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幼兒園,孩子教具操作出現錯誤,老師為什麼不幫助孩子?

2020-09-13 每日蒙臺梭利



孩子犯錯是常事,對孩子的錯誤,聰明的家長會因勢利導,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有的家長,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小錯放過,大錯厲行嚴懲。


犯錯在所難免,我們所說的「錯誤」並不一定是指違法亂紀等原則性的錯誤。


而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遭遇的失敗、經受的挫折和多走的彎路。


在蒙臺梭利幼兒園,我們甚至鼓勵孩子犯錯,而老師竟然「不幫助」孩子,這是為何呢?



蒙氏教具,在蒙臺梭利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實施蒙臺梭利教學的基本保障。


蒙氏教具並不注重外在的教育功能,而是嘗試通過教具本身所具有的「錯誤控制」功能,來幫助孩子進行自我教育。


因此,錯誤控制,是蒙臺梭利教具的一個顯著特點,它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出孩子的專注力。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蒙臺梭利教具的錯誤控制。



何謂錯誤控制



蒙臺梭利教育中每套教具,都設計有「控制錯誤」的特性。


這樣,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這個特性而發現自己哪一步操作錯了。


錯誤控制這一特性,並不是注重讓孩子改正錯誤,而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蒙臺梭利博士指出,錯誤控制是一種最高程度的智力活動,它將引導兒童正確地使用教具,並能讓兒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這樣不僅有助於幫助孩子意識到錯誤,自我校正,還可以由此而進行自我教育。


通過教具的錯誤控制,使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判斷力等得到綜合發展。


家庭版微縮蒙氏教具(圖源百度)


蒙氏教具的錯誤控制,最明顯的的教具就是插座圓柱體。


這件教具是由大小不一、逐漸減小的十個洞穴和10 個帶鈕的圓柱體組成。


每個圓柱體對應一個相同大小的洞穴,所以一旦發生錯誤,最後一定會有一個圓柱體與洞穴是不相配的。


孩子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通過實驗和觀察、對比,就會發現錯誤,進而通過不斷試錯、練習來改正錯誤。


通過蒙氏教具的錯誤控制練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一定的觀察能力、準確的判斷能力和精細的辨別能力。


因此,蒙臺梭利博士才會如此感慨道:我們的教具使進行自我教育成為可能,允許進行系統的感覺訓練。


這種教育不是依靠教師的能力,而是依靠教具的系統性。


錯誤控制的意義



蒙臺梭利博士在其原著《有吸收性的心靈》書中提到:


錯誤控制是一種方向指針,它能夠告訴我們所走的方向是正確的,還是偏離目標。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我們必須像提供演示和教具一樣向兒童提供這種幫助。


那麼蒙氏教具的錯誤控制可以為孩子帶來什麼呢?


蒙合梭利博士在《蒙臺梭利教育新視野》中寫到:


每個人都會犯錯,這是生命中的事實,能承認錯誤,就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如果我們要追隨真理並面對現實,不得不承認人就會犯錯,否則人人皆可成為完人。


所以培養對錯誤的友善態度是很好的,把它當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視它為具有正面意義的事實。


所以,蒙氏教具的錯誤控制,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到犯錯並不可怕,人人都會犯錯,從而學會正確地面對錯誤與失敗。


而作為成人,尤其是一名蒙臺梭利教師,我們不僅要觀察到孩子操作教具時出現的錯誤,更要清晰地明白,孩子「錯誤」背後所隱藏的真實需要。


因為,並非所有的蒙氏教具都像插座圓柱體那樣有清晰的錯誤控制點。


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在蒙臺梭利教師眼中,孩子是沒有「錯誤」的。


孩子操作教具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正是他們不斷探索、修正、成功的必經之路,這才是成長的真正意義。


蒙氏教師如何介入



蒙臺梭利教具的設計有一個明確的目的,那就是幫助孩子的自我發展。


儘管蒙氏教具有錯誤控制的特性,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並非所有的孩子在練習教具操作時,都會發現自己的錯誤。


這一方面,源於孩子還沒有達到能夠掌握這一教具操作的能力,另一原因在於教師沒有給孩子正確的示範操作。


蒙氏教學中非常注重教師的不幹預政策,那麼「介入」與「不介入」的時機在哪裡?


要做到既不幹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有價值的教育契機,就需要蒙氏教師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


蒙臺梭利博士有句名言:我聽了就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因此,作為一名蒙氏教師,在觀察到孩子操作教具,出現「錯誤」的時候,不要急於上前指導。


而要通過在一旁不動聲色的觀察,孩子為什麼會出錯?是能力沒有達到,還是不記得教具操作的步驟了?


