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教育,在蒙臺梭利教育體系中佔據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幼兒探索神奇的蒙氏教育的開端,又為數學教育打下了基礎。
蒙臺梭利博士認為兒童是感官的探索者,這個探索活動的高峰期是0~6歲。
作為成人,我們必須抓住兒童成長的敏感期,為兒童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
感官教育為何很重要 ?
感官,簡而言之就是我們感受外部事物的感覺器官,最直觀的體現則是我們的五感——視、嗅、聽、味、觸。
蒙臺梭利感官教育就是依據我們的五感而設立的,在蒙氏感官領域主要分為:視、聽、嗅、味、觸五個部分,並且通過真實的教具來感受不同的世界。
我們知道,孩子剛出生的兩三年,是通過感官認識周圍的環境,藉由吸收性心智,全盤接納,內化成自己的認知,發展自己的心智。
可以說,感官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重中之重。
正如蒙臺梭利博士所說的,我聽了就忘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孩子通過感官的探索來認識世界,感官教育,是蒙臺梭利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核心。
感官教育教什麼 ?
在蒙臺梭利教學中,感官教育包括視覺教育、觸覺教育、味覺教育、聽覺教育及嗅覺教育。
感官教育的獨特之處在於將孩子的各種感覺進行分離。
以純粹的感官刺激訓練幼兒的感官,強化感官體驗,幫助幼兒建立秩序、專注等能力,同時也為幼兒學好數學打下基礎。
視覺練習
在於幫助幼兒鑑別大小、高低、粗細、長短、形狀、顏色及不同的幾何形體。
比如插座圓柱體的高低排序、粉紅塔的大小之分、紅棒的長短之別等等,讓孩子通過感官的實物來了解各種概念。
觸覺練習
幫助幼兒辨別物體是光滑還是粗糙,辨別物體的輕重、大小、厚薄。
比如重量板、溫覺板、溫覺板教具的操作。
聽覺訓練
幫助幼兒區分聲音的差別,培養初步的審美和鑑賞能力。
比如聽筒、寂靜遊戲等語言區的活動都是訓練幼兒聽覺能力。
嗅覺和味覺訓練
幫助幼兒提高嗅覺和味覺的靈敏度。
比如嗅覺瓶、味覺瓶等教具。
配對、分類、排序,奠定數學基礎
在感官教育中,孩子們操作感官教具,通常是對教具進行配對、分類、排序練習。
在練習的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歸納能力,也間接為數學教育的學習打下基礎。
配對練習
什麼是配對呢?就是指通過視覺觀察,通過操作使教具成對或相互對應。
比如色板的顏色配對,培養孩子辨別顏色的能力。這是簡單地進行配對與歸類,後續延伸的操作,比如將色板拼成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為將來學習數學打下基礎。
分類練習
分類就是將具有同一屬性的物體劃歸一類,比如大小、顏色、形狀等。
比如感官區的二項式、三項式,幼兒按照教具的顏色先進行分類。
可以說三項式教具最能體現出,感官教具的練習是為將來學習數學打下基礎。
(a+b+c)³=?這個數學公式,或許孩子現在不夠理解,通過教具的練習,早已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印記,等到老師教授這個公式的時候,孩子便會豁然開朗。
排序練習
排序最好理解,就是使教具按照高低、層次逐一排成列或行。
比如長棒,幼兒可以按照長棒的長短進行排序,在練習中幼兒也會發現,兩根長棒擺在一起和另外一根一樣長。
等於號的概念,在幼兒的練習及延伸操作中,就能輕易理解。
