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好評領紅包、「優質評論」返現金……網購時代,類似的「好評返現」行為並不少見。而這,在1月1日起實施的《電商法》中,被明確禁止。《電商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記者調查發現,《電商法》實施一周以來,「好評返現」現象在一些平臺仍未絕跡。專家認為,治理「好評返現」,靠一部《電商法》遠遠不夠。
小商品和創業品牌喜歡搞「返現」
1月5日,郭宏偉收到了他從某網站購買的茶葉。打開包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張長方形紅色小紙片。他本以為紙片是產品合格證或售後服務說明書,但紙片上面「評價曬圖 微信領紅包」這幾個字提示他,這又是商家在「求好評」了。
這不是郭宏偉第一次遇到類似情況。「不敢說每次購物都會有這種紙片,但在我印象中,見過好幾次了。」郭宏偉說,作為消費者,自己對類似「求好評」,態度很堅決——不會去評價,更不會領紅包。「一是因為沒那工夫去弄圖片、文字;二是因為有時候,貨物的質量、品相確實不怎麼好。都忍不住給差評了,怎麼會為了那幾塊錢紅包給好評?」
多年的網購經歷下來,郭宏偉發現,喜歡玩「好評返現」的,基本是小型貨物或者正在創業中的品牌。比如茶葉、鞋子、衣服等,「價值貴重的產品,或者某些經過電商平臺認證的品牌經銷商,很少搞這種形式的東西。」並且,不同商家在呈現「好評返現」時,也有不同的方法技巧。有些商家「簡單粗暴」,在售後服務卡之外,會另外附上一張「領紅包」的卡片,甚至是一張做工精美的禮品卡,以此鼓勵消費者給好評;而有的商家則很「機智」,紙片正面是「曬圖領紅包」,背後則是「退換貨登記表」,「合二為一,你要找退換貨登記表,必然就會看到『求好評』的內容」。
與郭宏偉一樣,車亞梅在網購時也時而見到商家的「曬圖領紅包」做法。但她認為,只要商品質量與心理預期相符,給個好評也不算什麼。「傳些圖片,寫幾句讚賞的話,賺到紅包後,相當於購買的價格更便宜了。」
記者採訪了多位經常購物的消費者,發現所謂「好評返現」,如今主要以返還現金紅包為主。同時,也有曬優質評論,領取購物優惠券或店鋪積分等形式。而返現的紅包金額,多數在10元錢以內。「花幾塊錢就能要一個好評,商家們其實蠻精明的。」消費者小武說。
商家辯稱為吸引點評而非「買好評」
新年前後,淘寶店主高毅研讀了幾遍「電商法」,最終決定把店裡的商品,都「改頭換面」一番——原本標著曬單返現的商品一律改了名字:「可惜了我定做的返現宣傳卡,還剩不少呢。」
銷售自行車配件的高毅,淘寶店開了有六七年,談不上非常成功,但也有一批穩定的客戶。由於售賣商品有一定專業性,也一直維持著較高的利潤率,買賣還算過得去。好評返現,高毅只是偶爾為之,多是為了推廣新品:「電商法最關注的還是今後商家的資質問題,今後管得會越來越嚴,也督促商家向正規化發展。」
事實上,對於「好評返現」的新規定,高毅並不能完全理解,在他看來,「好評返現」有一定的合理性,並不能都看作不誠信的商業行為。
「對於買家而言,沒有必須寫評語的動機;對於我們來說,好的評語能帶來新的銷售。」在高毅看來,曬單返現的主要功能,還是為吸引買家點評,而不是為了「買好評」。商家能否經營長久,最終還是要靠商品質量和服務:「鼓勵買家評論和買評論是兩種行為,應該分開管理。」
不過,高毅坦言,由於競爭日漸激烈,「買好評」的事例層出不窮,尤其是新店家,「不刷單客戶都看不到你。」
與此同時,「買好評」也並非電商獨有的現象,如消費者在餐廳就餐,在網絡平臺發送讚賞評價就可以得到商家提供的優惠,已成為許多商家的明規則。
「規定已經有了,賣家今後只能想更正規的促銷辦法。」高毅希望電商平臺在規範商家違規行為的同時,也能出臺進一步鼓勵用戶認真點評的措施,如出臺類似信用分的點評規範系統:「賣家盼好評,也怕隨手評。」
平臺仍有「返現」商品
店家多在觀望
賣家們忙著調整促銷策略,電商平臺對於電商法的調整,也開始加大宣傳力度。伴隨著《電商法》正式實施,淘寶、京東的官方網站,均已經修改推出相應的管理規則。
如《京東開放平臺商家違規積分管理規則》中明確了誘導好評——既「以物質或金錢承諾為條件鼓勵、引導消費者進行好評」的營銷內容——為違規行為。該規則中規定,出現誘導好評行為的商家,視行為嚴重程度,將處以警告、商品下降、店鋪降權等處理。
而2018年12月31日最新修訂的《淘寶網評價規範》中,雖沒有明確定義誘導好評的行為,也強調了「確保評價內容能為消費者購物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反映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
但記者以「曬圖返現」、「好評返現」等關鍵詞在電商平臺搜索,仍能找到大量商品,如在某平臺旗艦店中,還有「曬單抽獎」的品牌手機售賣。其餘仍在「好評返現」的商品,包括家居用品、兒童用品等。
不過,記者以買家身份詢問幾家「好評返現」的商家時,也有客服態度較為謹慎,表示「可能不返了」。
「具體會怎麼處罰,大家還是以觀望為主。」一名淘寶賣家表示,由於《電商法》剛推出,具體執行程度仍未可知。之前作出的返現承諾,也還需要繼續兌現:「希望跟營業執照一樣,能有一個過渡期,讓大家都能適應。」
專家意見
「好評」本質是虛假評價 治理需明確執法主體
「所謂『好評返現』,是一種變相購買消費者好評的行為,它不是一個新東西。此次《電商法》中有關禁止好評返現的規定,也不算是新規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都有類似規定。」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副會長朱巍說。「本質上,好評返現的『好評』是虛假的評價,濫用了消費者的評價權。對想要購買某商品的消費者造成了混淆和誤導,侵害了消費者知情權。而諸如評價權這樣的權利,不應該也不允許通過錢來購買。」
朱巍認為,「好評返現」治理多年未見根本性好轉,主要原因在於實踐中、理念上都經歷一定障礙。實踐上,合法合規和非法違法的界限,執法中不好把握。同時在理念上,也有人認為這是商業表達的一部分,有些投鼠忌器。「如果你不允許他這麼做,則會被認為影響商業自由。此外,我們以前對知情權的理解比較粗淺片面,認為電商領域一定要出了問題才去承擔責任,刷好評這一行為影響到什麼了呢,有苦主和被侵權人嗎?直至近幾年才發現,知情權是絕對權,是所有權利的基礎,因此不容侵犯。所以現在才反過來保護知情權,去限制『好評返現』這種行為。」
「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治理是一個過程,依靠某一個法律解決是不夠的。」朱巍認為,治理「好評返現」,首先應明確執法主體。「《電商法》的問題之一是,沒有寫明執法部門。執法機構到底是誰,誰來處罰,都要明確。至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有這個權力。」其次,寄希望於眾多問題被一部《電商法》解決不可能,落實的關鍵,是其他部門要出一些具體的規章來補充。「《電商法》應該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體系,相關部門需要出臺細則,然後才能談嚴格執法。」而對於平臺和企業來說,則需要按照《電商法》的要求進行全面整改。「比如物流責任、搭售問題、大數據精準推薦等,都應納入整改中。」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李松林 吳楠 文並圖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