方中。如對於下肢骨折、脫臼、損傷後筋絡攣縮、關節強直酸痛不止等症,方用伸筋草30g、透骨草30g、五加皮15g、海桐皮15g、三稜15g、莪朮15g、秦艽15g、蘇木30g、紅花15g、木瓜15g、牛膝15g,以通經活絡、祛風除溼。熬水外洗,每日2~3次,每劑洗1~2天。

相關焦點

  • 沿著神農氏的足跡之秦艽
    案《說文》云:(上艹下卉)草之相(上艹下丩)者,玉篇作(上艹下丩),居包切。雲秦艽,藥艽同。蕭炳云:本經名秦瓜,然則今本經名,亦有《名醫》改之者。秦艽,味苦、辛,氣平、微溫,可升可降,陰中陽也,無毒。入大腸之經,養血榮筋,通利四肢,能止諸痛,通便利水,散黃疸。又止頭風,解酒毒,療腸風下血。但小有補血,終非君藥。
  • 【中藥學堂】秦艽
    來源本品為龍膽科植物秦艽、 麻花秦艽 、粗莖秦艽或小秦艽的乾燥根。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秦艽」和「麻花艽」,後一種習稱「小秦艽」。相關名秦艽、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酒秦艽、秦仇、秦爪、秦糾、秦膠、左扭、左擰、左擰根。
  • 秦艽,不能低估它,除了祛風溼,還有治溼疹、中風、牙痛的作用
    經常看我寫的科普文章的人知道,我常說如果治療風溼熱痛,可以加用防己、秦艽、薏苡仁。這是因為他們能祛風溼、並且是祛的是熱痺。以前老是把秦艽這個「艽」字讀錯,總是讀半邊,讀成「jiu」,其實是要讀成「jiao」的,第一聲。
  • 秦艽 - 秦艽_藥品諮詢_尋醫問藥_xywy.com
    秦    艽     秦艽扭曲圓錐形,    黃褐顏色雞腿身,    紋理特異味極苦,    祛風除溼退骨蒸。    [來源]  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pall.麻花秦艽G.stxaminea Maxim.或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根。
  • 每日一味中藥:秦艽
    中藥秦艽是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等的根。中醫認為秦艽有祛風溼,止痺痛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大秦艽湯、秦艽鱉甲散(湯)等別名:西秦艽,川秦艽,山秦艽,大秦艽,左秦艽,炒秦艽。來源產地:中藥秦艽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莖秦艽或小秦艽的根。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秦艽」和」麻花艽「,後一種習稱」小秦艽「。主產陝西、甘肅、內蒙古、山西、四川等地。
  • 秦艽(jiao)是一種怎樣的植物
    一,秦艽的植物學特點1,名稱和分類地位秦艽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本草綱目》;別名在《本草綱目》中還記載為秦爪、秦膠;在《中國北部植物圖志》中記載為大葉龍膽;還有大葉秦艽、蘿蔔艽、左秦艽、西秦艽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龍膽科龍膽屬秦艽組植物。
  • 好好背方歌062|秦艽鱉甲散
    青蒿鱉甲湯方歌:青蒿鱉甲知地丹,熱伏陰分仔細看,夜熱早涼無汗出,養陰透熱服之安。秦艽鱉甲散秦艽鱉甲治風勞,地骨柴胡及青蒿,當歸知母烏梅合,清熱除蒸養血好。【方歌講解】秦艽鱉甲散方歌的前三句在講藥物組成。第四句在講秦艽鱉甲散的功效:滋陰養血,清熱除蒸。
  • 秦艽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秦艽高效栽培關鍵技術陳玉霞秦艽是我國的傳統常用中藥材,以乾燥根入藥,有祛風溼、解熱利尿、和血舒筋等功能,是解熱活血的常用中藥材,主要用於風溼痺痛、筋脈拘攣、黃疸、痰熱咳嗽和小兒疳熱等症。秦艽是很多中成藥的主要原料,特別是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秦艽的新用途、新療效將會不斷地被挖掘和發現。1 生長習性秦艽適宜於冷涼潮溼的氣候,忌強光、怕積水、耐寒耐瘠薄,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格,主要以土質疏鬆、肥沃的腐殖土、砂質壤土為最好,其他土壤次之。
  • 產新追蹤:雲南家種秦艽產新 價格下滑近三成
    縱觀雲南家種秦艽近10年來歷史價格圖可以看出:秦艽最低價位主要集中在2015-2016年,且受低迷行情的影響,2016年秦艽產新產區多數農戶都在採挖收益不錯的其他藥材,導致秦艽產出量比較少
  • 香菜:人之良藥?還是我之砒霜?
    對於不吃香菜的人來說,香菜就是人之良藥,我之砒霜。到外面餐館吃飯,第一件事必是囑咐老闆:不要放香菜。點外面,必須備註:不要放香菜!不要放香菜!不要放香菜!重要的是說三遍。總之,這頓飯有我就沒香菜,有香菜就沒我。那作為一種普通的食物,為什麼人們的喜好如此天差地別呢?
