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蒙臺梭利感官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美嬰教育

2020-11-07 美嬰國際教育

感官教育,在蒙臺梭利教育體系中佔據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幼兒探索神奇的蒙氏教育的開端,又為數學教育打下了基礎。

蒙臺梭利博士認為兒童是感官的探索者,這個探索活動的高峰期是0~6歲。

作為成人,我們必須抓住兒童成長的敏感期,為兒童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

感官教育為何很重要 ?

感官,簡而言之就是我們感受外部事物的感覺器官,最直觀的體現則是我們的五感——視、嗅、聽、味、觸。

蒙臺梭利感官教育就是依據我們的五感而設立的,在蒙氏感官領域主要分為:視、聽、嗅、味、觸五個部分,並且通過真實的教具來感受不同的世界。

我們知道,孩子剛出生的兩三年,是通過感官認識周圍的環境,藉由吸收性心智,全盤接納,內化成自己的認知,發展自己的心智。

可以說,感官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重中之重。

正如蒙臺梭利博士所說的,我聽了就忘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孩子通過感官的探索來認識世界,感官教育,是蒙臺梭利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核心。

感官教育教什麼 ?

在蒙臺梭利教學中,感官教育包括視覺教育、觸覺教育、味覺教育、聽覺教育及嗅覺教育。

感官教育的獨特之處在於將孩子的各種感覺進行分離。

以純粹的感官刺激訓練幼兒的感官,強化感官體驗,幫助幼兒建立秩序、專注等能力,同時也為幼兒學好數學打下基礎。

視覺練習

在於幫助幼兒鑑別大小、高低、粗細、長短、形狀、顏色及不同的幾何形體。

比如插座圓柱體的高低排序、粉紅塔的大小之分、紅棒的長短之別等等,讓孩子通過感官的實物來了解各種概念。

觸覺練習

幫助幼兒辨別物體是光滑還是粗糙,辨別物體的輕重、大小、厚薄。

比如重量板、溫覺板、溫覺板教具的操作。

聽覺訓練

幫助幼兒區分聲音的差別,培養初步的審美和鑑賞能力。

比如聽筒、寂靜遊戲等語言區的活動都是訓練幼兒聽覺能力。

嗅覺和味覺訓練

幫助幼兒提高嗅覺和味覺的靈敏度。

比如嗅覺瓶、味覺瓶等教具。

配對、分類、排序,奠定數學基礎

在感官教育中,孩子們操作感官教具,通常是對教具進行配對、分類、排序練習。

在練習的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歸納能力,也間接為數學教育的學習打下基礎。

配對練習

什麼是配對呢?就是指通過視覺觀察,通過操作使教具成對或相互對應。

比如色板的顏色配對,培養孩子辨別顏色的能力。這是簡單地進行配對與歸類,後續延伸的操作,比如將色板拼成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為將來學習數學打下基礎。

分類練習

分類就是將具有同一屬性的物體劃歸一類,比如大小、顏色、形狀等。

比如感官區的二項式、三項式,幼兒按照教具的顏色先進行分類。

可以說三項式教具最能體現出,感官教具的練習是為將來學習數學打下基礎。

(a+b+c)³=?這個數學公式,或許孩子現在不夠理解,通過教具的練習,早已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印記,等到老師教授這個公式的時候,孩子便會豁然開朗。

排序練習

排序最好理解,就是使教具按照高低、層次逐一排成列或行。

比如長棒,幼兒可以按照長棒的長短進行排序,在練習中幼兒也會發現,兩根長棒擺在一起和另外一根一樣長。

等於號的概念,在幼兒的練習及延伸操作中,就能輕易理解。

配對、分類和排序的操作練習,可協助幼兒提高對數學概念的認識,鍛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10-11月線下課程排期:

10/22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10/22-26 親子(5天30課時)

10/27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10/27-10/30 感統(4天3晚30課時)

10/27-11/5 感統高級(8天3晚54課時 休2天)

11/2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11/2-6 奧爾夫(5天30課時)

11/2-13 奧爾夫高級(10天60課時 休2天)

11/9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11/9-13 蒙氏(5天30課時)

11/16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11/16-20 親子(5天30課時)

11/21-29 自閉症(9天4晚66課時)

11/21-22 語言(2天2晚18課時)

11/23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11/23-27 感統(5天30課時)

11/28-29 行為(2天2晚18課時)

11/28 早教師(20天120課時)

11/28-12/2 奧爾夫(5天30課時)

10月線上課程排期:

10/24 早教師(12天72課時)

10/24-26 奧爾夫(3天18課時)

10/30 早教師(12天72課時)

10/30-11/1 蒙氏(3天18課時)

11/6-30 早教師(12天72課時)

11/6-8 親子(3天18課時)

11/14 早教師(12天72課時)

11/14-16 感統(3天18課時)

11/21 早教師(12天72課時)

11/21-23 奧爾夫(3天18課時)

11/28 早教師(12天72課時)

11/28-30 蒙氏(3天18課時)

ICEI美嬰國際早期教育師資培訓

每月每星期開班!

