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教具操作N遍,蒙臺梭利幼兒園的孩子為何喜歡重複工作?

2020-09-17 每日蒙臺梭利



細心的父母們會發現,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特別喜歡做一些重複性動作


比如來來回回上下臺階,積木堆好了就推到,然後再堆。


看起來似乎都是很簡單的動作,孩子就是喜歡翻來覆去的重複,在這背後究竟隱藏什麼樣的秘密,孩子為何喜歡重複性的工作?


著名幼兒教育專家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曾說,重複動作是因為兒童內在勢不可擋的能量所引發的自然現象。


這是事實,我們必須尊重此法則,幫助他,並給予必要的引導,讓兒童自己成長。



蒙臺梭利博士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中寫道:


當我們發現孩子經常專注地重複一項活動,不受外界幹擾,而且當兒童每一次經歷這種體驗之後,他們整個人就很開心充滿活力


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練習,在這樣做的時候並沒有外在的目的,而是出於一種內在的需要


工作42遍的故事



蒙臺梭利博士在其著作《蒙臺梭利早期教育之道》書中曾提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大約3歲的小女孩不停地把一系列的圓柱體放進孔中,然後又從孔中取出。這些圓柱體的大小不同,正好與木板上大小不一的孔相對應。


蒙臺梭利驚訝地看到,那麼年幼的兒童能如此聚精會神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這項練習。她決定要看看她專心到何種程度。


蒙臺梭利讓另一位教師繼續帶其他兒童唱歌或者走動,但這絲毫也沒有幹擾到小女孩的工作。


然後,蒙臺梭利輕輕地抬起小女孩正在坐的椅子(小女孩坐在上面),準備把椅子放在桌子上。


當蒙臺梭利抬起小椅子時,小女孩一把抓起正在操作的圓柱體,放在自己的膝蓋上繼續她的工作。


這時蒙臺梭利開始計數,她重複這項練習42遍,然後才停下來,仿佛剛從夢中醒來並且愉快地微笑著。


她的眼睛炯炯有神並環顧四周。她似乎還注意到蒙臺梭利的各種花招。


蒙臺梭利博士寫道「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被某個物品抓住,他會專注地不斷重複練習。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讓孩子建立起來的道德準則,在精神安穩/安全中的心靈傳遞的狀態下,來獲得心靈的滿足」。


兒童長久地沉浸其中,這種「長久地沉浸」不但讓兒童感到愉悅,更讓其學會如何集中自己的精力。


經過數次類似的活動,兒童得以能夠控制自己的精神,獲得專注性


重複從量變到質變



蒙臺梭利博士說:「完美的秘訣在於重複練習。」


如果孩子已經進入專心的工作狀態,成人就應該鼓勵他繼續操作,以延長他的工作周期,在不斷的反覆操作中,提高孩子的專心和耐力。


一個兒童未來生命發展的精準度與其專心和耐力的程度成正比。


重複練習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在蒙臺梭利幼兒園,幼兒在操作教具時不斷重複,不僅增強了專注力,提高了秩序感及動手能力,而且這是一個內在生命力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從表面看,好像孩子一直在重複操作一種教具,連續幾十次甚至幾天操作同一樣教具,成人會覺得簡單、枯燥,不可思議,但是孩子卻不厭其煩,樂在其中。


蒙臺梭利指出:反覆練習能夠完善孩子的心理感覺過程,這是孩子的「智力體操」。


通過重複孩子會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分類,然後舉一反三。對於一些新認識的事物孩子會感到很新奇,於是就想一遍一遍的進行探索。


尤其是正在經歷語言或者動作敏感期的孩子,他們會不斷重複說或者做新學到的動作和詞彙。這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專注力的養成



當孩子反覆不停地操作同一件事時,便能夠進入「專注」的境界裡。


蒙臺梭利發現「專注」與「反覆進行」之間的關聯性。同時她產生另一個疑問:「在什麼條件下會反覆進行呢?


她進而更深入的觀察。最後,她發現當孩子只要是「自己來選擇」時,就會有「反覆進行」的現象。「自己自由地選擇」是出發點,自由選擇和反覆進行有著密切的關聯性。


自由選擇→反覆進行→專注→懷著充實感及成就感地結束活動。


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及反覆的機會,並依孩子的要求,讓他們可以多次的反覆操作,尊重孩子的自由選擇並給予適當的引導,常助孩子建立成功的經驗,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專注力。


在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會引起兒童興趣的環境中,兒童會有目的地、自由地與環境相互作用,同時產生自己的想法。


因此蒙臺梭利博士曾經表示,她的教育方式也可以稱為「環境教育」。


蒙臺梭利有準備的環境中,教室裡安靜而不失活潑,有很大的活動空間,根據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劃分區域。