  • 一味常用的「除溼」良藥,能「通瀉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溼」
    中醫裡有常用「除溼」良藥,服之能「通瀉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溼」,可謂是利水除溼之佳品,此物名曰「澤瀉」。古語有云:去水者曰瀉,而此物服之如瀉澤中之水,故名「澤瀉」。觀其名而思其意,澤瀉之名可謂一語中的。
  • 每日英語:忍耐是良藥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英語:忍耐是良藥 2013-02-16 16:05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一味安神良藥,李時珍稱其服之能「益智慧、寧心神、利九竅」
    今天就和朋友們介紹一味非常好的安神良藥---遠志。早在《神農本草經》之中,遠志便已經被醫者視為是『上品』安神良藥。明代的中醫大家李時珍在介紹遠志的時間則說,此物「益智強志,故有遠志之名」,服之更是有「益智慧、寧心神、利九竅」等良效。
  • 一味止咳化痰的良藥,能入肺降氣,新久咳嗽,皆可用之
    在眾多的中藥裡面,就有一味止咳化痰的良藥,而且它的名字也特別的具有意境---紫菀。中藥紫菀來源於植物紫菀的乾燥根莖,在北方地區相對來說還是很常見的。由於紫菀屬於菊科植物,自然和菊花有幾分相似之處,而且它的花瓣偏淡藍紫色,經常一叢叢的生長旺盛,因此古人為其取名「紫菀」。紫菀自古以來就被醫家視為止咳化痰的良藥。
  • 鄆城:「七味良藥」度「雙節」
    中秋節、國慶節臨近,山東省鄆城縣檢察院未雨綢繆,預防在先,為全院116名幹警開出了「七味良藥」。     用知識的「良藥」淨化全院幹警思想,組織開展廉政準則知識競答活動,學習中紀委和最高檢加強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增強法治意識,提高拒腐防變能力;用檢查的「良藥」促進行為自律,結合風險崗位廉能管理工作,組織各科室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把好廉潔關;用文化的「良藥」豐富幹警節日生活,舉辦廉潔從檢書法展覽,觀看電影《忠誠與背叛》,組織「中秋廉潔杯」籃球比賽;用提醒的「良藥」送關心祝福,
  • 民間良藥:「松針」的妙用!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每一個人都與中醫藥有很深的接觸,可惜的是現在很多人並不懂得中醫藥文化,更不用去說識別各種中醫良藥。 今天就和朋友們分享一味常被人們忽略的良藥,說起它的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此藥正是「松針」。
  • 有1味被人忽略的良藥,服之可分清去濁
    而在諸多的中醫良藥裡面其實就有一味被人們經常忽略的良藥,卻有通利水道、分清去濁的妙用,對於小便混濁不清這種情況,往往服之皆可見效。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味中藥也是非常陌生的,它的名字叫做「萆薢」(bi xie),也算屬於一種生僻字。但是萆薢入藥對於小便混濁不清之症,卻有著極好的緩解效果。
  • 它在田野隨處可見,卻是治療黃疸肝炎的良藥
    清代醫家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曾提到:「精關之間,必有有形敗精凝阻其間……先議通腐一法,考古方通淋通瘀,用虎杖湯,今世無識此藥,每以杜牛膝代之。」虎杖是蓼科多年生植物虎杖的根莖及根。生長在山谷、溪旁或岸邊。主要產於江蘇、江西、山東等地。於春、秋兩季採收,鮮用或曬乾。以根條粗壯、內心不枯朽者為佳。
  • 格局——治癒學生焦慮的良藥
    格局——治癒學生焦慮的良藥格局,是一個人的境界,眼界和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它決定了一個人的思想高度,生命寬度和人生厚度,以大格局為藥,絕對是治療好學生焦慮的一劑良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他們理想遠大,志在天下,不會與燕雀之人為伍,更不會為一己之利而焦慮。相反,只有那些不在乎國家民族,只在乎一己之私利的人才可能常常為自己焦慮。這種乞丐式的焦慮只有以「提升格局」為良藥,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理想和境界,方可治癒自私之焦慮。
  • 一味不被人熟知的良藥,「除一身之溼消水腫,軟內外硬結散癭瘤」
    海鮮如今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但是很多人只知道海鮮好吃,卻不知其實還有很多中醫良藥也源自於這些海鮮之中。今天就在這裡和朋友們分享一味源自於人們常吃的海鮮,卻又不被人熟知的良藥---海蛤殼。1、海蛤殼可以化肺中之痰而止咳喘。海蛤殼源於大海,自然天生帶有一種鹹寒之性,而其寒性入肺經有散鬱熱之效,鹹味有各種軟堅散結之力,對於肺中之痰凝亦有很好的化解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