相關焦點

  • 為何說蒙臺梭利感官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又為數學教育打下了基礎。我們知道,孩子剛出生的兩三年,是通過感官認識周圍的環境,藉由吸收性心智,全盤接納,內化成自己的認知,發展自己的心智。可以說,感官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重中之重。正如蒙臺梭利博士所說的,我聽了就忘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 蒙臺梭利教育是一種什麼教育模式 美嬰教育
    2021-01-03 09:52:13 來源: ICEI美嬰國際早期教育 舉報
  • 蒙臺梭利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性?美嬰教育
    有人說蒙臺梭利教育,就是不說話的教育,孩子各玩各的,缺乏交流互動,太過安靜了。這樣教育下的孩子,社會交往能力會不會落後呢?其實,秉承這種觀點的人大多都是對蒙臺梭利教育沒有深入研究。教育的終極使命,就是培養出真正能適應社會的孩子。蒙臺梭利博士說,「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蒙臺梭利教育是如何促進孩子社會性發展?
  • 蒙臺梭利教育四個方法值得學習 美嬰教育
    蒙臺梭利教育是如何保護幼兒的專注力的呢?蒙臺梭利教育保護孩子專注力有準備的環境蒙臺梭利博士認為,兒童的內在潛能是在環境的刺激、幫助下發展起來的,是個體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蒙臺梭利博士對「有準備的環境」提出了幾點標準和要求:- 必須是有規律、有秩序的環境。- 教具美觀、實用、對幼兒有吸引力。- 能為幼兒提供感官訓練的教材或教具。- 讓兒童獨立自由地活動。在這樣的蒙臺梭利教育環境,能夠很好的滿足幼兒階段孩子喜歡探索、動手操作、模仿的特性。
  • 蒙臺梭利教育為何有走線活動?走線音樂如何選擇?美嬰教育
    走線的來源: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在講學時曾經到過印度,在那裡,她被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文化所吸引。印度的「瑜珈」對她觸動很大,引發了她的靈感。於是,她將其融入在蒙氏教育的走線工作中。基本操作:1、教師小聲說:「雙腳併攏,後背挺直,慢慢坐在椅子上,手放在膝蓋上。」2、「閉上眼睛,直到老師說睜開為止。」3、「聽到了什麼聲音呢?靜靜地聽,聽到了要記在心裡。」4、「聽到老師說張開眼睛後,眼睛輕輕張開。」
  • 蒙臺梭利幼兒園的孩子為何喜歡重複工作?美嬰教育
    看起來似乎都是很簡單的動作,孩子就是喜歡翻來覆去的重複,在這背後究竟隱藏什麼樣的秘密,孩子為何喜歡重複性的工作?因此蒙臺梭利博士曾經表示,她的教育方式也可以稱為「環境教育」。蒙臺梭利在準備的環境中,教室裡安靜而不失活潑,有很大的活動空間,根據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劃分區域。
  • 為何說蒙臺梭利教育,是不教的教育?
    我們常說教育孩子要從小開始,可為何蒙臺梭利教育反其道而行之,提倡不教的教育,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蒙臺梭利教育的不教,哪些方面更具優勢?蒙臺梭利博士通過觀察發現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這直接導致了一場教育革命。蒙臺梭利博士在其原著《吸收性心靈》書中提到:這種心智接納一切,不評斷,不拒絕,不回應。它吸收一切,並在即將成形的人心中內化為自身的一部分。
  • 3~6歲蒙臺梭利日常生活教育注意細則_美嬰教育
    美嬰國際教育資深蒙臺梭利講師Sanelee說過:「蒙臺梭利日常生活教育是蒙氏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下文給大家分享3~6歲蒙特梭利日常生活教育注意細則,給各位蒙氏老師、園長。透過日常生活教育的練習,帶領孩子進入其他各領域的學習。
  • 我為何崇拜蒙臺梭利教育
    建國後,當然是因為美蘇兩級格局對峙,而中國認蘇聯為老大哥,在教育方面當然更傾向於照搬蘇聯模式。改革開放後,以公辦園為主導的私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學前教育機構才開始蓬勃發展起來。2、上文講過感官教育(感覺訓練)在蒙臺梭利的教育體系中佔最重要的地位,也是她的教育實驗的主要部分,感官訓練既為兒童將來的實際生活作準備,又是兒童接受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基礎。
  • 蒙臺梭利教學中,孩子教具操作錯誤,為什麼不幫助孩子?美嬰教育
    犯錯在所難免,我們所說的「錯誤」並不一定是指違法亂紀等原則性的錯誤。而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遭遇的失敗、經受的挫折和多走的彎路。在蒙臺梭利幼兒園,我們甚至鼓勵孩子犯錯,而老師竟然「不幫助」孩子,這是為何呢?蒙氏教具,在蒙臺梭利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實施蒙臺梭利教學的基本保障。
  • 在家如何運用蒙臺梭利教育法 美嬰教育
