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求「好評」消「差評」 讓網購評價權真正回歸消費者

2020-12-20 網信河北

網購時代,買前看評價成為大部分消費者購物的標配操作。然而,由於評價直接影響著網店的銷售和排名情況,一些商家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好評」,千方百計消除「差評」,導致代表商家信譽的商品評價失去應有的參考價值。如何修補網購商品評價體系,還原網購評價中的「真實民聲」,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商家花式求好評

「躲過了促銷,卻躲不過商家花式討要好評。」近日,石家莊一位熱衷古裝造型的90後萌妹子阿月,約了一家中國風古裝攝影店,挑選好衣服,做好妝容,拍完第一套衣服後,跟妝助理詢問阿月,能否在大眾點評給個好評,說著將早已準備好的好評文字和圖片轉給了阿月。

「我的攝影師是個女老師動作都會教,不會尷尬……」看著助理髮的不真實「評價」,阿月藉口沒有下載大眾點評推掉,但助理隔了一會兒又說:「攝影師人特別好,一會兒你加她微信,肯定給你優惠……」

聽到優惠,阿月有些心動,而且才拍第一套衣服,下邊還有三套衣服要拍,不想總被追著要好評,也怕後邊服務效果不好,無奈之下按照助理的要求給了「好評」。

用優惠利誘消費者,為商家背書,或者用業績壓力博取同情……由於花錢刷單買「好評」的漏洞逐漸堵住,一些商家將心思轉到消費者身上,採取各種方式跪求好評。

然而,這樣的好評,值得消費者信賴嗎?

阿月回家後,果斷刪除了評價,「四套衣服下來,風格不同,有武俠、有現代,但攝影動作一樣,低頭45度,抬頭左上角60度……」

「生活中,討要好評的方式還有很多。像朋友圈點讚、投票,大家礙於面子投票,但被投的人行為、品質等怎麼樣,是否優秀,評價人並不了解。」河北省委黨校首席專家孟慶雲說。

好評的虛假繁榮,不僅破壞了消費者對商品的監督權,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整個電商的信用體系建設。孟慶雲認為,商家求好評,無可厚非,但通過狂轟濫炸、死乞白賴跪求的方式求來的好評,會像花錢刷單得來的好評一樣,最終失掉消費者的信任。

消費者不敢輕易給差評

網購興起後,差評權成為消費者行使監督權的一種渠道,但近年來消費者不給好評難,給差評更難。

近日,石家莊一市民在本地某早餐店外賣平臺上點了差評,「和想像差太多了,雞肉卷肉夾饃,哪有肉?」沒想到被商家直接回懟:「您點我們家東西花了幾塊錢,100多?200多?說餐裡沒有肉,真搞笑,花個10塊8塊就想吃整隻雞,還想給你吃大塊肉?」

採訪中,記者發現,給差評顧客收到商家豪橫回復的,不是個例。一個顧客給出差評:「鴨蛋長毛了還賣?」商家則回覆:「餐品出現問題我沒有第一時間給你解決嗎,蛋類不打開怎麼知道好壞,都給你退錢了為什麼還要差評!無語!!!」

在網購過程中出現問題,即使商家給出了解決辦法,消費者依然有權利通過平臺表達自己的體驗,讓其他消費者看到,並且謹慎選擇。孟慶雲認為,出現問題時商家不應該在評價端跟消費者罵戰,這樣只會讓漸漸聚攏的客源流失。

對待消費者的正常差評,一些商家態度消極,不認真改正,有的甚至對消費者打擊報復。

日前,一名女大學生在花店買花時,發現收到的花束與預訂的樣子嚴重不符。後與花店老闆協商不成,就在大眾點評上給了差評,結果遭到對方辱罵、毆打。事後,該花店老闆還找人查到女大學生的個人信息,進入校園騷擾這名女生並要求其必須刪掉差評。

事實上,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未為消費者提供對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進行評價的途徑,或者擅自刪除消費者的評價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這以法律的剛性,倒逼經營者將競爭的重心放到提升商品品質和服務質量上。」孟慶雲表示,商家與其想方設法堵消費者的嘴,不如用好的產品和優質服務抓住消費者的心。

堵住網購商品評價漏洞

消費者消費後,正常評價行為受到幹涉,不僅網購體驗魅力大打折扣,而且消費者對網絡評價的信任度也逐漸降低。

如何將評價權真正交還消費者?恢復消費者對網絡評價的信任度?