孩子出現的「錯誤」,很多時候是孩子正在不斷嘗試試錯,這時候教師就不要著急進行幹預了。


而應該為孩子留出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可以充分自主地進行探索。


如果是孩子能力沒有達到,或者忘記操作步驟了,這時候教師就要適當地介入。


介入的時候,一定要運用智慧的方式介入,以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主動性為前提。


這就要求身為一名蒙氏教師要溫和而堅定,採用正面、肯定的語言去引導孩子,告訴孩子哪些是他可以做到的,應該如何去做。


蒙氏教師的介入要做到從容不迫,有的放矢。


每日蒙臺梭利

相關焦點

  • 蒙臺梭利教學中,孩子教具操作錯誤,為什麼不幫助孩子?美嬰教育
    犯錯在所難免,我們所說的「錯誤」並不一定是指違法亂紀等原則性的錯誤。而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遭遇的失敗、經受的挫折和多走的彎路。在蒙臺梭利幼兒園,我們甚至鼓勵孩子犯錯,而老師竟然「不幫助」孩子,這是為何呢?蒙氏教具,在蒙臺梭利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實施蒙臺梭利教學的基本保障。
  • 孩子為何都喜歡神奇的蒙臺梭利教具?為何玩具替代不了教具?
    這樣,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這個特性而發現自己哪一步操作錯了。這是許多玩具,乃至科技含量很高的智能玩具,所不具備的功能。蒙臺梭利博士指出,錯誤控制是一種最高程度的智力活動,它將引導兒童正確地使用教具,並能讓兒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 當孩子對蒙臺梭利工作不感興趣,如何尋找蒙氏教具新的興趣點?
    在蒙臺梭利幼兒園,當孩子們對教具工作不感興趣的時候,作為蒙氏教師,應該如何通過工作材料幫助孩子尋找新的興趣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聊一下。一、孩子們真的失去興趣了嗎?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蒙臺梭利幼兒園的孩子整天就是操作教具。一件教具擺弄了N多遍,當孩子失去新鮮感之後,自然就會覺得蒙氏教具刻板、枯燥。
  • 一件教具操作N遍,蒙臺梭利幼兒園的孩子為何喜歡重複工作?
    這是事實,我們必須尊重此法則,幫助他,並給予必要的引導,讓兒童自己成長。當我們發現孩子經常專注地重複一項活動,不受外界幹擾,而且當兒童每一次經歷這種體驗之後,他們整個人就很開心,充滿活力。在蒙臺梭利幼兒園,幼兒在操作教具時不斷重複,不僅增強了專注力,提高了秩序感及動手能力,而且這是一個內在生命力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表面看,好像孩子一直在重複操作一種教具,連續幾十次甚至幾天操作同一樣教具,成人會覺得簡單、枯燥,不可思議,但是孩子卻不厭其煩,樂在其中。
  • 為何玩具替代不了蒙臺梭利教具?教具與玩具有什麼不同?
    幼兒園,我們常把孩子們手中的「玩具」稱之為「教具」,孩子們玩「玩具」描述為「工作」。這樣,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這個特性而發現自己哪一步操作錯了。這是許多玩具,乃至科技含量很高的智能玩具,所不具備的功能。蒙臺梭利博士指出,錯誤控制是一種最高程度的智力活動,它將引導兒童正確地使用教具,並能讓兒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 為什麼不該讓孩子錯過蒙臺梭利教育?如何鑑別真假蒙臺梭利?
    她通過自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考察發現,給孩子提前設計一個「準備好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布置了大量適合孩子操作的教具,孩子在自由選擇中學習與活動,很好地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蒙氏教室裡,有豐富多彩的教具,它們都是根據兒童成長發展敏感期,所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玩具」。孩子通過自我重複操作蒙氏教具創新建構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訓練。
  • 即將開學,要不要送孩子去蒙臺梭利幼兒園?蒙臺梭利幼兒園學什麼
    瑪麗亞·蒙臺梭利博士認為,0-6歲的孩子在吸收性心智的幫助下,會從環境中吸收自己需要的知識。在蒙氏教室裡,有豐富多彩的教具,它們都是根據兒童成長敏感期,所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玩具」。孩子通過自我重複操作蒙氏教具,建構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養成秩序、專注、獨立等眾多優秀品質。
  • 為什麼我不給孩子選擇蒙臺梭利
    如果看完以上理論,你對蒙臺梭利教育法還是感覺雲裡霧裡,那就讓我用一句話總結如下:蒙臺梭利就是把世界裝進教室裡,把教學落在教具上;通過孩子自行操作教具,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學習能力。3.看似「佛系」的老師,其實大有講究當然了,如果指望把教具丟給孩子,孩子就自己琢磨明白加減乘除、語言科學,那也是不可能的,孩子的學習,肯定離不開老師的指導輔助。