教具按照固定的順序擺放在多層架上,從最簡單逐漸到最複雜,很有秩序,便於孩子使用,孩子可以在固定的地方從上百種教具中找到需要的教具。


蒙臺梭利教育環境,能夠很好的滿足幼兒階段孩子喜歡探索、動手操作、模仿的特性,因此只有滿足了幼兒的真正需要,才有機會打開幼兒專注的大門。


每日蒙臺梭利

相關焦點

  • 蒙臺梭利幼兒園的孩子為何喜歡重複工作?美嬰教育
    看起來似乎都是很簡單的動作,孩子就是喜歡翻來覆去的重複,在這背後究竟隱藏什麼樣的秘密,孩子為何喜歡重複性的工作?如果孩子已經進入專心的工作狀態,成人就應該鼓勵他繼續操作,以延長他的工作周期,在不斷的反覆操作中,提高孩子的專心和耐力。一個兒童未來生命發展的精準度與其專心和耐力的程度成正比。
  • 孩子都喜歡玩具,為何蒙臺梭利幼兒園孩子卻喜歡工作
    >在蒙臺梭利幼兒園教室中,他們的教室被劃分為日常生活區、感官區、數學區、語言區、科學探索區。這些區域的劃分,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掌握各種生活技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發展出專注力和獨立性。蒙臺梭利教育法中,將兒童使用蒙臺梭利教具的活動稱之為「工作」。蒙臺梭利博士對兒童的工作是這樣定義的:兒童只有通過環境獲取經驗才能得到完全發展,這種經驗的獲取過程就稱為工作。
  • 孩子為何都喜歡神奇的蒙臺梭利教具?為何玩具替代不了教具?
    玩具」描述為「工作」。這是市面上玩具所不具備的功能,蒙臺梭利教具的設計,其目標就是讓孩子通過「工作」,實現自我發展。那麼,蒙臺梭利教具是如何讓孩子實現自我發展的呢?蒙臺梭利教具有一個特色,那便是孤立性。該如何理解孤立性呢?
  • 蒙臺梭利教室裡「玩具」成了「教具」,「玩玩具」成了做工作
    這是市面上玩具所不具備的功能,蒙臺梭利教具的設計,其目標就是讓孩子通過「工作」,實現自我發展。在蒙臺梭利教育中,「工作」、「教具」是都帶有明顯的訓練目的,不等同於玩具。蒙臺梭利博士在設計蒙臺梭利教具的時候,將各種能夠激發兒童內在生命力發展的刺激點蘊含在教具之中。
  • 蒙臺梭利教室裡「玩具」成了「教具」,「玩玩具」成了「做工作」
    這是市面上玩具所不具備的功能,蒙臺梭利教具的設計,其目標就是讓孩子通過「工作」,實現自我發展。在蒙臺梭利教育中,「工作」、「教具」是都帶有明顯的訓練目的,不等同於玩具。蒙臺梭利博士在設計蒙臺梭利教具的時候,將各種能夠激發兒童內在生命力發展的刺激點蘊含在教具之中。
  • 蒙臺梭利幼兒園,孩子教具操作出現錯誤,老師為什麼不幫助孩子?
    而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遭遇的失敗、經受的挫折和多走的彎路。在蒙臺梭利幼兒園,我們甚至鼓勵孩子犯錯,而老師竟然「不幫助」孩子,這是為何呢?這樣,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這個特性而發現自己哪一步操作錯了。錯誤控制這一特性,並不是注重讓孩子改正錯誤,而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蒙臺梭利博士指出,錯誤控制是一種最高程度的智力活動,它將引導兒童正確地使用教具,並能讓兒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 當孩子對蒙臺梭利工作不感興趣,如何尋找蒙氏教具新的興趣點?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就如同找到了開啟寶庫的金鑰匙。無論在哪個階段,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等均是如此,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就能讓孩子長久保持學習的動力。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更是如此,喜歡新事物、新玩具、新玩伴,孩子們總是對自己未知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心。
  • 蒙臺梭利幼兒園,為何允許孩子使用剪刀和玻璃容器?
    家長眼中這些易碎、危險的真實材料,為何會在蒙臺梭利幼兒園大受歡迎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蒙臺梭利教育環境中,為什麼喜歡用真實、易碎的物品作為教具?剪刀、切刀、玻璃瓶等等,這些易碎物品更是按照兒童的使用尺寸而定做,符合相應階段兒童的操作使用。那麼,為何要使用這些看起來易碎、危險的教具材料呢?
  • 即將開學,要不要送孩子去蒙臺梭利幼兒園?蒙臺梭利幼兒園學什麼
    孩子通過自我重複操作蒙氏教具,建構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養成秩序、專注、獨立等眾多優秀品質。所有標準的蒙臺梭利幼兒園,都會讓孩子在工作的時候,堅持3小時無間斷的原則。孩子只有在足夠的時間(完整的三個小時工作時間),才能進入高度專注的狀態。所以,三個小時無間斷工作時間,對於蒙氏幼兒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為何說蒙臺梭利教育,是不教的教育?
