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上貼出《市政府關於公布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公布了第四批117處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單。這117處「市級文保」雖然散落在我們身邊,但它們蘊藏著的有趣故事,至今還鮮為人知。從本期開始,《金陵晚報》將開闢「探秘新晉市級文保」欄目,記者將帶您去探訪這些新升格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看看它們隱藏著哪些奧秘。
記者 於峰
萬福寺遺址上有四座墓塔
萬福寺遺址(名僧塔林)位於玄武區紫金山馬腰東,是一處清代古蹟。
記者和文物愛好者黃先生從中山書院旁邊的一條登山道上去,爬上長長一段臺階(一般人要花去將近四十多分鐘)後,到達了永慕廬,「萬福寺遺址(名僧塔林)」就在永慕廬的旁邊。其實,這條登山道就頗有玄機,不少鋪路條石和路邊的小石塊都有打磨過的痕跡,有的略有花紋,有的則有凹槽。 在登山道上,記者還發現了兩塊已經破碎的石鼓,黃先生認為,這是當年萬福寺門前的石鼓。而路上的殘碎建築構件也屬於萬福寺。
到達目的地後,記者發現了五六處建築殘跡,四周圍著斷牆,或高或低,並非磚頭砌成,而是用石頭壘起來的。在建築遺蹟的一層,有四座僧人的墓塔,系萬福寺始祖「端如方公」、「十三世祖寶霞熙公」、「十四世祖海谷基公」、「十五世祖之然介老和尚」的靈塔。
「這些構件、建築遺蹟、僧人墓塔都屬於清代萬福寺。」研究南京佛教史的青年研究者詹天靈告訴記者。他說,萬福寺應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抗戰爆發後,它毀於日軍戰火。據詹天靈的研究,萬福寺裡曾經有一座吳帝殿,裡面可能供奉的就是東吳大帝孫權,而寺廟裡供奉這位三國梟雄的現象在南京古代寺廟中極為罕見。
仙惠橋源於美麗傳說
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古建築」類別中共有24處文物點,其中就有七座古橋。
記者昨天來到了江寧區東山街道的後潘村,這裡有一座清代的古橋——仙惠橋。這座石拱橋保存得相當完整。它是單孔石拱橋,坐落在秦淮河的支流——中心河上。仙惠橋由大塊條石壘築而成,造型端莊古樸,中間有一個橋拱,供河上船隻通過。
仙惠橋橋身向南一面、橋拱兩邊各有一個雕刻得異常精美的石獸龍頭,是兩個排水裝置。據專家介紹,這兩個龍頭很有可能是蚣蝮。
仙惠橋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後潘村一位八十幾歲的老人告訴記者,小時候聽長輩講過:古人曾經多次在中心河上建橋,但奇怪的是,每修一次,橋就倒一次。後來,村民在附近的一座仙人廟虔誠祭拜,此後修了這座橋,有趣的是,後來橋再也沒有垮塌,並一直保留到了現在。傳說歸傳說,據記者向文物部門了解,仙惠橋建於晚清年間。如此保存完好的清代單孔石拱橋,在南京地區並不多見。
直通伊村的火車可開進山裡
「伊村飯店」名氣不算最大,但在這份名單裡,它卻籠罩著異樣的神秘色彩。南京民間傳說,它與世紀偉人毛澤東主席有著直接聯繫。
江蘇省文物局編的《江蘇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給出了權威的說法:伊村飯店的確是為毛澤東同志來南京時暫住而建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中央作出規定,毛澤東外出巡視時,一律不乘專機而改乘火車專列。1969年3月的「珍寶島事件」以後,有關方面為毛澤東乘專列來南京,專門從南京火車站修建了一條直通伊村的火車專用線。兩條並行的鐵軌盡頭是一個人工挖鑿的山洞,可以停放兩列火車,專列可以一直開到洞裡隱蔽起來。
另外,該書還提到,毛澤東下榻處有九個房間和防空洞,磚混結構,青磚青瓦,外觀看起來很普通,裡面的格局則是按照東郊賓館1號樓的標準修建的。
日前,記者來到了伊村飯店探訪。這一剛剛升格為「南京市級文保」的建築群,如今是一處培訓基地。它雖然位於鐵道邊,卻非常靜謐幽深。從大門進去,就能看到那條多年沒有被用過的專用軌道。走了好一會才到達鐵道的盡頭,山洞緊閉著,從門縫裡無法看清裡面有什麼堂奧。鐵道旁邊的毛澤東下榻處房門緊閉,透過窗戶可以依稀看見裡面的陳設,房屋旁邊是一個防空洞,打著手電,記者走進黑漆漆的防空洞,又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