「正當的好評、差評是人的主觀感受,只要消費者本著客觀公正的態度給出的評價,沒有明顯的惡意或者企圖,不管是好評還是差評,都是消費者的權利和自由。對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明確的規定。」北京市盈科(石家莊)律師事務所股權高級合伙人高和平律師建議,要進一步加快推進電子商務方面的法律體系和制度建設,保障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監督的權利。

據了解,在電子商務法的基礎上,文化和旅遊部印發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對如何保護消費者的評價權進行了細化。該規定第十三條明確,在線旅遊經營者應當保障旅遊者的正當評價權,不得擅自屏蔽、刪除旅遊者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評價,不得誤導、引誘、替代或者強制旅遊者作出評價,對旅遊者作出的評價應當保存並向社會公開。在線旅遊經營者刪除法律、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評價信息的,應當在後臺記錄和保存。

「這樣就意味著紅包返利等討要好評等的行為,也被明令禁止。」高和平說,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相應的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完善。同時相關部門要嚴格執法,真正整治和遏制在線平臺妨礙消費者正當評價權的行為。

電商經營者和電商平臺經營者也要不斷強化行業自律。孟慶雲建議,健全電子商務行業規範,推動誠信建設,監督、引導本行業經營者正確對待消費者的評價權。

去年,大眾點評啟動「清風行動」,處理違規評價超過2000萬條,違規商戶逾3萬家。據了解,除了大眾點評,淘寶、拼多多等平臺也加大了對刷單、妨礙消費者正當評價權等行為的打擊力度。

「呵護消費者正當評價的權利,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提升自身品牌的質量和服務滿意度,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五星好評。」孟慶雲說。