    因為兒童的內在生命必須通過「工作」的導引,才能成長、發展。因此,在蒙臺梭利幼兒園有著大量豐富的教具,在這裡你也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孩子們喜歡重複操作手中的教具。兒童被教室裡的教具所吸引,自由地選擇進行練習,表面上看,教具只是一個簡單地刺激點,吸引孩子動手操作。但其實孩子通過教具操作的練習,其目的在於滿足他潛意識中對精確的真正需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說「工作」有助於兒童成長的內在原因。
  • 為何玩具替代不了蒙臺梭利教具?教具與玩具有什麼不同?
    幼兒園,我們常把孩子們手中的「玩具」稱之為「教具」,孩子們玩「玩具」描述為「工作」。這是市面上玩具所不具備的功能,蒙臺梭利教具的設計,其目標就是讓孩子通過「工作」,實現自我發展。那麼,蒙臺梭利教具是如何讓孩子實現自我發展的呢?蒙臺梭利教具有一個特色,那便是孤立性。該如何理解孤立性呢?
  • 為什麼不該讓孩子錯過蒙臺梭利教育?如何鑑別真假蒙臺梭利?
    孩子成長的黃金前6年,不要錯過蒙臺梭利教育法,錯過了遺憾終生。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何孩子生命重要的前6年,不能錯過蒙臺梭利教育。在蒙氏教室裡,有豐富多彩的教具,它們都是根據兒童成長發展敏感期,所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玩具」。孩子通過自我重複操作蒙氏教具創新建構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訓練。
  • 蒙臺梭利教學中,孩子教具操作錯誤,為什麼不幫助孩子?美嬰教育
    而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遭遇的失敗、經受的挫折和多走的彎路。在蒙臺梭利幼兒園,我們甚至鼓勵孩子犯錯,而老師竟然「不幫助」孩子,這是為何呢?蒙氏教具,在蒙臺梭利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實施蒙臺梭利教學的基本保障。
  • 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蒙臺梭利教育四個方法值得學習
    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被某個物品抓住,他就會專注地不斷重複練習。當孩子反覆不停地操作同一件事時,便能夠進入「專注」的境界裡。蒙臺梭利教育是如何保護幼兒的專注力的呢?在蒙臺梭利的教學中,作為一名合格的蒙氏教師,她是不會輕易打斷孩子工作的。
  • 蒙臺梭利幼兒園孩子的創造力,竟然是這樣「玩」出來的?
    比如小桌子、玻璃水杯、剪刀、盤子等,都是依據孩子的使用尺寸而定做的,在這樣的現實環境中,會加強孩子對事物的認知。蒙氏教具的奧妙在於重複練習,只有兒童重複地練習使用教具,才能實現真正地成長,進而促進他們的心智發展。兒童心智發展之後,才能激發其內在天賦本能-創造力的發展。
  • 孩子的專注力如何培養?蒙臺梭利教育四個方法值得學習 美嬰教育
    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練習,在這樣做的時候並沒有外在的目的,而是出於一種內在的需要。簡而言之,專注力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被某個物品抓住,他就會專注地不斷重複練習。當孩子反覆不停地操作同一件事時,便能夠進入「專注」的境界裡。
  • 開學第一課,獻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莫過於接受蒙臺梭利教育
    」那麼,蒙臺梭利教育是如何在孩子幼兒時期,播下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呢?生活習慣,無非就是一日生活當中,我們常見的,諸如:飲食生活、運動工作、休息睡眠等有規律的進行。蒙氏日常生活領域,最能體現出能夠幫助剛入幼兒園的孩子養成好習慣。
  •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蒙臺梭利教育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讓孩子在「工作」掌握這些生活技能,幫助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比如剪紙工作,能夠發展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拉鏈衣飾框工作,鍛鍊孩子手部肌肉,獨立穿衣,自信處理衣服拉鏈的能力。蒙氏日常生活區教具,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物品,大小尺寸經過特殊處理進行定做,非常適合孩子的操作。
  • 蒙臺梭利教育為何越學越上癮,你入道了嗎?
    這是為何呢?走線的意義,為何會有走線活動(點擊閱讀)。二、教具示範操作蒙臺梭利教學中,老師的示範操作,常常採用三階段教學法。孩子在蒙氏幼兒園有選擇工作的自由,但這種選擇必須基於適合於其自身年齡發展階段。
  • 為何說蒙臺梭利感官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幾種常見的蒙臺梭利感官教具操作方法。:A、取工作毯,雙手握住紅棒逐一取出散放在工作毯上。C、打亂順序,讓幼兒自己操作教具。D、老師說「拿最上面的紅棒」,然後雙手握住紅棒收到工作柜上。2、適合年齡:3~3.5歲3、錯誤控制:孩子自身的視覺分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