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星新聞
淘寶「中差評」走了又來,網購評價體系貴在真實
從市場規律來看,如果沒有高效的優勝劣汰機制,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反向循環,「中差評」不僅是消費者對店家服務的評價標準,更是平臺辨別篩選劣幣、提升管理效率所需。
據報導,今年9月末,淘寶個人店鋪評價體系將「中差評」替換為「感覺不佳」的標籤,這讓不少買家無所適從,而個人店主則認為可以保護中小賣家的利益。只是賣家沒高興多久,淘寶又在10月份將「中差評」悄悄恢復。
9月末,淘寶客服表示中差評被收納在「感受不佳」標籤裡。圖據中新網
圍繞「中差評」,部分店家和消費者有不同的感受。由於之前「中差評」指向店家在淘寶平臺上的好評率,進而影響到種種收益,因此店家自然不希望有中差評。有些店家經營者還認為,如果消費者基於片面感受給出「中差評」,甚至有些人基於某種目的而惡意「差評」,會給自身帶來嚴重影響。
但消費者則希望有便捷和直觀的「中差評」選項,原因就在於不乏部分店家為了保障自身利益,會採取「刷帖」「水軍」等造假行為。一旦沒有了中差評,體現消費者真實意願的信息就不復存在,消費者也因此喪失了這一重要維權手段。
而近日有媒體發現,淘寶「中差評」在10月份又回來了,唯一的區別是「中差評」從分開展示變成合併展示。旗艦店不展示「中差評」,個人店鋪中「中差評」合併展示。從此舉來看,在平衡消費者和店家之間,平臺還在探索。事實上,公開透明的信用評價體系不僅有利於保障消費者群體,能夠根據更全面的評價信息做出決策,最大限度避免踏入陷阱,同時也有助於電商平臺對於店家服務進行更有效的管理。畢竟,從市場規律來看,如果沒有高效的優勝劣汰機制,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反向循環,「中差評」不僅是消費者對店家服務的評價標準,更是平臺辨別篩選劣幣、提升管理效率所需。
更有意思的是,如某些商家所反映,在取消「中差評」期間,其店鋪的連結轉化率比往常有所下降。「買家不知道評論區改版了,逛了一圈看不到中差評,懷疑我們好評是刷的,最後直接去旗艦店下單了。」一些消費者面對太多的「好評」,卻看不到「中差評」,就會因失去多維度的信息供給,無法對店家產品和服務做出判斷,只能選擇放棄。由此可見,「中差評」的存在,其實是消費者、店家和平臺三方進行博弈的結果。
而淘寶「中差評」返場,也汲取了其他平臺之前的相關經驗,比如從以往粗放式的「差評」到提供更多細化標準,讓用戶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店家所存在的具體問題點評。如此一來,不僅會減少因產品和服務單項問題而「抹殺」店家整體形象的發生概率,同時也能讓其他消費者更詳細了解店家所存在的問題,真正注重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店家,也可以根據消費者所指問題加以改進。
據報導,有賣家向淘寶官方諮詢,得到的回覆是需要等市場反饋才能確定展示評論的方式。其實,作為消費者,「中差評」是否要永久性存在並不是最重要的,而確保真實、透明、全面的信用評價及管理體系才是根本。對於淘寶等電商平臺來說,如何更有效管控店家評價中的「控評」「刷帖」「水軍」「惡意差評」等,不斷減少人為造假的好評與差評,關係到對評價體系質量的維護,也避免消費者因造假評價而被誤導。
事實上,由於網購的信息不對稱,消費者也更容易遭遇一些虛假信息,不僅是評價體系,還包括商品圖片與實物嚴重不符等,都對消費者權益造成了損害。電商平臺應加大對各種信息造假行為的嚴管力度,防止店家信息造假現象的泛濫。否則,消費者給的「中差評」就不單指向店家,更直指平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