來源丨河北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網購還信評價?一個「差評」變「好評」只要260元!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好評最新資訊 > 正文 網購還信評價?一個「差評」變「好評」只要260元!
  • 因為一個差評,被商家追殺500公裡,網購評價的真實性何以保證?
    網上評價,一個買家和賣家都最為看重的事情,買家一般都會看銷量,然後看評價,好評多,買起來才放心。當然,也有很多人主要是看差評,認為差評才能反映商品的實際情況。
  • 或為保護商家,淘寶取消「中/差評」標籤遭質疑,消費者怎麼辦?
    評價頁面修改後,好評、中評以及差評等評價標籤將不再單獨顯示,中差評類別將集中在「感覺不佳」一項中。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版變更的是評價頁面的「中/差評」入口,並不是真的取消了中差評價,所有買家仍然有權給出中/差評的評級。據IT之家,目前的改版還沒有擴展到所有用戶,不同的帳號查看淘寶評價,至少存在兩種展示方式。
  • 淘寶「中差評」走了又來 網購評價體系貴在真實
    來源:紅星新聞淘寶「中差評」走了又來,網購評價體系貴在真實從市場規律來看,如果沒有高效的優勝劣汰機制,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反向循環,「中差評」不僅是消費者對店家服務的評價標準,更是平臺辨別篩選劣幣、提升管理效率所需
  • 2.9元買頭繩卻收3元好評返現卡,商家求好評樣式層出不窮
    一方面是其他消費者無法辨別產品的好壞,另一方面商家或許也不會盡心盡力去提升產品質量與服務。那麼最終的受害者,還會是廣大消費者,包括你我他。一.網購好評返現樣式層出不窮,商家更有多種方式請求消費者給予好評。網購過的小夥伴,恐怕或多或少的都有過被索要好評的經歷。
  • 淘寶中差評「消失」,會造成消費者網購認知偏差嗎?
    筆者了解到,淘寶網C店(個人店鋪)的評價系統頁面發生了一些變化,好評、中差評評價標籤不再進行單獨分類展示,且原有評價體系下的中差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感覺不佳"這一新評價體系分類。縱觀整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歷程,電商平臺商品評價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由來已久,商品詳情頁面融合好評、中評、差評的階梯化評價體系是消費者初步獲取對商品評判認知的重要信息要素。時至今日,淘寶C店評價體系發生變化。
  • 網購好評返現?這商家真坑爹
    她說,現在的網站打出的促銷方式有「購物返16%」、「購物返35%」,「最高返現達50%」,最離譜的是竟然有家公司前兩天打出了「好評全額返現」的旗號。真是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呀。但這家購物平臺因為無法兌現承諾,被很多消費者告上了消保委。所以不要輕易被忽悠。「想想也是呀,全額返現,這真的可能嗎?
  • 淘寶「中差評」走了又來,網購評價體系貴在真實
    畢竟,從市場規律來看,如果沒有高效的優勝劣汰機制,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反向循環,「中差評」不僅是消費者對店家服務的評價標準,更是平臺辨別篩選劣幣、提升管理效率所需。更有意思的是,如某些商家所反映,在取消「中差評」期間,其店鋪的連結轉化率比往常有所下降。
  • 淘寶網購給差評,對商家到底有什麼影響?沒想到馬雲如此嚴厲!
    導讀:淘寶網購給差評,對商家到底有什麼影響?沒想到馬雲如此嚴厲!現在我們越來越喜歡在網上買東西了。而在網上買東西的平臺也越來越多,像快手看視頻的同時還可以買東西。但是很多人在網上買東西還是會選擇淘寶,因為淘寶的退款比較安全店鋪多東西齊全。雖然這些年有很多的平臺在網上賣東西,但是淘寶的地位可是沒有人能超越。
  • 「現金換好評」成淘寶潛規則 網購評價遭質疑
    「寫好評送現金優惠券!」「任何不滿意的地方,都可以溝通解決,拒絕中差評!」這樣醒目的「賣家提示」從今年開始,在各大購物網站屢見不鮮,不少店鋪的中差評幾乎絕跡。對此,不少消費者質疑:如此好評還能相信嗎?如果評價系統不能真實反映商品情況,誰還會放心網購?  買家:好評已不可信  「給好評就送10元現金優惠券,這樣給出的好評誰能信?」
  • 揭網店刷單炒信灰色產業鏈:100元差評就可改好評
    能夠為消費者消費決策提供更多有效信息的網購評價,卻被有些賣家惡意操縱,嚴重破壞了網購信用體系。網購評價中有哪些貓膩?消費者對網購中的好評差評如何看待?怎樣構建更加合理的網購評價體系?請看調查。­  刷單炒信成牟利工具­  移花接木、好評返現、差評打壓,網評背後的利益鏈嚴重侵害網購誠信體系­  「只要商品質量說得過去,我一般不跟商家計較,但這次真忍不了。」前不久,河北石家莊市民吳淇在某電商網站看中一款正在打折的電風扇,價格比商場便宜不少。
  • 在淘寶上評價「差評」,對商家會有什麼影響呢?看後就知道了
    在淘寶上評價「差評」,對商家會有什麼然而在網上購物也是虛擬的,那些網上的商品都是都是我們摸不到的。因此很多的人習慣了看其他人購買商品後的評價。才決定自己到底是買還是不買。那麼你說差評對於一個商家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 網友給商家差評收到壽衣 有人還曾收到大便(圖)
    此外,還有對6元試用為「不透氣,客服小魚態度極差,還說要投訴我,我反應的是真實情況,他還說自己是店長,不知道是否屬實,我只想說有這樣的店長真的很無語,希望你家能在這樣的店主的帶領下生意越來越好吧,投訴消費者,你厲害!」的好評,店家在評價中解釋「虧還是個大學生,6元錢試用,拍了人家的東西,還要人家還6元給他,替你爸媽丟人」。據網友估計,這是原本差評後經協商改成好評的。
  • 女大學生稱因給淘寶商家差評 被店家郵寄一套壽衣
    此外,還有對6元試用為「不透氣,客服小魚態度極差,還說要投訴我,我反應的是真實情況,他還說自己是店長,不知道是否屬實,我只想說有這樣的店長真的很無語,希望你家能在這樣的店主的帶領下生意越來越好吧,投訴消費者,你厲害!」的好評,店家在評價中解釋「虧還是個大學生,6元錢試用,拍了人家的東西,還要人家還6元給他,替你爸媽丟人」。據網友估計,這是原本差評後經協商改成好評的。
  • 《電商法》實施一周,仍有商家宣稱「好評返現」,專家怎麼看?
    個好評領紅包、「優質評論」返現金……網購時代,類似的「好評返現」行為並不少見。而這,在1月1日起實施的《電商法》中,被明確禁止。《電商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 北京日報評論:網購平臺不應關閉「差評」話筒
    設置「中差評」體系,本為解決網購中的信任問題。畢竟,隔著屏幕下單,再多文字介紹、圖片展示、視頻呈現,也抵不上線下購物的直接觸感。於是,許多消費者習慣了以用戶評價印證商家話語,提出問題的「中差評」更是必看項。用戶體驗的累積疊加,也順勢成為平臺辨別篩選店鋪、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依據。
  • 惡意差評獲利上千元被批捕引關注 輿論聚焦電商平臺評價體系
    經查,該女子自稱由於近期無業,經濟壓力大,於是在外賣平臺上點單後私下聯繫商家,聲稱自己吃了他們的東西後肚子不舒服,要求給說法並威脅給予差評,而大部分商家不願意 被差評,選擇退款並進行賠償。與此同時,近期,另一起新聞也引發了輿論對差評體系的關注。
  • 網購評價體系需要不斷改進優化
    有網友表示:「現在上網買東西,一般是先看『中差評』,搞清產品或服務存在什麼問題,才決定買不買。如果看不到『中差評』,全是好評,反倒覺得是刷出來的,不敢買了。」淘寶隱藏「中差評」,讓評價變得不直觀,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的判斷和選擇。有趣的是,有不少淘寶店家也不認可這種改變。一位經營方便食品的店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淘寶取消「中差評」期間,她家店鋪的連結轉化率反而比往常有所下降。
  • 廣東消委會:淘寶部分商家嚴重誤導消費者
    近期不少消費者反映在網購過程中會遇到「好評返現」的情況,一旦給予商家差評後會接到恐嚇電話,廣東省消委會經過調查發現淘寶及天貓平臺部分商家確實存在以上情況。」知情權是消費者一項非常重要的權利。淘寶網提供的評價系統是消費者了解淘寶商家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的重要的渠道,直接關係到淘寶商家的服務質量和信譽,甚至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物選擇,因此真實準確的消費評價是其他消費者行使知情權的重要保證。
  • 網絡購物呼喚「有內容」的評價
    然而,有網購平臺近期在評價系統方面的改版,卻讓許多習慣了買前看評價的用戶感到有些不習慣:好評、中差評標籤不再單獨展示,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描述性標籤。一些消費者之所以關心能否看到中差評,恰恰在於通過好評與中差評的比較,更好地確定商品與商家描述是否一致,並進一步了解這件商品的優缺點、與自己需求的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