    如果孩子沒有上蒙臺梭利的學校,我們是否也可以在家運用蒙臺梭利的方法呢?答案是:可行的。蒙臺梭利的方法是讓我們的孩子被看到,被理解和被接受他們是誰;成為他們的嚮導,使得每個孩子成為他們更好的自己。即使在沒有蒙臺梭利教具的情況下,在家我們能做些什麼呢?下面我們為大家介紹:10條把蒙臺梭利方式運用到我們生活中的小貼士1.
  • 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
    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傑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義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女醫學博士。 1870 年 8 月31日瑪利亞 · 蒙臺梭利出生在義大利安科納( Ancona )地區的基亞拉瓦萊( Chiaravalle )小鎮。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我們為什麼選擇蒙臺梭利教育
    幼兒園越來越多,而在二三線城市,開設蒙臺梭利課程的幼兒園也越來越多。中高端幼兒園都在做蒙臺梭利教育,那麼蒙臺梭利教育究竟好在哪裡?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視頻,讓家長們明白為何要為孩子選擇蒙臺梭利教育!視頻一:世界名人與蒙臺梭利教育Jackson『s《A Montessori Morning》通過短片,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這三個小時做什麼,老師並不限定,而是讓孩子自由選擇工作內容,自由支配工作時間。
  • 給予孩子有準備的環境 美嬰教育
    蒙臺梭利博士認為教育應當包括教師、環境和兒童三個因素,三者之間彼此都會發生作用。在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會引起學習者興趣的環境中,兒童會有目的地、自由地與環境相互作用,同時產生自己的想法。因此蒙臺梭利博士曾經表示,她的教育方式也可以稱為「環境教育」。
  • 教育的最高境界:讓孩子學會自我教育,蒙臺梭利教育做到了
    為此,我們也就明白了蒙臺梭利博士所說的,我們的教具使進行自我教育成為可能,這種教育不是依靠教師的能力,而是依靠教具的系統性。在敏感期當中,各個感官處在最活躍的狀態,是感覺能力提升、提高的最好時間段、最好的機會。感官教育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操作,可訓練視覺、觸覺、味覺、嗅覺、聽覺,進而訓練幼兒觀察、分類能力,使孩子五官更敏銳、更聰明有智慧。
  • 蒙氏數學,讓學習數學更有趣 美嬰教育
    人類的數學心智是與生俱來的,這種數學心智是數學教育的基本依據。「孩子展現出普遍的對數學的愛,而這就是精確、秩序和智力的卓越所在。」 —《瑪利亞·蒙臺梭利的生平與工作》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個孩子數學心智的準備其實很早就開始了,早到你都沒法察覺。
  • 蒙臺梭利教育專業名詞解釋
    隨著蒙臺梭利教育的推廣,在中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接觸到蒙氏教育,在與專業的蒙臺梭利老師溝通時,經常會遇到一些陌生的專業術語,聽的人一頭霧水:吸收性心智、敏感期、混齡、IC、Casa……今天就和大家全面介紹下經常在蒙氏教育裡出現的專業術語,記得收藏好了。
  • 解讀「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提倡兒童為中心,不「教」的教育
    孩子與生俱來地能夠通過感覺器官來接受周圍環境,並吸收一切,即吸收性心智。而且兒童在這一時期的感官是處在最活躍的狀態的,家長可以在此時期多多提升兒童的感覺能力,進而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培養完善人格:蒙氏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通過環境的設計、教具的操作,是孩子進一步構建完善人格。
  • 見證蒙臺梭利教育奇蹟!蒙臺梭利教育,為何被譽為成功人士的搖籃?
    通過觀察研究發現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這直接導致了一場教育革命。在其原著《吸收性心靈》書中提到:這種心智接納一切,不評斷,不拒絕,不回應。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受教育區間是0-6歲。一大批世界知名人物,都或多或少的接受了蒙臺梭利教育。大發明家愛迪生曾說,「蒙臺梭利教育,將照亮兒童的一生」。
  • 蒙臺梭利教育理論與福祿貝爾教育理論比較
    # 都極其重視幼兒期(尤其是1"6歲幼兒期)教育,重視童年生活對人生的影響。倡導建立專門的幼兒社會教育機構及培訓大批合格教師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 都受到宗教唯心主義的影響。福祿貝爾對兒童的本性作了神秘主義的解釋,並認為教育目的即使兒童心中「神的本源」顯露出來;而蒙臺梭利的生命學說亦含有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