  • 蒙臺梭利幼兒園,為何允許孩子使用剪刀和玻璃容器?
    家長眼中這些易碎、危險的真實材料,為何會在蒙臺梭利幼兒園大受歡迎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蒙臺梭利教育環境中,為什麼喜歡用真實、易碎的物品作為教具?>蒙臺梭利教室中,每樣教具只有一套,所以,不可能出現幾個孩子同時操作相同的教具
  • 蒙臺梭利老師如何觀察孩子?
    蒙臺梭利老師如何觀察孩子?——藝體寶第一步:教具操作學會教具操作是成為蒙臺梭利教師的第一步。蒙臺梭利把全套的課程用教具實體的方式呈現出來,所以,你認識了這些教具的學習重點和操作方法也就認識了課程的教育目標和兒童學習的基本方法。
  • 【蒙臺梭利】語言教具—配對卡的設計與製作
    ,大部分語言教學活動都需老師自己研製教具,投放到區域裡。... 一、蒙臺梭利語言教具在應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蒙臺梭利教育環境中,蒙臺梭利語言教具的數量相對較少,大部分語言教學活動都需老師自己研製教具,投放到區域裡。由於教師的教育水平、經驗的不足,製作和投放的材料缺乏操作性、趣味性,因而不像感官區和日常生活區那麼吸引孩子。
  • 蒙氏教養 | 蒙臺梭利教具--不只是「玩」具那麼簡單
    許多人進入蒙臺梭利教室後,便會被教具柜上的教材吸引。有人認為那是積木,也有人認為那是一些特殊的玩具。在蒙臺梭利教學法中,有兩項重要的組成因素:第一是環境,包括各種教具與操作方法;第二是提供適當環境的老師。
  • 蒙臺梭利幼兒園孩子的創造力,竟然是這樣「玩」出來的?
    蒙臺梭利教育是怎麼做的?創造力及創造性思維的出現,首先得有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力不是幻想!這一點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明白。很多成人喜歡把自己的想像力強加灌輸給孩子,比如畫畫太陽一定是圓的,魚兒一定是生活在水中的....
  • 蒙臺梭利幼兒園到底是什麼樣呢?
    不乖2歲多的時候,我研究了很多類型的幼兒園,蒙臺梭利、瑞吉歐、華德福等,最後還是選擇了一個離家最近的公立幼兒園。距離戰勝了一切呀!(哈哈,為啥不說是錢少戰勝了一切呢)雖然研究半天,最後沒有用武之地,但也並不是無用功,了解各種幼教理念,也可以幫自己更好地帶孩子,育兒也是需要知識武裝的。
  • 蒙氏園孩子要上幼小銜接?如何運用蒙臺梭利教具培養幼兒書寫能力
    蒙氏園的孩子握筆的機會太少了,到現在孩子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甚至握筆的姿勢都不對,這可把她愁壞了。那麼,就讀蒙臺梭利幼兒園的孩子,是否真的應該轉校,或者去報幼小銜接班級?一、幼小銜接應該銜接什麼?幼小銜接是什麼?有的教育學者認為,幼小銜接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是不存在的。
  • 蒙臺梭利教室裡「玩具」成了「教具」,「玩玩具」成了「做工作」
    這是市面上玩具所不具備的功能,蒙臺梭利教具的設計,其目標就是讓孩子通過「工作」,實現自我發展。在蒙臺梭利教育中,「工作」、「教具」是都帶有明顯的訓練目的,不等同於玩具。蒙臺梭利博士在設計蒙臺梭利教具的時候,將各種能夠激發兒童內在生命力發展的刺激點蘊含在教具之中。
  • 蒙臺梭利教育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好習慣可以幫助一個人成長成才,而壞習慣則會輕易把人推向地獄的深淵。許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為他們有良好的習慣。只有培養了孩子好的行為習慣,才是給予了孩子一顆成功的種子,只有選對了教育方式,才是為孩子成長提供了有效的幫助。蒙臺梭利教育作為一種優秀的教育方法之一,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法則,遵循孩子生命成長規律,使孩子在無形中養成良好習慣。
  • 蒙臺梭利教室裡「玩具」成了「教具」,「玩玩具」成了做工作
    這是市面上玩具所不具備的功能,蒙臺梭利教具的設計,其目標就是讓孩子通過「工作」,實現自我發展。在蒙臺梭利教育中,「工作」、「教具」是都帶有明顯的訓練目的,不等同於玩具。蒙臺梭利博士在設計蒙臺梭利教具的時候,將各種能夠激發兒童內在生命力發展的刺激點蘊含在教具之中。
  • 孩子都喜歡玩具,為何蒙臺梭利幼兒園孩子卻喜歡工作
    這些區域的劃分,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掌握各種生活技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發展出專注力和獨立性。蒙臺梭利教育法中,將兒童使用蒙臺梭利教具的活動稱之為「工作」。蒙臺梭利博士對兒童的工作是這樣定義的:兒童只有通過環境獲取經驗才能得到完全發展,這種經驗的獲取過程就稱為工作。
  • 扒一扒貴族蒙臺梭利幼兒園,採用什麼方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蒙臺梭利教育是怎麼做的?創造力及創造性思維的出現,首先得有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力不是幻想!這一點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明白。很多成人喜歡把自己的想像力強加灌輸給孩子,比如畫畫太陽一定是圓的,魚兒一定是生活在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