配對、分類和排序的操作練習,可協助幼兒提高對數學概念的認識,鍛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常見感官教具操作展示
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幾種常見的蒙臺梭利感官教具操作方法。
長紅棒
1、基本操作:
A、取工作毯,雙手握住紅棒逐一取出散放在工作毯上。
B、取最長的紅棒放工作毯最上方,二指從左到右觸摸紅棒的長度,再取第二長的,教師說「左面要對齊」,放在最長紅棒的下面,以此類推。
B、來判斷長短,像插座圓柱體組、粉紅塔等的教學目的是分辨大小,高矮等,但是不是只有圓柱體或者正方體才有大小、高矮之分,所以不需要加入觸摸。
C、打亂順序,讓幼兒自己操作教具。
D、老師說「拿最上面的紅棒」,然後雙手握住紅棒收到工作柜上。
2、適合年齡:
3~3.5歲
3、錯誤控制:
孩子自身的視覺分辨能力。
4、目的:
直接目的:對長短的分辨能力,對長短的記憶力建立。
間接目的:預備孩子的數學性心智,完善孩子自主動作的發展。
嗅覺瓶
1、基本操作:
A、和聽覺筒一樣的擺放位置,豎放兩排。
B、打開紅色的瓶子,用手扇氣味到鼻子處,老師演示一個讓孩子操作一個。直到完成所有紅色的嗅覺瓶。
C、老師說「綠色的和紅色的一樣,我們倆找找一樣的」用點頭、搖頭的方式來進行配對。固定紅色的嗅覺瓶,找匹配的綠色的嗅覺瓶。
D、找到相同氣味的以後,讓孩子嗅,放在兩盒中間。
E、老師打亂順序,讓孩子操作。
2、適合年齡:
3.5~4歲
3、錯誤控制:
孩子自身的嗅覺能力
4、目的:
直接目的:嗅覺的完善。
注意事項:瓶蓋不可以呼喚。
溫覺板
1、基本操作:
A、老師將每種材質的板取出一塊,疊放在左邊。
B、取出其中的鋼片,握拳用內手腕處感知溫度。再請小朋友感知,之後放在正前方。
C、依此方法將所有的板塊在正前方橫排。
D、取出眼罩,告訴孩子,盒子裡還有一套跟這個是一樣的。
E、取出剩下的一組,在左邊疊放「老師要戴上眼罩給它配對。」
F、一一用手腕處試出後放在示範組的上方。
2、適合年齡:
3.5~4歲
3、錯誤控制:
教具本身
4、目的:
加深孩子的觸覺,感官完善。
聽覺筒
1、基本操作:
A、取出聽覺筒,同一顏色的放在同一盒的下方。
B、老師左手握住桶身聽一遍,放到桌子上,再用右手聽一遍,逐一演示紅色的聽覺筒,聽一個讓孩子試一個。
C、老師說「藍色的和紅色的一樣,我們倆找找一樣的」用點頭、搖頭的方式來進行配對。固定紅色的聽覺筒,找匹配的藍色的聽覺筒,(藍色聽覺筒要保持一豎線排放)。
D、找到一樣聲音的以後,讓孩子聽,放在兩盒中間。
E、老師打亂順序,讓孩子操作。
2、適合年齡:
3.5~4歲
3、錯誤控制:
孩子自身的聽覺分辨能力,
4、目的:
完善孩子的聽覺。
觸覺板
1、基本操作:
A、「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新的教具,請你幫老師把觸覺板1放到桌子上。」
B、老師拿第一塊板手指觸摸光滑處,重複3-4遍,邊觸摸邊說「光滑」。
C、再觸摸粗糙處,重複3-4遍,邊觸摸邊說「粗糙」。
D、讓孩子獨立操作。
E、拿第二塊板,用手交替觸摸光滑和粗糙的位置,並配上語言。
F、讓孩子操作。
G、拿第三塊板,只觸摸粗糙的部分(從比較粗糙到最粗糙),無語言,讓孩子操作。
2、適合年齡:
3歲半
3、錯誤控制:
教具本身
4、目的:
孩子觸覺的完善;幫助孩子控制手腕的控制。
不論是在家庭中,還是在幼兒園,教師或成人都應該把感官訓練當做首要項目。
在孩子不斷地動手操作過程中,使幼兒的視、聽、嗅、味、觸覺都能得到更好地發展。
每日蒙臺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